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光皮树油工厂化精炼及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于都具收集到的光皮树干果压榨出毛油后,通过工厂化精炼,最终得到光皮树精炼油,并对其脂肪酸成分以及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树油最主要的3种脂肪酸为亚油酸(34.69%)、油酸(34.47%)、棕榈酸(22.37%)。对光皮树毛油与精炼油比较发现,毛油颜色深(黄77,红12,蓝8.7),高酸值(15.3mg KOH/g)和高过氧化值(76.9meq/kg),精炼后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一些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水分、β-胡萝卜素、VE、尼克酸、硫胺素)和微量元素(钾、钠、镁、磷)在毛油中均有存在,经精炼后,碳水化合物、水分、β-胡萝卜素、钾、镁、磷含量显著下降,VE含量变化不大,尼克酸、硫胺素和钾含量均低于检测下限。  相似文献   

2.
李洁艳 《中国油脂》2021,46(6):25-27
研究精炼加工过程玉米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趋势,考察精炼工艺对玉米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式脂肪酸主要在精炼的脱臭工段产生;脱臭温度在210~230 ℃,脱臭时间60 min时,生成的反式脂肪酸主要为C18∶ 2t,脱臭温度升高到250 ℃时,有C18∶ 3t生成;脱臭温度越高,脱臭时间越长,反式脂肪酸含量越高;在脱臭温度210~230 ℃、脱臭时间100 min条件下得到的成品玉米油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0.3%,且质量指标满足国标一级玉米油要求。  相似文献   

3.
精炼光皮树色拉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光皮树色拉油的精炼工艺.通过磷酸-乙醇工艺,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得到:在加磷酸量1.0%,温度为85℃,加热30min,乙醇:毛油=0.8:1(mL/g),萃取2次的情况下,对毛油起到了很好的脱色、脱酸、脱胶的效果,经过进一步精炼,光皮树油的色泽由Y30 R8.5降到Y30 R2.8,酸值由13.21(KOH)/(mg/g)降到0.15(KOH)/(mg/g),产品质量完全达到色拉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精炼光皮树色拉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光皮树色拉油的精炼工艺。通过磷酸-乙醇工艺,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得到:在加磷酸量1.0%,温度为85qC,加热30min,乙醇:毛油=0.8:1(mL/g),萃取2次的情况下,对毛油起到了很好的脱色、脱酸、脱胶的效果,经过进一步精炼,光皮树油的色泽由Y30R8.5降到Y30R2.8,酸值由13.21(KOH)/(mg/g)降到0.15(KOH)/(mg/g),产品质量完全达到色拉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酸价为15.12±0.016 mg KOH/g的葡萄籽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化学法、物理法和酶法精炼方法脱酸,重点研究了不同的精炼脱酸方法对葡萄籽油中反式脂肪酸的种类以及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的精炼脱酸工艺中葡萄籽油的酸价以及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化学法精炼脱酸,葡萄籽油的酸价降至0.10±0.022 mg KOH/g以下,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了0.31±0.0011%。采用物理法精炼脱酸:在240℃条件下脱酸8 h,酸价为0.13±0.018 mg KOH/g,反式脂肪酸含量为1.86%。酶法酯化脱酸:在反应温度80℃、甘油添加量300%、加酶量3%、时间8 h的条件下,葡萄籽油的酸价降到2.36±0.026 mg KOH/g,反式脂肪酸含量由0.034±0.001%升至0.035±0.001%~0.041±0.0016%。不同的精炼脱酸方法对葡萄籽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影响的规律为:酶法化学法物理法。采用酶促酯化脱酸方法对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6.
光皮树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高,但氧化稳定性差,难以保藏。本实验研究温度和抗氧化剂对光皮树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光皮树油的氧化过程有明显影响,会加速油品变质;不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不同,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光皮树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柠檬酸和抗坏血酸(VC)对TBHQ 均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抗氧化性能,且柠檬酸的协同抗氧化性优于VC;添加0.02% TBHQ+0.005% 柠檬酸能有效抑制光皮树油在保存和销售过程中因氧化而产生的酸败,并可使光皮树油在20℃下的贮藏时间从4 个月延长到9 个月。  相似文献   

7.
加热对油茶籽油中反式脂肪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不同加热条件下(200、260、300℃)油茶籽油中脂肪酸组成,来分析反式脂肪酸形成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是导致油茶籽油中反式脂肪酸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因素。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反式脂肪酸含量和种类有增加的趋势;而且反式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还受未加热油茶籽油中顺式脂肪酸的影响。因此,在油茶籽油烹饪过程中,应掌握好加热温度和时间,以避免形成反式脂肪酸。  相似文献   

8.
光皮树油溶剂萃取脱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醇作溶剂萃取高酸值光皮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厦正交试验考察了脱酸过程中各种因素对脱酸效果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可将光皮树油酸值从22.61(KOH)/(mg/g)降低到1.27(KOH)/(mg/g)。  相似文献   

9.
煎炸时间与煎炸温度对花生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煎炸时间和煎炸温度对花生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煎炸温度的升高与煎炸时间的延长都能导致花生油中的中碳链脂肪酸、奇数碳链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同时导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在煎炸温度为150、180、210℃下,煎炸32 h后,花生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由未煎炸花生油中的15.41%增加至25.69%、28.71%、35.86%,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由未煎炸花生油中的44.75%增加至51.60%、52.82%、50.6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从未煎炸花生油中的39.81%下降至18.90%、14.10%、9.81%,相对不饱和度分别从未煎炸花生油中的5.49下降至2.74、2.33、1.69.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大豆油(含0.02%TBHQ)在170℃、190℃、210℃条件下煎炸食品2、4、6h,油脂的酸值、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羰基值、维生素E、氧化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煎炸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油脂热氧化程度越大、理化特性变化及品质裂变程度越大.190、210℃煎炸6h,大豆油p-茴香胺值从原样0.36分别上升到156.3、175.8;羰基值达48.2、61.5 meq/kg;维生素E含量由89.5 mg/kg下降为8.3、5.19 mg/kg;反式脂肪酸含量由0.91%分别增加为1.76%、2.08%;氧化脂肪酸是原样0.92%的1.6倍和2.6倍以上;酸值由0.1 mgKOH/g增加到0.45、0.56 mgKOH/g.此研究结果说明:大豆油不宜在高于19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长时间煎炸食品.  相似文献   

11.
Lauric acid imparts soapy taste to edible oil and to fried bread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less than 1 g·kg-1, palmitic acid and stearic acid taste neutral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up to 20 g·kg-1, oleic acid is neutral in the same concentration range, while purified linoleic acid tastes slightly bitter, and the flavour of linolenic acid is bitter and rancid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 g·kg-1.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精炼和氢化大豆油中的反式脂肪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宋志华  单良  王兴国 《中国油脂》2006,31(12):37-40
采用CP—Sil88强极性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精炼和氢化大豆油中的顺、反异构和位置异构的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精炼和氢化大豆油中主要顺、反式脂肪酸实现了很好地分离,各种位置异构的反式脂肪酸也实现了较好地分离。采用归一化法对各种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精炼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为总脂肪酸含量的3.45%,以△9c,12t—C18:2、△9t,12c—C18:2和△9c,12c,15t—C18:3、△9t,12c,15c—C18:3 4种形式为主;氢化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为总脂肪酸含量的38.73%,以△9t—C18:1、△10t—C18:1、△11t—C18:1 3种形式为主的反式十八碳单烯酸(t—C18:1)占反式脂肪酸总量的90.81%。  相似文献   

13.
Effect of free fatty acids on the flavour of frying oi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 Ledahudec  J Pokorny 《Die Nahrung》1991,35(10):1071-1075
  相似文献   

14.
光皮梾木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果肉和种仁含油丰富,若推广种植,可大力促进社会经济和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尝试将亚临界丁烷技术应用于光皮梾木油的制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该工艺进行了考察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拟合得到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该模型极显著(P< 0.0001)、模拟失拟项不显著(P>0.5590)、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8)、调整确定系数(R2<0.95),该模型拟合度较好;实验获得的优化工艺为:萃取温度(A)为36.0℃,液料比(B)为1:7.33,萃取时间(C)为76min,在优化条件下实际测定的光皮梾木油的萃取率为95.03%,与预测值(95.18%)接近。因此,本研究可为亚临界丁烷工艺在光皮梾木制油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以棕榈油作油炸油,油炸表面涂抹蜂蜜水的鸡腿,研究棕榈油连续使用时间对鸡肉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并测定棕榈油的酸价和羰基值,探究其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棕榈油作油炸用油,油炸后鸡肉中所含的主要反式脂肪酸为C18∶1 9t;棕榈油使用2~10 h,鸡肉中总反式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棕榈油酸价在油炸过程中一直符合食用油煎炸过程中卫生标准;而羰基值在160℃下使用10 h时达到54.66 meq/kg,超过国标规定的最大限量,180℃下使用8 h即将超标,而200℃时已经超标。因此,以棕榈油进行油炸加工鸡肉时,应选择160℃左右的加工温度,并控制棕榈油使用时间不超过10 h。   相似文献   

16.
Simulated frying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oils with French fries as the fried food. Comparison of frying oil samples was then made with their control counterparts (i.e. oil samples heated without food).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gas chromatography (GC),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ATR) AOCS method Cd 14d-99 and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negative second derivative absorbance (−2D ATR), were applied to quantify total trans fats. The total trans fats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in the frying oil samples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amples, which might b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 high amount of trans fats in the pre-fried and frozen French fries. In general, the ATR AOCS method Cd 14d-99 produced lower amounts of trans fatty acids and the −2D ATR absorbance method produced higher amounts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氢化油的大量使用,反式脂肪酸的危害逐渐显现。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诱导血栓形成,还能干扰脂肪酸代谢,影响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近年来,公众对反式脂肪酸的担忧越来越强。本文综述了反式脂肪酸的产生、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反式脂肪酸有两个来源,天然存在和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其危害主要来自油脂氢化、精炼及煎炸过程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因此,本文提出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控制反式脂肪酸:(1)寻找氢化油的替代品:酯交换油脂、酯化产品、油凝胶、棕榈油分提物等;(2)采用油脂提取新技术:水酶法提油、冷榨提油、超临界萃取提油等;(3)减少煎炸。旨在从源头把关,从根本上消除反式脂肪酸可能引起的健康隐患。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油脂氢化制备低反式脂肪酸氢化油脂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电化学催化氢化和超临界氢化的反应原理、反应器构造及工艺参数对氢化反应的影响,并分别阐述了其与传统油脂氢化、贵金属催化氢化相比在制备低反式脂肪酸氢化油脂方面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