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四川盆地最新地质、地震、钻井及露头等资料,对高石梯—磨溪古隆起地质结构、地质演化进行研究,探讨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形成的控制因素。高石梯—磨溪古隆起为一主要与桐湾运动有关的近南北向巨型同沉积古隆起构造,其核部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顶面及相邻层系自震旦纪至今一直处于隆起高部位,并发育独立统一的巨型圈闭构造,其发育时期、地质结构、演化历史等构造特征明显有别于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高石梯—磨溪古隆起控制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的形成与分布,主要表现为:古隆起西侧紧邻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寒武系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烃源岩中心,且自身也发育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控制了震旦系灯四段、灯二段和寒武系龙王庙组优质储集层的形成与展布;发育3套储盖组合,为震旦系—寒武系大规模古油藏原位裂解形成特大型气藏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由于地层时代早、经历构造运动次数多,大型气田勘探难度增大。自1964年发现威远震旦系大型气田后,历经49年的艰苦探索,于2013年在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单个规模最大的整装特大型气田——安岳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 404×108 m3,且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的三级储量之和超过万亿立方米。天然气组分、轻烃、储层沥青丰度等证据均表明这些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型干气,甲烷含量为82.65%~97.35%,乙烷含量为0.01%~0.29%;低氮(0.44%~6.13%)、低氦(0.01%~0.06%),中—低含硫化氢为主(0.62~61.11g/m3)。气藏压力由震旦系的常压(压力系数为1.07~1.13)逐渐增高至寒武系龙王庙组的高压(压力系数为1.53~1.70),气藏温度137.5~163.0℃;气藏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型、构造-地层和构造-岩性复合型。桐湾期大型继承性稳定古隆起、大面积分布的古老烃源岩、大面积孔洞型优质储层、大型古油藏裂解及良好保存条件的有效配置造就了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的规模富集。根据古油藏原油裂解之前的古构造格局、沥青丰度及现今气藏分布特点,将裂解气藏聚集类型划分为聚集型、半聚半散型和分散型3类。上述认识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是我国最古老的海相碳酸盐岩原生型气田,目的层震旦系—寒武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已达高—过成熟阶段,埋深4 500~6 000 m,气藏形成经历了多旋回复杂构造运动。该气田主力产层自上而下为寒武系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灯四段、灯二段。龙王庙组气藏为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气藏,受古隆起背景上的古、今构造叠加控制,多套储层叠置连片大面积发育,含气面积超出现今构造圈闭面积,形成了高石梯-磨溪-龙女寺龙王庙组气藏群;灯影组灯二段气藏为底水构造气藏,上部含气,下部普遍含水,含气范围受现今构造圈闭控制,磨溪区块、高石梯区块各自具有相对统一的气水界面;灯影组灯四段气藏为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地层圈闭气藏,在高石梯-磨溪-龙女寺区块范围内总体含气。古裂陷、古丘滩体、古隆起、古圈闭和保存条件的时空配置是安岳特大型气田形成的关键,其中,古裂陷控制了生烃中心与源-储成藏组合,并形成了侧向封堵条件;古丘滩体控制了岩溶储层规模发育及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古隆起控制了大型古油藏的形成,其继承性发育对油气形成起到了有效保存;古圈闭控制了大面积分布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群。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是我国最古老的海相碳酸盐岩原生型气田,目的层震旦系—寒武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已达高—过成熟阶段,埋深4500~6000m,气藏形成经历了多旋回复杂构造运动。该气田主力产层自上而下为寒武系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灯四段、灯二段。龙王庙组气藏为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气藏,受古隆起背景上的古、今构造叠加控制,多套储层叠置连片大面积发育,含气面积超出现今构造圈闭面积,形成了高石梯-磨溪-龙女寺龙王庙组气藏群;灯影组灯二段气藏为底水构造气藏,上部含气,下部普遍含水,含气范围受现今构造圈闭控制,磨溪区块、高石梯区块各自具有相对统一的气水界面;灯影组灯四段气藏为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地层圈闭气藏,在高石梯-磨溪-龙女寺区块范围内总体含气。古裂陷、古丘滩体、古隆起、古圈闭和保存条件的时空配置是安岳特大型气田形成的关键,其中,古裂陷控制了生烃中心与源-储成藏组合,并形成了侧向封堵条件;古丘滩体控制了岩溶储层规模发育及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古隆起控制了大型古油藏的形成,其继承性发育对油气形成起到了有效保存;古圈闭控制了大面积分布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群。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的勘探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勘探过程曲折,对勘探经验进行总结可以为四川盆地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借鉴。安岳特大型气田成藏主要受德阳-安岳台内裂陷和川中古隆起共同控制;台内裂陷控制规模生烃中心和高效成藏组合,安岳特大型气田具有近源成藏的特征;台内裂陷边缘带、古隆起高部位控制储层发育,有利相带大面积分布,叠加古岩溶作用改造,储层规模分布;台内裂陷、古隆起联合控制规模圈闭的形成和油气富集。气田主力层系龙王庙组、灯影组四段、灯影组二段气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有显著差异。龙王庙组气藏属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气藏,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是储层形成、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灯影组四段气藏主要受大型构造-地层复合圈闭控制,灯影组二段气藏为构造圈闭气藏。灯影组大气田分布受台内裂陷和古侵蚀面控制下的烃储近源匹配和上倾方向的地层封堵控制。针对安岳气田勘探开发形成了储层地震精细描述技术、气层测井精细评价技术、复杂地层快速钻井技术、高温高压气层改造技术等配套技术系列。技术的进步为特大型气田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位于德阳—安岳裂陷槽东台缘,已探明近1×10~(12)m~3天然气储量。前期天然气勘探开发揭示,震旦系—寒武系的德阳—安岳裂陷槽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但对其往南延伸情况及分布一直认识不清。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长宁地区发育震旦系—寒武系裂陷槽,并精细刻画了该区裂陷槽的边界与空间展布。研究揭示:①长宁地区台缘带筇竹寺组具有超覆现象,而灯影组地震削截特征明显;②地震解释震旦系灯影组厚度从台缘带至槽内显著减薄,从台内至台缘带有增厚趋势;③该裂陷槽为德阳—安岳裂陷槽南延的东侧部分。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裂陷槽周缘筇竹寺组烃源岩优越、台缘带灯影组丘滩相储层发育,灯影组天然气成藏配置条件好,区内台缘带为下步重要的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川中古隆起龙王庙组特大型气田战略发现与理论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磨溪—高石梯地区发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主力含气层系包括震旦系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及寒武系龙王庙组,地质储量规模超过万亿立方米。在简要回顾川中古隆起大气区战略发现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川中古隆起龙王庙组特大型气田的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指出大型古隆起背景、大型网状供烃系统、规模化的颗粒滩储集层以及区域性的储盖组合是特大型气田形成的重要条件;针对龙王庙组超深、高温、高压等复杂地层条件,分别在测井、地震、钻井、储集层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并形成了相应的配套成果,应用效果良好,展示了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2013年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发现了安岳特大型气田,储量规模达万亿立方米,在全球古老地层天然气勘探中尚属首次。气源研究认为,震旦系天然气来源于震旦系和寒武系烃源岩,开展震旦系及寒武系古老烃源岩系统研究,对全球古老地层油气地质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钻井资料和野外剖面观察,利用28 000km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和新钻井资料,结合2 315样次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系统研究了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中心,主要沿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分布,累计厚度可达200~450m,其他地区烃源岩厚度为50~100m,裂陷范围内烃源岩对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贡献约占全盆地的56%~63%;系统评价了震旦系灯影组灯三段泥质烃源岩及其分布,TOC含量介于0.04%~4.73%之间,平均为0.65%,川中地区厚度在10~30m之间;首次系统研究了能够形成大气田的中国最古老震旦系烃源岩,大川中地区震旦系烃源岩总生气强度为(15~28)×10~8 m~3/km~2,具备形成大气田的气源条件。采用成因法、类比法重新评价全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量为(4.65~5.58)×10~(12) m~3,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川中区块天然气资源量约占全盆地总资源量的66%,是当前勘探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近期川中古隆起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龙王庙组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新突破,古隆起东段发现了一个纵向3套产层、平面连片叠置的特大型气田。已探明龙王庙组天然气储量超过4400×108m3,控制灯四段气藏含气区面积7500km2。研究认为:川中古隆起特大型气田具有产层年代老、埋藏深度大、含气层系多、气藏类型多、规模大等特征,其形成得益于多套广覆式优质烃源岩与大面积岩溶储层互层叠置、大型稳定古隆起存在、古今构造圈闭叠合,更为关键的是古隆起继承性发展与各成藏要素演化匹配。川中古隆起东段高部位是天然气富集有利区,其中,高石梯—磨溪西部南北向带状区为灯影组天然气富集高产区,磨溪—龙女寺古、今构造叠合区为龙王庙组天然气富集高产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轴部发现了安岳特大型气田,主要目的层为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龙王庙组。但对古隆起斜坡区的成藏问题探讨较少,直接制约了油气勘探突破和发现。基于野外、钻井岩心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重点论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龙王庙组“四古”(古颗粒滩体、古老烃源岩、古圈闭和古构造)对成藏控制作用,并对勘探潜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①北斜坡龙王庙组沉积期颗粒滩体叠置发育,为准同生期岩溶作用形成粒间孔、粒内孔等类型储集空间形成提供物质基础;②北斜坡紧邻德阳—安岳裂陷,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为天然气聚集提供了充足的气源;③斜坡构造背景下发育的岩性—地层和岩性—构造复合类古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有效聚集空间;④古构造多期活动和调整控制油气成藏演化;⑤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龙王庙组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勘探取得突破的关键在于寻找活动强度较弱的断层附近的岩性—地层和岩性—构造圈闭。不同类型天然气藏发育有利分布区总面积达3 652km2,资源量大,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魏国齐  贾承造  杨威 《石油学报》2023,(2):223-240+311
上扬子克拉通震旦系—寒武系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在德阳—安岳裂陷东侧,台缘带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油气主要赋存于规模碳酸盐岩丘滩体中,规模丘滩储集体的预测是勘探的关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上扬子克拉通的构造演化和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3点新认识。(1)上扬子克拉通东部发育一个近菱形的陆架镶边台地,称之为“安岳—奉节台地”;台地的西边界对应德阳—安岳裂陷的东边界,北边界即上扬子克拉通的北边界,东边界对应城口—鄂西裂陷的西边界,南边界对应湘中南大陆边缘海的北边界;台地发育在晚震旦世灯影组一段+灯影组二段沉积期—早寒武世龙王庙组沉积期,尤其在灯影组四段沉积期最为发育。(2)安岳—奉节台地发育台坪相、台地边缘相和斜坡—盆地相;台坪相发育于台地内,主要包括台内滩、云坪和潟湖等亚相;台地边缘相主要发育台地边缘丘、滩亚相;台地外的斜坡—盆地相以发育泥页岩为主;规模丘滩体沿台地边缘呈环带状分布,主要集中在灯影组二段、灯影组四段、沧浪铺组下段和龙王庙组。(3)安岳—奉节台地控制了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大气田的形成与分布;台地边缘的高能相带控制了规模储层,台地周围...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地质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川中高石梯一磨溪地区西侧发现了一个近南北向展布的负向构造带,但对其构造性质、边界特征与展布范围、沉积充填特征、形成时期与演化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多分歧。由于该负向构造带与安岳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气田的形成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该区震旦系—寒武系钻井资料和野外剖面观察,利用27 000 km二维地震资料和最新钻井资料(高石17井),结合该盆地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绵竹—长宁克拉通内裂陷边界与展布、地层沉积特征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该裂陷总体呈南北向展布,裂陷东边界陡,相对稳定发育,裂陷西边界缓且不同时期发育位置不同;②震旦纪灯二期末该裂陷表现为近似对称的坳陷形态特征,分布面积为3×10~4 km~2;③灯四期末其又表现为受裂陷东边界断层控制的东陡西缓的断陷形态特征,分布范围达8×10~4 km~2;④该裂陷演化分为震旦纪灯一期一灯二期坳陷雏形形成、灯三期—灯四期裂陷形成发育、早寒武世麦地坪期—筇竹寺期裂陷充填与沉降、早寒武世沧浪铺期—龙王庙期裂陷萎缩与消亡等4个阶段。结论认为:该裂陷两侧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是该区今后的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期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的天然气勘探获得重大新突破,古隆起东段展现出一个纵向上多产层、平面上集群式分布的特大型气藏群。研究认为,优越的成藏条件是该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天然气大规模富集成藏的基础,表现为:①纵向上发育多套烃源岩,其中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广覆式分布,古隆起高部位存在一个生烃中心,气藏具有近源成藏的有利条件;②发育3套优质储层(震旦系灯影组二段、四段丘滩相孔洞型白云岩储层和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砂屑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储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③大型鼻状隆起背景下发育的构造、岩性及复合型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结论指出,该古隆起继承性发展及其与烃源岩演化相匹配是震旦系—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油气大面积富集的关键因素,古隆起高部位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其背景上的继承性构造及地层、岩性圈闭是天然气富集的场所,近源的古今构造叠合区是天然气富集的甜点区。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磨溪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整装特大型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4 403.8×108 m3,而且在高石梯—磨溪地区已初步证实了震旦系、寒武系气藏规模超过万亿立方米。经历长期演化和多次构造运动的古老碳酸盐岩地层,为何气藏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以及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气藏压力系数为何分别为常压和超压(压力系数为1.06~1.13和1.53~1.67)。通过宏观与微观、地质解剖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气藏盖层特征及封闭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区域分布的寒武系泥页岩盖层、二叠系泥岩超压盖层和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盖层岩石孔隙度以小于3%为主,渗透率主要为(0.001~0.02)×10-3μm2,平均喉道半径为0.6~1.2μm,孔径多集中在400~500nm之间,饱和水突破压力多大于15MPa,扩散系数为1.03×10-10~2.36×10-7cm2/s。这些特征反映了盖层岩石具有一定的物性封闭能力,但诸如寒武系龙王庙组特大型整装超压气藏能够长期保存,是物性和超压共同封盖的结果。上述认识可以合理解释研究区常压、超压气藏的成因,同时对有效预测大气田的有利分布区域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该书是近几年来四川盆地震旦系一寒武系古老碳酸盐岩天然气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攻关成果的系统总结与升华,也是安岳特大型气田艰难的发现历程和高效探明的历史再现。本书在重点介绍了震旦系一寒武系地层划分对比的新方案、克拉通内构造格局的新认识、岩相古地理的新模式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古老碳酸盐岩大气田成藏的地质条件,创新提出了"四古"控制安岳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安岳气田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海相碳酸盐岩气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03×1012 m3,其中震旦系灯影组占56.3%。目前灯影组勘探开发主要围绕灯影组四段台缘带展开,且台缘带单井产能明显高于台内地区。基于台缘带和台内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藏对比关系,结合成藏条件分析,探讨其成藏差异性。研究表明:(1)灯影组台缘带较台内地区天然气甲烷氢同位素明显偏重,对应寒武系源岩古水体介质盐度高于震旦系,反映由台缘带到台内地区震旦系烃源岩贡献比例的增加;(2)台缘带与台内地区储层在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等方面一致,但台缘带储层内部溶蚀孔洞发育程度强于台内地区,主要受控于丘滩发育程度和表生岩溶作用强度;(3)台缘带和台内地区成藏组合存在差异,台缘带紧邻裂陷内烃源岩,储层侧向对接烃源岩,存在旁生侧储、上生下储等多种成藏组合,而台内地区距裂陷内烃源岩较远,需要通过沟通油、源的断裂输导油气,成藏组合单一;(4)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贡献比例的不同和优质储层发育位置及组合类型的差异,是导致台缘带和台内地区产能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川西北蓬莱—剑阁地区是...  相似文献   

17.
2020年,相继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北斜坡PT1井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和JT1井下寒武统沧浪铺组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并且与安岳气田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深化对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天然气成因的认识,基于大量探井、评价井和开发井的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天然气氢同位素等分析实验数据,对该区天然气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目前的勘探认识,明确了该区下一个万亿立方米天然气重点区块——太和气区。研究结果表明:(1)太和气区的天然气与安岳气区震旦系—寒武系具有相似的组分,并且湿度系数均为小于0.2%,在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图版中,均属于原油裂解气;(2)较之于沧浪铺组,太和气区灯影组天然气C_2H_6含量低、δ~(13)C_2重、δ~2HCH_4轻,造成C_2H_6含量和δ~(13)C_2差异主要与热演化程度有关,并且δ~2HCH_4主要受原始母质沉积水介质盐度的影响;(3)太和气区与安岳气区都聚集了不同演化阶段的原油裂解气,其中太和气区聚集古油藏早期—晚期的原油裂解气,早期原油裂解气占比越大δ~(13)C越轻,而安岳气区主要聚集晚期阶段原油裂解气,晚期原油裂解气的比例越大δ~(13)C越重。结论认为,太和气区具备保存早—晚原油裂解气的封闭条件,发育多层叠置的规模优质滩相储层,古油藏范围内或紧邻古油藏储—盖组合好的区域是下一步天然气拓展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
为指导四川盆地安岳古老碳酸盐岩特大型气田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预测,从构造和岩相古地理分析入手,结合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和地震资料,重建了该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岩相古地理及其沉积模式,取得了4项研究成果:①盆地及其周缘震旦纪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强烈的伸展作用导致德阳—安岳台内裂陷的形成,其最终将四川盆地分隔成"两隆四凹"的古地理格局,"两隆"演化为台地,"四凹"演化成斜坡—盆地环境;②灯二期发育大陆边缘丘滩、裂陷边缘丘滩及台内丘滩等有利储集相带,裂陷边缘丘滩沿德阳—安岳裂陷两侧发育,呈U形分布,宽5~40 km、长约500 km,向西在什邡一带、向北在广元附近与大陆边缘台缘带相接;③灯四期继承了灯二期的岩相古地理特点,但由于德阳—安岳裂陷不断向南张裂,并最终贯穿盆地南北,裂陷边缘台缘带演化成东西2条,东部台缘带分布在广元—盐亭—安岳—泸州一带,南北向展布,长约450 km、宽4~50 km,西部台缘发育在都江堰—成都—威远—宜宾—马边一带,呈向东凸出的弧状分布,长约300 km、宽4~30 km;④建立了灯影组"双台缘"镶边台地沉积模式,指导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预测。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模式与勘探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国齐  杨威  谢武仁  金惠  苏楠  孙爱  沈珏红  郝翠果 《石油学报》2018,39(12):1317-1327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成藏条件好、天然气勘探领域多、资源潜力大,发育寒武系筇竹寺组、震旦系灯影组三段和陡山陀组优质泥岩以及震旦系灯影组泥质碳酸盐岩4套烃源岩,震旦系灯影组四段丘滩体白云岩、灯影组二段丘滩体白云岩、下寒武统龙王庙组颗粒滩白云岩和中寒武统洗象池组岩溶白云岩4套规模储层,震旦系灯影组三段泥岩、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岩和中寒武统高台组膏盐岩3套直接盖层,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根据不同区域成藏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的不同,建立了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的4种成藏模式:裂陷两侧台缘带构造-岩性气藏成藏模式、裂陷内岩性气藏成藏模式、川中台内构造岩性气藏成藏模式和川东川南构造气藏成藏模式。评价了全盆地的4个勘探领域:①裂陷两侧台缘丘滩体的储层品质和源-储配置好,勘探的关键在于优选构造稳定且保存条件好的目标;②裂陷内孤立丘滩体发育岩溶储层,且被烃源岩包围,精细刻画孤立丘滩体是勘探的关键;③川中台地内的储层和烃源岩大面积叠置,构造稳定,但资源相对分散,寻找富集区是勘探的关键;④川东-川南构造带发育成排成带的构造圈闭,寻找保存条件好的圈闭是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安岳气田被发现后,在与其具有相似沉积背景的现今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下古生界寻求天然气勘探发现便成为努力的目标。随着风险探井PT1井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以下简称北斜坡)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获得天然气勘探突破,以及JT1井在灯四段和下寒武统沧浪铺组发现天然气勘探新苗头,证实了北斜坡同样具备形成规模大气区的优越条件。为了进一步明确川中古隆起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潜力并指导后续勘探部署,对北斜坡震旦系—下古生界含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北斜坡震旦系灯二段、灯四段两期台缘带在平面上基本分离,并且无论是台缘宽度还是沉积厚度均优于高磨地区,具备天然的沉积优势;②北斜坡震旦系灯影组储层储集条件较高磨地区更优,并且震旦系—寒武系纵向上发育多套优质储层;③北斜坡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成藏要素配置关系较好,岩性圈闭发育且累计面积较大,JT1井、PT1井已分别证实灯四段、灯二段岩性圈闭内含气,发育斜坡背景下的大型岩性圈闭气藏。结论认为,北斜坡震旦系—下古生界含油气地质条件比高磨地区更佳,并且具备纵向上多层系立体勘探的优势,展现出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和广阔的勘探前景,是该盆地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战略新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