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九卿 《衡器》2009,38(8):1-7
公路车辆重量超限已成为世界难题,对此世界各国都是通过限定车辆轴重来控制的,我国也是如此。为此介绍欧关一些国家检测监督车辆轴重超限用集成化称重板(weighpad)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受力分析与理论计算,并以10t剪切型称重板为例进行结构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末,美国人威廉·P·克罗尔发明了采用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低外形便携式电子轮轴秤,并取得了美国专利。本文就收集到的一些情况,对电子轮轴秤予以简单的分析,重点介绍了这种秤的结构工作原理、低外形秤体与称重传感器、称重显示控制器的连接形式以及板式剪切型称重传感器,并扼要地斜述了全秤的特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影响称重板质量的生产因素分析,制定了称重板的生产工艺,选择了合适的下料方法,设计了成形模和组焊工装,改进了焊接工艺,稳定了称重板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史航  李霆 《衡器》2006,35(2):19-21,30
在介绍动态称重系统特点和国内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弯板动态称重系统的不足,重点介绍了压电电缆的用途、特点,对压电电缆动态称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称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压电电缆的动态称重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5.
专利信息     
《衡器》2017,(9)
正专利名称:一种稳定匀速定量包装秤专利申请号:CN201710075146.6申请人:张斌公开日:2017.05.31本发明涉及包装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稳定匀速定量包装秤,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料斗,料斗的底部设有称重板和移动机构,称重板设在移动机构上,称重板底部设有称重传感器,称重板下方设有第一螺旋送料机,第一螺旋送料机的端部设有夹袋机构,夹袋机构下方设有缝合器,  相似文献   

6.
专利信息     
《衡器》2020,(4):46-5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秤。该电子秤包括:称板,称板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容纳电子秤构件的第一凹型腔;称重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凹型腔内;承重底板,设置于称重传感器下部;电路板,与称重传感器相连接,设置于第一凹型腔内或设置于称板之外;供电装置,与电路板相连接,设置于第一凹型腔内或设置于称板之外;以及输出模块,输出模块为用于显示称重数值的显示屏,显示屏与电路板相连接且独立设置于称板之外,或者,输出模块为用于将称重数值发送至移动通信设备进行显示的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秤厚度高、容易侧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基于应变式集成化称重传感器的车辆行驶称重系统,其中包括集成化称重板的结构设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称重仪贴片位置设计、进行集成化称重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以及进行信号采集放大与模数转换的硬件设备等介绍,同时也介绍了测试软件.该称重系统在公路车辆限速行驶状态下,能测出行驶车辆的静态质量、行驶速度以及轴距等车辆静态参数.最终经试验验证得到了本行驶称重系统可用于交通数据采集和辅助实施超载检查.  相似文献   

8.
车辆动态称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公路运输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车辆动态称重技术已成为车辆载荷测量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文中对车辆动态称重系统的结构和弯板、压电传感器、单传感器及光纤传感器4种常用的动态称重传感器进行了介绍,并对系统产生的轴重信号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和研究了算术平均、神经网络、系统辨识等运用到车辆动态称重系统中的算法,并且阐述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衡器》2013,(1):53
专利申请号:CN200920039011.5公开号:CN201397187申请日:2009.05.05公开日:2010.02.03申请人:梅特勒-托利多(常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称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车辆一体式轴重秤,包括秤台、称重传感器及称重仪表,所述的秤台包括秤台面板、秤台面板底面的网状筋板和两个纵向端板,至少两个以上的称重传感器安装在箱形秤座  相似文献   

10.
基于PLC设计了矿山用防爆胶轮车控制系统.主要对系统配置、开关量隔爆/本安转换板、频率隔爆/本安转换板、模拟量本安转换板、继电器隔离输出板、触摸屏等组成部分进行设计,实现了故障的预诊断和分析、黑匣子、称重、无线通讯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沈立人 《衡器》2013,(11):33-36
本文重点对大型、长规格汽车衡产品如何选择使用称重传感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针对桥式称重传感器、柱式称重传感器、扭曲环称重传感器、双剪切梁吊环称重传感器(双剪切梁称重传感器)的各自特点,就如何保证作用力垂直传递、确保衡器计量准确度,谈谈一些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九卿 《衡器》2012,41(3):5-11
在中、大容量的应变式测力与称重传感器中,应用较多的是圆柱、圆筒、板环、悬臂梁、双端固支梁和轮辐式等结构,这些结构对同时检测拉伸、压缩对称循环载荷,或拉向、压向灵敏度不对称无法满足计量要求,或需要增加辅助部件才能完成计量任务。本文介绍的多梁串联配置的环形梁结构,弥补了上述弹性元件的不足,它是把产生正应力或切应力的应变梁串联式的相互连接起来,并沿着封闭的圆柱表面进行配置,外载荷以交错排列的形式施加于应变梁上,使得拉向、压向灵敏度的一致性好,易于进行拉、压对称循环栽荷测量。文中重点介绍了矩形截面正应力和工字形截面切应力环形梁弹性元件的结构特点、受力分析和理论计算,并给出了结构设计与理论计算范例。  相似文献   

13.
电阻应变片与应变传递原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福炎 《衡器》2010,39(2):1-8
随着我国衡器和自动称量技术的发展,各种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应用也更加普遍。传感器的结构及型式,由常温至高温,由传统的模拟式也逐渐进入数字式。但是人们关心的仍然是传感器的性能及其稳定性。本文试以应变片的测量原理,从应变传递机理方面,把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旁侧压力的测量,根据钢丝绳张力和旁侧压力的关系,可获取起重机钢丝绳的张力数据,据此设计起重机载荷称重传感器。根据起重机吊钩的构成,进行了吊钩钢丝绳受力分析,找出了载荷重量与钢丝绳张力的关系。又根据起升机构运行状态,研究了不同运行状态下,钢丝绳受力变化。最后给出了动态情形下的起重机载荷称重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宏社 《衡器》2014,(3):43-45,55
称重指示器有关的电气参数,现在行业里存在诸多理解。作者依据从事多年称重指示器设计经验,结合对R76-1的研读和理解,以图文结合的形式重新给予了阐述,包括测量范围信号、静载荷信号电压范围等几个电气的含义、确定的依据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刘峰  刘妍 《衡器》2013,(11):52-5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低矮轮辐式称重传感器,主要由弹性体、应变片、底座、盖板和紧固件组成,通过对弹性体结构以及底座进行设计和优化,大大降低了传感器的外形尺寸,扩大了传感器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7.
The critical compressive load in the buckling of circular and annular composite plates reinforced with carbon nanotubes (CNTs) is calculated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developed model is based on the third-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for moderately thick laminated plates. Effects of CNTs orientation angles and thickness-to-inner radius ratio on the buckling of composite plate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analytical method based on classical plate theor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shows lower values for critical buckling load because of the elimination of shear strain in the classical plate theory.  相似文献   

18.
称重传感器自适应动态补偿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根据称重传感器的动态特性随着被测量而变化这一特点,提出自适应动态补偿方法,设计的动态补偿器能跟踪传感器模型的变化,始终保证测量系统动态响应的快速性。  相似文献   

19.
杨青锋 《衡器》2012,41(5):1-5
称重传感器是衡器的核心部件,称重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衡器技术水平的标杆。称重传感技术是传感技术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它具有传感技术发展的所有特点。要全面认识它,必须了解和掌握我国传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之路,这对推进我国传感器和衡器工业的技术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