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糖尿病胃轻瘫 (DGP)时空腹胃运动功能及胃动素的改变 ,观察西沙比利对DGP的治疗作用 ,对 1 2例健康志愿者和 3 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胃十二指肠压力测定 ,于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各期取血测血浆胃动素 (MTL) ;并将 3 2例糖尿病患者均分为 2组 ,一组口服西沙比利 ,另一组选择不影响胃动力的药物进行治疗 ,2周后复查。结果 :①糖尿病患者MMC异常 ,表现为 3期缺乏 ,2期持续时间延长 ,2期动力指数 (MI)及 3期波幅降低。②正常人MTL随MMC运动呈规律性变化 ,2期末达到高峰 ,糖尿病患者MMC各期MT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③应用西沙比利治疗后 ,MMC 3期出现率升高 ,2期持续时间缩短 ,MI及 3期波幅升高 ,MTL下降。提示糖尿病患者MMC明显异常 ,胃窦运动减弱可能不是缘于胃动素缺乏 ;西沙比利在改善糖尿病患者MMC的同时 ,使MTL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禁食状态下甲状腺内胃动素(MTL)对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检测MTL在甲状腺组织的表达;采用清醒状态下胃肠运动记录法观察甲状腺内MTL对MMC的调控作用。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有MTL免疫阳性反应物(MTL-IR)的表达,且MTL-IR与降钙素(CT)共存,提示MTL表达于甲状腺的C细胞。放射免疫结果显示,十二指肠黏膜有大量MTL表达,其含量分别是甲状腺和胃窦部MTL表达的128.02和100.57倍。大鼠尾静脉注射MTL,胃窦和十二指肠的MMC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表现为收缩频率增快(P<0.05,P<0.01)和收缩波幅增大(P<0.05,P<0.01)。静脉注射MTL受体拮抗剂GM109,MMC收缩频率显著减慢(P<0.05),收缩波幅显著变小(P<0.05);GM109可显著阻断MTL的促进MMC作用。摘除一侧甲状腺,MMC周期显著变长,收缩频率显著减慢(P<0.05),收缩波幅显著变小(P<0.05)。甲状腺内注射MTL抗血清,胃窦和十二指肠的MMC运动均显著减少,其收缩频率显著减慢(P<0.05),收缩波幅显著变小(P<0....  相似文献   

3.
胃动素在下丘脑-垂体轴对消化间期胃运动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动素(MTL)在下丘脑-垂体轴对消化间期胃运动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体内胃运动记录方法,观察大鼠垂体摘除后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改变,以及下丘脑室旁核(PVN)注射MTL后胃运动的变化;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脑垂体MTL免疫物质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下丘脑PVN注射MTL后,MMC收缩频率显著加快(t=3.50,P<0.01);PVN注射MTL和GM109混合液后,与PVN注射NS+GM109组比较,MMC无显著改变(t=0.70,P>0.05)。垂体摘除后2d,MMC收缩频率显著减慢(t=2.34,P<0.05);当PVN注射MTL后,与垂体摘除+PVN注射NS组比较,MMC的收缩频率显著增加(t=4.39,P<0.01),但与假手术垂体摘除+PVN注射MTL组比较,MMC的收缩频率显著降低(t=2.15,P<0.05)。脑垂体组织内有大量MTL免疫阳性反应物的表达。结论 MTL参与下丘脑-垂体轴对消化间期胃运动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参水提部位对脾虚小鼠胃肠动力和血清Ghrelin等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沙必利组和人参水提物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3组小鼠连续灌胃大黄水煎剂7 d,制备脾虚病理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0.2 mL/d,西沙必利0.5 mg/(kg·d),人参水提液2.5 g/(kg·d),连续给药6 d。以葡聚糖蓝(BD)作为标记物,观察受试药物对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动素(MTL)和Ghrelin的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脾虚模型组小鼠胃肠动力显著下降(P 0.01),血清胃动素(MTL)和Ghrelin水平均下降(P 0.05,P 0.01);与模型组比较,西沙必利组和人参水提物组小鼠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显著减少(P 0.01),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P 0.01),西沙必利组小鼠血清胃动素(MTL)和Ghrelin显著增加(P 0.01),人参水提物组小鼠血清Ghrelin显著增加(P 0.01),而胃动素(MTL)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人参水提物能够通过调节胃肠激素Ghrelin而改善脾虚小鼠胃肠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丘脑-脑垂体胃动素(MTL)对消化间期胃运动的调控作用。方法 32只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下丘脑室旁核(PVN)+MTL组,PVN+生理盐水(NS)组,垂体摘除+PVN+MTL组,垂体摘除+PVN+NS组。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大鼠脑垂体MTL免疫物质的表达;采用在体胃运动记录的方法,观察大鼠垂体摘除后血浆MTL和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改变。结果 (1)PVN+MTL组注射MTL后,MMC收缩频率显著加快,为[(11.2±1.3)次/h,PVN+NS组为[(4.9±0.6)次/h],与对照值[(5.3±0.5)次/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垂体摘除后2 d,MMC收缩频率显著减慢[(4.5±0.8)次/h](对照值),垂体摘除+PVN+MTL组MMC收缩频率增快[(8.2±0.7)次/h],与对照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摘除+PVN+NS组[(4.3±0.9)次/h]与对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织化学荧光研究结果显示,脑垂体组织有MTL免疫阳性反应物表达。结论下丘脑-脑垂体对消化间期胃运动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应用于糖尿病(DM)患者的远期效果及开展状况影响因素,为促进MMC在DM患者中的高质量推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8名内分泌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并采用Colaizzi七步法对所得资料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通过深度分析、提炼8名受访者的访谈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养阴和胃方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胃肠动力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养阴和胃方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予养阴和胃方及乳果糖口服,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的便秘中医证候积分、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及胃泌素(GAS)水平的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腹腔镜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接受手术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前、术后1、2、7 d的胃泌素(MTL)、胃动素(GAS)水平以及胃肠移行性复合波(MMC)6 h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在肠鸣音、肛门排气以及排便三方面的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所缩短(P0.05);较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7 d的MTL水平明显下降、GAS水平水平显著上升(P0.05),1 d时MTL和GAS水平变化幅度最大,2 d和7 d时MTL和GAS水平变化逐渐趋近于术前,但仍无法回到术前水平(P0.05);较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TL和GAS水平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的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MMC 6 h阳性率分别为67.44%和86.05%(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具有重要作用,可更好的促进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胃肠运动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实验组,选取同期25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用胃十二指肠测压技术对两组人员进行消化间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MMC)检测,测定时间240-360min。结果实验组患者MMC正常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MMCⅢ期缺失者高于对照组(P<0.01),MMCⅡ期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MMCⅢ期胃窦部收缩频率和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消化间期胃肠运动障碍可主要表现为MMC Ⅲ期缺失、Ⅱ期持续时间延长以及胃窦部收缩力减弱,胃十二指肠测压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方法: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给予西沙必利(治疗组)和胃复安(对照组)对照治疗。结果:用西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钡餐X线检查总有效率99.61%;对照组用胃复安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总有效率66.70%,钡餐X线检查总有效率66.70%。结论:西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比胃复安更有效,而且副作用轻,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对容量刺激感觉的变化,同时观察西沙必利对CIC的疗效及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用肛门直肠测压法检测30例CIC患者,服用西沙必利前后的直肠动力及直肠对容量刺激感觉的变化.20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肛门直肠括约肌最大收缩压降低(P<0.05),引起直肠肛门抑制性反射的最小松弛容量(MRV)增大(P<0.05),直肠内部容量刺激的排便阈值及疼痛阈值均明显增加(P<0.01);西沙必利10 mg,每日3次,治疗4周可显著改善CIC患者上述异常改变(P<0.01),增加CIC患者排便次数(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46.67%.结论:CIC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及内脏感觉异常,西沙必利可改善上述异常表现,对约半数CIC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血浆胃动素与小肠传递时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国产乳果糖—氢气呼吸试验法及放射免疫法同步探测了32例正常人及2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血浆胃动素(MTL)及小肠传递时间(SBTT)。结果发现MTL 与SBTT 有显著负相关关系(n=32,r=-0.8283,P<0.01)。即MTL 含量越高,SBTT 越短。堤示内源性MTL 可加速SBTT。NUD 患者平均MTL/SBTT 比值为2.3:1,较正常人(4.7:1)降低50%。表明NUD 与血浆MTL 的分泌释放量减少有关。这对揭示NUD 发病机制及开辟新的治疗途径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及胃窦组织中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的影响。方法:将24只糖尿病(DM)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电针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2只;另以12只健康的SD大鼠为对照组。于DM模型复制后3个月进行血糖、胃排空、MTL及Gas的测定。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胃排空功能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胃排空均明显增强(P<0.01)。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中MTL及Gas含量显著降低,经治疗后电针组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具有促进胃排空,升高模型大鼠胃窦组织中MTL和Gas含量的作用,激素含量的增加及其发挥的效应可能是其促胃动力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胃肠道促动力药物西沙必利对糖尿病性胃轻瘫 (DGP)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胃电图(EGG)体表描记法 ,分别描记DGP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EGG的数值 ,间接判断DGP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前DGP与对照组胃体、胃窦部的平均振幅 (AP)、峰值频率 (FP)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治疗后 2组比较 ,除胃窦AP外 ,胃体AP、FP及胃窦FP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西沙必利是治疗DG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胃复安、西沙必利对慢性肝病患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胃复安、西沙必利对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的影响。方法: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口服胃复安10 mg,3次.d-1,15 d;另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口服西沙必利5 mg,3次.d-1,15 d。开始服药和服药15 d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TB I)、催乳素(PRL)等指标。结果:口服胃复安15 d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代偿期病人血清PRL明显升高,肝硬化代偿期病人血清PRL升高更明显。口服西沙必利前后患者血清PRL浓度无变化。结论:胃复安可以升高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血清PRL水平,而西沙必利不影响PRL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西沙必利、藿香正气液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怡  杜玉花 《重庆医学》2007,36(12):1204-1205
目的 观察西沙必利联合藿香正气液口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分层单盲随机分组,治疗组112例口服西沙必利片和藿香正气液,对照组52例口服西沙必利片,并设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表胃电图及胃动素、胃泌素的变化.结果 西沙必利联合藿香正气液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为72.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胃电节律紊乱显著改善,血浆胃动素含量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沙必利联合藿香正气液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的胃电节律,并对血浆胃动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丝裂霉素 (MMC)及MMC加干扰素 (IFN)腔内灌注对预防膀胱癌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 1992年 2月~2 0 0 0年 2月收治的 37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分成 4组 ,分别膀胱内灌注MMC 10mg、2 0mg、40mg及MMC 40mg加IFN ,对肿瘤复发进行观察。结果 :MMC与IFN联合用药肿瘤复发率较低 ,但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化学免疫疗法可提高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生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胃动素(MTL)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普外科2005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6例SAP病例,随机分为空白组、硫酸镁组和生大黄组,动态检测3组患者血清MTL和VIP水平,记录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结果 生大黄组患者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最早,硫酸镁组次之,对照组最迟;硫酸镁组患者使用后第2天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第5天MTL轻度增高,VIP值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7天MTL值增高,VIP值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生大黄组病人血清MTL、在第5天就有明显提高,VIP亦明显降低,第7天变化更为明显(P<0.05).生大黄组病人血清MTL升高最快,VIP下降最快.结论 生大黄明显增加血清MTL水平,降低VIP水平,改善胃动力,利于SAP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血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含量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例RE患者及17例健康志愿者空腹血中GAS、MTL、VIP、SS含量.结果 RE患者血浆VIP、SS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P<0.01),MTL与RE程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 RE患者可出现原发的或继发的胃肠激素水平的改变,MTL在RE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影响因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显影技术和B超在糖尿病性胃轻瘫诊断中的应用及西沙必利治疗效果.[方法]①对120例2型糖尿病进行临床分析.②120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核素^99mTc-SC标记固体试餐,SPECT显像技术检测胃半排空时间(T1/2);B组予B超检测T1/2.两组均检测空腹血糖(FBG)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③胃T1/2延迟者予西沙必利30 mg,/d,疗程均为1个月,复查胃T1/2.[结果]①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生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呈正相关(P<0.01);②A组60例患者中24例(40.0%)胃T1/2延迟;B组:60例患者中22例(36.7%).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西沙必利治疗A组有效率为91.7%,B组为90.9%.[结论]糖尿病性胃轻瘫与年龄、病程、高血糖、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相关;SPECT显像技术与B超检出率相似,但不排除与病例数少有关.患者对这两种检查方法耐受性好,但SPECT显像技术费用高,不利于广泛开展,而B超价廉,易于临床使用.西沙必利是有力的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有一定的改善胃排空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