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治疗急性胃痛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急性胃痛的疗效,探索快捷、安全、经济的急性胃痛镇痛途径。方法:选择80例急性胃痛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针刺特定腧穴,对照组肌注山莨菪碱,分别观察其镇痛效果、疼痛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镇痛有效率均为92.5%,无明显差异;但镇痛平均起效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30 min内疼痛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口干出现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心慌出现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镇痛效果不逊于山莨菪碱肌内注射,且镇痛起效时间、对抗复发、减少不良反应方面均较优。  相似文献   

2.
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及针灸科同道的帮助下,我们内科在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用针刺治疗急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病所引起之上腹部疼痛近50例,其止痛作用显著,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今特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刺胃痛穴治疗急性胃痉挛10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急性胃痉挛是常见病之一,其特点是发病急,疼痛剧烈。采用胃痛奇穴治疗急性胃痉挛102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系门诊和住院病人,男81例,占79.4%;女21例,占20.5%;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16岁;其中年龄<30岁67例,占65.5%;30~39岁25例,占24.5%;40~49岁8例,占7.8%;>50岁2例,占1.96%。2 治疗方法2.1 取穴:胃痛穴,此穴位于下颌中央旁开0.5寸与承浆穴平齐。2.2 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采用28号3寸毫针1根,常规消…  相似文献   

4.
5.
6.
胃痛 ,祖国医学又称为胃脘痛 ,是临床一种常见的病症之一 ,笔者应用针刺配合 TDP(又称神灯 )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 10 8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性 66例 ,女性4 2例 ,年龄 18~ 58岁 ,病程最长为 2 0年 ,最短为 4个月。临床表现均以胃痛隐隐 ,绵绵不休 ,纳差 ,喜温喜按为主症。大部分患者伴有手足不温。查 :舌淡苔白 ,脉虚弱。临床辨证为脾胃虚寒型。2 治疗方法2 .1 针刺取穴 中脘、天枢、梁门、鸠尾、气海、足三里、内关 ,伴有手足不温症状配太冲、侠溪、八邪。2 .2 操作 患者采取卧位 ,使…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胃痛45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刺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之一,将82例胃痛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针刺中皖、内关、足三里、公孙、天枢、太冲、脾俞、胃俞等穴;对照组37例,遵医嘱给予654-2、胃复安治疗。在基础治疗与有效的护理措施的配合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胃痛消失或减轻,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对照组副作用发病率高;治疗组安全、方便、经济,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针刺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之一 ,将 82例胃痛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4 5例 ,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天枢、太冲、脾俞、胃俞等穴 ;对照组 37例 ,遵医嘱给予 6 5 4 - 2、胃复安治疗。在基础治疗与有效的护理措施的配合下 ,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 ,胃痛消失或减轻 ,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但对照组副作用发病率高 ;治疗组安全、方便、经济 ,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又称偏头风,其病发作,痛势甚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痛止如常人,多系肝经风火所致,本病是临床常见病,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性,疼痛呈搏动性常伴恶心、呕吐等.肝阳化风、痰瘀阻络,经脉不通为其主要病理机制,笔者在临床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痛经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传年 《四川中医》2005,23(2):84-85
目的 :观察针刺与止痛药物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 :将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用针刺治疗 ,对照组口服去痛片。结果 :针刺组 30分钟内有止痛作用 31例 ,对照组 3例。针刺组痊愈 2 5例 ,对照组 3例。随访 1年 ,针刺组复发 5例 ,对照组 2 8例。三组数据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针刺治疗痛经效果显著优于去痛片 ,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1982年2月~1983年12月采用经穴针刺三叉神经末梢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一般资料本组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6~30岁8例,31~50岁22例,51~70岁10例,中年发病多于青、老年。发作类型:眼神经14例,眼、下颌神经混合2侧,下颌神经4例,眼、上颌神经混合8例,上颌神经6例,上颌、下颌神经混合3例,眼、上颌、下颌神经混合3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萎缩的疗效。方法:主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配穴取滑肉门、外陵、大横、气穴、商曲、阴都、大巨均双侧针刺治疗。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结论:针刺治疗脑萎缩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萎缩的疗效.方法:主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配穴取滑肉门、外陵、大横、气穴、商曲、阴都、大巨均双侧针刺治疗.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结论:针刺治疗脑萎缩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韩××,女,50岁,保定市郊区韩村人。1982年2月8日上午,始感胸腹不适,不久突然腹胀胃痛,经服胃气止痛片、去痛片等罔效,又到市×医院求医,诊为胃痉挛,肌注阿托品2毫克,又服颠茄片等无效。患者腹胀胃痛阵发性加剧,邀余诊治。证见:患者体胖,形神疲惫,头汗未干,声音低沉,舌苔白腻,  相似文献   

15.
洪东芹 《山西中医》2011,27(3):30-30,33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频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以针刺加中频治疗,对照组40例予以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好转2例,全部有效,治愈率95%;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15例,全部有效,治愈率62.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加中频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优于单一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李寿山教授以中药辨证分型治疗急性胃痛240例,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效率85.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整理了李老对治疗急症胃痛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18.
陈雪梅  王儒平 《新中医》2011,(8):112-113
目的:观察平衡针治疗急性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观察组应用平衡针治疗,对照组予山莨菪碱10mg加入生理盐水250ral中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o%,对照组为75.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治疗急性胃痛即时止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麻痹性斜视,祖国医学又称为“风牵僻”、“风牵偏视”、“视一为二”等名称。是眼科中较难治疗的病证之一。我们从85年以来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本病4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令最小6岁,最大46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8年。 2、辨证分型:本病的主要症状为复视,一眼或双眼黑睛偏于内眦或外眦转动受限。外感风邪型(共19例):起病突然,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苔薄白,脉浮。脾胃虚弱型(共13例):起病缓慢食少纳呆肢倦乏力,或有便溏舌苔白腻,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李嘉 《中国针灸》1998,18(9):539-540
肥胖病往往伴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给人民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的高度重视。笔者随刘志诚研究员为首的针刺减肥科研组临床多年,对单纯性肥胖病的辨证针治略有体会,现就针刺方法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为我院针灸减肥专家门诊,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单纯性肥胖者。诊断标准见参考文献[1]。1.2 一般资料 共40例,男5例,女3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0岁,平均3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2年,平均8.9年。未婚6例,已婚34例。肥胖程度:轻度肥胖14例,占35.0%;中度肥胖17例,占42.5%;重度肥胖9例,占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