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金连柴蒿汤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4例外感高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金连柴蒿汤,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金连柴蒿汤治疗外感高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克感汤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克感汤加减治疗外感高热患者60例,并与西药青霉素和病毒唑治疗60例进行随机对照比较,观察每例患者在服药期内临床疗效、外感高热的开始退热及完全退热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69%)(P<0.01),开始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克感汤加减治疗外感高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外感退热饮治疗外感高热508例山东歌舞剧院医务室(250012)颜景夫中国轻骑集团卫生科(250021)秦庆云关键词 外感高热;外感退热饮;疗效观察笔者20多年来应用自拟方外感退热饮治疗外感高热50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8例中...  相似文献   

4.
由于外感而导致高热或持续高热是临床常见之症,其病机多是外感表邪未解,入里化热。作者自拟表里双解之剂清热解肌汤应用治疗外感高热之症,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汇总55例临床病例,并与西药组26例作对照,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凡外感热病,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包括39摄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王氏保赤丸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作用.方法按中医学有关"小儿外感高热"的辨证论治原则,将48例外感高热患儿采用王氏保赤丸配合推拿治疗.结果痊愈32例,有效16例,有效率达100%.结论应用王氏保赤丸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确切,经济方便,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退热灵是以祖国医学的外感热病理论为组方依据,经研究证实其具抗炎、抑菌及调节免疫状态等作用,自1994年以来,笔者用于外感高热91例的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36例外感高热患者,诊断均符合1988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症高热协作组修订的《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秋冬季外感高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外感高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体温及其他相关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秋冬季外感高热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外感高热患者应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退热合剂的临床研究,开发治疗外感高热更加有效的中药。方法:入选的外感高热症患者1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5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内科治疗:静脉滴注头孢夫辛和利巴韦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退热合剂,随临床证侯加减。结果:在临床疗效及在改善血细胞方面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退热合剂联合西药治疗外感高热症疗效明显、可靠,可作为治疗外感高热病的常用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9.
从实际病例理解“治上焦如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例外感高热并发肺炎患者辨证治疗过程分析,认为临床治疗外感高热并发肺炎时一定要辨证准确,按照中医外感病理论辨证用药,而现代仪器检查结果只能作为临床参考.中医外感病的许多治则均来自于临床病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临床一方面应辨证准确,当机立断,另一方面必须遵守"治上焦如羽"的治则,否则很难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拟柴黄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柴黄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拟柴黄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120例,并随机设对照组80例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柴黄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外感高热是一种因卒感六淫邪毒和疫病之气,邪客肌腠,正邪交争,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高达39℃以上的急诊常见病.临床外感高热诊断较易,但现代医学的病因诊断较难,尤其在短时间内难以明确诊断,从而使治疗缺乏针对性.中医诊治外感高热则多沿用三焦、卫气营血、六经等辨证体系,但引起外感高热的病因众多,病机复杂,上述辨证体系往往难以提供明确的分析及指导治疗.笔者现就外感高热病的病机特点及外感高热的诊疗思路与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外感高热,发病急,病程短,热势重,多属实热或本虚标实之热。中医治疗外感高热必须详察脉证,细审病机,明辨虚实。外感高热是中医急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近年来中医药解热机制、临床、实验研究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雪片治疗外感高热病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外感高热病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新雪片、对照组予紫雪丹治疗,观察用药后体温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完全降至正常时间治疗组(27.849±19.634)明显较对照组(55.675±20.465)短,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新雪片治疗高热病证可以更快退热,临床应用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急性外感高热病证的首选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4.
芩蒿退热口服液治疗外感高热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芩蒿退热口服热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外感高热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退热速度快:结论:芩蒿退热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抗高热作用。  相似文献   

15.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外感高热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外感高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外感高热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采用炎琥宁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病毒唑注射液治疗;主要观察体温及相关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6%、对照组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体温及相关症状、体征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外感高热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治疗外感高热,临床报道多用解毒清热,养阴泻火为主的方法治疗,而关于用温药治疗外感高热的报道甚少.赵老擅长用温药治疗外感高热,并有独特的理论见解.兹介绍其治疗伤寒高热的经验如下,望同志们指正.外感发热是邪正斗争的反映.伤寒发热除寒邪温表外,与患者平素的心肾阳虚或脾胃气弱有密切关系.阳虚气弱则卫表不固,易招邪侵.赵老认为,体温与卫气关系密切.他常引《灵枢·本脏篇》:"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并引《脾胃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侗药白薇方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侗药白薇为的药分型辩证佐以辅药配方施治,共治疗95例外感高热病例。结果:95例各型外感高热病例,经治疗观察,治愈70例,治愈率74%;有效20例,占21%;无效5例,占5%;总有效率95%。结论:以侗药白薇为主药,分型辩证配方施治,对外感高热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观察,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麻杏甘石汤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外感高热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及应用解热镇痛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升降散合麻杏甘石汤,观察两组患者的体温和恶寒、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流涕鼻塞、咽痛等主要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升降散合麻杏甘石汤是治疗外感高热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9.
李荣平 《四川中医》2007,25(2):82-83
目的:通过对收治的100例由外感引起的高热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观察,阐述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临床体会。方法:分型论治,以辛凉解表、透疹达邪,清热祛邪、生津止渴为主法,灵活加减。结果:显效75%,有效24%,无效1%。总有效率99%。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显著,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外感高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症,以发热、恶寒,或伴口渴、脉浮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我科运用克感汤治疗外感高热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