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星形细胞瘤的关系。方法本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59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VEGF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与星形细胞瘤组织的病理分级间的关系。结果III级以上的星形细胞瘤组织中VEGF表达显著高于I级、II级星形细胞瘤组织(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星形细胞瘤组织生长有促进作用,可作为反映其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aveolin-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胶质瘤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胶质瘤标本及8例正常脑组织中Caveolin-1、PCNA的表达,分析其在胶质瘤中表达的关系及与肿瘤病理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Caveolin-1随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阳性表达率下降,在正常脑组织、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随着病理级别的增高阳性表达率升高,在正常脑组织、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与Caveolin-1在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604,P〈0.05)。结论Caveolin-1的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而PCNA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Caveolin-1与PCNA的表达存在负相关性,Caveolin-1是影响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星形细胞瘤病理蜡块中PCNA与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PCNA表达强度随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8801,P<0.05)。Ⅲ~Ⅳ级与Ⅰ~Ⅱ级、正常脑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升高EGFR蛋白的表达率逐渐升高,Ⅰ~Ⅳ级阳性率分别为11.1%、33.3%、63.6%、75.0%。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6597,P<0.05)。Ⅲ~Ⅳ级与Ⅰ~Ⅱ级、正常脑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P<0.01)。而PCNA的评分与EGFR的表达状况无显著相关性(χ2=17.11,P>0.05)结论:PCNA与EGFR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利于判断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及增殖性,为临床上对该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TAT3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3例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STAT3及P-STAT3的表达。结果 STAT3、P-STAT3的表达阳性率在正常脑组织及星形细胞瘤中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且STAT3、P-STAT3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正相关(P均<0.05),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 STAT3及P-STAT3可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依据,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urvivin和FHIT蛋白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人脑星形细胞瘤细胞中Survivin和FHIT的表达,并且结合病理分级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随着人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增高,Survivin的表达明显升高,FHIT的表达明显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人脑星形细胞瘤中Survivin和FHIT的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Survivin和FHIT异常表达;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和演变可能与Survivin和FHIT的综合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cl-2、Bax在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bcl-2、Bax在6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bcl-2、Bax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8.3%(35/60)、66.7%(40/60),病理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Bax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起着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各级脑星形细胞瘤中检测P16、PCNA的表达及DNA含量,探讨这三者能否作为分级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36例脑星形细胞瘤行P16、PCNA染色,常规DNA-Feulgen染色。用计算机图象分析仪对以上三项结果分别进行阳性率、阳性指数、DNA指数定量检测,并行q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各级星形细胞瘤中P16的表达率为44.5%,平均阳性指数为39.58±16.92,PCNA表达率为95.75%,平均阳性指数为54.7±14.1,瘤细胞核DNA平均指数为1.75±1.69。随着级别增高恶性程度增加,P16表达逐渐降低,而PCNA表达则逐渐增加,DNA指数也逐渐增加。结论提示免疫组化P16、PCNA及细胞核DNA指数可作为脑星形细胞瘤分级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9.
抗药基因MGMT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位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 T)主要功能是转移并接受DNA双链中鸟嘌呤O6位上异常的烷基,使受损的DNA恢复正常[1].我们检测了MGMT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情况,探讨MGMT表达对人脑星形细胞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CNA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胆管癌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检测PCNA蛋白和mRNA在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胆管癌组织、正常胆管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1.19%和25.00%,胆管癌组织的阳性率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胆管癌组织的PCNA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结论 PC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的胆管组织,且PCNA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即肿瘤的病理学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说明了PCNA是一个有价值的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11.
端粒酶和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端粒酶和PCNA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中端粒酶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类型的胃癌,端粒酶和PCNA蛋白的表达具有差异,其中端粒酶在乳头和管状腺癌组与其他类型胃癌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675,P=0.017);Ⅲ级组明显高于Ⅰ~Ⅱ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339,P=0.037);Ⅲ~Ⅳ期组显著高于Ⅰ~Ⅱ期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478,P=0.011);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χ2=7.000,P=0.008)。PCNA表达Ⅲ-Ⅳ期组阳性显著高于Ⅰ~Ⅱ期组,且差异极显著性(χ2=7.729,P=0.005),而且端粒酶和PC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r=0.368,P=0.002)。结论:端粒酶和PCNA与胃癌的发生相关,且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脑星形细胞瘤p16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春林  原淑娟 《江苏医药》1997,23(11):764-766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与星形(胶质)细胞瘤分化程度有关,其与常规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反比关系并不完全反映星形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P16蛋白是抑癌蛋白,广泛而高频率地表达于人类肿瘤中。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观察了42例星形细胞瘤标本的GFAP和P16表达。结果显示:GFAP表达水平随着星形细胞瘤病理组织学恶性程度的升高而下降,P16有着相同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本文对这种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6例胃癌和160例胃溃疡等手术者的胃组织中VEGF-C和PCNA的表达。结果 VEGF-C在对照组阳性率为15.0%(24/160),实验组为48.6%(105/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7,P<0.0001);PCNA在对照组阳性率为16.9%(27/160),实验组为47.7%(103/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7,P<0.0001)。VEGF-C和PCNA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VEGF-C和PCNA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或0.05)。VEGF-C表达和PCNA的表达密切正相关(P<0.01)。结论 VEGF-C和PCNA的表达程度,可作为评估胃癌转移的一个观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夏春林  原淑娟 《江苏医药》1998,24(11):791-792
p16基因及其表达变化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研究在观察42例星形细胞瘤p16蛋白表达的基础上,采用RNA-RNA原位杂交检测星形细胞瘤p16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Ⅰ、Ⅱ级肿瘤p16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Ⅲ~Ⅳ级病例,其与p16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提示p16的失活或/和低表达极有可能发生在从低级向高级恶性转化的星形细胞瘤进展期中,p16的应用在肿瘤治疗学方面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曹颖  李兰  文安智 《贵州医药》2006,30(6):494-49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结果VEGF、PC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10%和83.72%,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则为23.26%和18.60%,两者在IDC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VEGF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PCNA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两者的表达均与病人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PCNA的同时表达有助于乳腺癌病理诊断;亦可将其作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标志,对判断预后和术后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以及MMP-9、PC-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涎腺恶性肿瘤和35例良性肿瘤,计算每例切片中癌细胞MMP-9的阳性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指数(PLI)。结果:MMP-9在30例涎腺恶性肿瘤和35例涎腺良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3%、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涎腺良、恶性肿瘤中PLI增殖指数分别为(30.95±8.53)、(70.13±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在涎腺恶性肿瘤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9与涎腺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转移潜能的指标,PCNA可作为恶性肿瘤增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临床胃腺癌Fas、PCNA表达与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岚  吴坤  邱隽 《毒理学杂志》2002,16(2):76-78
目的:探讨临床胃腺癌浸润转移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及癌浸润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人胃腺癌中Fas和PCNA的表达。结果:(1)Fas和PCNA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2)Fas阳性表达片数为42.4%,PCNA Ⅰ-Ⅱ级和Ⅲ-Ⅳ级阳性片数分别为8.5%和33.9%,两者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1)胃腺癌的发展是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和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的结果。(2)Fas和PCNA分别反映了胃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情况,可能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27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27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30例前列腺增生和46例前列腺癌中的PCNA、P27蛋白的表达。结果: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6.7%,前列腺癌强阳性表达率为82.6%,两者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27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为70%,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率为17.4%,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27蛋白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组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及前列腺癌中PCNA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同时检测P27、PCNA对前列腺癌的预测,恶性程度的判定,预后的估计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凋亡抑制基因及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cl-2、PCNA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S-P法检测bcl-2、PCNA基因在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分析各检测指标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及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临床分期间的关系。结果: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6.0%(18/50),bcl-2阳性表达率随病理分级有下降趋势。PCNA指数P I均数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为(48.9±21.6)%,P I均数随膀膀癌的分期、分级升高而升高。bcl-2阳性组中P I均数低于bcl-2阴性组(P>0.05)。结论:bcl-2在肿瘤发展的早期发挥作用。联合检测bcl-2和PCNA基因表达有助于更准确地解释和描述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