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钙磷代谢紊乱患者血磷、钙磷乘积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118例尿毒症钙磷代谢紊乱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高通量透析组(HFHD)59例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组(HP+HDF)59例,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6个月后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和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 透析6个月,两组患者血磷、钙磷乘积和PTH水平较入组时明显降低,血钙较入组时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HDF组患者透析6个月后血磷、钙磷乘积和PTH降低幅度明显大于HFHD组,血钙升高幅度明显大于HF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HD和HP+HDF均能有效纠正钙磷代谢紊乱,但HP+HDF方式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2例透析患者的病历资料、既往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调查指标有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龄、血管通路、透析频率、透析方式、血压、血常规、电解质六项、甲状旁腺激素及用药情况等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8例(98.02%)患者存在钙磷代谢紊乱,高钙血症患者占12例(5.94%),低钙血症患者占134例(66.34%);高磷血症患者占167例(82.67%);Ca*P未达标有107例(52.97%);i PTH300 pg/mL有145例(71.78%)。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的达标率分别27.72%,16.83%,47.03%,18.32%。每周透析3次的透析组较透析2次的透析龄要长,血红蛋白较高,CO2CP较高,血尿酸要低,统计学均有意义(P0.05)。老年组较非老年组血磷要低,而甲状旁腺素要高。透析龄小于3年组的甲状旁腺素低于透析龄大于等于3年及以上组。糖尿病组血磷及甲状旁腺素均比非糖尿病组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尿素氮、血肌酐是引起高磷血症的高危因素,高磷血症、高碱性磷酸酶是引起高甲状旁腺素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钙、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达标率低;年龄、尿素氮、血肌酐是引起高磷血症的高危因素;高磷血症、高碱性磷酸酶是引起高甲状旁腺素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55-1457
目的:探讨司维拉姆治疗终末期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维持性透析高磷血症患者90例,分别应用碳酸钙(碳酸钙组,n=45)和司维拉姆(司维拉姆组,n=45)治疗,观察3月,记录血磷水平、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血钙水平及副作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磷及钙磷乘积都明显降低,两组间降低血磷水平比较无差异,两组间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两组血钙水平、血PTH水平比较无差异。结论:司维拉姆能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水平和PTH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6月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HHD组行高通量血液透析,CHD组行低通量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钙、磷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HHD组透析后血磷、i PTH下降较CHD明显(P0.05和P0.01),6个月后HHD组患者血清钙水平较前稳定,血磷和i PTH水平下降且比CHD组低(P0.01);CHD组血清钙、血磷和i PTH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降低血磷、血清PTH水平,稳定血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液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无锡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35例血钙>2.2mmol/L,血磷>1.78mmol/L,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300pg/ml的维持性透析患者,应用低钙透析液(Ca2 1.25mmol/L),每2周查血钙、血磷,每4周查iPTH,根据血钙、iPTH水平,调整碳酸钙及骨化三醇用量,比较观察低钙透析前,低钙透析后2周、4周、8周、16周、24周血钙、磷、钙磷乘积、iPTH的变化。结果低钙透析24周后,血磷、钙磷乘积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血钙、iPTH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低钙透析液联合碳酸钙及骨化三醇可治疗高磷血症,同时维持血钙水平、iPTH稳定,提高透析患者对碳酸钙、骨化三醇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张淑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529-4530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1年1月—2012年6月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对其年龄、透析时间、透析频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5例患者血钙〈2.1 mmol/L者占40.7%,血磷〉1.7 mmol/L者占51.2%,甲状旁腺素(PTH)〉300 pg/mL者占36.05%。患者PTH升高与低血钙、高血磷、透析时间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宣教,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对电解质紊乱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患者应尽量规律血液净化治疗,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监测血清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水平,观察不同类型的磷结合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高磷血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高磷血症的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A组患者予以安慰剂,B组患者予以口服碳酸钙(300mg Bid),C组患者予以碳酸镧(500mg Bid),D组患者予以氢氧化铝(300mg tid),持续4周。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B、C、D3组患者血磷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A组患者血钙出现明显上升(P<0.01);B、C组患者钙磷乘积显著下降(P<0.01)。2组间比较,C、D组患者在降低血磷、钙磷乘积及PTH水平较B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3种不同类型的磷结合剂均能有效降低血磷、血PTH水平,但碳酸钙组容易导致患者血钙升高,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护一患”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在本院正规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稳定的MH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之初断面统计患者的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钙磷乘积.随后对这100例患者以“一护一患”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随访并指导半年,护理干预结束时再次统计患者的血钙、血磷、血PTH水平、钙磷乘积情况,并进行前后自身对照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一护一患”护理管理后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1.80±0.28) mmol/Lvs (2.09±0.44) mmol/L]、钙磷乘积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3.88±0.85) mmol2/L2 vs (4.63±1.20)mmol2/L2、血PTH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238.36±33.86) pg/ml vs (314.69±43.2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水平与护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7±0.23) mmol/L vs (2.20±0.24) mmol/L,P>0.05)].结论 “一护一患”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高磷、高PTH血症及高钙磷乘积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水平,并探讨控制方法。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我院血透中心61例MH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情况,以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组比较,分析高PTH的危险因素,并对高磷与各指标之间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1例MHD患者血磷达标率40.98%;校正血钙达标率59.02%;钙磷乘积达标率62.9%;血PTH达标率21.31%。PTH水平分组分析显示高磷、长透析龄与高PTH水平相关,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龄、血磷与PT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我院MHD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水平达标率低。长透析龄、高血磷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钙透析联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TH>500pg/ml)的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在应用骨化三醇进行冲击治疗的同时结合使用低钙透析液进行透析,观察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PTH的影响.结果:比较低钙透析联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学结果发现,其血钙维持在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明显下降,钙磷乘积明显下降;PTH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钙透析液联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继发性甲旁亢疗效显著,且对骨痛及皮肤瘙痒的改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状况,研究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钙磷代谢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5例,将患者分为单纯血液透析组(单纯HD组)及混合透析组,对这两组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钙磷乘积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5例患者血钙平均值2.14±0.29mmol/L.血钙〈2.1mmol/L41例(32.8%)。血磷平均值2.01±0.77mmol/L,血磷〉1.78mmol/L67例(53.6%),iPTH平均值315.76±371.75pg/ml,iPTH〈150pg/ml55例(44%),iPTH〉300pg/ml45例(36%),其中iPTH〉1000pg/ml8例(6.4%)。与单纯HD组相比,混合透析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iPTH等指标明显低于单纯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相当比例的血液透析患者未能满意的控制钙磷代谢紊乱及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应进一步加强透析,可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等透析方式来加强对钙磷及iPTH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磷及甲状旁腺素(parathyro idhor mone,PTH)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D+HP)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和血液透析(HD)组。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磷及血PTH清除率。结果HD组治疗后血PTH值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磷治疗后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HDF组治疗后血PTH值及血磷值均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HD+HP组治疗后血PTH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差异显著高于HDF组(P〈0.05);血磷值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均能有效清除血磷及PTH。血液透析可以有效清除血磷但不能有效清除PT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2种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尿毒症病人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尿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膜透析组病人28例,血液透析组病人24例,测量病人治疗不满1个月(治疗0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2组透析病人的异常情况发生率.结果:腹膜透析组治疗0个月和治疗6个月的血磷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腹膜透析治疗0个月时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腹膜透析组的高磷发生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2组病人低磷、高钙、低钙、高甲状腺旁激素、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病人而言,采用腹膜透析的方式,可对残肾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有效控制钙磷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60例,将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治疗组和低通量透析治疗组,治疗6个月,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高通量透析组的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水平分别为(1.52±0.50) mmol/L、(3.05±1.19) pg/L、(368.61±235.32) pg/L,较治疗前((1.78±0.55) mmol/L、(3.94±1.31) pg/L、(427.45±288.93)pg/L)显著下降( P<0.05),钙、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2.3±0.16) mmol/L、(21.64±8.51)nmol/L,较治疗前((2.12±0.18)mmol/L、(16.77±7.69)nmol/L)显著升高(P<0.05),而低通量透析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可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通量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钙、磷代谢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12年11月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MHD患者7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高通量方式透析,对照组采用低通量方式透析,对比两组透析前和透析1、6、12个月后的血钙、血磷水平及Scr(血肌酐)、ALB(血清白蛋白)和PHT(甲状旁腺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透析前,两组在血钙、血磷水平及Scr、ALB和PHT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别(P>0.05);透析后,观察组患者血钙水平升高更明显,血磷水平降低更明显;同时Scr、ALB和PHT的变化均更明显(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方式对MHD患者的钙、磷代谢功能改善效果更显著,透析更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药用炭降低血磷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常规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给予药用炭,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3个月后测定患者的血钙、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PTH)等。结果治疗组血磷的降低值平均为0.46±0.17,血PTH的降低值平均为108.40±97.37,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的升高值平均为0.07±0.08,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和经典磷结合剂碳酸钙D3相比,药用炭也可以降磷,其升高血钙的副作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护一患"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本院正规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稳定的MH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之初断面统计患者的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钙磷乘积。随后对这100例患者以"一护一患"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随访并指导半年,护理干预结束时再次统计患者的血钙、血磷、血PTH水平、钙磷乘积情况,并进行前后自身对照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一护一患"护理管理后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1.80±0.28)mmol/Lvs(2.09±0.44)mmol/L]、钙磷乘积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3.88±0.85)mmol2/L2vs(4.63±1.20)mmol2/L2、血PTH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238.36±33.86)pg/mlvs(314.69±43.2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水平与护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7±0.23)mmol/Lvs(2.20±0.24)mmol/L,P>0.05)]。结论 "一护一患"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高磷、高PTH血症及高钙磷乘积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高通量透析频率的选择对炎性细胞因子、钙磷代谢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5例维持性血透高通量透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28例,透析频率4次/周)和B组(27例,透析频率3次/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2组病人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指标及钙磷代谢水平,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感染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中文版对2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A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P < 0.05~P < 0.01)。2组治疗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1);治疗后A组钙磷乘积指标优于B组(P < 0.01),而血钙和血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 < 0.05),2组病人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随访3个月后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B组(P < 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高通量透析频率的增加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及钙磷代谢水平,且不会增加感染风险,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液(钙1.25mmol/L)、标准钙透析液(钙1.5mmol/L)对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接受标准钙透析液(钙1.5mmol/L)、治疗组;治疗组接受低钙透析液透析,透析当天晚餐中均嚼服碳酸钙600毫克。检测指标为检测血钙、血磷、血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测定。具体为每位患者每1个月测血磷、血钙,每2个月测血甲状旁腺激素,每3个月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情况,共观察1年,并总结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对照组血钙和血磷水平逐步上升,12个月时检测值与初始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组血钙和血磷水平有所下降,但12个月时检测值与初始值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两组间血钙和血磷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iPTH均值有下降趋势,但12个月时检测值与初始值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iPTH降低,12个月时检测值与初始值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内中膜厚度(mm)、斑块例数(例)均出现改善,其中12个月时检测值与初始值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两项检查结果的12个月时检测值要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低浓度的钙透析液有助于解决异位血管钙化,延缓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血透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血透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呈增高趋势。冠状动脉疾病、心脏收缩功能不全、血透过程中血钾浓度的变化及血钙水平的异常等被认为是造成心律失常的原因,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心电图(EKG)QT离散度反映心室复极时间和心肌去极化的不同步性,QT离散度增加容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近年来,低钙透析液较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血透患者的继发性甲旁亢。为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血透患者心脏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本文观察了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时患者EKG的QT间期及QT离散度变化。方法1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男9例,女9例,年龄(58.65±11.34)岁。因继发性甲旁亢、高磷血症,采用低钙透析液透析,2~3次/周,所有患者均无冠状动脉疾患史。所有患者均用两种钙离子浓度透析液(1.25mmol/l,1.5mmol/l)透析,作自身对照研究,于透析前后分别作EKG,并常规测定血生化(血钙、磷、氯、钠、钾、HCO3^-)水平,同时测定患者每次透析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并记录透析超滤量。结果低钙透析液(1.25mmol/l)透析时,血钙水平下降(2.38±0.14vs2.25±0.18mmol/l,P〈0.01),QTc间期延长(405±27vs424±37ms,P〈0.01),QTc离散度增加(41±26vs71±37ms,P〈0.01)。QTc间期的变化与血钙浓度的变化呈负相关(r=-0.282,P=0.0068)。1.5mmol/l透析液透析时,血钙浓度无明显变化(2.30±0.21vs2.46±0.19mmol/l,P〉0.05),QTc间期与QTc离散度也无明显改变。用两种钙离子浓度透析液透析时,血生化(磷、氯、钠、钾、HCO3^-)变化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超滤量无明显差别。结论低钙透析使QTc间期延长,QTc离散度增加:表明血清钙浓度的变化影响心肌电传导时间,QTc离散度的增加使心室复极异常,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