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压氧及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方法 将97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与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通过GCS评分和CT检查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4.8分,对照组平均提高2.0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增加.结论 高压氧与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综合治疗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有促苏醒作用,病灶局部脑血流量增加可能是高压氧与右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昏迷患者促醒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7例昏迷患者先进行昏迷量表(GCS)评分,然后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每次20分钟,每天2次,10天为1个疗程,共计行4 589次,刺激2个疗程后对治疗结果再行GCS评分。结果 14例昏迷指数有所提高。21例清醒患者平均行30次。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是一种无创、方法简单、对昏迷患者促醒作用安全可靠、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严重脑损伤昏迷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n =15 )和对照组 (n =15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 7d ,每天刺激一次 ,每次 30min。并于第一次刺激前行首次SPECT显像 ,显像结束后立刻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 30min。刺激结束后在同一体位、同一条件下行第二次显像 ,用视觉分析和利用BFCR数学模型的半定量分析方法对刺激前、后病灶部位的rCBF进行分析和比较。刺激 1周后通过GCS评分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刺激后病灶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增多 ,持续刺激 1周后 ,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 4 .8分 ,对照组平均提高 2 .0分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有促苏醒作用 ;刺激后病灶局部脑血流量增高可能是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颅脑损伤术后昏迷超过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脑损伤患者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GCS评分、JFK昏迷恢复量表评分(CRS-R)、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GCS和CRS-R评分分别为(11.01±1.19)和(8.62±1.34),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EEG以及BAEP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可改善脑神经电生理活动,促进脑损伤术后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以探索其可能的促醒机制。方法:将30例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均给予常规促苏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同时行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行GCS昏迷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93.50±9.67)与(37.15±5.36)cm/s,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电图慢波减少,出现α节律,脑干听诱发提示Ⅰ~Ⅴ、Ⅲ~Ⅴ波间潜伏期差缩短,Ⅲ、Ⅴ波波幅增高。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GCS评分平均提高4.38分,对照组平均提高2.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能提高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改善脑电活动,对昏迷患者有较好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中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技术,应用历史虽不长,但在昏迷促醒上有明显优势,国内外有大量正中神经电刺激促醒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正中神经电刺激(MNS)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的促醒、正中神经电刺激的参数以及其他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外伤性持续植物状态的疗效。方法 66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和联合应用正中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同时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应用持续植物状态评分及格拉斯哥结果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6个月时意识恢复率分别为45.5%、40.1%、59.1%。预后良好(恢复良好及中残)率分别为36.4%、27.3%、40.1%。结论 正中神经电刺激、高压氧对外伤性持续植物状态有较好的促醒作用,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杨波  魏晨斌 《中外医疗》2023,(19):1-4+9
目的 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接受正中神经电刺激促苏醒干预前后的脑损伤和凝血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患者促苏醒干预,包括心肺复苏等,随后根据患者治疗1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和预后不良组(1~3分),每组50例。另外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5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和脑损伤程度。结果 预后不良组重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S-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β-淀粉样蛋白、髓鞘碱性蛋白分别为(28.51±7.90)分、(3.27±1.66)μg/L、(38.45±13.23)μg/L、(5.73±1.76)μg/L、(41.29±12.85)pg/mL、(13.45±4.54)ng/mL,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并且预后良好组高于对照组,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7.736、10.164、7.872、13.492、6.773、6.921,t预后良好组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梁文锐 《广东医学》2012,33(2):260-262
目的观察对比左、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持续植物状态促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0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给予药物、高压氧、针灸和康复训练,另外左正中神经刺激组加用左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右正中神经电刺组加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临床疗效评定、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评定、GCS评分、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左、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组的临床评定评分、GCS评分、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右正中神经电刺激组较左正中神经电刺激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持续植物状态有积极的促醒作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较左正中神经电刺激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李元朋  魏欢 《海南医学》2022,(16):2060-2063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正中神经电刺激配合rTMS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残疾评定量表(D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CS评分、MoCA评分、D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MoCA评分分别为(11.21±1.63)分、(27.93±2.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2±1.50)分、(26.58±1.39)分,DRS评分为(6.34±1.2...  相似文献   

11.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所致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56例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均接受吞咽训练和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2.86%,对照组78.57%,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面神经磁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技术,对30例正常人头颅顶枕部磁刺激。结果在同侧额肌诱发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的潜伏期比常规在茎乳孔进行电刺激(ENOG)诱发的潜伏期长1.3±0.6ms。面神经传导速度约为50~60mm/ms,面神经自脑干发出至茎乳处的长度约为65mm,依此计算出面神经自脑干至茎乳了孔的传导时间应为1.1~1.3ms,提示面神经MEP的刺激部位在该神经自脑干发出至进入内听道口前这一段,并可能更靠近脑干端。  相似文献   

13.
正压力性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尿液不自主流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往往病情顽固,经保守治疗疗效多欠佳~([1])。目前临床上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有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2])等,而手术治疗的主要选择有男性尿道中段悬吊术~([3])及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4])。前者手术失败率较高,多导致尿潴留,开展并不普遍~([5]);后者费用较高,同样存在异物排斥、感染等并发症~([6])。我们前期临床研究发现,经皮穿刺电针电刺激阴部神经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顽固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内毒素致免肝脏损害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兔内毒素(LPS)血症肝脏损害的作用。方法 :16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 )和对照组 (B组 )。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干 ,按 10 0μg kg静注大肠杆菌LPS ,A组选择左迷走神经近心端接刺激电极 ,在注射LPS前后各持续电刺激 (电压 10V ,频率 5Hz ,波宽 5ms) 10min ,共 2次。分别于输注LPS前及后 30、6 0、12 0 180 2 4 0、30 0min检测 2组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及IL 10含量 ,并于实验结束后取肝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静注LPS后 ,与B组比较 ,A组血清中ALT ,AST和TNF α显著降低 ,而IL 10水平明显升高 ,肝脏炎性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电刺激兔迷走神经传出纤维能抑制LPS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和炎症递质的产生 ,但并不抑制抗炎因子 ,从而减轻肝脏炎症 ,对肝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珍 《河北医学》2010,16(11):1389-139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采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压,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措施。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有效护理,本组患者痊愈10例,病情好转进入康复期出院10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6例。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持续昏迷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冠脉正常和狭窄条件下,观察了电刺激犬膈上迷走神经的作用。在正常组(n=6),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ESVC)引起冠脉左旋支流量(CBF)增加和冠脉阻力(R)的减少,伴血压(Pa)、左室收缩峰压(LVSP)及dp/dtmax、dp/dtmax增加。在冠脉临界狭窄(n=7)和重度狭窄组(n=5),ESVC引起CBF减少和R增加。在三个组,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均引起CBF减少和R增加。结果表明:ESVC能引起狭窄冠脉收缩和加重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构音训练和电刺激( NME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构音训练加VitalStim电刺激仪,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吞咽训练。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治疗后构音障碍及言语损伤水平改善程度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吞咽障碍分级的Ⅰ、Ⅱ、Ⅲ、Ⅳ级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优于对照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构音训练配合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改善效果显著,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方秀春  李艳 《河北医学》2013,19(4):487-490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PNS)定位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行下肢骨科手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5例,患者采用PNS定位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相关时间参数、术中输液量、术后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术中输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术后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T1、T2、1r3、T4、B时段的SBP、DBP指标值均比对照组稳定(P〈0.05)。结论:PNS定位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谷氨酸AMPA/Kainate 受体拮抗剂CNQX对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引起大鼠扣带回前部(ACG)多巴胺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鄄电化学检测技术研究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后不同时间,ACG 多巴胺含量的变化,以及静脉注射CNQX对多巴胺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后15 min,ACG 多巴胺含量显著增高,30 min 后增高最明显,1 h后开始恢复,2 h后逐渐恢复接近对照水平;静脉注射CNQX 拮抗了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引起的ACG 多巴胺含量的显著增高。结论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能够引起ACG 多巴胺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高,提示ACG 接受隐神经伤害性信息的传入,引起ACG 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活动增强。CNQX 能拮抗伤害性电刺激隐神经引起的ACG 多巴胺含量的增高,提示AMPA/Kainate 受体参与隐神经伤害性信息传入引起的ACG 多巴胺含量增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