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攻下积滞、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胆退黄、活血化瘀等功效,常与他药配伍应用,治疗肠胃积滞、大便秘结、黄疸、热毒疮疡、丹毒及血热妄行之出血等病症。笔者现以功效为纲,以大黄与多种药物的配伍为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玲 《新疆中医药》2011,29(5):49-50
大黄在《金匮要略》中共组方21首,用于多种疾病治疗,本文就大黄的配伍变化作一浅析。 1大黄与清热药配伍 生大黄与清热药为伍,可以泻代清、清泻并举,既泻火通便,又清热燥湿,用于肠胃实热,肝胆湿热等证。  相似文献   

3.
三种承气汤方药配伍对大黄泻下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均含大黄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与大黄单煎剂就其泻下作用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表明,对正常或模型状态下的动物的泻下作用大承气汤均略强于大黄,小承气汤与大黄的作用基本持平,调胃承气汤弱于大黄  相似文献   

4.
大黄配伍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迎雪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2):1193-1195
大黄味苦性寒,主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其力峻而下行,具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利胆退黄等功效,因其疗效卓著,历代沿用不衰。特别是许多医家精于配伍变化,拓宽了大黄的适应范围,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现对其配伍应用进行梳理研究,希冀对合理应用大黄有所裨益。1 苦咸同用1 1 软坚攻下 大黄苦寒,气味俱厚,长于荡涤通下,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便,清热泻火。两相配伍,....  相似文献   

5.
陈晓明  张金明 《陕西中医》1998,19(4):179-179
<正> 附子与大黄配伍应用,首推医圣张仲景。他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云:“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相似文献   

6.
浅析大黄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本草经》将大黄列入下品,言其性味及功用为:“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等,临床应用其功用,必须配伍得当方能奏效。如郭绍庭曰:“总之药用当而通神,在于用之者得其权衡可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大黄乃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泻血分伏火之药,凡病在五经血分者宜用之”。可见大黄确泻五经,能随其伍而导其用。下面就将大黄的配伍应用浅析如下: 一、大黄与同性味药配伍 1.大黄配黄芩 黄芩苦寒清热,偏于清上焦肺热,与大黄伍用使邪热由下而出,起上热下走之功,凉膈散中的黄岑大黄配伍,就是此义。胸膈烦热、口渴、发热便秘等以膈上实热为主之证,非  相似文献   

7.
“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人参其性甘温,乃补气扶正之代表;大黄其性苦寒,乃泻下祛邪之代表。二者药性相反,一是大补,一是大泻,功效背道而驰,合用却有相得益彰之妙,攻补兼施之功,扶正祛邪之效,是临床常用的一组药对,多用于虚实夹杂之证。通过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正确理解对中药复方配伍的认识,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 大黄性味苦寒,具有攻下导滞、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等功效,是一味常用的苦寒泻下要药。但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运用大黄独辟蹊径,现浅析如下。1 里热成痉 痉以项背强急、牙关紧闭、四肢抽慉、角弓反张为主症。痉本应忌下,仲景却以大黄为君,配伍芒硝、枳实、厚朴(大承气汤)治疗“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之证。据药测证,大黄所治之痉实属阳明热盛、化燥伤津所致。用大黄重在通腑泻热、急下存阴以解其痉。因而《金匮要略心典》曰:“此痉病之属阳明瘀热者”。临床运用,要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研究"华亭大黄"泻下作用。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法进行肠推进实验和泻下实验,观察"华亭大黄"和其他产地正品大黄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华亭大黄组泄下时间缩短,5h泄下次数及5h排便次数明显增加,与空白组及市售大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华亭大黄组肠推进率提高,与空白组及市售大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市售大黄组与空白组肠推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华亭大黄"的泻下作用药效明显,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0.
大黄不同炮制品演下作用和急性毒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守业  何民 《中药材》1991,14(7):29-3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寒性中药大黄对2,4-二硝基苯酚致实热证模型大鼠肝脏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基因水平分析大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大黄治疗组。造模后6h取肝组织,应用RatRef-12基因芯片检测各组大鼠肝脏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分类。结果:大黄水煎液组与实热模型组比较有177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可注释基因113条,查询到29项显著性基因功能。其中生物学过程24项,主要为代谢过程功能包含59(52.21%)条差异基因;分子功能2项,主要涉及催化活性包含61(53.98%)条差异基因,其中氧化还原酶活性包含26(23%)条差异基因。结论:寒性中药大黄可调节代谢相关的基因降低机体代谢水平,实现其"清热泻火"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吕海江运用茺蔚子治疗眼科疾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海江教授认为茺蔚子善活血行瘀,清肝泻火,行中有补,且破血之力不及红花、桃仁,止血之力不及三七、蒲黄,故对眼睛这个特殊部位的出血症最宜,可用于治疗暴盲气滞血瘀证,天行赤眼暴翳肝经风热证,聚星障阴虚邪留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痛风胶囊干预非急性期痛风(湿热瘀毒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计划纳入6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中西药组和西药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干预,中西药组口服痛风胶囊和别嘌醇片治疗、西药组口服别嘌醇片治疗。连续干预8周,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观察血尿酸(B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糖(GLU)变化,急性痛风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中西药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为(3.73±2.13)分,低于西药组为(5.00±2.1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尿酸方面,中西药组血尿酸降幅为(166.38±100.68) μmol/L,高于西药组(101.33±103.78)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次数方面,中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后TC、TG、GLU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试验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痛风胶囊联合别嘌醇片可进一步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中医证候,减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次数,预防痛风反复发作,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为中医药对痛风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广泛运用大黄,巧妙配伍。桃核承气汤和下瘀血汤突出大黄下瘀血、血闭,荡瘀逐血之功;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运用大黄破癥瘕、积聚;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己椒苈黄丸侧重大黄逐留饮作用;三承气汤利用大黄涤荡肠胃、推陈出新;茵陈蒿汤巧用大黄通利水谷;大黄甘草汤调中化食;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用大黄泄热消痞、安和五脏;大黄牡丹汤泻热通腑以清热解毒。张仲景还特别讲究使用大黄时的煎服炮制方法,生用突出泻下之力,多用于攻下,且入汤剂多后下;先煎以减缓泻下作用;渍用亦属后下,较后下作用弱之;酒制大黄以强化活血化瘀之功。  相似文献   

15.
张学文教授清肝活血法辨治脂肪肝经验介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汪晓军 《新中医》2003,35(2):12-14
张学文教授认为,肝经郁热、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是脂肪肝发病的重要病机,其病位主要在肝包括其经,涉及脾胃;治疗上以清肝解郁、活血凉血、疏肝理气、化瘀散结为主,创立了清肝活血饮,临证明随证加减,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活血泻浊法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组、经验方组,后3组采用5/6肾切除法制作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4周,取肾组织切片,行HE、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GSI);采用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求得基质阳性面积比值。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SI、基质阳性面积比值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经验方组GSI、基质阳性面积比值有降低(P均0.05);而尿毒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活血泻浊组成的经验方能够改善模型大鼠肾脏病理,降低GSI及基质阳性面积比值,改善肾小球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60mL/d、红花注射液20mL/d稀释静脉点滴。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治疗组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改善不明显。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组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改善不明显。动脉血气指标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氧分压比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改善不明显。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纠正心力衰竭和改善血液黏滞度,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肺心病呼吸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川芎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配伍应用情况。方法:通过查阅专著、检索文献对川芎防治糖尿病肾病配伍进行分析、整理、归纳。结果: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黄芪、山药、当归、生地黄、赤芍、红花、丹参等是常与川芎配伍的中药。结论:川芎常与补虚、清热、活血类药物配伍,有效发挥其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承气汤首见于《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具有泄热通下之功效,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承气汤有所发挥,形成了一系列承气汤类方,承气汤类方在承气汤基础上进行加减,在治法上有所拓展,可有效指导临床。张仲景创制了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大陷胸汤、十枣汤、麻子仁丸等诸多承气汤类方,从单纯的通腑、泻热发展到活血、逐水,从而扩大了应用范围,后世对承气汤类方的发展基于张仲景而有所发扬光大。俞根初治伤寒独重阳明,创制了三仁承气汤、犀连承气汤、陷胸承气汤、解毒承气汤等,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针对温热病邪易化燥伤阴,腑实之证多兼夹他病的特点,扩展了承气汤的治疗范围,在所著的《温病条辨》中焦篇中,出现了14个承气汤类方(含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本研究将承气汤类方大抵按治法分为5类,分别为:清热通腑法、扶正祛邪法、泄热逐饮法、活血散瘀法、解毒凉血法。承气汤及其类方的应用,遵循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以治法分类,可以指导临床中尽早确立正确的治疗方向,在此方向指引下,可以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灵活用药,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