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中的应用,探索适合PET-CT检查的注射方法,以避免药物渗漏、减少局部污染,顺利完成检查,同时做好注射人员的辐射防护。[方法]选取受检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实行前臂静脉预留静脉留置针注射药物,对照组采用相同部位静脉输液针直接穿刺后注射。检查前按体重给药,测量操作台面污染情况,记录注射人员完成每例注射直接接触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时间,从PET-CT采集图像观察记录受检者皮下血管有无外渗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人员直接接触18F-FDG的时间、药物皮下外渗发生率及注射台面污染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PET-CT检查中不仅缩短了注射人员接触18F-FDG的时间,同时避免了药物渗漏的发生,而且减少了注射台面污染,同时更有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及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CT)检查中的应用,探索适合 PET CT 检查的注射方法,以避免药物渗漏、减少局部污染,顺利完成检查,同时做好注射人员的辐射防护。[方法]选取受检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实行前臂静脉预留静脉留置针注射药物,对照组采用相同部位静脉输液针直接穿刺后注射。检查前按体重给药,测量操作台面污染情况,记录注射人员完成每例注射直接接触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的时间,从 PET CT 采集图像观察记录受检者皮下血管有无外渗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人员直接接触18 F FDG的时间、药物皮下外渗发生率及注射台面污染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 PET CT 检查中不仅缩短了注射人员接触18F FDG 的时间,同时避免了药物渗漏的发生,而且减少了注射台面污染,同时更有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及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专利留置针结合4步冲封管方法对于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回血及堵管发生率的效果。方法于2018年5—8月,选择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0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Y型密闭式防针刺伤静脉留置针+0.9%NaCl冲封管,观察组采用持续正压专利留置针+0.9%NaCl 4步冲封管。比较两组留置1、2、3、4 d时的回血、堵管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留置1、2、3 d的回血发生率以及在留置2、3、4 d的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正压专利留置针结合4步冲封管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回血及堵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廖丽萍  赵艳  王静倩  阙红芳  王玲 《全科护理》2012,(31):2890-289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减少老年病人浅静脉留置针漏液中的应用。[方法]将300例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正压式冲管,观察组病人通过循证的方法,查阅文献,从而总结出新的按压式冲管方法并应用。比较两组病人漏液发生情况、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发生漏液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总结出的按压式冲管方法可减少老年病人浅静脉留置针漏液的发生、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浅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 1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化疗输液途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观察2组留置时间以及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如置管堵塞脱落、静脉炎、药物渗漏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6.0%(3/50),低于对照组的52.0%(2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CC置管增加乳腺癌化疗患者置管留置时间,降低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ET/CT检查采用不同静脉注射法注射18F-FDG显像剂的准确性和辐射防护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7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的70例PET/CT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直接注射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三通管注射法,显影剂均采用18F-FDG(7. 2±0. 2) m Ci,比较两组患者注射器内残留药物放射性活度,同时,采用活度计测量记录其放射性显影剂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注射器内残余药物放射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患者放射性显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PET/CT检查者采用改良直接法,可有效降低注射器内18F-FDG显像剂的残余量和放射性活度,与三通管注射法相比注射剂量精准,但临床操作中遭受残余药物辐射时间不会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与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门诊行PICC维护的患者2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肝素盐水联合肝素帽进行封管。观察组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联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进行封管。比较两组操作时间、封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封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管腔回血、管腔堵塞、接头与输液器脱开、针刺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联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用于PICC封管能有效促进管腔回血,减少管腔堵塞及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同时能减少护士工作量及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华芳  黄国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43-3844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中晚期恶性肿瘤以静脉输液方式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90例采取输液化疗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静脉输液方式化疗时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与肝素生理盐水封管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PICU 2018年1~5月使用PICC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封管,观察组采用2.5 U/ml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比较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变化、堵管情况、静脉炎、穿刺点渗血、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拔针后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穿刺点渗血率、静脉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5 U/ml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能够降低PICC的堵管率,延长留置针时间,且不会增加患儿的出血风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王清  傅荣  沈小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505-1506
目的观察BD福徕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4~6月的104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使用导管预冲式冲洗器进行封管(观察组)与2011年1~3月的97例静脉留置针使用50U/ml稀释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堵管、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护士封管所用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堵管、静脉炎发生率与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封管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导管预冲式冲洗器对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与肝素生理盐水相似,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同时减少抽吸封管液带来的护理缺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将 114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PICC置管组46例CVC置管组28例和留置针组40例,分别应用PICC通路、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EP),观察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等)发生,无脱管现象发生,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与CVC置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置管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留置针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不同静脉通路中,PICC通路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 通路和普通留置针,有利于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双腔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ICU行静脉置管术的5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283例采用双腔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术,对照组274例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单根导管治疗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置管操作过程中,2组患者气胸、血胸、心律失常、置管误入动脉、穿刺点渗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原发异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导管留置期间,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栓形成、静脉导管移位、脱出、堵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腔CVC置管术相比,ICU应用双腔耐高压注射型PICC置管术具有留置期间安全性、有效性更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静脉留置针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用预冲式导管冲洗器进行封管,对照组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留置针堵管率、平均每次封管时间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炎发生率及堵管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每次操作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应用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安全、有效,节省护士操作时间,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穿刺点距肘横纹的不同距离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PICC门诊中经上臂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选择距肘横纹上3~5 cm区域内穿刺置管,观察组选择距肘横纹上6~8 cm区域进行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期间手臂舒适度、外露导管有无折叠及导管移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带管期间手臂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外露导管折叠发生率和导管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上臂PICC置管时穿刺点选择距肘横纹上6~8 cm区域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能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减少外露导管折叠和导管移位的发生,利于导管长期安全留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堵管、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堵管、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静脉炎、渗漏、堵管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对171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运用区组随机化设计方法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对照组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渗出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渗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安全有效,减少封管污染,减少护士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王玉兰 《全科护理》2011,9(13):1131-113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堵管、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堵管、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静脉炎、渗漏、堵管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8.
王静倩  廖丽萍  阙红芳  闵寒 《护理研究》2012,26(35):3308-3309
[目的]比较按压式冲管法与正压脉冲式冲管法对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漏液现象的影响。[方法]将60例60岁以上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按压式冲管法维护,对照组采用正压脉冲式冲管法维护,比较两组病人的漏液发生率及分级、导管留置时间等指标的差别。[结果]实验组留置针漏液发生率及分级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按压式冲管法能明显减少老年病人留置针漏液发生率并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 0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0例)和观察组(500例),观察组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对照组使用普通直式留置针.结果:观察组血液污染、针刺伤、微粒污染、操作污染、堵塞导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具有正压、单手操作等优点,可有效避免污染、针刺伤、堵塞导管等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体化正压留置针与普通肝素帽留置针的单次封管时间及封管难度。方法:将我院综合ICU收治的118例需静脉留置输液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帽留置针输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正压留置针输液治疗,选择3年以上留置针正压封管经验的3名护士评价正压封管时间,选择入院工作1年内且未操作过正压封管的5名护士评价封管难度。结果:观察组单次封管时间(3.9±1.3)min,对照组单次封管时间(2.1±1.1)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封管难度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一体化正压留置针的单次封管时间显著低于普通肝素帽留置针的封管时间,且封管难度较低,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