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柞蚕生产中,养小蚕用自然蚕场,面积大、条件差,小蚕损失多,收蚁保苗率仅50%左右,收蚁结茧率仅20%左右,是柞蚕生产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所在1960年即着手研究,取得一定进展。1970年以来,本着简易密植速成的原则,从保苗场的树种评选、建设管理和养蚕等方面,开展了试验研究。一、保苗场树种的评选主要选用易于种植,资源丰富,适应性较强的蒿柳(Salix Viminalis L.)、麻栎(Querousacutissima Carr.亦称尖柞)、辽东栎(Q.liaotungensis Koidz.亦称辽东柞)、蒙古栎(Q.mongolica Fisch.亦称蒙古柞)及山荆子(Malus baccata Borkn)等柞蚕饲料树种。通过种植和养蚕及物候生长观察、叶质分析、资源调查等进行评选。(一)蒿柳:叶片狭长,且多,叶质软、  相似文献   

2.
蒿柳是柞蚕最好的代饲料,可以提高保苗率。该文介绍蒿柳扦插繁育技术及蒿柳柞蚕保苗场建设,以提高蚁场保苗率和柞蚕业产量。  相似文献   

3.
蚕场、蚕种、技术、天气是影响柞蚕产量的四大主要因子,其中蚕场中的柞树适宜的叶质、叶量是影响柞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极其重要因子。柞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灰分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决定着柞叶营养价值的高低,柞叶化学成分不仅与柞树种类、树龄和叶位有关,而且还受土壤、气候及生长条件等的影响。从柞树叶子的化学成分来看,辽东栎、蒙古栎、麻栎的干物质含量高于槲,麻栎含蛋白质多,辽东栎、蒙古栎含脂肪量高,因此营养价值高,槲的营养价值低。  相似文献   

4.
蒿柳养殖天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蚕幼虫以食柞树叶为主,幼虫除食用柞树叶外,还可吃杨柳科的蒿柳叶。蒿柳(Salix viminalis Linn)叶营养成分高,水分、蛋白质、淀粉和含糖量都高于柞树叶,对养小蚕的利用价值较高。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蒿柳植物作为养殖柞蚕保苗的代用饲料,除此之外,柞蚕也可全龄食用蒿柳叶。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无霜期长,早春低温冷害和风害、霜冻较重,一般只能放养一次柞蚕,更新改造天然柞林开辟新蚕场的可能性不大,为探求新树种养蚕、提早养蚕和保苗技术,于2008、2009年进行了两次塑料大棚蒿柳饲养柞蚕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栎枮叶蛾 Bhima sp.,俗称栎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过去,国内外对此虫研究甚少,尚无系统报道。此虫在辽宁柞蚕区均有发生并为害柞树,大发生年份常将柞叶食光,使柞蚕饥饿而死,严重影响柞蚕生产。1985~1986年,笔者对此虫的生物学和防治进行一些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寄主及为害此虫在辽宁所有柞蚕区均有分布,以辽东、辽南受害最重。寄主植物有:蒙古栎、辽东栎、麻栎、槲栎、外(木冈)、榛、苹果、梨等,但最喜食槲栎和蒙古栎。  相似文献   

7.
<正>一、培育和建设小蚕专用柞园小蚕专用柞园(过去称之为固定蚁场)的培育,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的山腰进行建设。1龄园用栓皮栎,2龄园、3龄园用麻栎,采取无干树型养成,且在每年小蚕放养结束后进行剪伐以防树势过高,并施肥以满足柞树生长需要,减少每年剪伐对柞树生长的影响,以供第2年使用。小蚕专用柞园具有经济实用、易于操作、管理方便、保苗率高等优点。如果专用场内柞树较稀或有缺株现象,可进行点橡  相似文献   

8.
王英民 《河南农业》2019,(22):50-50
一、场地与树种春柞蚕保苗场宜选择春蚕期能避西南强风和避北风寒流的向阳的东南向山腰地带。播种前清除杂树,割除场内灌木。宜选择叶质好、发芽早、树势旺的尖柞(麻栎)、辽东柞等树种。二、橡实采集(一)选好采种母树采集橡实前,先调查采种母树的分布情况、橡实的成熟期和当年结实情况,然后组织人力采集。采种时要注意选择树龄为30年左右,发育健壮,无病虫害植株的采种母树。  相似文献   

9.
作者测定了短柄枹栎、锐齿槲栎、扁果麻栎、北方麻栎、蒙古栎、白栎、栓皮栎、北京槲栎、麻栎、槲栎、辽东栎等11种树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在种间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这些成分的含量与生长季节、生长地区、树种本身的关系,为探讨种间的化学分类提供部分数据。分析表明这些栎叶的蛋白质含量在9.8—17.9%之间,均含有18种氨基酸,但各种之间的含量差别很大,其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含量较低的氨基酸有胱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在各种间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有共同的变化趋势,但个别氨基酸在种间有较大差别。 各种栎叶的矿质元素含量也有各自的范围,镁、磷在树种间含量较为近似,钙、钾、铁差异较大,钠和锰比其它科属的树叶含量均高,铜、锌含量最低仅有几个ppm。 槲树、槲栎、辽东栎等树叶均可食,而且是个好饲料。  相似文献   

10.
蒿柳树种在林业领域是低产经济树种,蒿柳植物喜光、喜湿、喜肥,扦插易生根,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具有良好的抗寒性、抗涝性和抗逆性.蒿柳叶营养成分高,粗蛋白质、淀粉和含糖量高于辽东栎、蒙古栎树叶,是养殖柞蚕的主要代用饲料树种之一.为增加这一树种的附加值,体现该树种的经济效益和可利用的经济价值,兴安盟林业科学研究所和兴安盟蒙天天蚕科学研究所共同合作,于2005年开展了"蒿柳天蚕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的研究",养殖结果表明:幼虫食用蒿柳树叶生长发育整齐,体质强健,同食用柞树叶比较幼虫龄期缩短10~15 d,茧色呈深绿色,首次采用蒿柳树种全龄养殖天蚕获得成功,并于2012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该研究成果创造了人工养殖天蚕的新轨迹,填补了野蚕——天蚕种采用蒿柳树种人工养殖天蚕史的空白点.该项技术的应用,为生产二化秋蚕种卵奠定了良好的种源基础,验证了该项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实用性、适宜广泛性和蒿柳树种极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厉月桥  吴志庄  李刚  王守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27-12930
[目的]研究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方法]通过对同一环境条件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2树种幼苗年生长规律、生物量特征及种间差异。[结果]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年生长规律十分相似,幼苗苗高年生长规律总体上呈"S"型曲线生长,而地径的年生长过程表现为先快后慢的生长规律;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地径均以春末夏初生长最快,但前者速生期略晚于后者。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苗高生长量分别为12.23和12.29cm,主根长分别为35.71和34.20cm;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均以侧根数目在"0~5根"组别的幼苗比例最大,分别占总苗数的45.45%和58.97%;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在苗高、主根长、苗高/主根长、侧根数、根径粗5个性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蒙古栎幼苗单株生物量均值是辽东栎幼苗的1.47倍;蒙古栎与辽东栎幼苗各器官中生物量均为根部〉叶部〉茎部,2者种间幼苗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研究可为蒙古栎与辽东栎种间遗传分化、苗期抚育管理及过渡区造林树种选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又称小叶红、花叶柞、小叶青(木冈)等。主要分布在西丰、清原、抚顺、本溪、辽阳、海城、盖县、营口等市县。面积约260万亩,占全省柞林总面积的30%左右。辽东柞分枝多,产叶量高,叶质营养较丰富,是繁育柞蚕良种的优良饲料之一。为提高辽东栎养蚕利用率,我场从1957年冬开始对辽东栎中干丰产树型养成技术进行了研究。经20多年反复试验与实践,掌握了辽东栎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出辽东栎伞形树冠快速、简易养成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柞树,也有人叫它橡树,是落叶乔木,少数为灌木。是黑龙江的常见树种之一,即可做观赏用的景观树种,也可用做家具、农具等板材,也是培养木耳、香茹等多种食用菌的上好材料,应该是作用广泛,经济效益较高。本文对柞树生长特性以及栽植技术进行阐述,希望帮助对柞树有兴趣的朋友有所了解。我国柞树资源是很丰富的,平日听得最多的用处如放养柞蚕和制作菌类作物的优质材料,放养柞蚕的主要树种有辽东栎、麻栎等,而在黑龙江主要是利用柞树  相似文献   

14.
辽宁地区柞树早烘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西丰县、沈阳市及凤城市的几个发病较重柞蚕场的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发现柞树早烘病开始发生于8月下旬,大面积的早烘病开始于9月上旬,此病首先发生在柞树下部枝条的基部叶片上,再向中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期在柞叶边缘处出现褐色的小斑点,分布不均匀,以后斑点继续扩大,由叶缘部位不均匀地向中部扩展,最终叶片全部变成褐色,但叶片并不脱落。一般柞墩密度大、根刈树形、北向坡(阴坡)、坡度大的蚕场早烘病发病重;从树种看辽东栎、蒙古栎发病较重,槲和麻栎较轻;从树的枝龄来看,3~5年生或者更老枝龄的柞树发病严重,1~2年生的枝龄不发病或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15.
采用辽东栎、蒙古栎和波罗栎3种柞树品种饲养天蚕,研究其对天蚕茧质、成虫羽化与交尾、羽化性比与蛾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茧层率为辽东栎(8.21%)蒙古栎(7.28%)波罗栎(6.67%),采用波罗栎树种饲养天蚕的茧,茧形大,茧松软,用其茧制种,羽化始期比另2个柞树品种饲养的天蚕茧延迟2 d,由于羽化始期延后,秋季昼夜温差大,对交尾率影响较大,分别比辽东栎和蒙古栎区下降37.2和37.4个百分点;雌雄性比为37.4∶61.1,基本符合天蚕成虫雌雄性比的发生规律。饲料树对天蚕蛾色的比率无显著性差异,对蛾色的变异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人工种植柞树建柞蚕春蚕保苗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 1 场地选择 春柞蚕保苗场宜选择能避春蚕期西南强风和背北风寒流的向阳的东南向山腰地带,面积按每把春蚕2亩左右.  相似文献   

17.
收集8个种源地7个栎属树种(蒙古栎、栓皮栎、短柄抱栎、槲栎、锐齿槲栎、辽东栎、橿子栎)在保定市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栎属不同树种在出苗时间、出苗率及高生长过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出苗最早的雾灵山蒙古栎与出苗最晚的武安栓皮栎相差15 d,帽儿山蒙古栎出苗时间比原产地提前37 d;不同种源地栎属树种出苗持续时间存在较大差异,雾灵山蒙古栎出苗持续时间最长,为65 d,而宝天曼短柄抱栎的持续时间只有30 d;不同种源地栎属树种的高生长过程基本一致,都经历一个慢-快-慢的生长节律,多数都在40 d以内完成高生长,但高生长持续时间有较大差异。出苗率及苗期高生长量与种子千粒重相关关系显著,千粒重越大,高生长量越大,千粒重中等的种子出苗率最高,千粒重较小和较大的种子出苗率都比较低。综合幼苗期各方面的特征来看,雾灵山蒙古栎在保定地区表现较好,适用于该地区造林。  相似文献   

18.
柞蚕放养是在山区柞园里进行的,极易受到风雨、霜冻、高温等自然灾害和鸟、兽等敌害和病虫害的危害。而河南省又是典型的一化柞蚕区,1年只能春季放养1次。因此,加强春蚕防护极其重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老一辈蚕业工作者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了固定蚁场(现称小蚕专用柞园),为提高小蚕保苗率、实现稳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柞蚕场的大害虫-天幕毛虫孵化能形成明显的高峰期。其孵化高峰后3天左右即是毛叶迎红杜鹃的盛开期。应用这一物候特征,在柞蚕场内观察映山红的盛开期,再调查辽东栎,蒙古栎等柞树上天幕毛虫的发生量,确定药剂防治天幕毛虫,是应用物候法测报药剂防治天幕毛虫适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栗山天牛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ycinae),山天牛属(Massicus),学名Massicus raddei(Blessig). 栗山天牛寄主种类较多,有栗属植物的板栗、锥栗,栎属植物的辽东栎、蒙古栎、麻栎、枹栎、槲栎、栓皮栎,桑属植物的家桑、蒙古桑,泡桐属的泡桐,以及水曲柳、柑桔、杨属等,在辽宁仅发现主要危害蒙古栎和辽东栎,尚未发现危害板栗和桑树等其它树种. 栗山天牛在辽宁省东部柞树产区的宽甸县早有发生,群众在伐树时经常发现树干中的栗山天牛的幼虫危害,群众称之为"哈虫",但在以前却很少有栗山天牛严重发生并造成严重灾害的现象,因此,当时并不是我们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