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及抢救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化进程中,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迅速消失,抢救和保护它们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河南在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走在了全国的前头。但形势依然严峻,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十年回顾与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2001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发布活动开展,使包括中国昆曲在内的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特别是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中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也成为一场热烈的"学术运动".回顾十年来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出现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未来的学术路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科意识、问题意识、学者意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取得更大的成就,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维创新:重庆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重庆市巴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利用的个案研究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需建立和完善由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作为保护传承及利用主体的三维构架体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12,自引:1,他引:111  
本文针对中国在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存在的盲目性、机械性、片面性和近利性等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特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原则、主体、价值以及民俗学者的立场,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当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看,在立法规范上存在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层面上的不足,在保护实践上存在过度商业开发、传承人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当首先明确非物质文化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进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并构建其相应的辅助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发展形成过程中,人们对于其"真实性"的界定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内涵越来越摆脱物质"永恒性"的束缚,并且对当下人类主体的意义则在不断强调,这是一个客观化到主观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反映出各民族对于身份政治、情感归属的重视。因而,在当今以旅游产业为主要支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应该更加合理地看待遗产的"真实性"以及遗产的非物质性,重视遗产的社会学和精神性,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以及参观者自主参与,在文化旅游中更多地通过"真诚"的互动来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化存贮、信息化的形式转换、信息化的传播、信息化建设的培训等四个方面,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途径,很有现实意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信息化建设之中,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彭水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搜集,探究这些遗产的社会价值和象征意义,分析这些遗产在现实的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对这些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以使这些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剖析,阐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论述了以数字化形式保护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性、必要性,并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模式的创新应基于遗产独特的价值、权属特点和管理使命。当前,我国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多重管理导致管理目标扭曲,管理水平低。对此,可在坚持"非营利机构"体制的基础上,采取权变的管理模式,加强综合管理和人本管理,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理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国策的今天,现实要求我们在学术研究方面必须迎头赶上,要在开展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发展、深化理论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学理论体系。对于存在于传统文化身上的种种由于历史造成的缺陷,我们应当给予最起码的理解和尊重,而不应习惯于以简单的、政治化的二元对立观去评价传统文化事项。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肯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详细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非物质遗产被不正当商品化、非物质文化载体被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管理欠缺、传承出现断脉、民众意识薄弱、保护教育匮乏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态、保护物质载体、健全保护信息系统、保护传承人及文化空间、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开展保护教育及进行旅游开发等一些策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婷 《东南学术》2011,(4):213-222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汗牛充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如何有效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课题。这个问题,我国学界已有不少相关探讨。本文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为考察对象,从立法与司法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14.
王玉琼 《天府新论》2009,(5):102-104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成为全人类维护文化丰富性、多样性及文化主权的重要话题,为促进其科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草根性等基础性问题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草根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属性,具体体现为朴素性、民众性、隐蔽性和顽强性特征.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草根性的探讨,可从保存其文化"基因"、维护其生态系统、民间力量介入和加强其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人身依附性、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共存而致使其保护非常复杂。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保护模式和产业导向开发模式,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不少问题。生产性保护模式是一种新模式,通过深化生产性保护理论、建立生产性保护界限和约束制度、避免生产性破坏、创新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施投入模式等措施,以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生产性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昕 《东岳论丛》2012,(8):138-143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日益紧密.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全球进入资源匮乏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遭遇原料、技术、传播等方面的发展瓶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产品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合作和交流,能更好地保存一些可能消失或正在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必然结果。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包括:数据库存储系统、著录系统、数据处理整合系统、检索系统、备份系统及数据库的安全及共享等。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博 《青海社会科学》2007,(1):33-36,41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社会时尚话语,对于它的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笔者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从遗产本身的文化空间入手,不仅保护遗产本身,还应保护其生存与传承的文化空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存在教师对教育认识不够清晰、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育形式稍显单一等问题,出现上述问题,主要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特性、传承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学前教师自身相关素质不高、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教育重视不够等引起。基于此,政府、学校和家长应合力采取行动,从理论上、实践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启蒙课程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改革。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文化重镇,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自2005年以来,重庆按照国家的部署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现实进展来看,还需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思路、策略以及具体操作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