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对制造系统的自适应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单元制造系统能够以单元的形式重构,形成以信息为主、与批量生产无关的制造联合体(虚拟制造单元)以快速响应外界的变化需求.文章论述了单元制造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建立了单元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在分析制造系统控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MAS的单元化制造系统协同控制结构,该结构具有分层、分散及协调控制的特点,保证了系统柔性且易于实现全局优化.建立了基于CORBA的MAS可重构单元管理软件体系结构,松散偶合的软构件技术易于实现制造企业现有车间层管理软件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模具企业对于能力平衡的需求,本文结合模具生产的特点,对模具制造单元能力平衡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软件工程的新技术和实现技术,提出了一个原型系统,该系统可辅助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能力平衡.  相似文献   

3.
吴坚  孙树栋 《机床与液压》2006,(12):196-199
应用多代理(Multi—Agent)及多视图建模方法,以呵重构制造单元为研究对象,并将适应快速多变的生产需求作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建直在Multi—Agent基础之上的可重构制造单元模型,最后基于这一思想开发了应用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特许连锁模具制造网格下制造单元的作用及制造单元生产调度的性质特点,针对制造单元生产调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规则的启发式调度算法,并通过实例验证和定性分析表明该算法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精益设计引入单元制造系统(C MS),分析了在精益生产的思想下的CMS设计问题.提出了利用四个阶段——基础阶段、构建制造单元、初始布局形成和最终布局形成阶段的方法,并在精益思想的指导下,于初始布局形成阶段根据物(设备、面积)和资金(运行成本、构建成本)两个方面建立定量的模型,最终布局形成阶段首次在CMS中引入人员设计、信息设计和组织设计.拓宽了精益设计的应用范围,也为其他制造系统的设计过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离散制造车间能耗精准预测,进行生产过程低碳优化,提出了一种融合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和残差单元的能耗预测方法。首先,采用门控循环单元挖掘数据的时序特征,并引入双向结构,增强数据间时序关联信息的提取;其次,纵向叠加融合多个残差单元降低了训练过程中样本数据的特征损失,防止模型性能退化;最后,使用某航天离散制造车间36480条、具有761个特征的数据集进行实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多层感知机、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门控循环单元-残差单元模型,所提方法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离散制造车间能耗预测。  相似文献   

7.
敏捷制造是21世纪新的制造模式,针对国内的情况,提出了敏捷化智能制造单元的概念,它融入了敏捷制造思想、制造单元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它的建立分三个阶段,分别为准、正则与完全敏捷化智能制造单元分析了准敏捷化智能制造单元的特点,建立了它的功能模型,并用IDEFO的方法进行了描述,此外,还详细讨论了现阶段实现准敏捷化智能制造单元的关键技术,即,敏捷制造单元的重构、建模、控制和调度技术。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制造模式已不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近几年,学术界和企业界相继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单元化制造组织形式,如虚拟制造单元、动态制造单元和可重构制造单元等.这些制造单元都要求其控制系统具有适应单元内设备的物理或逻辑变化的能力.文中在分析有关可重配置制造单元(系统)控制系统的文献基础上,探讨了单元控制系统可重配置的基本内涵,对控制体系结构、控制实体、软硬件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制造单元控制系统的可重配置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制造单元具有敏捷性,单元控制软件应具有模块性和可重用性,在设计阶段建立的单元控制模型是关键。本文讨论敏捷制造单元控制模型的建立,提出了基于制造资源模型的系统控制模型。用面向对象方法与 Petri 网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资源的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制造型企业生产设备数据采集、可视化、远程监控及管理等问题,设计基于B/S架构的生产企业小型制造单元的远程可视化系统。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数据采集及远程可视化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设计远程可视化监控系统的通信总体技术框架。利用OPC、SQL技术,实现基于B/S架构的小型制造单元远程可视化系统。系统由设备状态、仓储管理、运行监控等功能模块组成,通过图表直观地反映制造单元的设备、仓储、生产情况,通过可视化系统提高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根据液力变矩器产品焊接生产的实际要求,设计开发了一套机器人焊接制造单元系统,通过实际生产应用说明了以机器人为主的焊接制造单元能够很好地适应此类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从网络化制造设备共享管理信息化的角度出发,针对ARCNET现场总线限制性令牌传输协议,提出了产品协同制造单元的监控系统结构,设计了其生产信息获取与协同服务信息接口,研究了主机冗余技术实现的具体方式,并基于上述原理与方法,开发了面向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的协同印刷生产单元实例.通过实际应用表明了此产品协同制造单元构建模型和实现策略的有效性,方便企业荻取、管理与利用制造链中异地分布的优势制造资源,并促进企业定制产品网络化协同制造过程得到快速实施和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网络联盟企业组织形式下制造单元中作业计划与调度的作用,介绍了系统的实现方法及各模块的功能。通过一个运行实例给出了单元内系统集成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4.
敏捷制造环境下制造单元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敏捷制造环境下的制造单元是由分布的制造资源组成。本文通过敏捷制造单元组织结构和特性研究,设计了基于智能代理技术的网络资源搜索和面向对象信息集成的敏捷制造单元组建流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单元控制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5.
单元控制器的系统结构正确与否对于不同的应用环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阐明了CIM—OSA的基本概念,然后重点分析了单元控制器对其系统开放性的基本要求,最后在分析和研究单元控制器软件平台结构和开放式系统接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概念式的单元控制器开放式体系结构。图1幅。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制造柔性和生产效率,缩短制造周期,公司设计、制造了一套自动上下料装置,并将原有的数控机床进行改造,最后集成为一台自动化柔性制造单元。文中自动上下料装置电气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IMOTION D425运动控制器,数控机床为SIEMENS 810D数控系统。应用证明,该单元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可靠性,极大的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单元制造生产线的研发背景和工艺流程,介绍了生产线的组成,分析了生产线在设计调试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及其设计上有待完善之处。强调各种气动机械手在生产线各环节的衔接作用。该线的交付,填补了国内单元制造自动化生产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敏捷制造理念下的车间布局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已有的车间布局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迫切需要高柔性,模块化且易于重构的车间布局,当生产需求发生变化时,能够迅速重组以满足新的需求,在对传统的车间布局设计方法的分析基础上,本文将就面向敏捷制造的车间布局展开讨论,详述了新型模式的车间布局,针对虚拟单元这一敏感单元的组织形式,提出了面向敏捷制造的车间布局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FANUC0iTD数车控制系统PMC的I/O信号与工业机器人I/O信号之间的通信联接方法,采取修改或增加FANUC0iTD数控车床控制系统PMC的I/O信号,利用机器人控制系统对FANUC0iTD系统数控车床的I/O信号进行联机通信,实现由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组成多品种批量生产的自动化生产线的柔性制造单元。该柔性制造单元可实现工业机器人自动上下料、数控车床自动化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20.
特别适用于金属成形模拟的四边形网格划分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的四边形有限元网格生成法 ,其实质是把被划分区域无限地分割 ,直到整个区域全部由四边形单元组成。文中详细阐述了边界偏移、最优分割线确定和简易环的划分等关键技术。几个网格划分实例表明 ,该网格生成法能有效地把被划分域离散为高质量的网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