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肾病综合征患儿阴囊高度水肿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肾病综合征阴囊高度水肿患儿采用创面护理、抗病原菌护理、减少增加腹内压因素、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住院环境管理等多种方式的临床护理。结果2005年5月~2006年12月住院期间的13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合并阴囊高度水肿,其中2例患儿发生阴囊皮肤破溃、感染。通过综合护理措施,病情缓解,阴囊水肿治愈结论应用多种临床综合护理措施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阴囊高度水肿进行干预,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行为干预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护理行为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与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综合行为干预。随访6个月,采用自制《支气管哮喘患儿自我护理行为调查表》调查2组患儿自我护理行为,观察2组患儿自我护理行为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哮喘发作次数,采用哮喘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评价2组患儿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日常行为、处理行为、控制行为、监测行为评分分别为(24.13±2.48)、(30.34±3.28)、(10.42±1.03)、(20.63±2.47)分,对照组日常行为、处理行为、控制行为、监测行为评分分别为(20.37±2.40)、(25.61±2.75)、(8.57±0.94)、(16.84±2.1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1.13±0.24)次,对照组为(1.69±0.3...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8例秋季腹泻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法。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临床效果、恢复状况以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综合护理干预法组显效率(74.1%)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42.6%),无效率(3.7%)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27.8%),止泻时间(1.32±0.31d)明显少于传统护理组(2.86±0.34d),止吐时间(1.24±0.19d)明显少于传统护理组(2.87±0.33d),退热时间(1.28±0.41d)明显少于传统护理组(2.79±0.34d),家属非常满意83.3%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组44.4%。综合护理干预法对于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效果明显,症状改善快,住院时间短,家属满意率极高,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先天性上眼睑下垂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先天性眼睑下垂患儿共180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患儿出院时,进行家长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评分为(46.53±7.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家长的(37.16±9.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4/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先天性上眼睑下垂手术患儿术后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并赢得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更高认可,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方法在川崎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在川崎病患儿的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川崎病患儿的症状恢复、心血管并发症、护理质量及住院天数的影响,探索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实用性的川崎病患儿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方法选择本院儿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川崎病住院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法给予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患儿的退热时间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1±1.8)天短于对照组(9.6±1.7)天,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3.4±1.3)天,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4.5±1.2)天,比较平均退热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另外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总满意度提高(100%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有助于在保证及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患儿住院费用,提高治愈率,减轻患儿家庭经济压力,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饮食管理及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例。两组均行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过程中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实施系统饮食管理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VAS疼痛评分为2.5分±0.80分、腹痛缓解的时间为50.8h±7.8h、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8分±1.0分、住院时间为7.0d±1.5d,并发症发生率是2.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分±1.01分、73.5h±6.0h、84.6分±0.5分、10.2d±1.8d、1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治疗当中配合系统饮食管理及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7.
李莉  苏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7):2514-2515
目的探讨在学龄前哮喘儿童家庭护理中通过气质类型结合社会生活能力分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2例学龄前哮喘患儿,并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则根据气质类型和社会生活能力综合评分进行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急性发作、就医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急性发作(2.28±0.42)次、住院(1.10±0.22)次、急诊就医(1.73±0.35)次和对照组患儿急性发作(3.54±0.33)次、住院(1.93±0.34)次、急诊就医(3.06±0.54)次相比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随访1年的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PAQLQ)评分、PEF%、FEV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龄前哮喘儿童家庭护理中通过气质类型结合社会生活能力分级护理的效果明显,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和就医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和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团队合作结合危险因素预防护理干预对改善肺出血新生儿心肺功能、死亡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4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肺出血新生儿349例,将2014年1月~2015年8月入院的151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9月~2017年4月入院的198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团队合作结合危险因素预防护理干预,护理干预12周后,根据心肺功能量表,记录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心肺功能积分、患儿死亡率、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对照组患儿心肺功能积分为(42.49±7.11)分,观察组患儿的心肺功能积分为(43.17±6.81)分;护理后对照组患儿的心肺功能积分为(51.89±7.14)分,观察组心肺功能积分为(77.28±6.73)分,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心肺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死亡率为6.25%,对照组患儿的死亡率为6.89%,两组患儿死亡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团队合作结合危险预防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肺出血新生儿的心肺功能积分,降低死亡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3年1月收治的5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年随访发现,有46例患儿疗效满意,6例疗效较满意,2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6.30%。患儿哮喘平均发作次数为(2.43±0.12)次。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支气管哮喘患儿痛苦,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Fas-Fas L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5年3月~2016年8月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记录患儿退热时间、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3,7 d时检查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 L表达。结果:37例患儿无1例死亡,平均退热时间(25.7±4.8)h,症状体征缓解平均时间(3.8±1.5)d,平均住院时间(9.2±1.3)d,无1例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治疗3,7 d患儿Fas-Fas L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7 d低于治疗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迅速降低患儿Fas-Fas L水平,减轻神经系统损害,对促进病情康复、提高疗效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出血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70例早产儿颅内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5)。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出血患儿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儿恢复,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儿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6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4岁~6岁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儿,参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时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包括互动模式、音乐疗法、饮食干预。于术后1h、6h、12h、24h应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FPS-R)测评患儿的疼痛,对腹胀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定量(CRP),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术后6h、12h、24h的FPS-R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外周血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儿实施围术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儿术后伤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及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肺炎患儿呼吸道感染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6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路径组。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常规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路径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各症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路径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4.23±1.21)d,显著短于常规组的(9.98±1.10)d(P0.05),且其相应症状恢复时间也较常规组短(P0.05)。干预后,路径组患者的VC、FEV1、FEV1/FVC及MMEF指标分别为(2.54±0.30)L、(2.59±0.22)L、(69.32±4.44)%及(1.57±0.20)L/s,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患儿肺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探讨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处理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62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急诊处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则接受全方位综合护理。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惊厥消失时间以及退热时间方面,对照组分别是22.58%、(7.25±0.65) h、(40.23±3.25) h,研究组分别是3.23%、(4.12±0.31) h、(24.46±3.27) h,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全方位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处理以及护理过程中,不仅可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70-3571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结果经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缓解,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6%,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分别为1.43±0.34、2.13±0.24、2.33±1.02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加快病情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小儿科输液中行静脉留置针之后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参与纳入的60例样本进行随机分组,将实行常规护理的3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实行综合护理的30例患儿作为试验组,观察统计对照组与试验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的不良反应以及静脉针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输液患儿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对照组输液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3.21d±0.54d)低于试验组(5.39d±0.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可降低不良反应,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对脑外伤患儿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某院收治的脑外伤患儿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神经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个月NIHSS评分(17.60±3.06)分,低于对照组的(23.46±3.06)分,ADL评分(73.33±16.25)分,高于对照组的(61.55±14.30)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87%)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外伤患儿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神经功能,提高患儿日常活动能力,增进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协同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尿道下裂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为协同医护患一体化, 提高护士护理水平和患儿护理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行尿道下裂手术84例男性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将对应的84位陪护人员纳入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12月入院的患儿42例及陪护人员42人作为对照组, 2021年1—12月入院的患儿42例及陪护人员42人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 干预组采用护士主导的协同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2组陪护人员的焦虑情绪评分及满意度, 2组患儿的医疗恐惧、医疗依从性及术后疼痛, 2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陪护人员满意度评分为(96.46 ± 3.27)分, 患儿医疗依从性评分为(2.93 ± 0.89)分;对照组分别为(85.24 ± 5.71)、(1.75 ± 0.63)分,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2、-8.40, 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陪护人员焦虑情绪评分为(44.33 ± 2.43)分, 患儿医疗恐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微创改良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合并扁平胸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NUSS手术治疗的PE合并扁平胸患儿40例,对患儿在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另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接受手术和常规护理的40例PE合并扁平胸患儿作为对照组.干预后,统计两组患儿术后监护时间、纵隔引流时间和纵隔引流总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术后监护时间、纵隔引流时间和纵隔引流总量分别为(48.2±10.5)h、(4.2±1.1)d和(405.2±87.5)ml,对照组分别为(62.5±14.2)h、(5.8±1.4)d和(446.5±98.4)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为15.0%(6/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利于PE合并扁平胸患儿NUSS术后康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聚焦护理干预对儿童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行聚焦护理干预。先成立聚焦护理干预小组,患儿入院后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并拟定聚焦干预方案,同时运用简版儿童抑郁量表与儿童显在焦虑量表对患儿干预前后进行测定。结果 1例因拒绝随访脱落;24例患儿干预前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别为(4.96±2.75)分和(11.90±4.34)分,干预3月后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别为(3.13±2.60)分和(7.32±5.44)分,两组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