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8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1、2、4小时时体温、婴儿首次觅食反射出现时间、吸吮持续时间及母乳喂养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基线体温比较无差异,但均低于正常值,出生后1、2、4小时观察组新生儿体温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2.68%,对照组首次成功母乳喂养成功率为48.78%;观察组新生儿首次觅食反射出现时间、婴儿吸吮持续时间及母乳喂养量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与母亲早期皮肤接触可明显促进新生儿出生后的体温回升,为婴儿提供最佳母乳喂养时机,提高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抚触8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触是通过对婴儿皮肤感官的温和的刺激,来促进婴儿的健康发育,增加婴儿的体重和睡眠,减少婴儿的哭闹,促进母婴情感交流,提高婴儿的应激能力的一种方法。为了进一步了解抚触对新生儿的作用,我们对160例新生儿进行抚触对照临床观察。1临床资料对象:随机抽样我院于2001年7月~2001年12月出生的婴儿160例,其中剖腹产64例,顺产96例。160例新生儿均无窒息史,出生时1分钟及5分钟Apgar’s评分均大于8分的足月新生儿,分为抚触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胎龄、出生时的身长、体重、头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喂养方法:122例为纯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3.
1972~1982年在印度尼西亚进行了4次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的调查表明,在雅加达活的出生婴儿中,婴儿病死率为7‰,而在中爪哇和西爪哇及其他省则为11~23‰。1982年6月在19个省进行随机抽样30个群体18,633个家庭的调查结果:活的出生婴儿4,971人,其中新生儿死亡数为104例,病死率为21‰。104例新生儿死亡病例中,53例死于新生儿破伤风(51%),由此计算出每1,000例活的出生婴儿中,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为11‰。除了个别地区可高达65‰以外,一般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准确掌握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情况,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按照《青海省5岁以下儿童监测方案》要求,以妇幼三级保健网为依托,对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及9个项目县共10个监测点2002~2006年出生的活产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结果5年间婴儿死亡率为30.1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3.67%。,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分别为63.98%、89.13%,新生儿及婴儿死因顺位均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1~4岁儿童死因顺位为肺炎、意外及中毒、腹泻。结论青海省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3年较2002年婴儿死亡略有上升,因此加强新生儿肺炎的防治,减少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出生后至脐带结扎开始到出生后28天以内的婴儿为新生儿.胎儿从母体娩出开始独立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其生理调节及适用能力差,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疾病和病情变化,不仅感染率大,死亡率也高;加之新生儿不会语言表达,所以需要护理人员耐心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及护理,这对新生儿疾病治愈率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后新生儿疾病发病情况及母婴同室对新生儿疾病的影响。方法 :对 1995年 1月~1999年 12月出生的母婴同室的婴儿患病情况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母婴同室婴儿人数 6 6 5 2人 ,患不同疾病 30 8例 ,患病率为 4.6 %。主要疾病为高胆红素血症 12 5例 ,占 40 .5 8% ,其次为肺炎 10 8例 ,占 35 .0 6 %。结论 :①母婴同室婴儿发病率高。尽管他们出生时情况良好 ,但仍需要密切观察 ,认真预防疾病。②本组主要疾病为高胆红素血症及肺炎 ,其次为脱水热、呕吐、低血糖。因此 ,要加强母乳喂养的指导。对剖宫产母亲应耐心指导 ,鼓励早喂哺、勤喂哺。如确实乳汁少应及时添加糖水和奶。③出生 3天内婴儿的监护极为重要。应密切观察婴儿的面色、呼吸、哭声、反应等病情骤变征象 ,一旦发生应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泳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出生次日即开始游泳,对照组按新生儿常规护理。结果从出生第三天开始,观察组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婴儿游泳对降低新生儿黄疸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溶血症是新生儿早期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为防止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危害,我们对有黄疸的婴儿进行临床观察及监测,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症60例,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自1984年8月1日至1987年7月31日,三年中我院产科出生5016个新生儿  相似文献   

9.
婴儿抚触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景霞  韩秋菊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656-3657
目的:观察婴儿抚触对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选我院产科出生的32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163例,抚触组抚触时间为30 d,对照组按新生儿常规护理,两组均在30 d后测定身长、头围、体重及血红蛋白值,应用Brazelton提出的新生儿行为评分法(NBAS)对两组婴儿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比较婴儿睡眠时间。结果:抚触组的婴儿身长、头围、体重及血红蛋白值增长较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抚触组Brazelton评分较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抚触组婴儿安静,易入睡,睡眠时间长,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抚触可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促进婴儿脑部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减少婴儿焦虑及不安情绪,增加睡眠时间,增加婴儿免疫力,增加婴儿皮肤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后新生儿疾病发病情况及母婴同室对新生儿疾病的影响。方法:对1995年1月-1999年12月出生的母婴同室的婴儿患病情况及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母婴同室婴儿人数6652人,患不同疾病308例,患病率为4.6%,主要疾病为高胆红素血症125例,占40.58%,其次为肺炎108例,占35.06%。结论:①母婴同室婴儿发病率高。尽管他们出生时情况良好,但仍需要密切观察,认真预防疾病。②本组  相似文献   

11.
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的新生儿称之为早期新生儿.由于产后七天是产妇产后在病房观察和治疗的时期,所以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产妇的同时也承担着护理新生儿的重任,以下是笔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2.
游泳水中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泳水中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自然分娩的足月正常新生儿200例,按出生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实验组的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42天连续游泳,1次/天,15分钟/次,对照组单纯每天沐浴。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2天、4天的睡眠质量,观察两组婴儿出生时体重、身长;42天体重、身长增长情况。两组均采用首都儿童研究所0~3岁小儿神经发育检查表评分方法,对42天的婴儿进行了神经行为发育测查。结果:实验组的新生儿睡眠时间延长,有规律优于对照组(P<0.05);在42天两组婴儿体重、身长,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行为神经(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情绪、社交行为)五大区得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游泳水中抚触可促进婴儿生长和大脑神经发育。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复苏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陶  王以新  王惠 《中国医刊》2002,37(5):29-31
新生儿复苏不同于成人 ,甚至与较大的婴儿或儿童亦不尽相同。这是由于胎儿出生转向新生儿时心肺发生很多生理变化。大约有 5 %~ 10 %的新生儿出生后需要不同程度的复苏 (如刺激呼吸 ) ,在医院分娩的新生儿有 1%~ 10 %需要辅助通气。全球每年约有 5 0 0多万新生儿死亡 ,其中 19%由于窒息死亡。通过简单的复苏 ,10 0多万婴儿的预后明显改观。因此 ,新生儿复苏引起了儿科医师及产科医师的广泛关注。1 新生儿有关生理1 1 刚娩出的新生儿 ,新生儿 ,婴儿的定义 刚娩出的新生儿指出生至生后 1周内 ,新生儿指生后 2 8天内 ,而婴儿则包括了整个…  相似文献   

14.
1987年7月以来我们用简易的正压给氧(CPAP)装置抢救30例呼吸困难的危重小婴儿。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现结合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院儿科住院病儿30例均为呼吸困难,但自主呼吸存在的小婴儿。男22例,女8例。其中早产儿及新生儿25例,出生<1天11例,2~10天9例,>10天5例,婴儿5例为2~3个月。30例中胎粪吸入综合征4例,新生儿窒息综合征6例,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新生儿败血症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及新生儿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11例乙肝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21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孕妇105例(新生儿105例)于孕20周、24周、28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B组106例(新生儿106例)孕妇于28周、32周、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两组婴儿均在出生0.5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然后按常规方法进行预防接种。比较两组婴儿出生时脐带静脉血和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静脉血HBsAg、HBsAb、HBV—DNA情况。结果A组婴儿出生时、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P〈0.05),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婴儿出生时HBV-DNA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婴儿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HBV.DNA均为(-)。两组婴儿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出生时(P〈0.05),出生后12个月、24个月HBs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出生时(P〈0.05)。结论孕20—28周孕妇及新生儿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苏海珠 《广西医学》2008,30(3):366-367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操加抚触对足月小样儿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40例足月小样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实行游泳操和抚触)和对照组(单纯沐浴)各20例,分别记录两组婴儿出生时、出生第5天的体重;观察两组婴儿出生第3天、第5天的睡眠质量情况,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出生第5天,观察组体重增加大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出生第5天睡眠时间延长、有规律优于对照组(P=0.25)。结论实行新生儿游泳操加抚触对足月小样儿的早期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能够改善其生理机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影响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ART
治疗并成功分娩的4348个周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原因、授精方式、移植胚胎期别、移植胚胎类型、分
娩类型(单胎、双胎分娩)、既往ART流产次数、ART分娩次数和分娩的5607名新生儿的性别,分析不同因素对于分娩新生儿性
别的影响。结果共有3019名男婴和2588名女婴出生,性别比为116∶100;单胎分娩的3087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7∶100;双
胎分娩的2520名新生儿性别比为116:100;经ART治疗一胎分娩5542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7∶100;二胎分娩新生儿65名,
出生性别比为117∶100。在单胎妊娠活产婴儿中,若女方或男方高龄,出生男婴比例较对照组(年龄<35 岁)显著增高(分别为
58.4% vs 52.8%,P=0.012;56.4% vs 52.3%;P=0.026),同时观察到ICSI组出生男婴比例较IVF组明显较低(45.7% vs 55.6%,P<
0.001),其它因素则对出生婴儿性别比无显著影响;在双胎妊娠活产新生儿组中,上述不同因素对出生新生儿性别比均无显著
性差异。ART治疗后生育一胎新生儿中,女方高龄组出生男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7.4% vs 53.0%, P=0.009),并可知ICSI组
中出生男婴比例显著低于IVF组(48.6% vs 55.4%, P=0.001);而ART治疗后生育二胎新生儿中,不同因素各组间出生婴儿性别
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女方年龄(OR:0.836,95% CI 0.731~0.955,P<0.05)、授精方式(OR∶
1.151,95% CI 1.027~1.289,P<0.05)对出生婴儿性别比产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因素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则无显著影响。
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无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经ART治疗后高龄女性生育男性婴儿比例更高,在单胎活
产婴儿中男方高龄与出生男婴比例增加相关,而ICSI授精方式较IVF女性婴儿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8.
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仁妃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318-1319,1322
目的:观察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0例婴儿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国际标准按摩方法于生后24 h进行抚触,每天2次,每次15~20 min。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出生10、42 d时体重、24 h摄入奶量、身长及哭泣、睡眠时间。结果:两组婴儿出生10 d时体重、24 h摄入奶量、身长、哭闹时间及睡眠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42 d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重、身长、摄入奶量明显增加(P〈0.05),睡眠时间延长,哭闹时间缩短(P〈0.05)。结论:抚触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出生时婴儿视网膜血管化的范围。设计:前瞻性双盲观察性病例序列。方法:研究纳入不同孕周及不同出生体重(BW s)的110例新生儿,由同一检查者观察扩瞳后眼底视网膜血管化区域后进行盲法评价。母亲及新生儿本身的临床资料由儿科医师采用盲法确定。结果:不考虑危险因素,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婺源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妇幼保健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江西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以妇幼三级保健网为依托,对江西省婺源县16个乡镇(其中:国家监测点2个、省监测点5个)2006 -2010年出生的活产数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全面监测.结果 5年间婴儿死亡率为12.8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7.18‰,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比例分别50.12%、74.70%,新生儿及婴儿死因顺位均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1-4岁儿童死因顺位为肺炎、意外及溺水、腹泻.结论 江西省婺源县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略有上升,提示我们应重点加强新生儿肺炎的防治,减少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加大宣传家长对儿童的安全监护力度,减少意外及溺水的发生;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妇幼保健质量和产儿科人员技术水平等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