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30例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观察手术时间、取石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胆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成功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30例,平均住院时间80min,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无出血、胆瘘、胆道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的发生,无死亡病例;随访2年,B超均未发现胆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结石复发率低,适合应用于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北京总队医院2009年6月~2012年11月55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5例患者,3例患者因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炎较重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余5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75 min.无出血、胆瘘、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等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3~30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保留了胆囊功能,手术安全、微创、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外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21例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外微创保胆取石手术。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基本无出血,手术时间40~110 min,平均66 min,住院3~5 d,随访3~9个月,症状基本消失,无复发,无胆漏、胆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腹腔外微创保胆取石术是胆囊结石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取石成功56例,其中3例因胆囊炎症重、1例因胆囊粘连重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43~63min,平均51min,均治愈出院,未出现胆漏、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胆囊结石复发1例,复发率为1.79%,无明显消化道症状。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未出现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6,(2):193-19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意义。方法:12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胆囊切除组患者采用标准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保留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保留组中术中出血量低于胆囊切除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少于胆囊切除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更有利于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不良反应,是治疗胆囊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指标及远期评价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22例胆囊结石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744例)和保胆取石组(7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胆取石组平均手术用时为(85.26±20.08)min,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的(60.43±15.61)min,保胆取石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89±1.96)d,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组的(4.97±1.3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术后感染、胆漏、出血等术后并发症。保胆取石组术后结石复发15例,复发率为19.23%,腹腔镜胆囊切除未见复发。结论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虽然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复发率等方面均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具有保留胆囊生理功能的优势,且未见术后并发症。在严格遵守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均可所谓胆囊结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至2013年6月469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346例行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123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469例患者中单发结石341例,多发结石128例,结石数量597枚,结石直径0.1~2.8cm,平均(1.1±0.2)cm;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手术时间48~79分钟,平均(54.6±5.5)分钟,完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手术时间50~93分钟,平均(59.3±5.0)分钟,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4~7天,平均住院时间(4.6±1.0)天。术后成功回访449例,失访20例,回访率95.74%(449/469),回访患者中胆囊结石复发16例,复发率为3.56%(16/449)。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安全可行,疗效肯定,是治疗胆囊结石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为(7.91±1.32)d,手术时间(85.00±15.92)min,无中转开腹病例。30例随访3个月~1年,未见结石复发、胆瘘及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优点包括创伤小、安全性高、痛苦少、恢复快等,并可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在掌握保胆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的情况下,进行保胆手术量化评分,严格遵循保胆手术流程,可使患者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9.
修志国  徐英华  常雁  王冲  张克 《吉林医学》2013,34(5):898-89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3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 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2年内随访无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胆囊结石患者有选择性地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辅助纤维胆道镜进行保胆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以来开展的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25例。结果:25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出血及胆漏,1例患者因牵拉胆囊时胆囊床出血而改行开腹胆囊切除,1例术后1a复查发现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相对小切口保胆取石创伤更小,肋缘下切口的选择更为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微创保胆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从2007年5月~2009年5月期间29例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超声检查证实29例患者胆囊结石全部被清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出血、胆漏、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至术后1个月复查胆囊收缩功能正常,超声见胆囊大小、形态正常.随访6~12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安全可靠,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技术难度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治疗的139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行保胆取石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组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8±6.6)mL,(10.3±4.3)h及(3.2±1.8)d,而术后止痛剂使用率为11.4%,且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4/70),均明显优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有手术创伤小、组织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98例胆囊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全麻后在脐上穿刺建立CO2气腹,取右肋缘下胆囊底部体表投影处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切开胆囊底部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用无损伤缝线缝合胆囊底部切口,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5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 ml,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年内随访有1例发现胆囊壁间结石。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诊疗方案在胆囊结石治疗上的相关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80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保胆取石组(37例)和胆囊切除组(43例),对2组患者的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例数、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24 h疼痛程度、术后结石复发、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等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组患者的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组留置引流管例数明显多于胆囊切除组,而保胆取石组的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24 h疼痛程度小于胆囊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组术后随访未发现胆囊结石复发,术后6个月、术后1年胆囊收缩功能较术前改善(P<0.05)。胆囊切除组术后随访未发现胆管结石。 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明确,安全可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是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外另一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胆囊和全身状况以及本人意愿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从而实现胆囊结石治疗的个体化。   相似文献   

15.
陈小平 《河北医学》2012,18(10):1372-1374
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胆囊结石患者12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切除胆囊底部,胆道镜检查取石后缝合胆囊.观察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12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治疗时手术时间为70-l0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9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3.25mL,肛门的排气时间平均为27h.术后未出现出血、胆瘘、胰腺炎、腹腔积液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未发现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是胆囊结石安全、有效、微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与LC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有保胆适应证的胆囊结石患者共13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简称保胆组(61例),另一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非保胆组(73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结石残留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结石残留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保胆组比非保胆组术中出血更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保胆组未见结石复发,胆囊功能良好。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对于胆囊结石应采取切、保结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保胆条件的胆囊结石病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手术创伤更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保留了胆囊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与分析。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9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方案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结果统计得出,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2.4±3.3)h,住院时间为(5.1±0.7)d,手术时间为(61.4±12.4)min,术中出血量为(22.1±5.2)ml;在手术结束后,患者临床未发生胆瘘、胆囊出血、腹腔积液及其他并发症症状,在术后经6个月的随访调查后发现,患者术后的胆囊收缩功能正常,并在复查后未出现任何复发情况。结论对腹腔胆囊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能有效提升手术安全系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术后能尽早康复痊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7年5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的90例胆囊结石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4例胆囊结石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在有适应证的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展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23例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保胆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小切口组(P〈0.05或P〈0.01)。保胆组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右上腹疼痛,1例出现结石复发。小切口组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2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术后腹泻、腹部疼痛等症状。两组手术均未出现胆管损伤、胆漏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8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以下简称保胆手术)的可行性。方法用腹腔镜、硬性胆道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进行保胆手术82例。结果82例中成功按照预定术式进行保胆手术76例,保胆成功率92.7%,平均手术时间(80±10)min,平均住院4.5 d;中转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0±15)min,平均住院4.5 d。82例手术均顺利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发现1例胆囊内迷走胆囊管开口2条,发现并清除胆囊黏膜下结石6例。中转LC手术的6例中,1例术后病理证实胆囊壁化脓、胆囊黏膜坏死,胆囊管水肿不通,另5例术后剖开胆囊管见胆囊管结石嵌顿并胆囊管黏膜包裹结石,胆囊管闭锁不通。结论保胆手术,术前、术中双重筛选,严格把握指征,是安全、可行的,对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保胆手术应该是处理的主要手段,切胆手术是保胆手术的重要补充,保胆、切胆同等重要,辩证统一,互为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