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脂溶性茶多酚抗氧化性能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溶剂法、乳化法和分子修饰法等技术对茶多酚进行改性,以制备具有较好脂溶性的改性茶多酚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目前用于茶多酚改性的三种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改性后的脂溶性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能与机理进行综述和总结,并例举普丽美地生物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生产的脂溶性茶多酚在油脂、烘培食品、肉制品、调味品、宠物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脂溶性茶多酚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磊  张玉军  唐怀建 《中国油脂》2004,29(11):54-57
用响应面回归分析法对茶多酚化学改性的工艺条件优选,确定出荼多酚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多酚:硬脂酰氯:催化剂为1:1.21:0.07(W/W/W)、反应温度68.7℃、反应时间8.5 h,在此条件下改性产物的抗氧化性能较强.  相似文献   

3.
该实验研究酰化法制备脂溶性茶多酚在油脂体系中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利用酰化法,引入长碳链能改变茶多酚亲水特征,制备的LTP不仅具备脂溶性特点,同时具有出色抗氧化性能,所得产品具备比合成抗氧化剂BHT高的抗氧化能力;在油脂中添加200 ppm即有较好抗氧化效果;能有效延缓油茶、大豆调和油、奥尼葡萄籽油、橄榄油、茶叶籽油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4.
脂溶性茶多酚在油脂体系中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实验研究酰化法制备脂溶性茶多酚在油脂体系中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利用酰化法,引入长碳链能改变茶多酚亲水特征,制备的LTP不仅具备脂溶性特点,同时具有出色抗氧化性能,所得产品具备比合成抗氧化剂BHT高的抗氧化能力;在油脂中添加200 ppm即有较好抗氧化效果;能有效延缓油茶、大豆调和油、奥尼葡萄籽油、橄榄油、茶叶籽油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乙酸酐为酰化剂对茶多酚乙酰化从而增强其脂溶性,以衡量脂溶性的产物透光率为参数。在分析乙酰化中料液比、吡啶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时间等单因素对产物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脂溶性茶多酚制备的条件并建立了可靠的多元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8.03,催化剂用量为0.31 g,在61.3℃下回流反应1.93 h,改性茶多酚透光率达到了1.000,为茶多酚对照组的2.08倍。其油脂抗氧化保护系数为6.576 d,DPPH·抑制率0.922 1,分别提高了2.14倍和2.98倍。与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相比,改性茶多酚的保护系数和DPPH·抑制率分别提高3.1倍、2.5倍、1.07倍、1.05倍。  相似文献   

6.
茶多酚对腊肉制品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腊肉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传统肉制品,在贮藏过程中脂质会酸败,导致酸价,过氧化值升高,酸败主要原因是脂质氧化,结果表明添加0.1%茶多酚抗氧化剂能阻止酸价,过氧化值升高,对腊肉有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7.
腊肉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传统肉制品,在贮藏过程中脂质会酸败,导致酸价、过氧化值升高,酸败主要原因是脂质氧化。结果表明添加0.1%茶多酚抗氧化剂能阻止酸价、过氧化值升高,对腊肉有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对腊肉制品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腊肉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传统肉制品,在贮藏过程中脂质会酸败,以导致酸价、过氧化值升高,酸败主要原因是脂质氧化。结果表明添加0.1%茶多酚抗氧化剂能阻止酸价、过氧化值升高,对腊肉有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对精炼菜籽油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绿宝牌”茶多酚为主要成分,配制纯天然油脂抗氧化剂,应用于高级精炼菜籽油中,并同复合合成抗氧剂、α─生育酚和充氮气比较,用国标法测定油脂的过氧化值和酸值,结果证明使用量相同的条件下(0.03%),茶多酚抗氧化剂远优于复合合成抗氧剂,能延长精炼菜籽油的保质期(POV≤10meq/kg)三倍以上,而充氮和使用α─生育酚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对腊肉制品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腊肉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传统肉制品,在贮藏过程中脂质会酸败,导致酸价,过氧化值升高,酸败主要原因是脂质氧化,结果表明添加0.1%茶多酚抗氧化剂能阻止酸价,过氧化值升高,对腊肉有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添加茶多酚对茶籽油酸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多酚是茶叶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抗氧剂,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本实验以茶多酚为添加剂,考察了紫外光、温度、CuCl2和KClO3对茶籽油酸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别用紫外光辐射和90℃加热7h,添加茶多酚茶籽油的酸值比不加茶多酚分别低22.8%和12.06%;用0.08mol/LCuCl2和KClO3氧化7h,添加茶多酚茶籽油的酸值比不加茶多酚分别低3.63%和7.63%。  相似文献   

12.
李艳茹 《中国粮油学报》2011,26(12):60-62,68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汉麻籽油微胶囊的生产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稳定的微胶囊乳化液的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比例为1∶1.0,心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1.5,乳化液总固形物质量浓度25 mg/mL.得到的微胶囊化汉麻籽油外型近球型,粒径大小在4~7 μm左右,溶解度>90%.  相似文献   

13.
溶剂法提取茶叶籽毛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茶叶籽资源,探索最佳茶叶籽油的提取方法,本试验以茶叶籽出油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茶叶籽油索氏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茶叶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索氏提取法,脱脂溶剂为正己烷、提取温度75℃、料液比l:12(g/mL)的条件下出油率为31.23%,出油率高,油质清亮;测定其酸价和过氧化值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表明索氏提取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可行,茶叶籽油提取率高,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对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BHA、BHT、VE以及水溶性茶多酚做阳性对照,通过各还原物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比较得出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在明确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基础上,研究了多种有机酸的添加和光照对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远大于已知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A、BHT、VE,使用茶多酚的同时加入有机酸能有效提高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茶多酚在避光和低温的条件下抗氧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周晓晴  胡立文  罗琦  曾林晖  李晴  兰伟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4):291-295,301
目的:探讨福林酚法测定茶叶籽油中茶多酚含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茶叶籽油中儿茶素总含量的合理性。方法:采用福林酚法和HPLC测定茶叶籽、茶叶籽油和茶叶籽油粕中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含量,对比分析茶叶籽油中维生素E等含酚羟基的脂溶性物质对福林酚法测定茶叶籽油中茶多酚含量的干扰。结果:福林酚法测得茶多酚含量按60%~80%计算所含儿茶素,远超HPLC法测得儿茶素的量。重现性实验中,福林酚法测茶叶籽毛油中茶多酚含量,RSD值为7.21%;HPLC法测茶叶籽毛油中儿茶素总含量,RSD值为1.99%;福林酚法测茶多酚精炼油胶体中茶多酚含量,三组实验样品的RSD值分别为0.70%、1.13%和0.63%。以茶多酚精炼油胶体做福林酚法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90.87%~109.00%。结论:本实验提取和测定茶叶籽油中茶多酚的方法可靠;福林酚法不适用于测定油脂中茶多酚含量;茶叶籽毛油中茶多酚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6.
以火麻油、大豆分离蛋白、卵磷脂以及山柰酚为原料制备火麻油复合纳米乳液。研究在不同超声功率(100、200、300、400 W)下处理10 min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揭示复合体系稳定性随超声条件变化的规律。通过粒径、Zeta电位、内源荧光光谱以及表面疏水性的测定可知,当超声功率为300 W时,由于超声处理的空化作用使体系分散均匀,蛋白质内部的疏水性残基暴露于表面,乳液的内源荧光光谱红移,荧光强度与表面疏水性均提高。通过测定样品的乳化性、乳析指数以及氧化稳定性可知,当超声功率为300 W时,乳液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这表明适当的超声处理有利于提升复合体系稳定性。研究结果对延长火麻油货架期有参考作用,对构建复合乳液体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麻一号"大麻籽仁油粉末油脂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麻一号"大麻籽仁油的乳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喷雾干燥得到的粉末油脂进行了理化特性及贮藏稳定性评价.大麻籽仁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配比为蔗糖酯:单甘酯=9:1,乳化剂的HLB值为13.48,壁材用量为6.7%,明胶/麦芽糊精比为4:6,乳化剂用量为0.9%、大麻籽仁油与壁材比为3:4,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达到91.24%,粉末油脂产品含油率35.97%,表面含油3.15%,产品呈现乳白色表面光滑的球状,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注射用茶油精炼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注射用茶油的质量要求,提出了适合中小型油厂生产注射用茶油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探讨了注射用茶油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茶叶籽油进行脱酸处理,研究了不同蒸发面温度下分子蒸馏脱酸对馏出物及馏余物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影响;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法评价分子蒸馏脱酸处理后茶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为分子蒸馏技术在茶叶籽油物理精炼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采用分子蒸馏操作条件为进料流量120 mL/h,刮板转速50 r/min,蒸发面温度230℃,绝对压强4 Pa,冷循环温度8℃时,脱除茶叶籽油中的游离脂肪酸效果显著,馏出物质量所占比例仅6%,馏余物酸价由原来的3.09 mgKOH/g降至0.18 mgKOH/g,同时过氧化值也显著降低,由原来的3.52 mmol/kg降至0.45 mmol/kg;优于传统的碱炼脱酸工艺。加速试验表明氧化稳定性比未经分子蒸馏处理的茶叶籽油较佳。分子蒸馏技术在高档茶叶籽油的物理精炼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研究茶多酚作为植物油抗氧化剂的可行性。向菜籽油中添加茶多酚、维生素E、特丁基对苯二酚,测定其过氧化值、酸价、丙二醛含量。几种抗氧化剂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性能由强到弱依次为特丁基对苯二酚、茶多酚、维生素E。在清除自由基试验中,茶多酚对·OH和DPPH自由基都能发挥较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玉米油中的丙二醛含量低于棕榈油和菜籽油;在茶多酚浓度为0.4%~0.5%时,30 d的贮藏过程中3种植物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处于最低水平,表明此浓度下对油脂起到的抗氧化效果最佳。茶多酚是一种适合添加于植物油的抗氧化剂,用于延缓植物油的氧化酸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