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并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C组30例为神经内科经本院医师会诊确诊为卒中后抑郁但未接受正规抗抑郁治疗的患者。三组患者分别接受西酞普兰(A组)、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B组)和单用脑血管药物治疗(C组)。采用中国卒中量表、BI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简明智能状态量表评估疗效。结果:A组及B组各项评分与C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有较满意的疗效,且西酞普兰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卒中后抑郁,更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缩短疗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会增加病死率和卒中复发的风险。尽管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但却又是经常被忽略的情况。本文就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率、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进行简要的回顾,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卒中后抑郁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将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66例脑卒中后合并抑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疏导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晨服氟西汀片20mg/次抗抑郁治疗,1次/d,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程度、HAMD、NFA、ADL以及FMA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HAMD、NFA、ADL以及FMA评分对比,P<0.05。结论氟西汀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合并抑郁病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在促进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减退导致了患者生存质量发生变化,同时患者伴有多种心理障碍,临床上极为多见的是抑郁症或抑郁状态。卒中后抑郁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经常反复,严重者会致残或自杀。生存质量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个体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和疾病状态,已有众多研究表明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对于非抑郁患者明显偏低。引起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较多,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社会支持、家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对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氟西汀治疗,观察组予以疏肝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2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NIHSS、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S-QO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氟西汀相比,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应用疏肝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病率为30%~50%。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存在不但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积极的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而且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提高。现将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经心理护理和赛乐特治疗后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卒中后的常见伴发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卒中后抑郁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卒中后抑郁进行积极治疗,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有很大进展,本文针对卒中后抑郁的中医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路优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路优泰片300毫克,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HAMD,MESSS及BI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路优泰可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钟小明 《江西医药》2002,37(2):122-122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常见的常见病,而卒中后抑郁状态是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可以使患者康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以使死亡率增加.由于临床医生重视不足,其误诊率很高,早期诊断并给予干预是提高生存质量和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选择了我科1999年6月至2001年3月卒中住院病人,进行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吴帅 《家庭用药》2009,(8):28-28
脑卒中除引起偏瘫、偏盲、失语等一系列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外。病后患者的抑郁状态也是影响其康复的重要因素。卒中后抑郁作为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其出现种种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同时还影响患者神经及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有资料显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卒中后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状态(PSD)的发生及早期干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变化。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状态,分析PSD的易患因素对PSD患者行早期干预治疗,治疗前后行BI和ESS评分。结果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是多因素原因所致。早期干预治疗能显著减少残障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乌灵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6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乌灵胶囊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4.19%(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  相似文献   

13.
刘佳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5):175-176
目的探讨干预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抗抑郁药及心理疏导,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态,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个月、3个月末各评定1次。结果治疗2个月,3个月末,进行Barthel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卒中后抑郁严重影响神经功能的康复,对卒中后抑郁状态进行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境,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现代医学模式的影响下,人们愈发普遍关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发现许多患者病后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低,睡眠障碍,自责自罪,治疗和康复积极性降低,甚至部分患者出现厌世和自杀,被称为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PSD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生活质量。本文总结氟西汀配合心理疏导治疗老年人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发生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急性脑梗死21天的患者应用自制抑郁相关情况调查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调查和评分,统计颅脑影像脑梗死部位。结果本组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28.4%,抑郁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部位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病灶位于左侧大脑半球、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易发生抑郁状态,及早识别治疗显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为以后卒中后抑郁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本院142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伴有语言等基本技能障碍分为障碍组及对照组,各71例,采用量表方式评定两组患者的抑郁发生情况及身体状态。结果在相同环境下障碍组患者发生抑郁56例,与对照组43例相比差异显著,P<0.05,伴有语言障碍等生活能力缺陷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情况与抑郁的发生率存在密切关系,神经功能的破坏常可引起抑郁的高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治疗,包括脑卒中的治疗、康复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的抑郁自评量表( SDS)、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生存质量(QOL)。结果连续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和QOL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态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卒中后因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及智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故常伴发抑郁障碍,而抑郁障碍对病情的控制和转归有消极的影响。本研究对伴发抑郁的卒中患者进行了抗抑郁治疗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110例,采用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SSS)评定神经功能,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110例患者中治愈55例(50.0%),有效44例(40.0%),无效11例(10.0%),总有效率为90.0%。治疗4周、8周后患者HAMD、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2组的抑郁状态,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评定2组的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2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8周2组患者HAMD、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