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化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性能且在水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可用于织物防紫外线功能整理。文中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用于纯棉织物防紫外线功能整理,探讨了不同整理方法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研究了浸渍工艺中氧化石墨烯用量、浸渍温度、浸渍时间、水洗次数对整理后纯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用于纯棉织物防紫外线整理,可实现纯棉织物优异的防紫外线性能,且浸渍工艺整理的织物防紫外线性能、均匀性、手感等各方面均较优异;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氧化石墨烯用量2.0 g/L,浸渍温度为100℃,浸渍时间为30 min,水洗10次。  相似文献   

2.
采用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棉织物用板栗壳植物染料进行染色。探讨了棉织物改性过程中工艺条件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染色过程中板栗壳植物染料浓度、染色温度、p H值、染色时间和媒染剂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改性后棉织物白度和顶破强力以及染色后色牢度、防紫外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是壳聚糖用量为3%,p H值为5,温度为80℃,时间为40 min;最佳染色工艺为板栗壳染料用量为5%,p H值为5,浴比为1∶30,温度为80℃,时间为60 min;染色棉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经硫酸亚铁后媒染之后,其色牢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棉织物经壳聚糖处理后,再用栀子黄进行染色,测试并分析了染料用量、p 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对壳聚糖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并设计正交实验来确定最佳染色工艺;且对染色后壳聚糖改性棉织物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后棉织物的栀子黄染色性能较好;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为:栀子黄用量为9%、染色温度30℃、染色时间50 min、p H值为5;染色后壳聚糖改性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增强,耐摩擦色牢度及耐洗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4.
文中采用活性荧光黄FL和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LIQ对改性棉织物进行一浴无盐荧光染色和防紫外线整理,探讨了Na2CO3、NaCl用量、温度、时间对改性棉织物染色和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K/S值、UPF指数、紫外线透过率、耐洗性能和染色牢度。结果表明:当活性荧光黄FL和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LIQ分别为1%、3%时,改性棉织物一浴无盐荧光染色和防紫外线整理的优化工艺为10 g/L Na2CO3,染色温度65℃,保温染色时间40 min;改性棉织物一浴无盐荧光染色和防紫外线整理后织物UPF指数可达到76左右,经30次标准洗涤后,其UPF指数仍保持在65以上,且具有较高的耐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整理剂SC-66的防紫外线机理,并用于纯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整理。在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整理剂SC-66用量为20 g/L、洗涤10次的条件下,分别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纯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棉织物防紫外线整理的最优工艺为:浸渍时间40 min,浸渍温度为60℃,烘干温度为95℃,烘干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纯棉织物UPF值为25.5,洗涤10次后UPF值为20.5,织物白度为81。  相似文献   

6.
何方容  马小强 《印染助剂》2012,29(10):33-35
采用三防整理剂Z-200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并测试三防效果,得到最佳三防整理工艺:整理剂用量30 g/L,柔软剂用量5 g/L,100℃烘3 min,175℃焙烘1.5 min.经最佳工艺条件整理的织物拒水性为95分,拒油性为5.5级,去污值为71;同时,染色织物皂洗牢度、湿摩擦牢度和水洗牢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茶多酚、柠檬酸同浴整理工艺因素对真丝织物防皱及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优化整理工艺条件,测试整理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同浴整理最佳工艺是:柠檬酸用量8%(omf),茶多酚用量5%(omf),三乙醇胺用量5%(omf),次磷酸钠用量3%(omf),p H=5,浴比1∶30,浸渍温度60℃,时间40 min;焙烘温度150℃,时间3 min;硫酸铝钾后处理条件为:硫酸铝钾用量2 g/L,浴比1∶30,浸渍温度60℃,时间30 min.整理后的真丝织物干态折皱回复角大于260°,湿态折皱回复角大于240°,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大于40.柠檬酸和茶多酚同浴整理,使织物具有良好防皱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   

8.
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作为阻燃剂,无甲醛、不含卤素并且价格低廉。研究甲基膦酸二甲酯阻燃剂整理棉织物的最佳工艺参数。对甲基膦酸二甲酯阻燃剂处理过的棉织物进行极限氧指数测试,分析各因素对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为:阻燃剂质量浓度300 g/L,p H=9,浸渍温度80℃,浸渍时间60 min,焙烘时间3 min。经过耐久性测试发现,织物最大水洗次数为13次。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棉织物紫外线防护系数UFP值较低的问题,采用防紫外线-微胶囊对棉织物进行整理,并对微胶囊分散性和防紫外线整理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单因素逐个分析法,对搅拌速度、分散时间、分散剂微胶囊用量、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分散性工艺为:搅拌速度2 700 r/min,分散时间17 min,分散剂7 g/L;最佳整理工艺:微胶囊用量40 m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4 min。对最佳工艺条件下整理的棉织物,测试洗涤次数和耐摩擦次数对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比洗涤更容易破坏棉织物防紫外线性能,但两者都能满足国家标准对于纺织品服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茶多酚对棉织物进行功能整理,探讨其最佳工艺参数及功能整理棉织物性能,得到最佳工艺参数:茶多酚用量为6%(o.w.f.)、整理液温度为50℃、整理时间为60 min、整理液pH值为6~7;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功能整理棉织物的耐日晒色牢度、耐水洗色牢度与耐摩擦色牢度均达4级以上,且其抗菌及防紫外线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波提取山竹壳色素,并用提取液对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不同媒染剂、p H值、温度、时间、色素浓度和媒染剂浓度对山竹壳色素染色织物K/S值影响。测试了提取液对改性棉织物染色后的K/S值和颜色特征值及牢度。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 H值8,温度98℃,时间60 min,媒染剂用量0.25 g/L;硫酸亚铁,氯化铈可提升染色织物K/S值,且氯化铈对色光影响较小;经山竹壳色素染色的改性棉织物的耐洗和耐摩擦色牢度均在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2.
徐红  杨璐萍  惠晶 《针织工业》2014,(11):47-50
探讨了天然石榴皮染液的提取方法,并对壳聚糖溶液处理后棉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壳聚糖浸渍处理的时间、温度和浓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石榴皮染液提取的最优工艺为:100m L水中溶解7.2 g石榴皮,温度为80℃,提取60 min,p H值为8~9,无须浸泡,直接提取;壳聚糖浸渍处理棉织物的最佳工艺为:壳聚糖浓度为1%,70℃浸渍30 min;经过壳聚糖浸渍处理后的棉织物,用天然石榴皮染液进行染色,提高了染色织物的表面深度和耐摩擦色牢度,这对开发和利用天然染料上染棉织物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静 《针织工业》2020,(3):53-56
文中研究了指甲花叶色素对涤纶织物染色及防紫外线整理,首先探讨了涤纶织物高温高压指甲花叶色素直接染色的较优工艺,并以硫酸铝钾和单宁酸作为媒染剂对织物进行后媒染色,探讨了媒染剂媒染对染色性能及防紫外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指甲花色素对涤纶织物高温高压直接染色工艺较优条件为:染色温度125℃、染色时间60 min、染液浓度30 g/L和pH值=3,染色后织物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满足穿着要求,且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性能;硫酸铝钾和单宁酸作为媒染剂对涤纶织物后媒染色有利于提升指甲花叶色素上染涤纶织物的效果及防紫外线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印染》2016,(12)
采用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UV-SUN CEL LIQ对改性棉织物进行无盐抗紫外线整理,探讨了碳酸钠、氯化钠和紫外线吸收剂用量,整理温度和时间对改性棉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耐洗性。改性棉织物LIQ整理的优化工艺为:紫外线吸收剂LIQ 4%(omf),碳酸钠2 g/L,无需添加氯化钠,整理温度60℃,保温40 min。整理后棉织物的UPF指数超过40,且具有较好的耐洗性,经40次标准洗涤后,整理织物的UPF指数仍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性剂B对纯棉织物进行改性,用天然紫胶染料进行无媒染色,并对改性工艺和改性后的染色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棉织物改性工艺为:改性剂B用量6%,改性p H=12,80℃浸渍40 min;染色工艺为:染料用量1%(omf),染色p H=4.7,80℃染色60 min.改性后棉织物的染色深度明显增加,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较好,兼具防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新型固色剂Rionfix NF对弱酸性染料上染的锦氨弹力针织物进行固色试验,介绍了染色工艺和固色工艺,分别测试了不同固色剂用量、整理液p H值、固色温度、固色时间、焙烘温度下采用新型固色剂固色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和色光偏差等。结果表明,新型固色剂Rionfix NF对酸性染料染锦纶织物的最佳固色工艺为:染色锦纶织物→二浸二轧(固色剂15~25 g/L,45~50℃,p H值为6.5~7.5,轧余率80%)→预烘(90~100℃,3.0 min)→焙烘(115~130℃,2.5~3.0 min);经新型固色剂固色的织物湿牢度可以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MZ酸性染料和反应型紫外吸收剂UV-SUN CEL LIQ对锦纶织物进行染色和抗紫外整理一浴加工,探究了染料、紫外吸收剂用量,浸渍p H、温度和时间对染色和整理后锦纶织物K/S值和UPF的影响,测试了锦纶织物的耐洗性能。结果表明:中浅色锦纶织物需进行紫外线防护整理,随着紫外吸收剂用量增加,织物的UPF值增大,但K/S值明显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K/S值和UPF均增大;随着p H的增大,锦纶的K/S值和UPF均降低。当酸性染料0.5%(omf),紫外吸收剂5%(omf)时,对锦纶织物染色和整理一浴的最佳工艺为:p H=4,100℃保温60 min。经染色和整理后锦纶抗紫外效果较好,且耐洗性优良。  相似文献   

18.
探究了漆酶酶促茶叶色素的催化氧化作用及其在棉针织物染色中的应用。分别考察了漆酶用量、温度、时间以及p H值对茶叶色素催化氧化效果的影响和染色温度、染色时间以及染色p H值对棉针织物的染色效果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对催化前后茶叶色素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染色棉织物进行耐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测试。结果表明,酶促茶叶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浓度40 g/L、温度50℃、时间120 min、处理p H值为5.0,对棉针织物最优染色工艺条件为温度90℃、时间90 min、p H值为6.0,此时染色棉针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优良。  相似文献   

19.
应用泡沫法对纯棉针织物进行双面异功能整理,讨论了工艺参数对拒水拒油和抗紫外线整理效果的影响,优化了棉织物双面异功能整理的工艺条件。棉织物单面拒水拒油整理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拒水拒油整理剂Repellent SMS 150g/L,发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3 g/L,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复配比1:1)2 g/L,发泡比3.5,涂覆厚度1 mm,140℃焙烘5 min。棉织物单面抗紫外整理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抗紫外线整理剂Rayosan C 100g/L,发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3 g/L,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复配比1:1)2 g/L,发泡比3.5,涂覆厚度1.5mm,140℃焙烘5min。整理织物的拒水等级7级,拒油等级6级,UPF值50+。  相似文献   

20.
以葡萄糖代替保险粉作为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剂,对涤/棉织物进行染色。为解决涤/棉织物靛蓝染料染色同色性较差的问题,对涤/棉织物采用两浴法染色。探讨了葡萄糖用量、氢氧化钠用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等对涤/棉织物K/S值的影响,并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显示,植物靛蓝染涤的最佳工艺为:靛蓝5 g/L,葡萄糖10 g/L,氢氧化钠0.5 g/L,60℃还原30 min,pH=5,120℃保温染色30 min;染棉的最佳工艺为:靛蓝5 g/L,葡萄糖40 g/L,氢氧化钠8 g/L,50℃还原30 min,35℃保温染色两次共60 min。两浴法染涤/棉织物可使涤纶和棉纤维有较好的同色性、染色深度和色牢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