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绝热板代替砖砌保温帽,在钢锭模内浇注镇静钢,有提高炉后能力,增加镇静钢比,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简化整模浇注工艺,节约能源,较多的提高成材率(3—5%)等一系列明显的优点。 使用绝热板,钢锭头部缩孔形状从锥形变成浅碟形,切头率大幅度下降。这是因为绝热板具有比保温帽高的保温性能,使钢锭头部钢水凝固慢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原子法对采用绝热板保温帽在上小下大FX7.1型钢锭模中浇注低、中碳钢钢锭的凝固试验,测定出注后20、40、60、70、80、100分钟的凝固曲线.结果表明:在钢锭凝固的初、中期,帽部钢水的凝固速度比钢锭本体为慢,可发挥帽部钢水向本体的填充作用;到钢锭凝固的末期,中碳钢在注后100分钟锭肩口下部出现明显的金属架桥现象,阻碍了帽部钢水向本体的填充,致使在锭中、下部轴心处形成断续的二次缩孔.采用绝热板保温帽在上小下大FX7.1型钢锭模中浇注低、中碳钢,无论钢锭头部的保温效果如何改善,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二次缩孔.论文根据钢锭的凝固曲线,阐述了绝热板钢锭的凝固机理,并提出了上小下大模型浇注镇静钢要降低高宽比和锥度,同时提高绝热板、保温剂的绝热性能,才有利于改善绝热板钢锭的质量.本试验证明,以酚醛树脂做结合剂的绝热板比以纸浆做结合剂的绝热板保温效果好,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钢铁》1989,(6)
绝热板广泛用于镇静钢钢锭模帽部保温,可提高钢锭成坯率。由鞍山钢铁学院、太原钢铁公司、鞍山陶瓷七厂共同研制的“PS”新型绝热板更为突出。它是以电厂粉煤灰空心微珠作骨料,配加适量复合结合剂,采用半干机压成型,尺寸精确,板面平整。经钢厂生产使用表明:该绝热板抗钢水侵蚀能力强;高温条件下保温性能好、使其钢锭头部呈平盘状收缩,在相同条件下,用“PS”板的缩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在生产条件下进行保护渣,保温剂,保温帽三位一体工艺浇铸钢管钢锭的试验研究结果。以使用蛭石系保护渣为基础,探讨了最佳保温剂和保温帽的选择,结果表明,蛭石系保护渣,波浪形整体钢锭模挂绝热板,炭化稻壳三位一体工艺能成功地用于浇铸普碳、低合金、高合金波浪形上小下大钢锭,轧制无缝钢管。对钢锭解剖分析表明,用炭化稻壳和发热剂时,钢锭头部C,S偏析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测量30吋×35吋×101吋上大下小钢锭模内凝固的10吨钢锭凝固过程中模壁温室、模壁挠曲及锭——模间的气隙厚度。运用测出的模子内表面温度(可高达1000℃)计算了模锭界面随着时间变化的热流和导热系数。这些导热系数旋即输入双维传热凝固模型。运用此模型研究钢锭表面质量问题,确定镇静时间,研究改善钢锭内部质量并且对不同的保温帽操作及钢锭模设计进行比较。 将凝固模型运用于不同宽度、厚度的钢锭而得到了凝固关系式,用此关系式计算出的各种尺寸的钢锭的完全凝固时间与文献资料相符。此关系式同时考虑钢锭的宽度和厚度,而不像标准的凝固公式那样,只根据凝固的厚度进行计算。 测量表明:浇注15—20分钟以后,钢锭的宽面与窄面均已形成稳定的锭—模间气隙。气隙的形成非常明显地随模子内壁温度的变化而波动。最大的模壁挠曲量和气隙厚度分别为1.0和0.75厘米,而且是出现在浇注以后的3—4小时。测出的模子宽面和窄面的模壁挠曲量与根据为设计最佳模型而建立的钢锭模双维弹塑性热应力数学模型计算出的数值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6.
在浇铸镇静钢时,有时在钢锭帽部发生悬挂。造成钢锭横裂。悬挂的主要原因是钢锭帽部涂层被烧损。西西伯利亚钢铁公司设计并试验了一种用作保温帽涂层的绝热剂,它含有石煤溶液、耐火粘土和亚硫酸盐液,在浇铸11.5吨重锭时,涂层厚度为10毫米。在保温帽浇满钢水后,钢水和内衬界面上长时间保持着1350—1250℃高温。这种绝热剂的熔点为1400℃。由该利组成的涂层将能使接触钢水的部分软化而产生塑性形变。该剂在起润滑作用的同时还能预防钢水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受阻并使钢锭不产生悬挂。由于在保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上大下小模用绝热板保温帽浇注重轨钢的头部热工测定情况。通过热平衡计算及钢锭的实际测量表明,9.5吨钢锭用绝热板保温帽的容积比为12.3%是可行的。为减少保温帽侧面热损失,绝热板配方应当改进,建议配加5~8%的无机纤维。为减少保温帽顶面热损失,K_(10)保温剂加入量应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8.
许庆太  唐有达 《钢铁》1995,30(11):33-37
通过低倍金相和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得出50kg/m钢轨轨腰分层缺陷是由于钢锭头部缩孔降到钢锭本体截口以下,硅酸盐杂物破坏钢轨轨腰金属连续性造成的,采用50kg/m钢轨的钢锭模小保温帽改为大保温帽,基本消除了这种缺陷。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包钢炼钢厂镇静钢生产,用10吨钢锭模,每组4锭,下注。注速9~12分/组(240~280毫米/分)。保温帽内衬用粘土砖砌筑,保温帽容积为锭重的16.5%。保护渣现用“5221”配方,加入量20公斤,注至帽口以上加10公斤焦粉保温剂。试验前用“631”保护渣,不加保温剂。为了研究“5221”保护渣、焦粉保温剂的使用效果以及探索改进帽材质,做了本次钢锭凝固过程中保温帽温度的测定,进行了保温帽热平衡计算。  相似文献   

10.
王丹群  薛志明 《炼钢》1992,8(6):48-53,47
本文在改进准三维凝固传熟数值模拟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钢锭宏观偏析预测数模。实际测试表明:数模可准确预测钢锭的逆V偏析分布、沉积锥区域及碳的宏观偏析以及钢锭缩孔形状。  相似文献   

11.
大钢锭凝固过程的温度场计算及缩孔疏松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论述了大钢锭凝固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开发出一套专用的有限元模拟程序。该软件包具有完备的前、后期处理功能,可方便地用于大钢锭凝固时的温度场计算及缩孔、疏松预测。利用6t和22t钢锭的实测数据对现有程序进行了验证,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精度。以模拟程序为工具,用正交设计方法分析了锭身锥度、锭身高径比、冒口侧壁保温条件、冒口端部保温条件及冒口锥度等工艺参数对钢锭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出132t和205t钢锭的优化锭型参数,并在实际生产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镇静钢锭的头部缩孔是钢液结晶过程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长期以来浇注工作者为尽量减少缩孔,并合理地改变其形状和分布状况作了不少工作。如采用上大下小锭形加带保温帽,引入外来热源如发热剂等,近年来,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是逐渐用绝热板代替保温帽。  相似文献   

13.
李增民 《炼钢》1992,8(4):24-27,7
在钢锭模头部的绝热保温技术获得提高的条件下,改变传统的钢锭模设计参数,减小锥度、增大高宽比和减薄壁厚的钢锭模,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百多年来,为克服钢液不可避免的凝固收缩(尤其高碳钢)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缩孔伸入锭身和出现二次缩孔,传统特殊钢锭型设计规定锭身高宽比一般不大于3,锥度一般不小于3%;帽口则需保证足够的高度,并采用导热系数低于铸铁模的耐火砖料进行保温。所:生产的钢锭头大身矮,成坯率(或称一次成材率)一般不超过80%,始  相似文献   

15.
研究钢锭头部热平衡是改善钢锭头部热工状况的依据。对F×7.1吨钢锭模挂绝热板在浇注镇静钢钢锭头部进行热工测定和热平衡计算表明:板下肩部钢锭模吸热问题值得引起重视;现有生产条件下锭顶面热损失占38%,头部钢锭模蓄热占46%;目前板部金属容积不足,改善顶部保温措施,保证足够浇高是当务之急。使用绝热板条件下,整个钢锭的温度场分布和凝固速度需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下注镇静钢锭水封顶新工艺旧法下注镇静钢锭时,为减少钢锭切头率,多采用冒口保温措施来减小头部缩孔,待钢锭凝固后再脱模、装炉。这样一来,就使钢锭本身的潜热白白浪费掉了,从而延长了在炉时间,增加了燃料消耗。日本住友金属公司为提高钢锭收得率和改进产品质量,首创了下注镇静钢锭水封顶新方法。这种方法是对刚浇铸好的镇静钢头部浇水封顶,待钢锭外层凝固形成硬壳,而内部还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各钢厂普遍推广使用绝热帽,钢锭头部的碳偏析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钢锭成坯率的限制性环节。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保护渣、防缩剂中的碳进入钢锭头部,一是钢锭结晶时的自然偏析。一般认为前者是主要的。文献还指出,上述技术的采用,使帽口内钢水温度升高,保持液态的时间长,因而增加了钢锭头部增碳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鞍钢第三炼钢厂改用一种增加高度和锥度的保温帽以期减少顶部散热面积,保证钢锭头部严重偏析部位切净。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新旧保温帽典型试验表明,新帽壳的钢坯切头低倍、硫印、化学成分偏析均优于原帽壳。生产统计表明,新帽壳(1986年一段时间)较之旧帽壳(1985年)钢锭质量合格率提高0.38%,缩孔率下降0.46%,综合成坯率提高0.87%。因而,每年可增创效益43.3万元。  相似文献   

19.
中心偏析是钢锭凝固过程中常见的主要缺陷,对材料最终性能有显著影响。钢锭尺寸越大,凝固时间越长,偏析程度越严重。模铸生产的轴承钢GCr15线材产品易出现中心黑点缺陷,经过试验检测、现场测温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确认黑点缺陷是由于模铸帽口中心碳、铬等元素偏聚引起的。在采取降低浇铸过热度、加强帽口保温和钢锭带模热送等工艺措施后,基本解决了黑点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与钢中缺陷有着密切的联系,且设备事故多数与钢中存在着不允许的缺陷有关。 1.缩孔与缩孔残余 铸件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由于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的结果,往往使铸件在最后凝固的地方出现孔洞(容积大而集中的孔洞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 铸件中也常常遇到蜂窝状缺陷,它的形状象蜂窝,主要出现在铸件的热节处或冒口下方,它由缩孔、气孔及夹渣组成。 对于重要的钢材或大型锻件大都使用镇静钢,浇注镇静钢的铸型除一部分采用敞口小钢锭外,绝大部分采用带保温帽的上大下小的,通常为四方形和多边形的铸型。镇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