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探索高中体育教师人格魅力和学生选课决策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采用高中体育教师人格魅力问卷与学生选课决策满意度问卷对245名高中学生进行调查,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高中体育教师人格魅力与学生选课决策满意度呈正相关,高中体育教师内在行为倾向性和智能结构对学生选课决策满意度具有预测效应,其中高中体育教师内在行为倾向性最能预测学生选课决策满意度.研究对如何提升高中体育教师人格魅力和提高学生选课决策满意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选课走班"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校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学习的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选课走班"教学方式也常常被用于教学中,初中体育就运用了此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身体得到良好的锻炼。  相似文献   

3.
《体育师友》2016,(3):22-24
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足球教学模式。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对足球专选课的要求与翻转课堂的特色相结合,建立足球专选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真正发挥学生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树立"终身足球"理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研究、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法,结合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论述了中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超市"选课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其课程设置,建构"超市"选课模式,满足网络时代大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体育学习要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三自主”选课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建立学生选课制是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新一轮课改需要的举措。通过实践发现,新兴体育项目、趣味性娱乐性强的项目受到学生青睐;男女生选课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一些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受到冷落。“三自主”选课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课制为不同系别、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创造了条件;选课制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学生选课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管理软件能督促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多种组织形式全面开展体育运动,并能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程序通过近四年的试运行,发现该系统不仅能够全面记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综合情况;还可以解决高校多校区办学以来存在的体育课选课校区混乱、体育课难选、频繁选课造成的体育教学内容深度不够、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选课过于集中、服务器难以承受等普遍存在的现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了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方式方法;程序设计中提出的特色体育项目传承培养制度等理念能够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基于流畅体验理论探索大学生体育选课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心理学的活动流畅体验理论,对大学生体育选课满意度进行探索,认为不同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活动获得的流畅体验是不同的;学生选课的满意度主要与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的认知、自我运动能力的认知、选课期望有关。  相似文献   

8.
山东高校公共体育网上选课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省高校学生共体课的调查,对学生在新理念下体育课程改革中自主选课的认识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终身体育、技能学习应成为山东高校推崇的目标,体育教学在内容和方式上已做了有益的尝试,但受到资金和师资等方面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影响学生选课的主要因素及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省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教与学的双向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选课制作为学分制的核心早已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实施。由于学生的选课具有分散性、时间不确定性,难于人工调配与集中管理,因而很多高校采用体育选项课网上报名选课的方式解决问题。根据高校体育课程按兴趣分班、学生自主选课和各校实际情况的需要,选课系统的选课规则各有不同,但其最终目的是使选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一步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0.
对徐州医学院在校女生历年来参与体育课选课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女大学生体育选课存在以下问题:室内体育项目选课人数多,室外体育项目选课人数少;运动量小的体育项目选课人数多,运动量大的体育项目选课人数少;考试难度低的体育项目选课人数多,上课严、考试难的体育项目选课人数少;时尚新颖、娱乐性强的体育项目选课学生多,运动量大、健身效果好的体育项目选课人数少。这样过于满足学生的自主性造成女生怕吃苦、怕锻炼、怕考试的现象,使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健身功能无法得到体现。通过专家访谈法提出女生体育课选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和“以人为本”的综合视角,审视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的教学现状,提出:对乒乓球课的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同时加强课外乒乓球俱乐部和乒乓球协会的建设,形成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的良性互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延边州农村体育现状研究,得出不同程度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占总人数的71.24%,而体育人口只占有6.32%的结论。提出要加强对体育的宣传和群众体育活动的指导与组织促进农村体育的开展等建议,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进一步实施,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延边州农村体育的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谈健身俱乐部职员的甄选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身运动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展示人体美为主的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东方文化中的众多养生之道(诸如五禽戏、易筋经等等)到英国的户外健身运动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近年,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举国上下,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社会在呼唤高水平的健身指导员的同时,更在呼唤服务完善、严谨的一流健身俱乐部,从团队管理的角度出发,初步探讨健身俱乐部有关人员的甄选与管理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参照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对11所河北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进行研究。旨在发现河北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河北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为培养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及调查、访谈的方法,对安徽省体育保健康复类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体育保健与康复类专业人才的数量与体育事业和康复医学的迅猛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体育保健与康复类专业是可行的,并应突出专业特色,培养"体医结合,一专多能"的复合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广西汉族学生体质状况进行分析及原因探究,为深入研究和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测试指标分为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检测项目及检测细则进行检测,同时就2011年广西学生体质健康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对各级各类学校主管领导进行调研访谈并向体育教师和学生发放了问卷。采用SPSS常规统计方法。结果:广西汉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总体提高;生理生化的功能水平有所改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有所提高。结论:从体育锻炼不足、学业压力沉重、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体育教学效果不佳、家庭环境的影响5个方面对广西学生体质状况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加强科学锻炼;减轻学业负担,保证睡眠,合理饮食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综合性大学12大学科门类男、女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群体的体育生活现状不佳,学生的自评满意度较低;为达成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目标实施个性化教学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和广阔的实践需求。建议从尊重生命和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出发,着力建构"培养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教学体系:以主体性为师生关系的纽带;以回归生活世界为个性化教学的范式;以情意教学、民主教学为个性化教学的模式;以教师指导、学生自治为个性化教学的策略;以发展为个性化的教与学的评价理念。  相似文献   

18.
张伟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2):68-69,92
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在阐释了"阳光体育运动"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阳光体育运动"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相结合,构建一个能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全新的、开放式的、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这对于积极探索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深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全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及赛后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以往全运会场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议2009年山东省全运会场馆的建设,应着眼于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场馆,适当修建新场馆,尤其要考虑全运场馆的会后利用问题,避免使这些巨资修建的场馆成为“庞然的废物”,导致“后奥运现象”。此次全运会场馆的建设应同商务开发和运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快地促进济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奥运礼仪在高校中的传播与普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奥运礼仪为突破口,将"人文奥运"落实到可操作的实践中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奥运礼仪知识和意识.目的在于通过在高校传播与普及奥运礼仪,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人文奥运",更好的理解奥运会,更好地为奥运会服务,从而有效保障2008北京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