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1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3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01)。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相当,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损伤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fenestration discectomy,PEFD)与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重点探讨治疗复杂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采用脊柱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共132个椎间盘。所有手术均采用德国标准椎间孔镜侧后方经皮穿刺路径方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改良Macnad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8.7±1.2)分,术后3d为(3.5±1.4)分,末次随访(1.5±1.1)分;术前、术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Macnad标准临床效果评定结果为优52例,良40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90.2%。患者对疼痛缓解满意率为95.2%。结论 TESSYS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操作精准、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能好、手术效果优良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0例行椎板开窗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93.3%,与对照组(9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5.21±0.21)min vs.(71.24±0.15)min]、术中出血量[(14.23±0.12)mL vs.(41.23±2.51)mL]、切口长度[(0.71±0.15)cm vs.(5.72±0.12)cm]、住院时间[(4.78±0.35)d vs.(8.11±0.16)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VAS、SF-36、ODI分值依次为(7.11±0.21)分、(51.22±0.24)分、(32.02±0.25)分,与对照组[(7.15±0.15)分、(51.02±0.92)分、(33.10±0.21)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ODI分值依次为(0.24±0.11)分、(1.54±0.21)分,低于参照组[(0.38±0.10)分、(2.12±0.25)分];观察组SF-36为(82.31±0.22)分,高于参照组[(77.13±0.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康复快,疗效与椎板开窗术相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单或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72例,对其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并减压手术。结果疗效按照术前和术后疼痛及麻木的感觉类比,术前VAS评分为(5.78±0.54)分,术后1周为(0.9±0.75)分,术后6个月(0.6±0.55)分,术后不同时间节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并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5—2016-10间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25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照组(31例)行椎板开窗手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10-2011-06根据纳入标准筛选30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神经根松解术治疗,采用VAS、ODI两项调查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根据结果评估椎间孔镜对该类疾病的手术疗效。结果根据VAS评分标准,平均视觉模拟评分由7.50±1.27降至4.80±2.44,(P〈0.05);ODI评分由39.70±16.69降至36.30±17.37,(P〈0.05);优良率为30%。结论椎间孔镜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针对再发的神经根腹侧压迫,是有效而有优势的,但就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言,影响其临床症状的因素较繁杂,多数情况下因背侧瘢痕粘连或内固定占位不良等限制,椎间孔镜无法对其进行手术处理的,总体疗效低于再次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6年4月Cochrane Library、Pub Med、Medline、Academic Search Premi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文献,同时手工检索辅助,收集关于PTED和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DH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708例观察对象,其中PTED组349例,椎板间开窗组359例。分析结果显示,PTED组与椎板间开窗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疗效评分及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PTED组结果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板间开窗术效果相当,但PTED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及恢复快等优势。不过因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作者经治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其中突出于椎间孔者7例,突出于椎间孔外者3例,占同期2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症例的4.1%。与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它多累及同节段腰神经根。下肢疼痛剧烈而腰痛轻微,大腿前主与小腿前内侧疼痛和麻木,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股四头肌肌力减退为突出的症状和体征。椎间盘髓核游离或脱出为最常见病理类型。CT或MRI可清楚地显示位于椎间孔或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TED治疗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腰、腿部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40 min,术中出血量25~130 ml。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无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当天出现一过性神经麻痹症状,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3例1周内复发,2例行PTED返修,1例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术后9个月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为91.4%。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青少年LDH患者82例,其中40例(A组)采用PELD治疗,42例(B组)采用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咬骨体积,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咬骨体积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术后VAS评分和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A组为92.50%(37/40),B组为90.48%(3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B组为7.1%(3/42),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PELD可取得与传统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近的临床疗效,且可降低出血量,减少骨性结构破坏,缩短患者术后卧床及康复时间,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青少年LDH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20例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PETD并钙化物取出,其中L_5/S_1节段4例,L_4/L_5节段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CT和MRI检查,根据钙化物的形态和位置进行分型,对突出物与行走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策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Mac Nab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3个月。术后复查腰椎CT示症状侧旁中央及神经根管部位的钙化物被完全切除,中央部及无症状侧仍残留部分钙化物。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的VAS评分为0~1分,术后Mac Nab标准评价为优。结论 PETD避免过度牵拉神经根,可降低术中发生神经损伤的概率,可切除神经根管处的钙化物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治疗钙化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0年3月应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18~60岁,平均40.8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9个月。术前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均为单间隙突出,侧方型突出25例,旁中央型突出5例。均采用局部麻醉下手术。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腰、腿痛进行VAS评分;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55~135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5~30ml,平均12ml。术后第二天戴腰围下地行走。1例术后患侧膝反射减弱;1例术后腰痛缓解,出院后腿痛加重,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正常或症状缓解。随访6~12个月,平均9.2个月。腰痛、腿痛VAS由术前的平均6.5分、8.7分下降到术后6个月时的1.9分、1.5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ODI由术前平均77.38%下降至术后6个月时的平均19.09%。根据MacNab标准,术后6个月时随访优10例(33.3%),良16例(53.3%),可3例(10%),差1例(3.3%),优良率86.6%。结论: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与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0年6月我院分别应用UBED(UBED组)和PETD(PETD组)治疗单节段LDH患者56例,UBED组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59.6±10.5岁,随访时间13.5±2.7个月。PETD组27例,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60.3±12.3岁,随访时间13.8±2.9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和术后并发症等。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术后1年通过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UBE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PETD组多(49.6±15.6ml vs 25.3±9.7ml,P<0.05),术中透视次数少(3.35±0.81次 vs 7.71±1.73次,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和血红蛋白减少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89.7% vs 88.9%,P>0.05)。结论:UBED与PETD治疗LDH均安全有效,与PETD相比,UBED可获得相似的疼痛缓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UBED术中出血较PETD增加,但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相当,UBED可有效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上海开元骨科医院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PETD治疗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78例。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卧床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5~32个月,平均21个月。手术时间38~49 min,平均42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 L,中位出血量38 m L;卧床时间10 h~3 d,中位时间1 d;住院时间2~8 d,中位住院时间6 d,术后疗效满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短期疗效满意,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应用于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4月采用电磁导航辅助PETD治疗的L4/L5节段LDH患者37例,记录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手术时间以分析该技术学习曲线。分别于术前、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术后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满意度,并分析满意度为优与各项评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病例,患者随访时间> 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 d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SF-36评分8个维度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满意度,优27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9.2%;满意度为优与各项评估指标之间未发现相关性。结论 电磁导航辅助PETD治疗LDH安全、有效、准确、微创,提高了穿刺和减压的安全性,减少了辐射暴露及并发症的发生,其临床疗效不受患者人口学特征和术前腰腿痛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01-2014-04接受PTED治疗的122例单节段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_(3-4)19例,L_(4-5)68例,L_5-S_1 35例。A组97例采用经椎间孔入路TESSYS技术,B组25例采用YESS技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A组有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他患者未发生严重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疼痛VAS评分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术后3个月内下肢疼痛明显,其中A组4例,B组3例,在术后半年内再次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两组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76.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经椎间孔入路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都能达到很好的疗效,但TESSYS技术适应证更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01期间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单节段LDH患者80例,其中接受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患者40例,接受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40例.比较两种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情况。手术效果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 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PTED组及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PTED组术前及术后各个随访点VAS评分与开窗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PTED组和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2.5%和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与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但PT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恢复快等[8]特点,是更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5):1368-137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5年6月,共有32例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本院接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按照Choi分型,其中高度脱垂移位14例,轻度脱垂移位18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6.6±4.5)个月(3~39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0.8±0.1)cm、(82.8±13.2)min、(5.0±1.5)d,术中透视次数为(33±6.5)次,患者术后腰腿疼痛明显缓解,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1例出现术中颈部疼痛;1例高度脱垂移位的患者术中出现髓核残留,1例出现行走根损伤,经康复后症状好转。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高度脱垂移位型85.7%(12/14),轻度脱垂移位型100%(18/18),总体优良率93.8%(30/32)。[结论]PTED治疗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对于高度脱垂移位的患者仍是一项挑战,髓核残留及神经并发症有一定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正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部分LDH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一定临床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正规的非手术治疗后,其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需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方法分为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两大类。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费用低、住院天数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近20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推广和手术器械的改进,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