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青霉素钠对G^+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缺点是容易产生细菌耐药性及过敏反应。氟罗沙星属于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具广谱高效,组织分布广,半衰期长等特点,且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相似的抗菌效果,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也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以弥补青霉素钠的不足。本文研究了青霉素钠联合氟罗沙星用药方案,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主要致病菌分布及时目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时2004年我院分离出的876株致病菌的分布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阴性(G^+)杆菌仍占主导地住,其次是真菌、革兰阳性(G^+)球菌。在G^+性杆菌中位于前5住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G^+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G^+球菌中的主要致病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真菌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G^+杆菌中,活性最好的是亚胺培南,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最差的是氨苄西林。对G^+球菌耐药率最低的是万古霉素,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青霉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时大部分常用抗生素显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临床医生应根据细菌的变迁及耐药性的发展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医院感染的新生儿肺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新生儿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医院感染新生儿肺炎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分离出43例,98株细菌、G^ 球菌占54.1%,G^-杆菌占39.8%,G^ 球菌比例逐年上升,G^-杆菌比例下降。G^ 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耐药率较高,对氟嗪酸、万古霉素、美洛配能、环丙氟哌酸耐药率较低;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对苯唑青霉素耐药率达58.1%,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达34.5%;G^-杆菌对多数药物有效高的耐药性,对亚胺硫霉素、环丙氟哌酸耐药率较低。结论:医院感染的新生儿肺炎病原菌以G^ 球菌稍占多数,应有针对性地选用抗菌药物,不能滥用万古霉素,继续追踪监测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张载潜 《吉林医学》2014,(15):49-50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与阿米卡星联合抗菌效果及沙门菌耐药性。方法:采用微孔板将不同浓度阿莫西林及阿米卡星药物中分别加入100μg/ml稀释菌液,记录菌液对单一阿莫西林及阿米卡星及联合给药耐药性。结果:阿莫西林与阿米卡星联合给药后,沙门菌耐药性所需浓度远小于单一使用上述药物,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沙门菌所致感染性疾病可采用阿莫西林联合阿米卡星给药方法,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G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地桃花水提物,以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硫酸阿米卡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单药时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棋盘法测定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以上抗菌药物联用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并计算联合指数(FIC).结果: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硫酸阿米卡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合用,对大肠杆菌的FIC分别为0.53、0.75、0.75,0.5<FIC≤1,即两种药物合用,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有相加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FIC分别为2、1.84、2,1<FIC≤2,即两种药物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为无关作用.结论: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合用,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分别为相加、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观察青霉素类与舒巴坦钠(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碘测定法筛选耐药菌株,通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比较单方与复方的效果。结果:对耐药菌株和非耐药菌株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结论:青霉素类与舒巴坦钠联合应用,不仅增强抗菌作用,还能扩大其抗菌谱  相似文献   

7.
143株肠球菌属细菌的药敏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临床标奉分离出的143株肠球菌,利用MicSCAN4半自动细菌分析仪及PCI2G^*板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43株肠球菌标本中粪肠球菌占64株(44.8%),屎肠球菌占73株(51.0%);64株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3%、9.4%,73株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1.8%90.4%。143株肠球菌对万占霉素的耐药率低仅为1.4%。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环丙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蔺,而对四环素低于粪肠球菌。值得注意的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4.4%、87.7%。结论粪肠球菌对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氨苄西林、青霉素敏感,对作用于核酸合成的药物环丙沙星、利福平较敏感。屎肠球菌对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抗菌药物四环素较敏感,但刈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万古霉素对肠球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部分医院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现状及变迁   总被引:88,自引:1,他引:87  
调查北京地区临床分离菌对抗生素耐药现状及变迁情况。方法将北京地区12家医院抗生素对临床分离菌抑菌圈直径结果输入计算机,采用“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1994年发表的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1995年共分离临床致病菌10305株,耐药率如下:(1)大肠杆菌:阿米卡星8%、头孢他啶15%、其它三代头孢菌素约30%;(2)克雷佰菌属:氧氟沙星0%、头孢他啶7%、阿米卡星9%;(3)绿脓杆菌:阿米卡星16%、头孢他啶15%、环丙沙星17%、诺氟沙星15%、氧氟沙星5%;(4)金黄色葡萄球菌:去甲万古霉素0%;(5)肺炎链球菌:青霉素G9%;(6)肠球菌:去甲万古霉素7%。1990~1995年的连续6年监测中,发现大部分临床分离菌对以诺氟沙星为代表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上升显著,但绿脓杆菌对除喹诺酮类以外药物的耐药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对抗菌药物耐药现象特别注意,及时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区域性重症监护患继发感染细菌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02年6月在长江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重症监护超过72h的患进行调查。结果:重症监护患继发感染病原菌主要来自呼吸道,其次是各种体液、引流液和切口分泌物。分离菌株以G^-菌为主(63.9%),其次为G^ 菌(28.6%)和真菌(7.5%)。G^ 球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尚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G^ 菌株;除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外,主要的G^-菌对常用的七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偏高,且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上述结果有助于了解重症监护患继发感染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其耐药性,以及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临床分离菌728株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掌握我院感染菌谱的变迁及细菌耐药情况,对我院2207份临床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作了调查。结果728株分离菌中G-杆菌占68%,G+球菌占32%。分离较多的前6位细菌依次为:嗜麦芽黄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以17种抗菌药物对G+及G-菌所作耐药性监测提示:G+球菌对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达88.80%~71.64%。万古霉素耐药率仅为3.6%。G-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0%。结果表明:①感染菌谱的突出变化在于假单胞菌属,肠球菌及沙雷菌等较前明显增多。②青霉素和头孢唑啉已不再是治疗所有G+菌的首选药物。③对G-菌较为敏感的是阿米卡星,头孢三嗪,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④细菌(G+,G-)对泰能和头孢唑酮/舒巴坦极为敏感,该2药可作为严重耐药菌感染抢救病人经验用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2050例血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培养结果和细菌耐药性情况,以减少院内感染,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2008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 050例血培养结果和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血培养阳性率为13%,其中G^-杆菌占48.1%,G^+菌占44.0%,真菌占7.9%。G^+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未见耐万古霉素的菌株;G^-杆菌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敏感率较高。[结论]G^+菌和G^-杆菌感染率无明显差异,真菌感染率较高,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评价头孢硫脒分别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和加替沙星等6种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对于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Ef)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六组抗菌药物对90株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为相加作用,1<FIC≤2为无关作用,FIC>2为拮抗作用。头孢硫脒与万古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60%-90%;0.5<FIC≤1占10%-33.3%;1<FIC≤2占0-13.3%;FIC>2为0。结果表明6种抗菌药物与头孢硫脒联合用药后,对革兰阳性球菌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国内外医药的迅速发展,大批的新药不断问世,新的抗菌药物亦相继推出,新生儿患败血症时,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1抗菌药物的种类和新生儿应用选择1.1 青霉素族抗生素 作用机理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杀灭细菌,而人体细胞无细胞壁,所以青霉素的毒性一般很小,主要是过敏反应,新生儿过敏很少发生,因而适用于新生儿.青霉素抗菌谱较窄,易产生耐药是其弱点.球菌感染选用青霉素钠(钾)、新青霉素Ⅱ、Ⅲ或邻氯青霉素、双氯青霉素.杆菌感染选用氨苄青霉素钠或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释放细菌内毒素潜能和速率的不同。方法:选择5 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大肠杆菌,比较4 h 期间游离内毒素,同时作菌落计数和细菌形态学检查。结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杀菌作用和释放内毒素最快,但释放内毒素量较少;头孢他啶释放内毒素较快,量较多;环丙沙星释放缓慢,量中等;阿米卡星释放缓慢,量最小;头孢曲松致细菌丝状体形成,杀菌并释放内毒素最慢但量最大;阿米卡星和头孢曲松联合用药有协同抗菌作用,且明显减少头孢曲松释放内毒素的量,与单独使用阿米卡星释放内毒素的量近似。结论:不同类型抗菌药物诱导细菌内毒素释放的量和速率不同。  相似文献   

15.
代亚东 《辽宁医学杂志》2010,24(6):F0004-F0004
磷霉素钠药理作用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早期合成,使细菌细胞壁合成受到抑制而导致细菌死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具抗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沙雷菌属等革兰阴性菌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我们应用注射用磷霉素钠和青霉素钠静滴治疗轻度、中度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并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观察青霉类与舒巴坦钠(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应用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碘测定法筛选耐药菌株,通过最仰菌浓度的测定,比较单方与复方的效果。结果:对耐药菌株和非耐药菌株有很强的抑菌作用。结论:青霉素类瑟舒巴坦钠联合应用,不仅增强作用,还能扩大其抗菌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含舒巴坦制剂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提供联合用药的实验依据.方法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及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联合用药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8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中带有舒巴坦制剂的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显示一定的体外抗菌活性,三代头孢都表现为强耐药;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后联合抑菌指数小于1,表现为协同相加作用,哌拉西林/舒巴坦,美洛西林/舒巴坦分别有5%和30%联合抑菌指数大于1,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已经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临床可优先选择阿米卡星或带舒巴坦制剂的抗生素,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联合进行治疗,以防耐药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扩散,并注意消毒与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溶菌酶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disodium salt,EDTA二钠)对粪肠球菌和牙髓卟啉单胞菌的协同抑菌作用。方法:分别培养粪肠球菌和牙髓卟啉单胞菌,并调整菌液浓度至108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mL;配制终浓度为0.3、0.5、1、2、5、10、50、100、150和300 g/L的单纯溶菌酶抑菌液,以及添加浓度为0.5、1.0、2.0 g/L的EDTA二钠的混合抑菌液。将菌液与抑菌液作用15 min,加入水溶性四唑盐(water-soluble tetrazolium,WST)工作液染色,酶标仪测定光密度值,计算细菌活性。结果:单纯溶菌酶抑菌液(浓度0.5~150 g/L)对两种细菌的抑菌作用随溶菌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且对粪肠球菌的抑菌作用更显著。EDTA二钠与溶菌酶有协同抑菌作用,与溶菌酶浓度相关。溶菌酶浓度为0.5~50 g/L时,EDTA二钠协同溶菌酶作用于粪肠球菌(P<0.05),可使其抑菌作用提高约1.2~3.7倍;溶菌酶浓度为0.5~10 g/L时, EDTA二钠协同溶菌酶作用于牙髓卟啉单胞菌(P<0.05),可使其抑菌作用提高约1.3~3.5倍;当溶菌酶浓度大于100 g/L时,加入EDTA二钠对细菌均没有明显的协同抑菌作用(P>0.05)。结论:对于粪肠球菌及牙髓卟啉单胞菌,在溶菌酶较低浓度时,EDTA二钠有协同抑菌作用;在溶菌酶较高浓度时,EDTA二钠无协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湘雅医院2001年住院病人感染的细菌组成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我院2001年住院病人临床分离株革兰阴性茵的组成及耐药状况。方法:用MicroScan SA-4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测试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并用该系统的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在革兰阴性(G^-)杆菌中分离率居前五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稀氏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阴沟肠杆菌,对G^-杆菌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是亚胺培南、舒普深,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是氨苄西林。在革兰阳性(G^ )球菌中分离率居前五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肠间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微球菌,对G^ 球菌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其次是亚胺培南,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是青霉素、阿齐霉素及红霉素。结论:铜绿假单胞茵、大肠埃稀杆菌是湘雅医院2001年临床住院病人中最常见的G^-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茵、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G^ 球菌,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分别是G^-杆菌和G^ 球菌的最佳选药.  相似文献   

20.
227株肠球菌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怀先  黄素荣 《四川医学》2012,33(2):284-286
目的了解肠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对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进行系统检验,采用纸片法对分离鉴定后的肠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肠球菌可在临床常见的多种标本中检出,粪肠球菌(44.1%)与屎肠球菌(37.9%)常见,其他肠球菌(18%)少见。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万古霉素是敏感性最高的抗生素。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对粪肠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屎肠球菌对除糖肽类抗生素以外的所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显示高水平耐药。结论临床医生应关注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研究,动态监测肠球菌的耐药状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