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广柱 《人民黄河》2007,29(2):20-21
介绍了电动根石探测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工作原理及使用范围,实际应用表明:电动根石探测机不仅适用于陆地探测,而且适用于靠水、不靠水工程的坝岸探测,是比较理想的根石和土质探测工具;电动根石探测机工作效率是人工探测根石的6倍多,费用开支减少74%,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
通过根石探测,了解撑握对渭河下游河道险工与控导工程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根石基本情况,对及时补充根石、加固维护工程安全、发挥工程效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人工锥杆探测、水下浅地层剖面勘探根石两种根石探测方法在渭河下游的实践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人工锥杆探测根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果准确性低的原因,以及两种技术适用范围、探测效率、成果精度、安全性与运行费用等方面的优劣,提出水下浅地层剖面勘探根石在渭河下游基本适用,应适度引进、运用与发展,对今后渭河下游开展与提高根石探测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是黄河防洪工程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探测技术手段是长期困扰黄河防洪安全的重大难题之一。为了探测坝垛根石状况,治黄工作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解决水下根石探测手段问题,以便及时掌握根石的分布情况与稳定状况,对减少河道整治工程出险、保证防洪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5,(5):45-48
探测根石走失情况是黄河防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浅地层剖面仪探测根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探测精度,但坡比计算结果偏小,且根石的厚度及最大冲刷深度无法确定。根据实例,采用叠后偏移处理的办法解决了坡度估计偏小的问题;同时,根据根石的声波波场特征划分根石顶、底反射波,并依据根石的声波响应频率、波速等得出根石厚度的计算方法,相应解决了最大冲刷深度估算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最关键的是根石基础的稳定;险工、控导根石坡度达不到稳定要求,是造成工程出险的主要原因;准确及时了解根石坡度情况,是抗洪抢险指挥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普遍采用人工锥探的方法来进行,为了提高根石探测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探索出了机械锥探式根石探测的新技术,并提出了该技术推广应用的工作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石探测技术一直是困扰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的重大难题之一.为此,从工程结构、探测条件等方面分析根石探测的技术难点,阐述了适应复杂工况的浅地层剖面技术.通过对其探测成果与人工锥探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浅地层剖面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黄河根石探测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7.
1概述黄河下游根石探测技术一直是困扰堤防安全检验的重大难题之一,为了解决黄河河道工程根石探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根石分布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及黄河河道的特殊情况,在充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及现场试验,研究设计了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根石探测装备。  相似文献   

8.
河道整治工程水下根石探测技术是黄河下游防洪保安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解决根石探测技术问题,及时掌握根石的分布情况,对减少河道整治工程出险、保证防洪安全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重在难题,从美国引进了“X-STAR全谱扫频式数字水底剖面仪”。通过对大量的现场探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该仪器对探测水下18m以内的根石分布情况十分有效,经过配套完善和二次开发,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条件下穿透淤泥层的根石探测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根石探测技术一直是困扰堤防安全检测的重大难题之一,解决水下根石探测技术问题,及时掌握根石的分布情况,对减少险工出险、保证防洪安全至关重要。几十年来,水F根石状况完全靠人工探摸估计,人工探摸范围小、精度差,难以满足防洪保安全要求。1982年河务部门开始对黄河下游现代化根石探测技术进行研究,1992年曾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J.但未能彻底攻破这一难题。美国EG&G公司研制的“X-STAR全谱扫频式数字水底剖面仅”(以下简称“X-STAR剖面仪”)具有良好的水下探测性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水下工程基础探测仪器…  相似文献   

10.
对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的现状及常用的探测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了3200-XS浅地层剖面仪的研制与应用情况。针对仪器设备采购资金未落实、缺乏适应于3200-XS浅地层剖面仪探测的专用船、缺乏统一的探测坐标及相应高程系统等问题,建议: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②申请并落实科技推广专项经费;③研制根石探测专用船;④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根石走失问题是坝岸根石堆稳定性研究的关键,通过及时识别根石大量走失的前兆来避免险情发生。根石走失的预测并不能靠主观臆断,将传统人工探测方法的判断依据信息化是本次研究的关键。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在对171处坝岸根石堆实时监测的基础上,按灰色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将有限的根石堆变形特征进行处理,再通过与缺陷形态数据库的图形进行迭代比对,生成更多的信息使根石大量走失的前兆问题尽可能变得清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灰色理论构建的系统模型,能够客观地反映走失的根石与根石堆整体稳定性的关联度,以及根石堆变形的发展趋势,从而帮助防汛部门对坝岸根石堆稳定性快速、准确地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人工根石探测的局限性,介绍了组装式根石探测器,基于构造和设计参数,分析其操作方法和特点,结合实例应用表明,该装置操作方便,既便于运输、移动,又便于保存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作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汛期,黄河山东段河道较大流量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河道整治工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根(坦)石走失、坍塌险情,有的工程甚至出现了较大、重大险情,防洪工程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通过对黄河山东段河道工程险情情况、特点、出险原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工程抢险管理的对策建议:及时加固根石,防患于未然;切实做好工程的监测和日常管理、维护;抢早、抢小,争取抢险主动;有计划地拆改、加固结构不合理的坝岸;研制、推广新型根石探测设备;探索适合黄河下游的根石加固方式方法,确保根石抛投到位,为其他河道工程管理、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河南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探测及根石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道整治工程的根石探测是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根石加固的前提和基础。根石加固则是变工程被动抢险为主动抢险的有效措施,对确保河道工程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河南黄河河段自孟津白鹤至台前张庄长444km,两岸分布着243处险工、控导(护滩)工程,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利》2008,(10):64
技术简介:该系统由超声波探测仪、探测系统载体及液压控制系统、控制软件平台等组成,用于探测黄河水下的根石分布情况。主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黄河坝岸根石走失原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险工坝岸是抵御洪水、确保黄河安全的重要河工建筑物。坝岸从总体结构来看,可分根石部分和坝身两部分,其中根石是坝岸稳定的基础。根石传统结构是散抛石块裹护根石土胎,这样在水流冲刷下,一部分石块容易离开坝体,被冲刷揭走,这种现象称根石走失。根石走失使根石坡度变陡,严重时使根石发生坍塌,破坏坝岸基础,危及坝岸安全,因此,根石走失是引发坦石变  相似文献   

17.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原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家全  董强  王辉 《人民黄河》2003,25(11):17-18
针对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根石走失严重这一问题,指出根石走失的原因主要是水流冲刷、根石埋置深度不足、根石断面形态不稳定和根石直径偏小等,提出了管护人员要加强工程管理与养护、对险情采取正确的抢护方法、主动进行根石加固等3种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马晓阳 《中国水利》2014,(20):45-47
梳理分析2013年完成的黄河宁夏河段水下根石探测成果,并对比传统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提出了宁夏河段合理的丁坝设计冲刷深度建议值,即仁存渡以上河段取12.9 m,仁存渡以下河段取16.0 m,有利于河道整治工程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以往黄河宁夏河段工程设计中丁坝设计冲刷深度取值的正确性,对2013年完成的水下根石探测成果进行分析,并对比传统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证明丁坝设计冲刷深度仁存渡以上河段取9 m、仁存渡以下河段取14 m符合宁夏河段实际情况,可以作为设计值采用。  相似文献   

20.
杨集上延工程由于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工程位置线突出、新修坝岸尚未稳定、河势变化、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自1996年建设以来重大险情不断,工程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杨集上延工程重大险情的分析研究,提出防御措施:杨集上延工程处于修建初期,坝岸没有达到稳定要求,还可能发生重大险情,应做好抢大险的各项准备;重点坝垛应提前加固,防止重大险情发生;加强工程巡查与观测,全面掌握河势和根石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抢护险情;积极推广应用根石探测新技术、新器具,提高险情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