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影院技术》2005,(5):84-84
现年37岁的大提琴家王健是首次出现在DG唱片演奏者名单上的中国音乐家,他在九十年代活跃于欧美地区的音乐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音乐家的风采。2005年,王健在DG公司推出了巴赫的全套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录音。巴赫的这套作品,被誉为大提琴音乐中的“圣经”,对后世大提琴音乐的创作产生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子商情》2006,(4):128-129
出生于北京的旅英吉他演奏家杨雪霏最近加入EMI唱片并推出第一张个人独奏专辑《爱的罗曼司》,这是继王健、郎朗和李云迪之后又一位华人乐手签约国际著名的大唱片公司。趁着情人节之夜她来广州演出的空隙,我们在珠江之畔的白天鹅宾馆采访了杨雪霏小姐。  相似文献   

3.
一位成长在意大利音乐家庭的钢琴师.一位从事高端DSP技术研发的工程师,广州声德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MARANI品牌的创始人Michele Marani,用自己对音乐的体会和同样擅长的DSP技术,不断演绎着他的音响DSP艺术.在广州声德电子有限公司会议室,本刊记者采访了Michele Marani,请他畅谈音乐与DSP的结合之道.  相似文献   

4.
7月8日.广州交响乐团上演了2006—2007音乐季的闭幕式音乐会,尽管原定来穗的韩国小提琴家沙拉张因故缺席音乐会,但钢琴家许忠和大提琴家王健的“双龙会”以及艺术总监余隆的亲自执棒同样为这场音乐会增加了重重的分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与卡萨尔斯同时代或其后,相继出现了像皮尔季戈尔斯基、罗斯特罗波维奇、让德隆、斯塔克、托特里埃、马友友、杜普蕾、梅斯基、王健、张汉娜等一大批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这其中最具影响力、音乐造诣最为深厚和最受世人尊崇的当属罗斯特罗波维奇。他通过大量的音像制品,将其精湛的大提琴艺术介绍到全世界。  相似文献   

6.
关乃忠是当今华人世界里最为活跃和多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题材广阔、形式多样。趁他来广州受奖的机会,笔者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音乐是一门抽象的声音艺术,作曲家们是如何创作出美妙动听的音乐的呢?关乃忠说他在创作的时候是:乐由心生。因此,作品用什么形式,那些技巧都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的。  相似文献   

7.
2011年5月11日,在深圳文博会雅乐荟"音乐与生活"分会场活动的开幕日上,Onkyo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川内冈德先生到场参加了本次文博会的活动。而我们在会场上遇见了川内先生并趁此机会对他本人进行了简短的采访。在采访中,川内先生为我们介绍了Onkyo最新推出的影音产品的设计以及相关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音响技术》2011,(10):88-89
都说德国人办事认真,这话真不假。这次在白天鹅采访WBT的CEO沃尔夫冈·缇约那尔,我就再次领教了德国人那近乎刻板的认真。采访前一天。我和他讲好采访时间1小时,到了第二天采访时,他对我说,因为时间只有1小时,所以这次我们别的都不提,只讲一下WBT新产品中的喇叭接线柱。什么样的接线柱需要花1个钟头(含翻译时间)来对专业媒体解释啊?  相似文献   

9.
理智与情感     
意大利卓丽音箱的Carlo Vicenzetto是本刊的老朋友了,早在几年前,Hi-Fi音箱演示会还在贵都举办时,Carlo就接受过本记者的采访。这次Carlo携卓丽新产品参加SIAV,记者再次对他进行了采访,让他介绍一下新产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新年伊始,带着对中国信息安全领域这一路走来的种种困惑,本刊采访了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副主任陈晓桦博士。在采访中,陈博士既谈到了国家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也谈到了对其中有关问题的反思。他对我国信息安全形势发展的思考,有更多源自产业现实的感悟,虽然这次采访内容覆盖面有限,但正是从他所探究的这些细节上,业内人士可以见微知著,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1.
无言地表白     
他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热情的微笑,这种微笑在肤色和脸庞轮廓的映衬下,向我们表白他具有拉丁血统。因为他热情,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尽管他曾经遭受过不幸,乐迷地支持让他重新找到了自我,所以他用他的音乐向我们表白他此时此刻的心情,他希望用音乐来感谢他对乐迷们的支持。而他的名字也因为这张专辑而被我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12.
当讲到一个品牌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背后的品牌团队。巴国布衣这个品牌团队即使仅露出冰山一角也掩饰不住他们身上的风采,和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成都生活方式的风采。这次采访中副董事长何学远在国外,未能采访到,但其同事对他的做做事赞口有加,说他很能体现巴国布衣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如醉如拥     
从小就有着“中国的大提琴神童”之称的,现在已是世界知名的杰出大提琴演奏家的王健,是最具中国古典人文气质的大提琴演奏家。他内敛却张扬,拥有东方古典的典范气质和内涵,这种与生俱来的“天生古典”,他手中的大提琴更是将此弹拨的淋漓尽致,感觉和西方古典是那样的接近,其中却洋溢着东方的味道。  相似文献   

14.
以音乐之名     
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21世纪的文盲有三种,不懂电脑、不懂音乐和吸烟的人。说这话的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他刚刚戒掉了几十年的烟瘾。当然,本文绝对与烟无关,但关乎音乐。笔者不知金正日主席对音乐是否爱好,却惊讶于他把音乐提升到如此的高度。在人们日渐急功近利的年代,  相似文献   

15.
刘樵非 《视听技术》2003,(11):71-72
在近代音乐史上,柏辽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同时也是一个“异端”,他处处打破因袭,与传统音乐理念作抗争。如此鲜明甚至有些怪异的个性使他在当时的法国乐坛几乎找不到知音,评论家们称他为“奇特的怪才”。尽管如此,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的作品对后世的音乐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贝多芬的成就上又往前迈进一步,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音乐世界。  相似文献   

16.
《数码》2006,(12):24-25
这是我第二次采访王千睿先生,上次是在《数码》杂志5周年特刊时通过邮件的方式采访的。那次采访令我记忆犹新,并感激不尽,王千睿先生在百忙之中认真详实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这次见他是早上9点在客房中,看得出,他早已经为这次专访提前做好了准备,西服正装,打着领带,一个很典型的台湾男人。他喜欢用手势来解说谈话的内容,我们所拍摄的每一格画面,他的手势都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7.
笔者不讳言是王健的“粉丝”,这并非出于民族情绪——那位大红大紫的“青年钢琴大师”就让我不胜其烦,而是王健琴音中流露出来的那种真诚每每将我深深打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要论在中国最早挖掘互联网这桶金的人,刘东算是其中的一个。为何他独具慧眼?为何他今天还能走在高科技的尖端?这些疑惑都让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了采访他,我的“牺牲”很大,因为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资料。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我觉得刘东是个很传奇的人。因此,我对刘东的想象和准备出来的问题有一萝筐那么多。2005年4月5日上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二楼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大家都在等待着“2005年全球IPv6高峰论坛拉开序幕。9点,刘东走向了主持台,众多的聚光灯,闪光灯打在他的脸上。他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场面,笑容一直挂在脸上。他的声音是很有磁性的男中音,磁性中绽放着魅力,这魅力来源于他的远见和雄心。在论坛晚宴上,我们杂志社很荣幸的成为能够进入宴会采访的独家媒体。个头1.86米的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好高。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1.65米的我和他站在一起说话,时间一长,我的脖子一定会痛。但从和他的谈话中,你能感觉到他是一个很有绅士魅力的人。所以,就算是脖子痛也是很值得的。不过幸运的是,他是坐着接受我的采访的,愉快的交谈一直持续到采访结束。在与他的交谈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如果没有了梦,你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刘东是一个有梦的人,靠着自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今天,他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一次采访英国“音乐传真”的老板安东尼,迈克尔森时听到他有这么一种感叹:“如今的ITi-Fi音响实在是太闷了。”我想他指的一定是音响产品的造型设计。对于设计出X系列抢眼造型的安东尼来说,看到那儿十年一贯制的呆板四方体外加黑不溜秋,怎会不觉得闷?  相似文献   

20.
罗斯特洛波维奇是二十世纪音乐奇才,集大提琴家、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于一身。在音乐上、他是个巨人;在政治上,他是个勇士,对前苏联当局的错误政策直言无讳,导致他受到极不公平的待遇,甚至被开除国籍(1978年)。1974年5月26日,他毅然举家出走,被迫流放至国外,他在国外,演出更多,名气更大,成为世界乐坛上的一代音乐宗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