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低温锻炼后野生型colombia拟南芥在渗透胁迫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低温处理的材料POD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未低温处理材料,并且SOD酶活性维持相对的稳定性,具有相对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变性法、磷酸缓冲液提取法、氯仿-乙醇沉淀法、丙酮沉淀法、硫酸盐分级沉淀法等5种方法对大蒜细胞溶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了粗提、分离纯化.实验结果表明,热变性法所得的SOD的粗提物活性较高;丙酮沉淀法是SOD纯化的最好方法;不同的丙酮加入量与搅拌时间会影响SOD的纯化结果,其最佳条件是加入0.6倍体积的丙酮,搅拌15min.  相似文献   

3.
外源水杨酸提高水稻萌发种子抗冷性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冷害条件下外源水杨酸能够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性指数(VI),降低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提高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 低温胁迫对水稻的伤害,提高其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在4℃冷害条件下,外源水杨酸的最适作用浓度为0.05g/L.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幼苗为材料,测定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在低温、干旱和复合胁迫下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同德短芒披碱草幼苗SOD、POD活性都呈上升趋势;SOD在低温胁迫下活性变化不大,比较稳定,而POD在该条件下活性呈上升趋势;在复合胁迫下SOD和CAT活性下降,即胁迫程度最大时两种酶活性达到最低值;在各个胁迫下CAT活性都较对照组低。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实验法,测定水涝条件欧李SOD和POD酶的活性的关系,考察SOD、POD抗氧化酶系统在欧李抗涝生理研究中的作用.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叶片中SOD的活性进行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对叶片中POD酶活性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欧李在水涝胁迫下,植物体内的SOD酶活性大量降低而POD酶适量地增加;一段时间后,SOD酶不降反增而POD酶活性降低;实验后期SOD酶和POD酶都同时呈现了下降趋势,最后趋于稳定.水涝虽会对欧李的生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但结果表明欧李在短期水涝胁迫下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两种油菜品种天油2号和陇油6号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了MAPKK抑制剂U0126对低温胁迫油菜幼苗叶绿素、F_v/F_m、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叶绿素质量分数、F_v/F_m下降,MDA质量分数增加,CAT,APX,GR,SOD活性先增加后下降.MAPKK抑制剂U0126预处理再低温胁迫后,与单独低温处理相比,叶绿素质量分数、F_V/F_m降低,MDA质量分数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均下降.表明MAP激酶级联途径参与油菜抗低温胁迫转导途径,缓解低温胁迫造成的氧化损伤,对其抗氧化损伤起了一定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区温度胁迫对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及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培的方式研究了根区温度胁迫对小麦抗氧化酶活性及根系与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1)改变根区温度对小麦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有明显的影响,根区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小麦根系POD和SOD活性都具有激活效应,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胁迫对SOD活性转为抑制效应,SOD活性迅速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2)高温胁迫主要是抑制小麦根系的生长,表现为根长、根重、根系活性吸收面积与总面积及根冠比均明显低于中温处理,而株高和地上重却略有上升.低温胁迫对小麦地上部的影响大于根系.(3)在根温胁迫逆境条件下,小麦根系不是被动忍受逆境胁迫,而是主动地通过调节根系活力、根系SOD及POD活性等生理代谢过程,以减缓逆境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果聚糖的代谢过程不仅影响大蒜的产量和品质,也能有效地提高大蒜植株的抗逆性。为探讨低温胁迫对大蒜生长和果聚糖代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以乐都紫皮大蒜为试验材料,在正常培养(25℃)和低温胁迫(4℃)下探究大蒜幼苗处理0、3、6、9和12 d时的生长指标变化特征及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1-SST)与果聚糖外切水解酶基因(1-FEH)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对乐都紫皮大蒜幼苗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胁迫3 d时,乐都紫皮大蒜幼苗的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茎高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3. 45%、42. 22%、17. 63%和58. 10%,随后降低幅度变缓。(2)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低温处理使1-SST基因和1-FEH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且在胁迫第6天时达到最高值。1-SST基因和1-FEH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的45倍和7. 56倍; 1-FEH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1-SST基因的表达量,故低温胁迫下果聚糖代谢酶关键基因的表达过程是一个"以合成为主,以水解为辐"的过程。低温胁迫抑制了乐都紫皮大蒜幼苗的生长,胁迫第6天是幼苗响应低温的关键时期,并推测乐都紫皮大蒜主要通过增强果聚糖的合成来响应低温胁迫。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提高小麦幼苗抗低温能力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电导率测定、保护性酶活性及MDA含量的检测研究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提高小麦幼苗抗低温能力的机理.结果表明,用PP333浸种后培养8 d的幼苗,经(3±0.5)℃低温胁迫后,能有效地降低相对电导率,维持较高的SOD活性,提高POD,CAT活性,减缓MDA的积累.同时,PP333处理可延缓幼苗生长,使幼苗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0.
外源ALA对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外源ALA对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在100mmol/L NaCl盐胁迫下,研究0.001~1mmol/L ALA对豌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100mmol/L NaCl盐胁迫导致豌豆幼苗氧化损伤,SOD等保护酶活性升高;0.1 mmol/L ALA处理对盐胁迫下的豌豆幼苗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使叶片MDA含量降低25.87%,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28.74%,20.68%和36.83%,幼苗株高、鲜物质量分别提高0.975,0.15倍,从而增强幼苗的抗盐性.0.1mmol/L ALA能缓解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的氧化损伤,显著提高SOD等保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冬牧70黑麦草为材料, 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 设置5%(D1),10%(D2),15%(D3)三种不同程度干旱(轻度、 中度、 重度)以及对照组(CK), 温度为10,5,0,-5,0,5,10 ℃, 研究冻融及干旱胁迫对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一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抗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均 增加; 冻融和复合胁迫下幼苗中SOD活性呈先升高后显著下降趋势,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呈先升高后缓慢下降趋势, 在-5 ℃出现峰值, 与其他温度下的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胁迫伤害下整体呈复合胁迫>单干旱胁迫>单冻融胁迫的趋势, 冻融胁迫下的伤害程度为重度干旱+冻融>轻度干旱+冻融>单一冻融>中度干旱+冻融, 复合胁迫对植物伤害出现叠加效应, 适当的干旱处理可缓解冻融对幼苗的生理损害. 因此植物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 可缓解其遇到胁迫时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对枣叶片光合作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枣为试材,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采取控水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枣树光合作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规律一致:Tr呈双峰曲线,Gs先上升后下降,Ci先下降后上升;对照(CK)和轻度水分胁迫(Ⅰ)的净光合速率(Pn)和Tr呈双峰曲线,重度水分胁迫(Ⅱ)下"双峰"和"午休"现象消失;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枣树叶片的Pn、Tr、Gs和Ci均下降,枣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升高,在重度水分胁迫下,活性降低。综合各项指标测定,轻度胁迫处理的灌溉周期为不影响枣生长及生产的节水灌溉策略。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下淫羊藿总黄酮与保护酶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干旱胁迫下淫羊藿植物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增强叶内POD活性和MDA含量上升.SOD在前12 d活性上升,后12 d下降.黄酮的含量在干旱处理的第2 d达到最大值,4 d后回到对照水平,但其后含量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淫羊藿有一定的抗旱性(但是植株在SOD活性下降到对照以下水平后就死亡),黄酮含量与淫羊藿早期抗旱性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重金属Cd胁迫对白茅幼苗生理生态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对白茅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色素含量、根茎生长产生抑制,但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镉(≤10 mg/kg)对白茅生长有促进作用.丙二醛(MDA)含量随着Cd处理浓度的升高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白茅幼苗叶片抗氧化酶系统受到Cd胁迫而失衡,...  相似文献   

15.
进行Na Cl胁迫条件下鸡冠花种子萌发试验,分析Na Cl对鸡冠花种子发芽率,幼苗鲜重,胚芽、胚根长度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Na Cl溶液胁迫下,鸡冠花种子发芽率、幼苗鲜重、胚芽与胚根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生长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分别为17.73~(**),18.14~(**),12.75~(**),12.38~(**)).依据发芽率和盐浓度回归方程估算出鸡冠花种子耐盐极限值为193.34 mmol/L;在Na Cl胁迫下,鸡冠花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F分别为93.42~(**),16.47~(**)).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同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F为47.89~(**)).  相似文献   

16.
以冬牧70黑麦草为材料, 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 设置5%(D1),10%(D2),15%(D3)三种不同程度干旱(轻度、 中度、 重度)以及对照组(CK), 温度为10,5,0,-5,0,5,10 ℃, 研究冻融及干旱胁迫对幼苗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一干旱胁迫下黑麦草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抗氧化物酶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均 增加; 冻融和复合胁迫下幼苗中SOD活性呈先升高后显著下降趋势, POD活性和脯氨酸质量比呈先升高后缓慢下降趋势, 在-5 ℃出现峰值, 与其他温度下的数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胁迫伤害下整体呈复合胁迫>单干旱胁迫>单冻融胁迫的趋势, 冻融胁迫下的伤害程度为重度干旱+冻融>轻度干旱+冻融>单一冻融>中度干旱+冻融, 复合胁迫对植物伤害出现叠加效应, 适当的干旱处理可缓解冻融对幼苗的生理损害. 因此植物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 可缓解其遇到胁迫时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以盐生植物互花米草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其抗氧化酶体系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过氧化氢酶,CAT)对不同浓度Cd胁迫的响应变化,并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SOD及CAT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抗氧化酶活性与Cd处理浓度关系密切,0.1-2.0 mmol/L Cd浓度范围内SOD活性显著增加;POX活性在Cd浓度较低时相对稳定,高浓度下降低显著;而CAT酶活性在Cd浓度较高时被诱导升高.SOD同工酶谱受到Cd胁迫的显著影响,4.0 mmol/L处理下酶活性明显降低.CAT同工酶活性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与酶总活性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互花米草对重金属Cd具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可以通过提高酶促过氧化体系活性来应答Cd导致的氧化胁迫;而Cd浓度超过一定阈值后(4.0 mmol/L),互花米草即遭受较严重的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定了24h盐胁迫下盐芥(6周)和拟南芥(3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析了盐胁迫下3种抗氧化物酶在两种植物中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拟南芥叶片中3种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为随盐处理浓度增加,SOD呈逐渐上升趋势,CAT呈逐渐下降趋势,POD活性上升幅度较大,且在200mM NaCl处理条件下,SOD和POD活性达到最大;盐芥根中的SOD、POD、CAT本底活性皆高于叶片.随着盐处理浓度增加,SOD活性基本无变化,叶片中的POD活性逐渐降低,CAT活性逐渐增加.而根中的POD活性却出现递增、CAT为先增加后降低现象.盐芥中的SOD本底含量水平高于拟南芥.  相似文献   

19.
盐角草和毕氏海蓬子幼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角草、毕氏海蓬子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盐生植物毕氏海蓬子和盐角草幼苗抗氧化系统酶活性以及一些渗透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盐角草和毕氏海蓬子幼苗抗氧化酶SOD、CAT、脯氨酸含量、MDA含量以及O2-.产生速率变化基本一致,都呈先升后降趋势;而POD和可溶性蛋白变化存在差异,体现了两者在对盐胁迫响应机制上的不同.同时实验还表明,两材料能正常生长的盐浓度范围在200 mmol/L以内.  相似文献   

20.
以巴西陆稻IAPAR9及典型水陆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 在干旱胁迫下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相关酶活性以SOD、POD酶活性变化较能反映稻品种的抗旱性,其变幅大小可作为稻品种抗旱性评价的良好生化指标;CAT酶活性则变化复杂,不宜作稻品种抗旱性指标.IAPAR9具较高的POD酶活性水平,中等SOD、CAT酶活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