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2例TIA患者(观察组)和5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内-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内径进行测量,观察斑块有无形成、斑块大小及斑块致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62例TIA患者中,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53例,发生率85.5%;对照组56例中有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者13例,发生率26.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硬化、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未经治疗的TIA患者近三分之一在3~4年内可发展为完全性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TIA的重要危险因素。作者对2004-2006年住院治疗的5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颈动脉系统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的关系,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未经治疗的TIA患者近三分之一在3~4年内可发展为完全性卒中[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TIA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关系评定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选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60例作为观察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选取同期无心脑血管疾病体检健康者16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超声检查,并对两组患者颈动脉不同部位斑块发生率、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和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斑块总发生率(90. 00%)明显高于对照组(31. 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颈动脉IMT值为(0. 96±0. 31) 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 61±0. 39)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斑块总积分(1. 98±1. 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 02±0. 8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轻、中度狭窄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能准确评定短暂性脑缺血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并且简便、无创,对于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文华 《临床医学》2013,33(1):50-51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发病机制、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和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经抗血小板、抗凝、降纤对症综合治疗后未发作;6例发展为脑梗死,4例颈内动脉系脑梗死,2例椎基底动脉系脑梗死,其中1例脑干严重梗死死亡.结论 影响TIA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病、血脂异常等.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在TIA发作中起重要作用,对TIA患者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危险因素有效治疗给予抗血小板,控制血压、血糖,必要时抗凝、降纤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 9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各48例。辛伐他汀组除常规治疗外口服辛伐他汀,对照组口服血脂康。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面积,并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内辛伐他汀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增加剂量可有效地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赵和荣 《临床荟萃》2008,23(12):886-88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Ilemie attack,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其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可完全缓解,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以往人们一直认为TIA以老年人居多,但在近年我们注意到TIA的发病有低龄化的倾向.目前,TIA被认为是脑梗死的超级预警信号,TIA发作者有25%~40%在5年内将要发生脑梗死,在初次TIA发作后1个月约21%发生脑梗死[1].预防和治疗TIA患者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我们对收治的35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TIA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提高对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李萍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689-690,696
颅内血管病变导致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60min内完全恢复。目前该病尚不能通过影像、生理指标等进行预测,给该病的预防及治疗带来较大难度。因此,探讨该病的发作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做一些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短暂性脑出血发作(T IA)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参照英国ABCD评分标准,结合本组68例T IA住院患者,应用相关危险因素资料改良ABCD评分进行危险分层,分为高、中、低危组,观察30 d内相关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8例T IA患者,颈内动脉系统27例,7例进展为脑梗死,占颈内动脉系统T IA的25.92%;椎-基底动脉系统41例,2例进展为脑梗死,占椎-基底动脉系统T IA的4.88%。9例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7例为高危组,2例为中危组。结论:T IA的预后与其危险分层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88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4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较对照组颈动脉中层厚度(CA-IMT)、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数目均下降.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稳定斑块作用,但未显示对TIA复发或进展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3例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状况,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狭窄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颈总动脉分叉处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及血管狭窄率高于颈内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处、颈总动脉处(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mi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t tack,LS-TIA)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4—2009年问诊治的6例kS—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肢体发作性短暂不能控制的抖动,4例发作有明显诱因,其中2例曾被误诊为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无效。全部患者均有抖动肢体对侧至少1条以上颅内和(或)颅外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头部核磁共振2例显示抖动肢体对侧分水岭脑梗死,发作期脑电图检查未见癫痫波释放,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扩容、血管重建术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论发作性肢体抖动要考虑到LS—TIA的可能,其通常提示大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抗栓或血管重建术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2004-08~2005-0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3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58.1±12.2)岁。均符合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诊断标准[1]。1.2临床特征均为急性起病,每次发作持续时间5~180m in,其中5~10 m in 22例,10 m in~1 h 6例,>1 h 4例。反复发作24例,仅有1次发作8例。刻板发作19例,非刻板发作10例。颈内动脉系统22例,椎-基动脉系统10例。1.3病因与临床分型血流动力学型21例,微栓塞型11例,本组未见梗死型病例。1.4危险因素高血压25例,吸烟21例,运动过少20例,血脂异常17例,糖尿病15例,房颤2例。1.5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对其发展至脑梗死影响。方法:分析110例TIA患者3个月临床资料。结果:TIA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血清TG、LDL、FIB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TIA发作持续时间久、发作频率高,血清TG、LDL及FIB增高与TIA短期内发生脑梗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MRI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了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患者120例,同时纳入非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MRI表达特点,并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分析该病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首次发作距治疗的时间延长、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为老年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患者MRI表现为腔梗的数目增多,深部白质高信号、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增强,与非急性脑梗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梗的数目增多,深部白质高信号、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增强是老年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MRI表现,年龄、血脂、血糖等基础疾病是该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2):2247-2248
纳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患者120例,同时纳入非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MRI表达特点,并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分析该病发病的相关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首次发作距治疗的时间延长、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年龄、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为老年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患者MRI表现为腔梗的数目增多,深部白质高信号、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增强,与非急性脑梗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梗的数目增多,深部白质高信号、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增强是老年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MRI表现,年龄、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是该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肢体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抖动性TIA(limb shakingTIA,LS-TIA)为一种对其认识较少且临床少见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类型,容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我们2005-04~2006-10收治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田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3930-3931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与转归,探讨病因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对60例TI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A和TCD显示大部分为血流动力学型,其发生与脑动脉狭窄和血压下降密切相关。结论:血流动力学型TIA的诊断MRA和TCD有重要价值,血流动力学型TIA降压应慎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血液流变特性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5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析其血液流变性改变和危险因素.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全血黏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吸烟、酗酒、高甘油三酯血症.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血液流变性异常密切相关,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液流变性改变起着重要作用,血液流变学指标是TIA的有效观察指标;短暂性脑缺血易发生致死性脑卒中,公众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