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黄志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8):83-84
萨北油田中区西部三次加密与三次采油结合(简称“两三结合”)试验证明,虽然三次加密和三次采油是2种截然不同的驱油方式,但从井网的相互利用、开采对象的相互结合等方面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三次加密井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对薄差油层再开展聚合物驱能够进一步改善薄差油层的开发效果,提高薄差油层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2004年在萨北油田北二东密井网地区开展了“两三结合”先导性试验的区块选择、井网部署、开采对象的确定及层系优化组合等研究。在介绍试验区选择及井网部署的基础上,重点对开采对象的特点及层系优化组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志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Z1):83-84
萨北油田中区西部三次加密与三次采油结合(简称"两三结合")试验证明,虽然三次加密和三次采油是2种截然不同的驱油方式,但从井网的相互利用、开采对象的相互结合等方面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三次加密井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对薄差油层再开展聚合物驱能够进一步改善薄差油层的开发效果,提高薄差油层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2004年在萨北油田北二东密井网地区开展了"两三结合"先导性试验的区块选择、井网部署、开采对象的确定及层系优化组合等研究.在介绍试验区选择及井网部暑的基础上,重点对开采对象的特点及层系优化组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一二排二类油层注聚对象、水驱对象的细化研究,如严格按厚度、渗透率标准界定,注聚井网水驱控制程度将下降26%,而且单、双向连通比例明显增加,多向连通比例下降,对聚、水驱开发均造成较大影响。为此在实施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设计,才能使聚水两驱在开采对象上实现有机结合。另外,在层系间隔层处理方面,针对隔层位置出现的不同类型厚油层,提出了“舍薄层、保厚层,求平衡、增储量”的做法,可以有效减少隔层位置的储量损失。 相似文献
4.
5.
针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三次采油潜力层系的接替次序和投产时机影响因素复杂的问题,利用数理统计和油藏工程原理建立了油层综合评价模型和含水界限模型,给出了层系纵向接替次序和投产时机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对于潜力层系,考虑三大类12项评价参数,通过权重和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可以定量分析各套层系的优劣,以此作为层系间接替的依据;对于已开发层系,根据盈亏平衡原理,结合开发指标预测结果,可以确定区块到达含水界限的时间,以此作为区块间衔接的顺序。应用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确定接替层系31套,增加可采储量180×104t。该方法系统全面考虑油层状况,兼顾开发效益最大化,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为开发规划方案编制和现场产量接替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林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8):77-78
针对北二西二类油层聚驱方案编制过程中遇到的二类油层聚驱与三次加密水驱注采关系优化问题.通过明确分单元驱替方式,进行水聚区域的划分,研究得出相带接触方式和两驱注采关系优化的8种模式、6种调整方法,总结出优化两驱注采关系的射孔原则,使断层发育的北二西二类油层聚驱控制程度达到了81.7%,为提高二类油层聚驱效果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7.
林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Z1):77-78
针对北二西二类油层聚驱方案编制过程中遇到的二类油层聚驱与三次加密水驱注采关系优化问题,通过明确分单元驱替方式,进行水聚区域的划分,研究得出相带接触方式和两驱注采关系优化的8种模式、6种调整方法,总结出优化两驱注采关系的射孔原则,使断层发育的北二西二类油层聚驱控制程度达到了81.7%,为提高二类油层聚驱效果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8.
一、区域基本概况
萨尔图北部过渡带位于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背斜构造的翼部,油层埋藏较深,出露油层少,只钻遇了萨尔图和葡萄花油层。其中北过一条带面积约为88km^2,地质储量为4845.3×10^4t,其中葡一组油层的地质储量是1720×10^4t。北过一条带1971年投入开发,开采对象为萨一、萨二、萨三及葡一组部分油层, 相似文献
9.
10.
11.
大庆油田工业化聚合物驱效果及主要做法 总被引:18,自引:17,他引:18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技术于1996年投入大规模工业化应用,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日趋成熟、各项配套技术措施的日益完善以及聚合物驱规模的逐年加大,聚合物驱技术已成为保持大庆油田持续高产及高含水后期提高油田开发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2002年,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年产油量已经突破千万吨规模,聚驱产油超过油田总产量的20%,控制了含水上升的速度,减少了注水量,提升了大庆油田总体开发水平。从大庆油田工业化聚合物驱实践的角度总结了聚合物驱效果及主要做法,如采取高浓度大段塞、有针对性地采取分层注聚和深度调剖措施以及注聚过程中的跟踪调整方法等,同时,提出了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技术下步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海上油田中有3个油田实施了聚合物驱开采技术,且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控水效果,但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研究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合理接替技术,在调研总结中外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础上,从工业化应用规模、矿场试验效果和驱油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海上油田的特点和条件,筛选出适合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结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残留聚合物的分布特点和聚合物驱后接替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了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与絮凝剂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可采用二元复合驱和聚合物再利用等提高采收率技术进一步开发;聚合物驱结束时,残留聚合物主要分布在主流线上;聚合物驱结束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时机越早越好;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增油降水效果及注入性均优于絮凝剂驱。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深度调剖技术综述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研究了大庆油田非均质油层聚驱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利用深度调剖技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大庆油田深度调剖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矿场试验研究结果,合理地划分了深度调剖剂的类型,总结给出了不同类型调剖剂的性能特点和适应的油层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53,自引:27,他引:26
牛金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23(5):91-93
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全面地阐述了大庆油田聚合物驱研究和应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配套技术、采取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主要认识。可以相信,大庆油田经过长期实践所取得的这些技术和认识必将会对国内外其它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肇源油田渗透率低、储量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 "三低油藏"特点,利用一维管式物理模型, 以驱油效率作为各种驱替方式的评价手段,探讨了低渗透油藏蒸汽复合烟道气驱的适应性,确定了合适的开采方式和注入参数.结果表明,高温混合气(气汽比为1:1)的驱油效果好于250 ℃蒸汽驱的驱油效果;段塞越大,驱油效率越高,但低于高温混合气(气汽比为1: 1)的连续驱替. 相似文献
16.
缔合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驱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渗透油层能否进行缔合聚合物驱的问题,运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9块渗透率小于100×10-3μm2的不同岩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缔合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具有一定的驱油效果。确定了适合缔合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驱油的最低渗透率临界值40×10-3μm2;同时在相同的渗透率条件下,加大注入量能使缔合聚合物在低渗油层中驱油的采收率提高幅度更大,并且在要达到相同的提高采收率值的情况下,加大注入量的油层适应范围更宽。该结论为低渗透油藏进行缔合聚合物驱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郭兰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3):64-66
聚合物驱后转水驱阶段是聚合物驱油的重要增油时期,该阶段工作制度及相关技术政策研究尤其重要。分析了胜利油区聚合物驱转入后续水驱阶段注入和产出系统产生的相应变化,认清了该阶段生产特征及驱油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聚合物驱后续水驱阶段相关技术政策界限,提出了延长后续水驱效果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注入压力太高而影响开发效果的问题,提出了海上油田聚合物驱降压增注技术,优选了NPC-10表面活性剂作为海上油田聚合物驱的降压增注剂。在多孔介质中的降压增注试验研究表明,降压增注剂可有效降低注聚压力,地层渗透率得以恢复,且降压增注的效果与地层初始渗透率有一定的关系。产出聚合物质量浓度分析表明,降压增注剂可有效抑制注聚过程中疏水缔合聚合物分子在岩心孔隙中的堵塞。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的原理是主要依靠对聚合物的解缔合作用、对聚合物在岩石表面的解吸作用和对稠油的洗油作用3个方面达到降压增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某渤海聚驱油田污水处理系统硫酸盐还原菌(SRB)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对该油田SRB超标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含聚污水与油田在用杀菌剂不配伍、SRB在流程中大量滋生、SRB对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是导致油田SRB超标的主要原因。四羟甲基硫酸磷与渤海某聚驱油田含聚污水配伍性好,投加浓度30 mg/L可将含聚污水SRB含量控制在25个/毫升,为海上聚驱油田污水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