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氯杀螨醇在“苹果梨”中残留降解动态及安全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氯杀螨醇是有机氯农药中的氯代苯类,是专用杀螨剂,不仅对成螨高效,而且对若螨和螨卵有很好的触杀效果,目前在果树上使用较普遍,但在果树上残留降解的动态尚未见报导,本文对该农药的残留降解作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工程危害及修复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对地基土和地下结构物的危害,比较了电动修复、土壤冲刷、原位土壤淋洗、化学固化修复土壤的优缺点,重点介绍固化/稳定化技术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再生水中多环芳烃(PAHs)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比较了不同来源PAHs在土壤中行为的差异性。提出通过制备吸附材料、采用膜技术和高级氧化等手段去除再生水中的PAHs,通过增强土壤吸附性、提高微生物活性及筛选高效吸收降解植物等阻控技术防治再生水农灌过程带来的PAHs污染,指出采取多种方法协同降解再生水-土壤-植物系统中的PAHs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陕西省十种主要土壤类型(栗钙土、黑垆土、黄绵土、灰褐土、(土娄)土、棕壤、黄棕壤、水稻土、潮土及褐土)六十个典型剖面的采样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十三种必测元素,及四十八种选测元素。在全省土壤中的含量水平与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土壤中元素分布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1)与世界土壤和全国土壤相比,陕西土壤中多数元素含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但有一部分元素(如Se、Mo、I、Br、V、Sn、Zr等)含量远低于世界土壤平均值和全国土壤平均值,其中Se、Mo、I,Br,Sn含量仅为世界及全国土壤平均含量的一半。(2)六十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壤中溴,碘的背景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国八百余个表层土样的分析测试,获得了中国土壤中溴、碘背景含量的总体水平及在各土类中的含量,相对于地壳丰度,中国土壤中溴、碘普遍得到了富集,溴、碘含量分异变化较大,并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影响中国土壤中溴、碘含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土壤吸附体的含量以及某些特殊母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实验装置来模拟渭河渗滤系统,研究含有苯胺的污染河水在渭河渗滤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净化机制.结果表明:在硫酸盐还原条件下,苯胺的降解率逐渐升高,最高可达到71%左右;随着S^2-等抑制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苯胺的降解率降低到60%左右;在硫酸盐还原条件下,苯胶降解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在我国共860多个土壤样品、41种土类中的48种元素背景值调查研究中,元素含量差异的来源并估计了各部分来源的差异所占比例;同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了土壤类型对48种元素背景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背景值数据的伯差主要来源于样品本身固有的差异;常量元素的采样偏差大于分析测试过程产生的偏差;而微量元素的分析测试偏差大于采样偏差。  相似文献   

8.
通过统计2007年和2020年陇川县甘蔗种植区土壤pH值数据,应用全局Moran,s I指数、冷热点分析、半方差函数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对蔗区土壤pH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2020年蔗区土壤总体呈快速酸化趋势,pH值下降了0.38个单位,降幅达7.54%,与非甘蔗种植区相比,显著下降了1.03个单位。研究区中部和西南部土壤pH值下降显著,在土壤类型上红壤、水稻土和赤红壤的pH值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10.94%、9.98%和3.83%。在成土母质上第四纪冲积物土壤pH值降幅最大,达0.52个单位。蔗区土壤pH值时空变异主要受人为因素和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人为因素对土壤pH值的变化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家湖湿地边缘带土地荒漠化演变中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形理论,研究了甘家湖湿地边缘带不同景观变化类型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的特征。结果表明,(1)从芦苇湿地边缘、胡杨林土、梭梭灌木林土、芦苇湿地、耕地周边、耕地到盐化草甸土的土壤粒径变化可以看出:湿地边缘带土壤荒漠化演变中砂粒含量在逐渐上升,粉粒、粘粒含量逐渐下降。这表明湿地边缘带人为的放牧、开垦、牛羊践踏对土壤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五台山区土壤中铬元素的背景值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台山区土壤中铬元素的背景值及其影响因素樊文华张敏庄王镔(山西农业大学土化系,太谷030801)①五台山土壤中铬元素背景值范围为4084128mg/kg,平均含量为2158mg/kg,低于我国土壤的平均水平。②铬元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有均匀型...  相似文献   

11.
一、制图单元的划分 对三十四个统计单元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含量水平进行了研究。在获得各统计单元土壤中各元素的背景值后,着重讨论了土壤背景值含量与土壤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其制图单元。 (一)对石灰岩、第四系、页岩、砂岩、砂页岩、冲击母质发育的土壤中元素含量水平与成土母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这六种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中元素背景值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砂岩发育的土壤中元素Mn、V、Cr、Co、Ni、Cu、Zn、F、Cd的背景值含量均低于其它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Mn、Ni、Zn、  相似文献   

12.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原位生物处理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原位生物降解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情况。土样中的DBP用二氯甲烷索氏提取6h然后脱不浓缩,最后定溶,供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降解DBP的优势菌种为假单胞菌和黄单胞菌7d降解率为85%~96%。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陇东地区油井污染土壤为菌源,分离得到5种降油菌并制成混合菌剂;对油污土壤添加混合菌剂,用膨松剂、翻耕处理,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油污土壤中原油的降解程度,并对各处理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添加菌剂的条件下,翻耕的降解率显著高于静置;在添加等量锯末且静止条件下,添加35 g/kg、70 g/kg混合菌剂的降解差异虽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不添加混合菌剂;在添加等量混合菌剂且每天翻耕条件下,添加67 g/kg锯末的降解率显著高于不添加锯末;在添加等量混合菌剂和锯末条件下,每天翻耕、每5 d翻耕的降解差异虽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静置。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维土柱下渗实验和垂向入渗模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垃圾渗滤液中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在土壤中的垂向迁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原状土和混有石英砂土的土柱对DBP的吸附能力均强于DEHP,而混有石英砂的土柱中DEHP、DBP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穿透现象,且DEHP的穿透速度比DBP要快2倍;做或不做防渗处理,DEHP和DBP渗出量均呈前期快速增长而后期归于稳定的趋势,防渗对DBP效果较DEHP好;垂向入渗模型与一维土柱实验结果一致,该模型可用于其他区域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垂向迁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背景值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成土条件与土壤微量元素 (一)母岩类型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关系 英国土壤学家R.L.密歇尔指出,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几乎完全决定于形成土壤的母岩和成土物质所经受的地球化学与土壤化学过程。俄国学者B.B.道库恰耶夫等也早就指出,虽然原生岩石中的化学元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进行了重新分配,但土壤中微量元素仍然与母岩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成土母岩的类型对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壤耕作法治理井场污染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井场污染物石油,泥浆,废水等对土壤,农作物和植物的影响,综合多种实验结果,对土壤耕作法治理井场污染物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提出了土壤作法治理井场污染物的可行性依据。从进场污染物状况和土壤的耐受浓度可知,井场污染状况具有备土壤耕作法治理的条件,且可从根本上降解和消除污染物而不存在潜在危害,所以有望在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土壤石油污染的成因,危害,通过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静态与动态解吸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淋洗法是去除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贵州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采集5 cm、10 cm、15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检测其中22种OCPs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所有水稻土壤样品中除了环氧七氯-A、反式九氯和狄氏剂未检出外,其余19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OCPs在上述3种深度土壤中总残留量分别为0.526 ng/g、0.497 ng/g、1.605 ng/g。DDTs在3种深度水稻土壤中的总残留量(0.359 ng/g)低于HCHs总残留量(1.135 ng/g)。水稻土壤中γ-HCH、δ-HCH残留量显著高于玉米土壤。水稻土壤中HCHs和硫丹残留主要源自历史上工业制剂的使用,DDTs在水稻土壤中的降解方式主要为厌氧。农作物种植区域土壤中OCPs残留量均符合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土壤样品保存虽已做过许多研究,但有机质稳定性研究,目前尚未见报导。我们选择红壤、黄壤、水稻土及沉积物四种土壤样品,采用磨口玻璃瓶、扎口塑料袋、扎口纸袋、室温下保存及磨口玻璃瓶冰箱内保存等四种保存方式。在保存两年期间,土壤中的有机质未见明显的、有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农田土壤中HCH和DDT残留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6月采集了湖南省农田土壤中的160个样品,采用ASE萃取技术,用GC-MS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结果表明:HCH和DDT的检出率为100%,说明湖南省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现象普遍存在。HCH和DD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03和36.26μg/kg,范围分别在0.20~17.89μg/kg和5.05~45.96μg/kg。与国内不同区域的同类研究相比,湖南省农田土壤的有机氯残留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在不同类型土壤中,有机氯残留状况有所差异,HCH在水稻土中残留量最高,而DDT在棉花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