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联合应用马利兰及羟基脲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行治疗,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4例,但未能阻止其恶化,3例病情有进展,5例病情急变恶化,采用化疗后效果不明显。结论:联合应用马利兰及羟基脲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近期效果明显,远期疗效不甚满意。  相似文献   

2.
【例一】黄××,男,46岁。1973年5月初诊。头晕乏力五个月,进行性加重,经某医院骨穿检查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经治疗未效。证见头晕乏力,面色(白光)白,自觉低热,周身关节酸痛,左肋下胀闷,饮食、二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我院从1956~1982年确诊治疗并随诊到死亡的两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30例用我院中药与马利兰轮替治疗,中数生存期为61个月;28例单用马利兰治疗,中数生存期为40个月,两者差别显著,说明长期中西药轮替治疗优于长期应用马利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析患者的各种症状特点,并给予羟基脲或马利兰和治疗。结果:32例慢性期患者中,2例死于颅内出血,30例迭临床和血液学缓解;21例急变期患者中,8例达完全缓解,3例未缓解,6例迭部分缓解,2例死于颅内出血,2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7例加速期患者中,2例部分缓解,5例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结论:比较容易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确诊后即可给予羟基脲或马利兰进行治疗,但具体治疗过方法还要根据患者的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93年以来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中,对8例特殊病例进行跟踪随查,发现在诱导治疗过程中外周血嗜碱粒细胞比值明显增高,而临床及其它有关实验室检查并无急变倾向,现报道如下。工材料与方法1.亚病例选择:8例慢粒患者均为首发初治病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9~62岁,平均43岁,均经骨髓象,血象检查及细胞化学染色(ALP)证实诊断[1]。1.2治疗经过:8例患者,其中5例首选马利兰诱导缓解,4例于服药3~6个月达完全缓解,l例至6个月达部分缓解,3例首选羟基脉诱导缓解,均于服药2~6个月达完全缓解,8例患者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清肝化瘀汤配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 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 0例用健脾清肝化瘀汤辨证加减配合适量羟基脲化疗,对照组18例单纯应用羟基脲化疗。结果: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70 % ,中数生存期为63 7个月;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5 5 5 % ,中数生存期为5 1 1个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 5 )。提示健脾清肝化瘀汤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清肝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分析以清肝化瘀法为主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5 2例的远期疗效。结果表明 ,中数生存期 76个月 ,生存期大于 96个月 2 0例 ,5年生存率为 85 % ,明显优于单用靛玉红、甲异靛、羟基脲、马利兰等药物的临床疗效。提示 ,在中医整体辨证的理论指导下 ,运用清肝化瘀的同时 ,扶正固本、疏肝解郁、调畅情志、整体治疗 ,能有效地提高血液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系带有获得性染色体异常的多能干细胞水平上克隆异常性疾病。CML的中数生存期为 2 1~ 4 5 5个月。 90 9%的患者合并有骨髓纤维化 (MF) [1] ,最终发生急变 ,导致脾栓塞、破裂或全身衰竭而死亡。目前国内外对CML合并MF的患者 ,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1997年以后 ,我院采用中药配合放疗和干扰素的方法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晚期患者 3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例患者中 ,男 1例 ,女 2例 ;年龄 2 3~ 5 6岁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中药七味汤配合西药马利兰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1例,完全缓解达21年之久,报告如下。孙某,女,于1965年9月因巨脾在外院作脾切除术,同年10月转入我院。入院体温37.9℃,贫血貌,肝大平脐,质硬。锁骨上淋巴结肿大。Hb 70g/L,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清肝化瘀汤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将 6 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8例用清肝化瘀汤辨证加减治疗 ,对照组 30例在用清肝化瘀汤的同时给予羟基脲化疗。结果 :治疗组 5年生存率为78 9% ,中数生存期为 71 8个月 ;对照组 5年生存率为 70 % ,中数生存期为 6 6 2个月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清肝化瘀汤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某某,女,46岁;于1990年9月28日入院。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5年,首次用马利兰治疗获完全缓解,此后每当白细胞增高时自服马利兰、靛玉红可使血象恢复正常。入院前一周自觉周身骨痛,尤以腰椎、髋骨为甚,难以忍受,逐日加重,活动受限,伴发热、乏力及纳差。查体:T:38.0℃,P:104次/min,轻度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心肺未闻异常,肝未触及,脾大1.0cm,胸骨、腰椎明显压  相似文献   

12.
<正>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是白血病中常见的类型之一。现将我院1963至1980年诊治的45例慢粒加以临床分析。一般资料性别与年龄:男31例,女14例,男女之比为2.2:1,年龄最小13岁,最大57岁,20~50岁者占78%。治疗方法 (一)化疗:用马利兰2毫克口服,日二、三次,少数病人每次4毫克,日三次,效果不好时配合用环磷酞胺200~400毫克,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60年代起开始应用中药配合马利兰为主的西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80例,以期延长慢粒缓解期与生存期,现将随访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968~1988年经我院治疗并有随访结果者共80例;中西药结合组39例,单用化疗组41例。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血像及骨髓像确诊。治疗方法一、中西药结合组:诱导缓解以化疗  相似文献   

14.
马利兰(又名白血福恩、白消安、米埃罗生,Myleran,Busalfan)。目前仍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有效的药物。但它的毒性能使少数病人的血小板减少。尤其是用药的晚期。若不即时解决,有时甚至不得不放弃化疗马利兰的治疗。去年,我们治疗一例白血病人,由于长期服用马利兰片剂而引起血小板减少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保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9例,对照组施以传统化疗治疗,试验组施以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融合基因BCR/ABLRNA水平、p210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患者的BCR/ABLRNA水平、p210蛋白水平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的BCR/ABLRNA水平、p210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医药治疗研究100029中日友好医院马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或CML)是多能造血于细胞水乎恶变的克隆性疾病,发病率居白血病的第三位,而为慢性白血病的首位。我国自六十年代即开始了中医药治疗CML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成功,开发...  相似文献   

17.
林珍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7):448-44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以下简称慢粒 )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居第 3位。起病大多缓慢 ,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常因其它原因查外周血象或因左上腹包块就诊而被发现。发病年龄老少均可 ,但以 2 0~ 40岁居多。脾脏肿大为本病最显著特征。笔者于 1 998- 0 6收治 1例巨脾症 ,经过一年的中西医治疗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病例男 ,学生 ,以乏力、腹胀 3个月为主诉入院 ,查体温 36.5℃ ,呼吸 1 6次 / min,脉搏 86次 / min,血压 1 3.5/ 8.5 k Pa。贫血貌 ,腹膨隆 ,肝脏右肋下 5.5cm,质软 ,脾脏肿大 ,左下缘脐下 4cm,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祛毒化瘀法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羟基脲加服祛毒化瘀中药复方组和单用羟基脲组进行治疗。结果:服药3个月后,加服祛毒化瘀中药复方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降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粒细胞系统的过度增殖,改善骨髓象和血象,缩小肿大的肝脏和脾脏。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1990年1月~1993年8月收治了5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患者),以中西医分期论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门诊8例,住院42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16~72岁,中位年龄48岁;初治者30例,复治者20例(其中用过马利兰4例,羟基脲6例,干扰素2例,羟基脲合干扰素8例);病程3天至3.5年。按照1989年第二届全国白血病治疗讨论会制定的慢粒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1],分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治疗前均确定为慢性期,停止原来的治疗方案。  二、临床分期  1.慢性期 多为初发或发病3年内的患者,临床…  相似文献   

20.
1引言 1856年德国医生Lissauer首先应用含砷的Fowler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开创了化学药物治疗白血病的先河,明显改善患者预后.20世纪早期,全身或脾区照射有效地控制CML的症状及体征,在其后的50年里作为标准方法沿用.20世纪50年代,口服白消安(busulfan,马利兰),证明比放射治疗有效,成为当时的主要方法.20世纪70年代羟基脲因毒性低取代了白消安.20世纪80年代,对干扰素的研究与应用,成为治疗CML的理想用药,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使部分CML患者可以治愈.上述措施的合理应用,使CML疗效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