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肺部机遇性感染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州人民医院感染科临床及病理检验证实的114例AIDS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其中45例同时行CT扫描,部分行HRCT扫描。结果AIDS合并肺孢子型肺炎(PCP)45例,典型表现为双侧肺周旁到中下肺野弥漫对称性分布的网格状影,部分融合成斑片状、结节状影或呈毛磨玻璃样改变。HIV合并肺结核15例,细菌性肺炎4例,其影像学表现与普通肺结核及肺炎表现类似。HIV合并肺真菌感染26例,表现为肺空洞内霉菌球形成,可见空气新月征。淋巴瘤2例,表现为肺内斑点、斑片状影,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卡波济氏肉瘤1例,表现为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结论CT检查是AIDS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细微病变。双肺磨玻璃影、网状影、碎石路征为艾滋病伴肺孢子型肺炎(PCP)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汪伟  赵全明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66-168
目的提高非感染科医生对艾滋病(AIDS)的早期识别能力,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望京医院呼吸科2011年6月-2013年1月期间确诊的3例因重症肺炎住院治疗的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AIDS发生肺部感染时病情重,3例均诊断为卡氏肺孢子虫(PCP)肺炎,均合并Ⅰ型呼吸衰竭,影像学均表现为间质感染,同时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与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不同。结论 AIDS患者症状、影像学改变与体征不匹配,其发病特点、影像学表现与普通CAP有明显差别,据此可以提高AIDS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132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葵  蒙志好  吕康言 《右江医学》2007,35(4):412-413
卡氏肺胞子虫肺炎(PCP)是艾滋病(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是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随着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增多,PCP患者逐渐增多。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AIDS合并PCP患者13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AIDS)患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逐年增多,HIV/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结核分枝杆菌(TB)感染,其感染机制复杂,相互影响并且有协同作用。艾滋病合并TB双重感染患者其服药依从性至关重要,是决定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120例艾滋病合并TB双重感染患者进行服药干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永莉  黄瑛 《海南医学》2009,20(11):70-7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并肺结核患者64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64例(100%)、体重下降64例(100%)、咳嗽咯痰45例(70.3%)、盗汗29例(45.3%)、腹泻13例(20.3%)、浅表淋巴结肿大19例(29.9%)、皮疹12例(18.7%)、合并真菌及其他感染25例(39.1%)。常见影像表现:胸部X线以粟粒性病变、中下肺野浸润、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肿大及胸膜炎多见,空洞及钙化少见。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功能:CD4^+〈100个/ul55例(85.9%)。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表现不典型,PPD试验阳性率低,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普通胸片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7~2009年7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普通胸片影像资料,与98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相比,病变累及部位及范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斑片和(或)大片实变影、多发空洞、多发结节影、纵隔(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影出现几率明显高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结论AIDS患者胸部影像学征象表现呈多肺叶、大片状、多发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应首先考虑肺结核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48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诊断情况,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分析其临床预后。结果①临床表现:存在咳嗽无痰、发热、呼吸困难或急促、发绀等。②体格检查:4例全身出现广泛性丘疹、疱疹,3例右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7例口腔溃疡,6例口腔白膜覆盖、刷毛状白斑。听诊肺部时10例闻及肺底湿啰音,5例闻及干鸣音。③实验室检查:48例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⑤治疗前选取痰、血标本检测PCP均为阳性。⑥影像学表现:35例两肺呈弥漫磨玻璃密度影,10例两肺表现为多发散在的线状或网状影,肺纹理增粗,3例两肺弥漫分布网状细小结节影。结论 AIDS合并PCP者结合临床表现、痰PCR阳性、影像学检查可提高PCP检出率,一般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复方磺胺甲噁唑抗PCP治疗,之后再应用抗HIV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欧阳起 《广西医学》2010,32(7):804-805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艾滋病合并PM感染者的胸部X线片及CT表现。结果 96例中单侧肺发病23例,双侧肺73例;以肺间质病变及肺内浸润性病变多见共43例。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点状、结节状病灶17例,片状、磨玻璃状病灶16例,两肺气囊6例,肺内团块状病灶3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39例,胸膜腔积液26例,自发性气胸3例。结论艾滋病合并PM感染者常见的胸部影像表现为肺间质病变(网织纹理、小叶间隔增厚)、肺内浸润性病灶、磨玻璃密度影、粟粒样病变及肺气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患者的逐年增多,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病例也相应增加。HIV/AIDS与结核分枝杆菌同染是一个互为因果,促进,恶化,迅速导致死亡的伴发病。为进一步提高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特点的认识,使之早发现、早处理,现结合我院16例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临床特点、胸部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PC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呼吸科2010年3月-2011年9月诊治的15例AIDS合并PC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AIDS合并PCP临床特点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常无阳性体征,部分患者肺部可闻及湿啰音(13.3%)或爆裂音(20%)。典型的胸部影像学特征为双肺磨玻璃影, 有由肺门向外周肺野发展的趋势,可伴网状影或“碎石路征”。15例患者中仅3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F),灌洗液作银染找到肺孢子菌包囊,确诊为PCP,其余患者均为临床诊断。主要治疗药物为复方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co)(100%)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86.7%)。结论:临床凡遇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者,特别是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磨玻璃影时,应高度警惕AIDS合并PCP可能,尽早给予SMZco诊断性试疗,减少误诊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不同CT成像与肺功能检查(PFT)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全部CT资料及肺功能测定结果,与同期住院的30例无肺结核的HIV/AIDS患者和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设为对照组.定量分析肺内病变程度范围并进行评分,与肺功能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肺结核CT表现为空洞2例、下肺斑片结节26例、胸膜病变5例、间质病变12例、混合病变15例.单纯HIV/AIDS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HIV/AIDS合并肺结核组和单纯肺结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洞、斑片结节和混合病变对应的肺功能损伤较重.CT评分结果与肺功能测定呈负相关.结论结核感染的不同程度肺功能损伤与CT影像存在相关性.两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HIV/AIDS合并结核诊断率,肺功能检查可作为HIV/AIDS合并肺结核感染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和5例艾滋病未合并肺结核病人(仅用于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对照)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中青壮年占90%(9/10),半年内病死4例(40%,4/10);HIV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1例(10%,1/10),输血或血液制品3例(30%,3/10),性接触6例(60%,6/10);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100%),咳嗽、咳痰(70%,7/10),明显消瘦(80%,8/10),淋巴结肿大(40%,4/10),皮肤溃烂(20%,2/10),X线表现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80%,8/10),合并淋巴结结核(20%,2/10);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弱阳性1例(10%,1/10);经抗结核及抗HIV治疗,病人多数症状、体征及胸片改善;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发病急,症状重,多见高热不退及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死率高。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相关。10例病人治疗前CD^+4明显低于5例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病人(P〈0.05);而10例中,4例病死病人治疗前CD^+4也较存活病人明显降低(P〈0.05)。PPD试验阳性率低,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临床应尽可能同时进行抗结核与抗HIV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南方医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PC资料。结果共90例HIV阴性PC患者纳入分析。年龄19~71岁,平均(46.3±12.4)岁。临床症状较轻,体征不明显。CT表现多样,结节/肿块型最常见(57.78%),多位于右肺及下叶。有无基础疾病的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为0。确诊方式:胸腔镜(VATS)42例(46.7%),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28例(31.1%),经皮肺穿刺活检(TNAB)14例(15.6%)。48例行隐球菌乳胶凝集(LA)试验,阳性率64.58%。LA试验阳性组主要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为确诊方式(64.52%),LA试验阴性组和未行LA试验组以胸腔镜为主要确诊方式(47.06%和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功能正常者有发生PC的可能。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经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肺穿刺活检可提高非手术病例的诊断率。LA试验可作为PC早期无创性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感染性病变的淋巴结影像表现。方法收集AID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数据,选取经活检取材,病理确诊的AIDS感染性病变165例,包括结核、肺孢子菌肺炎、马尔尼菲蓝状菌、隐球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对其淋巴结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统计,结核最明显(97.8%),其次是马尔尼菲蓝状菌(95.2%)、肺孢子菌肺炎(40.0%)、隐球菌(32%);对淋巴结见低密度改变的统计,结核最明显(50%),其次是马尔尼菲蓝状菌(27.5%)。结核与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淋巴结CT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淋巴结低密度改变和环状强化(P<0.05)。结论AIDS感染性病变的淋巴结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肺部影像表现对鉴别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Analysis on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AIDS with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s one type of the common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in AIDS patients. The disease is hard to diagnose because of its complicated imaging featur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maging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n AIDS patients.Methods Fifty-one patients with AID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nd 56 patients of non-AIDS with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were examined by CT scans and high-resolution CT scans. The contrast enhanced scans were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the mass or suspected enlarged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most common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andida albicans. The infection rates were 54.8% (28 cases) in the group (AIDS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nd 58.3% (32 cases) in another group (non-AIDS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in diffuse distribution and the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affected upper and lower lobes in the bilateral lung field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s in patchy or large consolidation shadow, cavitas, enlarged lymph nodes in mediastinum and pleural effusion were also significant when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s The lesion in most of AIDS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tends to exhibit diffuse distribution,patchy or large consolidation shadow covering a more extensive reg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IDS with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nd non-AIDS with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lesion location and complicated imaging features. The most common fungal infection in AIDS patients is Candida albica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2012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例共30例为观察组(A组),2012年我科收治的单纯肺结核病例30例为对照组(B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发热、体重减轻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1),而咳嗽、咯血及盗汗病例所占比例,低于B组(P〈0.01或P〈0.05);A组PPD试验阳性率及血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1或P〈0.05);A组痰找抗酸杆菌、痰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影像学表现纵膈淋巴结肿大、弥漫性浸润、粟粒性阴影病例所占比例多于B组(P〈0.005),而合并空洞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外周血CD3^+T细胞值低于B组(P〈0.05),CD8^+T细胞值高于B组(P〈0.05),CD4^+T细胞值、CD4^+/CD8^+比值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合并肺外结核例数多于B组(P〈0.01),且A组合并肺外结核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结论: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特征不典型,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因素及其临床诊治。方法对63例肺心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年龄〉70岁43例(占68.26%)、平均住院时间23.5d、应用抗生素种类多、时间长(平均13.5d)、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长(〉10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预防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是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慎用激素,同时注意营养、支持治疗,缩短肺心病的住院天数,早期诊治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同分层诊断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6年12月按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分层诊断标准诊断的真菌感染患者50例,其中确定诊断13例,临床诊断24例,拟诊13例。全部病例均于诊断后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200mg/次,第1、2天每天2次,以后每天1次。并依病情调整,疗程1~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为62.0%(31/50);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拟诊病例的有效率分别为69.2%(9/13)、83.3%(20/24)和15.4%(2/13);具有影像学主要特征、次要特征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0.5%(19/21)和69.2%(9/13)。临床诊断病例和拟诊病例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而且具有肺部影像学表现的患者比单纯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2月住院的61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青年无业人员居多,静脉吸毒为主要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起病急,发热、消瘦、乏力、浅表淋巴结肿大、口腔白斑、皮疹、气短、呼吸困难、腹泻、肝脾肿大等常见。病情重,合并症多。X线胸片不典型,以播散性、中下肺分布,肺门或纵幅淋巴结肿大,肺间质改变为主。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逐年增多,死亡率高,应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