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监测系统的完备性和可靠性、监测技术人员的要求、大坝运行安全性态分析、监测技术监督4个方面对《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有关大坝安全监测内容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现有的大坝自动化监测技术和发展现状。以国电大渡河陡岭子大坝监测改造工程为应用实例,具体介绍了其大坝自动化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该工程对原有的监测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了自动化监测、极大地提高了精度和效率;对老化严重甚至已损坏的监测仪器进行了更新,从而保证了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管理。陡岭子水电站大坝自动化监测系统改造经验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仍然存在的缺乏先进监测技术和监测系统以及监测仪器空间分布广、监测结果可视化程度低等问题,基于BIM和3D GIS技术,通过构建大坝BIM模型、3D GIS场景和利用现场大坝安全监测采集系统数据库,进行BIM和3D GIS的融合,设计开发了大坝安全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了水工建筑物、监测仪器的三维空间展示和安全监测数据的统计、异常分析,可为评价大坝运行性态提供辅助决策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监测技术越来越多的在大型工程中得到应用,为大型工程建设过程和运行期的安全评估提供了基础资料。文章通过变形监测系统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枢纽工程变形监测的应用,介绍了这一新型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论证,为大坝的安全验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开发了工程监测离线分析和安全评估软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及组成,并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说明了该系统能使安全监测成果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切实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由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信息网主办、天津大坝安全监测研究中心承办的2009年度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与信息交流会,于2009年10月26日一29日在天津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坝安全监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部门及科研、高校、仪器厂商共50余家单位的98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们从监测仪器与监测系统、监测设计与施工、运行与监测资料分析等3个方面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坝渗流监测工作中测压管与渗压计选择,渗流压力与浸润线的关系,测压管制作埋设,土石坝渗流项目监测布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大坝安全监测分析管理软件,大坝监测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部分系统存在的设计缺陷,可对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工作对于保证大坝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监测技术具有成本高、观测误差大、实时性和同步性较差等缺点,新型监测技术如GPS和计算机构建的监测网可有效克服这些缺点。文章以石佛寺水库大坝为例,介绍了新型监测技术手段在大坝安全监测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情况,为与水库大坝有关的安全评价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碧流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运行已10 a以上,获得了大量的监测资料。碧流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由加方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和中方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两部分组成。碧流河水库加方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所采用的监测设备主要进行大坝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和其它监测。碧流河水库中方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是进行大坝变形监测,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主要进行坝体的水平位移和挠度监测。碧流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为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也为水库运行管理和科学调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坝安全是水电站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大坝安全监测已成为水电站建设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必测项目。随着坝工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现代仪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传统监测仪器的基础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型的监测技术,并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对国内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设备、仪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大坝在变形、渗流、压力(应力)、应变、温度及环境量等安全监测项目中所使用的新设备、新技术,详细介绍了各类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进一步阐明了大坝安全监测仪器选择及布设的基本依据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对当代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为今后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曾辉 《红水河》2003,(Z1):58-63
岩滩大坝已安全运行十多年,对岩滩电厂大坝安全管理体系保证、键全大坝安全技术规程制度、大坝安全检查维护管理、大坝安全监测管理、大坝防汛和水库调度管理、水工金属结构管理等大坝安全运行管理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概括介绍,并阐述大坝自动监测技术应用过程中经验、体会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影响大坝安全的各种因素入手,提出:(1)大坝安全监测要有明显的针对性;(2)重视对溃坝的分析;(3)大坝安全监测应和设计及大坝安全定检结合起来,以方便资料分析和相互校核;(4)加强对大坝的安全监测(包括监测系统),特别是自动化系统的效益评估,要求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成为水库运行调度的依据,真正为提高水库效益服务;(5)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大坝安全监测的网络化,以方便经验交流,提高监测技术.综合为:三控制,即:大坝安全监测的设计控制、大坝安全监测的施工控制、大坝安全监测的验收控制;一管理,即:大坝安全监测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3.
张勤劳  赵谧  杨鹏 《西北水电》2007,(3):86-88,93
白杨河水库是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期间大坝安全监测只设简单的变形监测、渗流扬压力监测,由于长期运行条件所限,造成监测设施损坏,未能进行观测。本次按照水库运行需要并结合现行规范和监测技术设置必要的监测项目,并建立了大坝变形自动化监测系统即测量机器人系统,实现大坝变形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通过系统运行及实测数据分析,该自动化系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监测观音阁水库大坝水工建筑物的运行,掌握其变化规律,取得必要的原型观测资料,更好地发挥大坝的各种功能,对观音阁水库大坝监测监控系统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设计,改造工程包括大坝外观和内观监测仪器的自动化改造以及大坝闸门的自动控制系统。监测监控系统采用光纤监测技术,不仅能够使观音阁水库大坝监测监控系统经自动化改造后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而且建安工程量小,运行、维护、管理非常方便。通过观音阁水库大坝自动化监控系统改造,能够实现观音阁水库大坝安全的自动化监测管理,保证观音阁水库大坝的安全,以及大坝下游各区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大坝与安全》2014,(1):26-26
按照2014年大坝安全监测专委会主任委员工作会议的部署,2014年专委会拟召开本年度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会议将重点对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发展的热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展望,论文着重要求对监测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反思,学术交流会侧重主题如下:主题一:大坝安全监测设计与施工;主题二:监测仪器研发的新技术与应用;主题三:资料分析与监测成果评价;主题四:监测系统自动化与监测设施更新改造;主题五:大坝安全监控技术与手段;主题六:其他。  相似文献   

16.
自动化监测技术具有高频次、高精度、实时反馈以及经济高效等特点,成为智能大坝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而在大坝施工期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非常少见。以白鹤滩水电站为实例,介绍了大坝灌浆工程概况、接缝灌浆流程以及接缝灌浆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监测的要求,对施工期自动化监测技术的方案设计与实施进行了阐述。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表明:施工期自动化监测技术优于传统人工监测手段,满足接缝灌浆对安全监测的需求,可为接缝灌浆施工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入手,拓宽了大坝安全监测的新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1)大坝安全监测要有明确的范围(即针对性);(2)大坝安全监测应和设计及大坝监测方法结合起来,以方便资料分析和相互校核;(3)加强对大坝安全监测,特别是自动化系统的效益评估,要求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成为以后老龙口水库运行调度的依据,真正为提高水库效益服务;(4)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大坝安全监测的网络化,以方便经验交流,提高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大坝与安全》2014,(2):30-30
按照2014年大坝安全监测专委会主任委员工作会议的部署,2014年专委会拟召开本年度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会议将重点对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发展的热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展望,论文着重要求对监测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反思,学术交流会侧重主题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介绍嵌入式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结构、设备配置和软件功能等,并结合东圳水库应用实例和我省大坝安全自动监测技术发展现状,提出利用现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备,开发嵌入式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以满足我省大坝安全管理技术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安全管理、大坝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监测仪器学组和全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信息网主办,国电自动化研究院承办的“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和发展研讨会”于2003年11月7日至11日在南京召开。来自科研、设计、建设、施工及运行管理等82个单位共13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资料33篇,总体上反映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大坝及其他工程安全自动化监测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