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摘要】目的 评价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aparoscopice nephron-sparing surgery,LNSS)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open nephron-sparing surgery,ONSS)治疗囊性肾癌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分别行 LNSS 患者(n=6)与行 ONSS 患者(n=8)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引流管天数、住院天数及术后随访资料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NSS 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明显小于 ONSS 组,LNSS 组热缺血时间及手术时间长于 ONS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LNSS与ONSS 两种术式在囊性肾癌的治疗中各有优势,LNSS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但手术要求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aparoscopic nephron-sparing surgery,LNSS)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opennephron-sparing surgery,ONSS)治疗直径<4 cm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96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行LNSS,57例行ONSS。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血清肌酐水平;并进行长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LNSS组中2例因出血明显中转开放手术,术中输血800 ml,余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12.8%);ONSS组中2例输血400 ml,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0.5%)。两组相比,LNSS组手术时间及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LNSS组均优于ON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肌酐升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LNSS手术时间及术中热缺血损伤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操作难度较大,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但与开放手术相比,LNSS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与缝合技术的前提下,LNSS有望代替传统开放手术成为治疗小肾癌的新金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用于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方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NSS的124例(127例次)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运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与NSS方式(腹腔镜或开放)的相互关系。结果:127例次手术中,良性肿瘤14例次,恶性肿瘤113例次;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71例次,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ONSS)56例次;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低、中、高度复杂肿瘤分别为46例次、58例次、23例次,行LNSS分别为38例次(82.6%)、30例次(51.7%)、3例次(13.0%);LNSS组(5.8±1.9)和ONSS组(8.1±1.7)的R.E.N.A.L.评分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与LNSS方法的选择有显著相关性(χ2=30.9,P0.05),低度及大部分中度复杂肿瘤适合行LNSS;单因素R、E、N、L与NSS方法的选择有关,N与LNSS方式关联强度最大,而A、h无明显相关性。结论: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可评估肾肿瘤的复杂程度,并可指导NSS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ONSS)切除小肾癌的临床指标的对比研究,评价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本中心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小肾癌患者51例,其中27例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余24例行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对两组患者肿瘤大小、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相关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侧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侧别、术前患肾GFR、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3个月患肾功能等均没有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等,LNSS组明显低于ONSS组(P<0.05);肾脏热缺血时间,LNSS组明显长于ONSS组(P<0.05)。结论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能完整切除肿瘤,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最大限度的保留肾单位,保护肾脏功能。与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相比,LNSS是一种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小肾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周脂肪梅奥粘连概率评分系统(MAP)在肾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153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依据MAP评分系统将其分为低度复杂组、中度复杂组和高度复杂组三组。比较各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中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血肌酐变化情况。 结果在153例患者中,低度复杂组68例,中度复杂组58例和高度复杂组27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血肌酐水平、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BMI、RENAL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复杂程度的提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也在不断增加(P<0.05);而术中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在术中并发症方面,随着复杂程度的提高,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增加(P<0.05),且高度复杂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是低度复杂组的13.895倍(P=0.002),MAP评分系统预测术中并发症发生的精度较高(AUC=0.757,P=0.002)。但是术后并发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AP评分系统在肾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对预估手术难度及术中并发症发生风险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index(CI)评分指导T1期肾肿瘤手术方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2例T1期肾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资料,依据动态增强CT影像测量肿瘤直径(d)、肿瘤中心至肾脏纵轴距离(x)、肿瘤中心至肾脏中心层面距离(y),并进行CI评分,研究CI评分与手术方式的相关性。结果:按CI评分,在122例肾肿瘤患者中,低度(CI2.5)、中度(1.6CI≤2.5)、高度(CI≤1.5)复杂组分别为:32例、52例、38例。根治性肾切除术(RN)与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各行45例、77例,其中NSS在各组中分别为:29例(90.6%)、33例(63.5%)、15例(39.5%),卡方检验示CI评分分级与手术方式显著相关(χ2=19.53,P0.01);组间比较发现低度与中度复杂组,低度与高度复杂组间手术方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NSS术中,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各45例、32例,其中LPN在低、中、高度复杂组分别为21例(72.4%)、20例(60.6%)、4例(26.7%),卡方检验示CI评分分级与NSS手术方式相关(χ2=8.63,P0.05);组间比较发现低度与高度复杂组手术方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CI测量数据中,d、x、y值与肿瘤复杂程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699、-0.409、-0.392,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值与肿瘤复杂程度相关性最强。结论:CI肾脏肿瘤评分系统能够全面描述肿瘤解剖学特点,充分评估手术复杂程度,为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近似肿瘤实质接触面积与肾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2014年1~7月因肾肿瘤入院并接受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CT或MRI图像,并参照球冠面积公式计算肾肿瘤与肾实质接触面积的近似值(estimated tumor contact surface area,eCSA),以eCSA中位数13cm2将患者分成≥13cm2组(n=47)和13cm2组(n=47),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肾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肾功能等围手术期参数的差异,分析eCSA与肿瘤解剖学R.E.N.A.L.评分、PADUA评分以及上述围手术期参数的相关性。结果:9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eCSA≥13cm2组肿瘤复杂性更高,其肿瘤大小、内生比例、R.E.N.A.L.评分和PADUA评分均高于13cm2组(P0.01)。eCSA≥13cm2组开放手术的比例更高(P0.05),其肾缺血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长于、多于13cm2组(P0.01),但两组间手术用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相关分析提示eCSA与肿瘤大小、肿瘤内生程度、R.E.N.A.L.评分、PADUA评分、肾脏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肾功能下降幅度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以近似肿瘤实质接触面积作为参数能够客观地评价肾肿瘤的复杂性。该指标与肾部分切除术的缺血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肾功能下降幅度均密切相关,可作为上述围手术期参数的预测因素,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R.E.N.A.L.,PADUA和C-index三种评分系统在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34例行PN的单侧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阅读134例单侧肾肿瘤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应用R.E.N.AL.,PADUA和C-index三种评分系统对肾肿瘤解剖特征进行评分并分组,分析三个评分系统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三种评分系统不同组别间热缺血时间、估计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肌酐升高值及住院天数的相关性。结果 61例和73例患者分别接受了开放式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三种评分系统两两相关,R.E.N.A.L.和PADUA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0.749,P<0.001),其次是C-index和PADUA(相关系数:-0.266,P=0.002),最后是C-index和R.E.N.A.L.(相关系数:-0.191,P=0.027)。R.E.N.A.L.、PADUA评分分组与热缺血时间、估计出血量存在正相关,而与手术时间、肌酐升高值及住院时间无明显相关。C-index评分分组不仅与热缺血时间和估计出血量相关,还与手术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两个评分系统,C-index评分分组与肌酐升高值及住院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三个评分系统均可对手术复杂程度及相关风险进行评估,C-index评分系统优于R.E.N.A.L.和PADU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E.N.A.L.评分系统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中与围手术期相关问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行NSS的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行R.E.N.A.L.评分,并分析该评分系统与手术方式、热缺血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按该评分系统,低、中、高度复杂组分别有62、58、10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例数分别为:59例(95.1%)、26例(44.8%)、2例(20%),不同评分患者在手术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按评分高低进行分层分析,行腹腔镜辅助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低、中度复杂肿瘤的热缺血时间平均为(18.6±5.8)min、(23.0±5.9)min,出血量的中位数分别为20mL、50mL,热缺血时间及出血量均随评分增加而增加,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开放肾部分切除组的不同评分患者在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手术并发症上与评分高低无显著差异(P0.05)。对NSS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分析显示,R.E.N.A.L.评分、手术方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R.E.N.A.l.评分系统能客观有效的评估肾肿瘤的解剖学复杂程度,有效预估手术难度和风险,指导肾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R.E.N.A.L.肾脏肿瘤评分系统在肾脏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 2012年8月194例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的临床资料.根据CT/MRI对每例患者进行R.E.N.A.L.评分,按评分高低将肿瘤解剖复杂程度分为低度、中度、高度,了解评分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关系,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NSS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NSS 194例,其中147例行腹腔镜手术,47例行开放手术.低、中、高度评分肿瘤分别为89、98、7例,按评分高低进行分层分析,不同评分患者在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x2=25.526,P=0.000).对NSS术后并发症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方式和R.E.N.A.L.评分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E.N.A.L.评分高低和手术方式是预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β=1.687,OR=1.05,95% CI=1.010~1.090,P=0.025;β=2.325,0R=1.56,95% CI=1.170~2.050,P=0.002).结论 R.E.N.A.L.评分系统能客观评判肾脏肿瘤的解剖复杂程度,对NSS术后并发症有判断作用,有利于手术方式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后腹腔镜及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a N0M0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52例,分为后腹腔镜组(23例)和开放组(2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率、术后并发症、恢复进食时间、引流天数、术后住院天数、IL-2用药情况、出院时肌酐及远期肾功能、有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肾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引流天数、术后输血率、术后并发症、IL-2用药、出院时肌酐水平、病理类型及远期肾功能、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a N0M0期肾癌疗效可靠,与开放性手术相比,术后恢复快,远期肾功能、局部复发及转移率方面相似。  相似文献   

12.

Purpose

Ficarra et al. (Eur Urol 56:786–793, 2009) published a preoperative anatomical classification (PADUA)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anatomical parameters of renal tumors on complication rate of nephron-sparing surgery (NS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bi-center external validation of this classification using the technique of hilar arterial clamping during open and laparoscopic NSS and to correlate the PADUA score to the ischemia time.

Methods

240 consecutive tumors treated with open and laparoscopic NSS were re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PADUA classification. Complications were graded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Clavien system (Dindo et al. in Ann Surg 240:205–213, 2004). Chi-square tests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addressed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PADUA classification on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and grade.

Results

Mean patient age was 62.2 ± 13.3 years.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was 0 in 76%, 1 in 22% and 2 in 2%. 61 (25%) were treated laparoscopically. The median PADUA score was 7.5 (range 6–13). Mean surgery and ischemia time was 189 ± 95 and 24 ± 22 min, respectively.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23% (n = 54). On univariate analysis, the PADUA score correlated with complication rate (p < 0.001) of open and laparoscopic NSS. On multivariate, only the PADUA score correlated with complication rate (p = 0.0056). Ischemic time correlated with the PADUA score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DUA score ≥ 10 (p = 0.034).

Conclusions

The PADUA score is a reliable tool to preoperatively predict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addition, it might be beneficial for a more objective patient selection for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teaching NS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治疗局限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9例行RLPN,24例行OPN。观察手术时间、术中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RLPN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肾缺血时间均明显较OPN组长,而术中出血量则明显少于OPN组,且胃肠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OPN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肾肿瘤疗效确切,出血量及并发症少,微创优势明显,是替代开放手术治疗局限肾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nephron-sparing surgery,RLNSS)治疗较大(肿瘤最大径>6 cm)肾错构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4例RAML(最大径均>6 cm)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24例中10例行RLNSS,14例实施传统开放手术(open nephron-sparing surgery,ONSS)治疗,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肿瘤最大径、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RLNSS、ONSS两组手术用时、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缺血时间[RLNSS vs ONSS:(27.8±3.4)vs(24.5±3.7)min];术中出血量[RLNSS vs ONSS:(242±49)vs(338±63)ml];术后患者平均肠道恢复时间[RLNSS vs ONSS:(2.1±0.6)vs(2.9±0.8)d]和术后住院天数[RLNSS vs ONSS:(9.2±1.0)vs(11.4±1.4)d]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在手术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较大RAML,RLNSS仍然是一种安全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与ONSS相比,RLNSS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及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实际选择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术者自身的操作水平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2年12月,对23例肿瘤直径≤4cm的肾肿瘤患者行RLPN,术中采用全层"8"字形间断缝合和免打结分层缝合法修补肾脏创面缺损,观察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和近期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2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130min;中位数90min;肾脏热缺血时间15~30min,中位数25min;术中出血量50~260ml,中位数80ml;无术中输血。术后病理示所有肿瘤切缘均阴性。术后住院时间7~13d,中位数8d;术后无出血、尿瘘等并发症发生,围手术期无死亡及二次手术切除肾脏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2(3~24)个月,全部无瘤生存,肿瘤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RLPN治疗肾肿瘤(肿瘤直径≤4cm)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