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前急救概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1院前急救的历史发展1.1西方院前急救的发展史西方院前急救的发展和医学一样是人类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受到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制约,西方院前急救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院前急救作为整个卫生医疗服务工作中急救医疗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组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朝阳区院前急救网络社区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院前急救网络体系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朝阳区进行了院前急救网络社区化模式的建设和探索.本文从院前急救网络体系的发展概况、发展的三个阶段阐述北京市朝阳区院前急救网络社区化模式的发展过程,提出通过深化朝阳区院前急救机制体制建设、加强社区-急救-网络医院一体化研究、加强社区急救能力的建设、完善管理标准、流程以及质量考核分配体系、加强紧急医疗救援机制和体系建设来促进院前急救网络社区化模式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ICU三个既有独立工作职责和任务,又有互相紧密联系的部分。院前急救负责现场和途中救护,是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也是为病人日后康复不留残或少留残的前提。所以,目前要求院前急救的组织及措施越来越高,尤其基层医疗单位的院前急救工作仍需大力加强。根据我部近几年的  相似文献   

4.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发病、受伤开始到医院就诊这一阶段的救护,包括现场救护及途中救护。为进一步完善院前急救措施,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使院前急救这个特殊医疗环境中的护理工作适应医疗改革的步伐,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院前急救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护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朱爱华  陈海燕  董艳 《西部医学》2012,24(10):1981-1982,1984
目的探讨医护固定合作模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比较两组院前救护队在实施院前急救中的效果。一组由4名护士和4名医生班次固定(固定组);另一组由4名护士和9名轮转医生轮流值班(非固定组)。比较两组的院前急救处置能力、医疗质量。结果固定组在院前急救处置能力及医疗文书的合格率明显高于非固定组,而在医护矛盾、医患矛盾、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固定组(P〈0.05)。结论医护固定合作不仅使医生护士之间在院前急救中更能促进医护密切合作、默契配合,也能更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防止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国际上发达国家都建立了高效医疗服务体系,用最短的时间提供最有效的医疗服务.非典发生之后,我国也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突发性事件抢救危重伤病人时,院前急救尤为重要,急诊第一时间处理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新疆兵团农牧团场分布广、线长、交通不便,团场医院不仅肩负着团场干部职工的医疗保健任务,还承担着驻地各族人民群众医疗服务工作.因此加强院前急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我国各地市的实践及作者经验,探讨了急诊医疗体系单元的考核与评价标准。从组织建制、基础设施、规章制度、工作质量、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对院前急救进行了量化考核,而对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依托的急救中心的评价标准也进行了详细介绍,旨在加强EMSS建设,促进我国建立统一的EMSS考核与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危、急、重患者从发病现场到抵达医院前的医疗救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院前急救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三部分。其中院前急救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院前急救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其工作重点在于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即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就地抢救、监护运送至医院的过程,为病人进一步接受诊治创造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1] 。院前急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医疗保健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 1998年 12月 2日广西柳州市开通“12 0”急救电话 ,即建立全市统一的急救指挥中心 ,院前急救由四家医院急诊科分片出诊。这种院前急救模式的优点是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 ,分片就近缩短了急救的反应时间及提高了抢救效率[2 ] 。我院急诊科参与院前急救两年来 ,共出诊抢救病人 3941例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士是院前急救医疗的重要力量 ,合理安排出诊护士 ,强化其急救意识 ,提高急救工作快速反应能…  相似文献   

11.
院前急救也称为现场急救,它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密切联系,它的目的是更有效地抢救急、危、重症病和应对灾难性事件。为了缩短院前急救时间,提高应急急救能力,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探讨影响院前急救的各种原因及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院前急救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其成为高风险的医疗行为。通过分析院前急救风险的伦理学原因,即基于疾病特点的分析、社会因素的分析、急救部门职能变化的分析等,提出对于急救人员,做好院前急救工作需要做到加强医德修养,严守医疗规则;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加强急救知识宣传、统一院前急救伦理规范;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急救流程。  相似文献   

13.
院前急救疾病谱对基层医院医疗救援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荣  王家珍  李希宁 《西部医学》2010,22(6):1085-108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主要疾病谱对指导基层医院医疗救援的意义。方法对近3年9698例院前急救患者的年度、年龄、性别分布及病种构成、死亡原因等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急救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以19-48岁者最多;疾病谱前6位依次是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它们占总救治人数93.44%,创伤是最主要组成部分占44.6%;院前死亡病谱排序依次是: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结论了解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对基层医院确定急救工作重点、救援决策及发展方向,指导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院前急救科研网络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我国院前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科研网络与培训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急救科研网络是建立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与急救分中心(站)、医疗救援中心与医院、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与社区、各城市急救中心(站)之间的科研信息平台,以达到急救科研信息共享、经验交流、课题研究以及人员培训的目的。建设急救科研网络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的总体水平,有利于急救科研的协作开展和急救知识的普及,从而提高我国院前急救医疗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院前急救是作为院内急诊科的外延,肩负着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生命的责任,它是急诊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是患者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改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也相应提高,医疗纠纷逐渐上升。我院急诊科2007年1月-2008年1月共出诊1890人次,为了防止院前急救工作中各种医疗纠纷和投诉事件发生,提高我科院前急救的整体水平和有效出诊率,杜绝安全隐患,特总结出我科院前急救中常见的隐患及防范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院前急救护士心理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辉 《中外医疗》2010,29(11):187-187
院前急救是最前沿的医疗阵地,急救工作的突发性、复杂性、时效性、严重性使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护理人员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其对工作的厌恶、恐惧感,心理压力重,急救质量降低。我中心对造成心理压力大的原因进行多方面分析,采取防范对策,即科学管理、人文关怀,减轻了急救护士心理压力,提高了院前急救质量,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南省院前急救护士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水平及相关因素,为院前急救护士多元文化护理培训课程的设置提供依据及管理建议。方法自行设计急诊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对海南省6家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的96名护士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调查。结果院前急救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总体得分为(126.56±18.73)分,其中知识理论维度认知得分最低[(31.24±5.12)分];中专及大专护士的总体认知水平及其知识理论维度显著低于本科护士(P<0.01、P<0.05),护士的文化程度、每日学习时间与总体认知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海南省院前急救护士多元文化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必须加强培训及管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渴求在急危重病的发病初期就能得到及时高质高效的救治,而院前救护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同时院前、救护又与灾害医疗救援密不可分,所以其重要性也变得更为明确,广义和普及上的院前救护是项系统工程,是与广大群众、各政府职能部门相协作的一个大的救助体系:而狭义和专业上的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第一环节。它包含急救通讯、急救运输、急救医疗等。其中急救医疗直接决定了院前急救的质量,其理应成为院前急救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19.
呼吸支持技术是院前急救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法规要求必须掌握和反复训练的急救技术,直接影响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医疗救助质量.文章介绍院前急救时氧气治疗、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呼吸机支持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医疗质量管理是院前急救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实现院前急救专业化和抢救现场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服务日益提高的要求。天津急救中心以“病人至上、服务为本、质量第一”作为急救工作的目标,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文明、快捷、满意”的服务。第一、分析院前急救医疗质量的不足,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三个方面分析缺陷、查找差距。第二、提高院前急救医疗质量方案,确定医疗质量的重点,实现病历的标准化、规范化。控制医疗缺陷,对已发生的缺陷要认真评估、总结。加强危重病人的抢救,注重基础质量,强化医疗过程环节质量控制,增强管理力度、时效性,尤其是强化基本功的训练,熟练掌握CPCR技术。重视急救效果评估,重点监测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无效率。第三、对医疗质量进行实时控制,运用全程信息管理系统,对急救服务过程环节质量实时监测和控制,实现医疗质量管理从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转变,面向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实现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共享。第四、心肺复苏成功率是院前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心跳、呼吸骤停是院前急救中最紧急危险情况,心肺复苏成功率是衡量急救中心院前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医疗质量管理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心肺复苏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对急救质量作出正确评估,使心肺复苏减少随意性,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