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建新  江涛 《中国电梯》2005,16(16):35-37
在目前电梯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各电梯生产企业都十分注重产品的销售工作,可是有的销售人员却把电梯销售工作理解为简单的产品推销,并按照市场买卖的要求来进行电梯销售工作。这样的理解十分偏颇,为电梯销售失利埋下了很多的隐患,这一观念必须改变。  相似文献   

2.
兰州富通电梯有限公司,一个从事电梯的销售、安装、维修、改造、保养、零部件等业务的公司,在西北电梯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里,笔者见到了公司总经理王锐,70年代生人,他用精彩纷呈的经历造就了公司的今天。走近他,才了解到,老王家有着一段与电梯不可分割的情缘故事。  相似文献   

3.
今后几十年内国内电梯工业的发展形势是很好的,由于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为大型电梯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七层以上的旧楼加装电梯的工程将全面启动,且七层以下新建楼房采用电梯的住宅增多,特别是别墅装电梯被认为是时尚,电梯市场扩大了许多。这就为中小电梯企业的发展留有广阔的余地。大型电梯企业有技术先进、  相似文献   

4.
艺术空间     
张天鹏 《中国电梯》2011,(12):21-21
上海市申迅电梯装潢有限公司顾问,于50年代在浙江美术学院接受过专业的绘画学习.做过企业的政工及工会工作。热爱电梯事业.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以电梯工业为题材的版画作品.曾获得过省市和全国奖.除此外还涉足油画创作.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会员。80年代起在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从事专业的电梯轿厢设计工作。30年的电梯装潢设计.给国内电梯装潢业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郭强 《中国电梯》2003,(8):33-34
北京中铁电梯公司现隶属于北京中铁建设有限公司,在1992年取得北京市电梯销售、安装、维修三位一体的法人资格,1999年通过ISO 9002质量体系国际、国内双重认证,2001年被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为电梯安装维保双一级企业资格,2002年6月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电梯安装维修一级企业资质。  相似文献   

6.
曹卫东 《中国电梯》2007,18(16):35-37
1莫斯科麦乐电梯公司 莫斯科麦乐电梯公司于1953年成立,早先生严低压电力设备。20世纪YO年代俄罗斯电梯行业有了快速发展,公司开始生产电梯控制柜供应给各电梯企业。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由于工厂属于俄罗斯,电梯控制柜的产量减少。2000年以后,工厂决定发展电梯行业,开始生产电梯厅门、轿厢等部件,一般载重量都在630kg以下。当时其他电梯企业生产量很大,没有时间完成生产任务,于是委托该公司生产2002~2003年,  相似文献   

7.
陆明春 《中国电梯》2006,17(22):38-41
随着电梯市场不断扩大,全国电梯销售台量逐年上升。然而,电梯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各家电梯制造厂商都在寻觅各地可靠、诚信的紧密形合作伙伴.在全国各地建立起层层代理(经销)网络。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明确责任,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目的.各电梯制造企业都有一套较完整的对代理(经销)商的管理程序和规则。归总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田正发 《中国电梯》2007,18(8):63-6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电梯这一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电梯市场巨大的需求,直接催生了电梯产业的不断发展,电梯企业的日益增多也加剧了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电梯企业为了扩大电梯的销售网络,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保证市场占有份额,通常采取在全国范围内发展代理商的方式,依靠代理商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及熟悉环境的优势,从而达到增加电梯销售量的目的,同时确保电梯售后服务有保障。然而时下生产厂商与代理商双方之间缺乏沟通、互不信任、协作不力,“单边政策”存在不少的问题。近日,笔者通过了解并收集了部分资料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17日晚,由北京市工商联电梯业商会主办的2007年度“北京地区电梯销售十大企业”、“北京电梯行业先进单位”颁奖晚会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第2届北京电梯行业演唱会一并举行。上海三菱电梯公司北京分公司等10家企业荣获“2007年度北京地区电梯销售十大企业”称号;优力维特电梯制造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荣获“2007年度北京电梯行业先进单位”称号(详细名单见本期扉4公告)。  相似文献   

10.
陈文旭 《中国电梯》2007,18(21):50-51
当今中国电梯市场风起云涌,其销量及发展速度之快令世界瞩目。与国外成熟电梯市场相比,中国电梯市场很年轻,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技术的应用。现在,中国电梯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电梯技术最大的展现舞台,国外著名电梯品牌如日本日立、三菱、东芝,美国奥的斯,瑞士迅达,芬兰通力,德国蒂森等悉数进驻,国内电梯制造企业层出不穷。据统计,目前国内获得生产许可的电梯企业有400多家,取得安装、维修、改造工程许可的单位约4000多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梯》2004,15(19):51-53
上海新时达电气有限公司是专业研发生产销售电梯控制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办于1992年,注册商标:STEP。1998年新时达被评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获得德国TUV机构的ISO9001认证,2003年其产品通过欧洲电梯行业标准EN81认证。目前公司  相似文献   

12.
杜贞旭 《中国电梯》2005,16(16):31-34
电梯行业发展到今天,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中小电梯企业开始逐步关注和接受员工培训理念。在企业管理、人员储备、企业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员工培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很多中小电梯企业已经或刚刚开始在企业内部建立培训机制,希望借此培养和增强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优势。本文就中小电梯企业“如何搞好销售人员的培训工作”做一浅议。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腾飞     
《中国电梯》2007,18(22):13-13,15
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电梯供应商和安装商从亚洲采购部件或者在亚洲设厂,BSI(英国标准协会)最近在上海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专门帮助中国市场了解CE标准及其认证。该工作小组的领导Jas Dhesi先生,对中国迅速增长的电梯市场及其趋势进行了分析,作为一家对出口欧盟市场的电梯部件进行安全认证的领先机构,他列举了该机构出现在中国将给电梯市场上的企业带来的诸多好处。  相似文献   

14.
田正发 《中国电梯》2006,17(16):39-41
电梯企业的不断增多导致了电梯行业竞争激烈,一个工程项目常常处于“群雄逐鹿”的局面。从设计、制造、销售、安装到政府部门验收合格,移交用户使用,是个较长的周期。电梯销售工作是这个周期和整个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如果做得不仔细或有疏忽的地方将对很多环节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谈销售管理之前有必要了解电梯产品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编辑寄语     
《中国电梯》2012,(8):1-1
随着我国电梯市场的高速发展,人才越来越成为电梯行业的热点关注问题,许多电梯企业感叹于人员的缺乏——招工难,留工更难,究竟是因为工作太辛苦还是薪酬不理想,而电梯事故一再发生,许多事故的原因都与安装维保人员的行为过失有关,究竟是由于技术不熟练还是安全意识不到位?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电梯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小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或者缺乏管理或缺失创新能力而被市场淘汰,电梯行业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也是暗潮涌动,竞争无比的惨烈.想要在这个市场求得生存发展.没有些许能耐是无法立足的.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缩短成功时间,本期《电梯工业》杂志社采访了福州怏科电梯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梯》2013,(20):4-5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梯市场持续增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场呈现了爆发式增长。随之,我国电梯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制造装备也大幅提升。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梯市场、最大的电梯制造国、最大的电梯使用国、重要的电梯出口国。未来,随着电梯市场的日渐成熟,我国电梯行业将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企业是该到了思考未来发展模式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8.
刘砚军 《中国电梯》2005,16(24):48-49
正值世界电梯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处于霸主地位的中国电梯市场日新月异之际,稳坐电梯行业第三把交椅的蒂森克虏伯电梯集团,研制、推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梯系统——TWIN,并将以“电梯制造的革命”为题首先在中国诸城市进行为期2个月的产品与概念的推介巡礼。2005年10月18日推介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29日移师上海。借此,本刊主编李增健专题访问了蒂森克虏伯电梯(中国)首席执行官戈伟奇先生、蒂森克虏伯电梯(中国)销售总监Joe Imfeld先生和蒂森克虏伯德国工厂项目管理与咨询高级顾问Karl-Otto Schollkopf先生并与戈伟奇先生就TWIN系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广泛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9.
陈宏 《中国电梯》2004,15(8):48-50
众所周知,随着电梯市场不断透明化、国际化,电梯市场的竞争最终是服务的竞争。现代电梯企业打造维保服务品牌的最重要手段是什么呢?作为重庆伊土顿电梯有限公司的员工,我们从工作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严格搞质量体系认证,强力抓维保队伍建设是打造维保服务品牌最重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2个手段。  相似文献   

20.
刊首语     
《中国电梯》2014,(8):1-1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在用电梯突破300万台。电梯市场的发展重心逐渐由新梯销售向售后服务和延伸服务转移,国家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法》已经实施,电梯行业行政许可、安全监察等工作正在深层次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