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相关设施设备也暴露了严重的集散能力瓶颈问题。为了研究以设施疏散能力为基础的静态瓶颈识别方法,改善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方案内容,结合通行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向搜索筛选出车站客流瓶颈的方法:通过模拟乘客在车站的走行路径,结合各设备及通道等部位的通行能力,运用逆推的方法来找到车站疏散体系的瓶颈节点。最后,根据广州地铁三号线市桥站的车站空间结构和设施最大通行能力,进行了算法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车站的客流瓶颈与实际观测的可能拥堵点相吻合,验证了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上海地铁运营管理需求,提出了轨道交通车站一体化操作系统(SIOS)的设计原则,给出了SIOS系统网络结构和软件构成方案,并探讨了SIOS系统集成范围和集成方式,为构建上海特色的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系统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最后以上海地铁十一号线上海游泳馆站示范工程为例介绍了SIOS系统的应用设计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从单线建设进入到网络化建设时期,同时,在建线路形成的换乘枢纽车站的设计,涉及专业系统众多、接口复杂、管理及设计单位不一等问题.为了使换乘车站的设计既满足各线的技术要求,又符合土建和机电系统资源共享的原则,必须健全换乘车站的设计管理办法.通过有效管理,实现网络建设标准化、系统配置人性化、网络功能最优化和网络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具备快速运送市郊居民和兼顾沿线客流两个主要功能。如何使市域线在市区段既能服务于沿线客流又能保证快速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理论上四线并行模式和双线越站模式均能满足上述功能。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四线并行模式下市域线市区段的车站设置方法进行研究,提出车站方案的生成方法和评价方法。构建市域线市区段四线并行模式与双线越站模式适用性的定量评价模型。最后,以某市市区与西北新城之间规划的轨道交通A线为例进行研究,最终选择四线并行模式并给出设站方案。  相似文献   

5.
标识是人类社会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非语言传达.而以视觉图形及文字传达信息的工具,籍以为公众提供区别、辨认彼此事物,起到示意、指示、识别、警告.甚至命令的作用。标识比语言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拥有更大的信息量.并能更迅速、更准确、更强烈地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6.
地铁站外导向标识布点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关注于地铁站外导向标识的布点问题,提出了一套使导向标识利用率最大化的布点优化方法。首先,根据导向标识不同的功能定位,对其进行分类;其次,在确定地铁站点服务范围的基础上,从用地性质、接驳站点分布和道路网三方面分析了站点周边环境,从而确定客流流线;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导向标识,通过分析判断和优化模型分别确定其初始布点位置,并对每个选址进行合理性分析,最终得到布点方案。本文以南京市下马坊地铁站为例,对优化方法进行应用,证明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监控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监控系统的研发方案,并对各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站点往往是城市及地区公共功能聚集的地方,被形象地称为"城市针灸"点。在世界各国的商业核心区中,由于轨道交通的串联作用,使地下空间不再为建筑物以及道路之间的分隔困扰,也不用考虑车流等因素,商业空间基本以地下为主、地上为辅。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对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叶霞飞  刘剑锋 《城市交通》2010,8(3):23-27,78
轨道交通车站日均上下客流量与周边土地利用存在密切关系,研究这一关系可为国内大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预测结果的合理性提供参考。以东京核心四区31个轨道交通车站为研究重点,详细统计了各车站的日均上下客流量以及车站影响范围内的容积率、人口、岗位等基础数据,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日均上下客流量与相关指标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得到轨道交通车站影响范围内建筑容积率≤2.3,2.3〈容积率〈4.0,容积率≥4.0三种情况下,单位潜在客流、单位建筑面积分别产生的日均上下客流量的指标值,并指出大型商场等消费娱乐设施对日均上下客流量具有显著影响。结合两项相关案例,证明了研究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市郊轨道交通车站滞留客流的分时段预测,关系到运营计划的调整、乘客出行 方式的选择、出行时间的预估等,尤其对市郊线路快慢车模式下开行方案的优化具有重 要意义.首先引入出行方式角度费用理论,分析了乘客公交出行与地铁线路形成的角度费 用,构建了角度费用模型Anglecostm,n k ,计算乘客的流失率VPn ,进而确定因滞留客流达到 阈值而导致的乘客流失量.其次,以AFC获取的客流数据为支撑,结合角度费用模型对乘 客流失量的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时段的滞留车站客流分布预测方法,接着分析了站台 候车客流与通过列车实际载客情况两者之间的客流交互规律,提出了候车客流-列车载 客量影响动态交换模型,并分析和研究该模型求解算法.最后,以某市郊线路进行实例演 算,预测结果可为轨道交通开行方案优化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对运营计划临时调整,客 流预测及引导模型的补充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了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故障诊断的特点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适合于故障诊断的信息融合典型结构以及基于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系统结构。该结构在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故障诊断系统中具有普遍意义,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北京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发挥轨道交通车站地区的综合效益,对现状站点地区在规划建设中存在的轨道交通与土地不协调问题进行剖析,借鉴TOD理论及日本、香港相关实践案例的经验,从规划设计的层面,对北京市地铁9号线花乡站地区规划设计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整体规划设计的思路,并从优化调整周边土地利用、创造为人行服务的交通环境、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塑造高品质的站区景观环境4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3.
精细化研究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影响因素对于建立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长效互动机制,发挥轨道交通支撑和引领城市发展作用,指导轨道新线开通和周边用地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为例,首先获取轨道交通运营客流AFC数据和网络爬取的POI数据;然后考虑四种类型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特征,挖掘用地特征、公共交通接驳特征、车站属性三类因素;最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城市用地开发之间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基于POI获取的住户数、商业设施数、文化设施数、公共汽车线路数等数据对工作日轨道交通进站客流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已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分类多基于定性分析,不能满足精细化设计和运营的需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站点公共特征的站点精细分类方法。首先,将来源于AFC(Automatic FareCollection)的进站客流量数据处理为时间序列数据,并基于K-Means++算法对各个站点的客流量进行聚类;其次,建立客流量聚类结果与土地利用特征多维参数的拟合方程,计算获得居住密集型、工作就业型以及区域中心型等5种大类站点的客流量公共特征。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属于同一大类站点不同站点的细分特性,使用5类客流量公共特征比重组合精细描述具体站点类型。实例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精细分类方法计算得到的每个站的客流量拟合值与真实客流值间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控制在14%以内,说明该分类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检票闸机作为车站乘客流线上的重要瓶颈设施,在实际设计中,检票闸机的布置比较随意,并没有做定量方案比选分析.本文通过总结既有车站检票闸机布局形式,结合现场观测,在调研闸机实际通过能力、标定参数的基础上,选定了两种典型的闸机布置形式,分别建立了行人仿真环境.根据两种布局方式下的仿真输出结果,比较了两种布局形式下行人行走时间、行走距离和行人密度等指标,推荐了比选结果中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及残疾人群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特殊群体乘客需要在城市中无障碍出行。轨道交通作为城市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障碍出行方面举足轻重。根据当前轨道交通车站设施情况,以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昌平站为例,设计车站无障碍通行路线,根据现场实际提出盲道改造实例,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更新车站无障碍提示标识内容,最后对车站无障碍服务流程及作业要点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轨道交通枢纽的导向标识布局,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分析了人与空间环境交互作用下旅客寻路行为与导向标识的交互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元胞自动机建模思想,构建了旅客寻路行为仿真模型,建立了标识布局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输入客流、设施设备等参数,应用GSign系统分析了标识引导下旅客寻路效果,提出了动态仿真定量评估方法.通过北京南站典型场景仿真试验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典型进站、出站及换乘流线的标识优化后,旅客平均走行速度分别提高了4.0%、3.2%和13.3%;仿真模型输出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7%.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的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换乘车站作用,最大程度实现旅客出行无缝衔接,研究区域轨道交通换乘车站行车因素对乘客换乘的影响。在分析换乘系统设备设施布置和流线组织冲突基础上,提出车站换乘工作组织的评价指标,并以成都市犀浦站为实际案例,使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犀浦站内城际铁路与地铁的同站台换乘系统进行仿真。通过对不同行车因素情境下乘客换乘过程及评价指标的仿真实验分析,找出换乘环节中的瓶颈环节,提出适应行车因素和乘客换乘需求的犀浦站同站台换乘优化方案。所提出的考虑行车因素的行车客运一体化车站仿真模型及分析方法能够为区域轨道交通体系下车站的换乘组织、行车作业和客运作业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关于轨道交通车站疏散的研究多采用仿真软件直接构建三维模型,并将站内设施布局作为主要疏散瓶颈。实际上存在的复杂设施结构和客流流线冲突使客流疏散问题更为复杂,主流的仿真方法并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以青岛地铁13号线董家口火车站地铁站为例,基于SketchUp三维建模软件绘制用作仿真场景的轨道车站模型,再运用MassMotion仿真软件分析仿真过程中客流流线冲突情况,从而找出疏散瓶颈,并考虑以流线干扰策略对疏散方案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放所有通道而未进行流线干扰时,疏散时间未能满足要求;而在最优疏散方案下,乘客出站时间可由7.62 min降至5.43 min,优化率达到28.74%。相较于开放所有通道提高疏散效率的方案,通过设置障碍物对客流流线进行干扰,能更好提升疏散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设计基于嵌入式的轨道交通GPS时间服务器。进行多项冗余设备设计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同时系统嵌入NTP网络协议处理网络传输延时,确保系统时间的精确性。系统提供RS485、Zigbee、以太网等多种接入方式,以满足应用需求,为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提供精确同步的时间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