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动静脉畸形栓塞病人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动静脉畸形栓塞介入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栓塞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后病人腰酸背痛、失眠、紧张恐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的病人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路径,另选取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院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时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院后3、6个月时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心脏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术后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的护理措施,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57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选取2010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51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强化护理干预。所有患者治疗方案相同。比较2组患者术后NPPB发生率、手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局部脑血流量(CBF)。结果 2组NPPB发生率及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结论强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颅内动静脉畸形术后患者脑血流量,降低NPPB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每日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张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神经内外科2019年1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区一设为试验组和病区二设为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患者按照每日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方案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出院后、出院后1个月时的肌张力、焦虑抑郁和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每日目标化康复指导路径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巴广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0):1026-1027
目的探讨应用临时护理路径对外伤性截瘫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研究。方法选择60例外伤性截瘫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的方法,观察组按临时护理路径对病人制定住院期间护理路径图,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并在出院前对每位病人进行总结评价,出院后4个月进行回访。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对工作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外伤性截瘫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在骨科疾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70例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收入一、二病区,将入住一病区者设为观察组,将入住二病区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以疾病为中心"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模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模式能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明显提高其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对骨肉瘤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自我效能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A、B两所附属医院的骨肉瘤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A院患者56例设为对照组,B院患者50例设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术后及出院后系统康复指导,并通过心理护理、社会支持、定期随访等方法保证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康复自我效能感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系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骨肉瘤患者的康复自我效能,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广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士长在晨交班中实施交班点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1~12月,住院患者330人,病区护士386人、护士长38人设为观察组,采用护士长晨交班点评的模式;2006年1~12月,住院患者300人,病区护士372人、护士长36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晨交班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护士长交班效果的评价和两组住院患者对交班效果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和住院患者对交班效果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护士长在晨交班中实施交班点评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体现护士分层级管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单岩  刘晓辉  张振香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72-1574
目的 探讨互动达标护理对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85例脑卒中病人设为观察组(实施互动达标护理)、87例脑卒中病人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康复护理实施前及实施三周后对两组患者应用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进行测评,在出院前进行达标率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NIHSS、B...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16例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按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前自我护理情况及术后12个月造口周围皮肤炎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3、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出院1个月(P0.05),观察组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可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预防周围皮肤炎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8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促进康复,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和病区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项目量化实施与评价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5月2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4月3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分级护理与质量考评。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临床护理能力考核、分级护理质量、护理质控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分级护理天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推行分级护理项目量化实施与评价,提高了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出院时(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健康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心脏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自我护理能力,规范健康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基于目标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0例,随机分A、B组各30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目标导向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并联合疼痛护理,对比两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B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比A组(26.67%)显著偏低(P<0.05)。干预后,B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较A组高(P<0.05)。结论 针对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基于目标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与疼痛护理相联合的干预方案,能减少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无痛内镜诊疗后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 384例行无痛内镜诊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1~12月实行护理路径后的21 919例设为观察组,将2012年1~12月实行护理路径前的20 46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诊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27,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27,P0.05)。结论:通过对内镜诊疗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针对性地预防患者跌倒,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王佩  聂晶晶 《天津护理》2014,(3):257-258
目的:探讨在病毒性肝炎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至8月肝炎一科收治的15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设为观察组;肝炎二科收治的17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按照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实施每日的诊疗、护理、康复及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其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院病人回访意见原因分析对特需病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医院特需病房住院病人24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特需病房住院病人24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出院回访模式,观察组对出院病人进行回访,收集反馈意见并汇总,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分析、整改、观察、再循环,以质量持续改进,比较两组病区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受表扬护士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而护理满意度、受表扬护士的人次则显著提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特需病房收集出院病人的意见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通过汇总、分析、反思和改进,能有效推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本院行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采用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联合ERAS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以护士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快速康复模式,能够改善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提高痛风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方法 将60例痛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实施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出院后血尿酸、血沉、体重指数的控制程度,以评价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病人对痛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后1年血尿酸、血沉、体重指数的控制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痛风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减少痛风的发作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化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AMI患者按实施的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实施急救和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MI患者救治中采用临床路径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护理效果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