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强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4):79-81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服用雷贝拉唑10mg/d,共2周,记录治疗前和用药期间患者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厌食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愈率为96.36%,治疗1周上腹痛、腹胀、反酸、嗳气、厌食的缓解率分别为100%、96%、97.92%、90.57%、84.78%。结论雷贝拉唑治疗十二肠球部溃疡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替硝唑,雷贝拉唑联合克拉霉素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患者分别应用替硝唑,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三联疗法相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的后,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试验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硝唑,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三联疗法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疾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房玉亮 《淮海医药》2003,21(5):418-418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日疗效。方法 治疗组单次服用雷贝拉唑 10 mg,对照组单次服用奥美拉唑 2 0 mg,观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上腹痛、反酸、嗳气的一日症状变化情况 ,并对其疗效进行评分 (症状消失 3分 ,症状减轻 2分 ;症状无变化 1分。)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评分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雷贝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一日疗效优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溃愈颗粒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子本院临床确认的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雷贝拉唑,而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和溃愈颗粒。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溃疡疗效、HP根除率、溃疡复发和HP再感染来评价雷贝拉唑联合溃愈颗粒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溃疡疗效和HP根除率没有差异性(P<0.05),但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溃疡疗效和提高HP根除率。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疗效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治愈半年和1年后,治疗组中患者的溃疡复发和HP再感染率较对照组要轻(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溃愈颗粒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显著,并减少溃疡复发和HP再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国产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国产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和进口雷贝拉唑钠空白模拟片,对照组服用进口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和国产雷贝拉唑钠空白模拟片,均为晨起餐前服用,每日1次,疗程28d。治疗过程中观察上腹痛消失时间、症状变化(上腹痛、烧心、反酸),并记录不良事件。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结果两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雷贝拉唑钠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高效、安全、经济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比较国产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与进口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试验设计,共计90例患者入选,按2∶ 1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国产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和进口雷贝拉唑钠空白模拟片,对照组服用进口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 mg和国产雷贝拉唑钠空白模拟片,均为晨起餐前服用,每日1次,疗程28 d.治疗过程中观察上腹痛消失时间、症状变化(上腹痛、烧心、反酸),并记录不良事件.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结果:两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过程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试验组每例每疗程治疗费用较对照组少.结论:国产雷贝拉唑钠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高效、安全、经济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而根除Hp可使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的复发率降至5%以下,从而使绝大多数溃疡患者得到彻底治愈。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组成的10d序贯疗法和7d标准疗法治疗醇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以评估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1例49岁女性患者因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疤痕期)口服替普瑞酮、雷贝拉唑。用药后第1天晚上,患者出现皮疹、眼部不适,予停药和对症处理后痊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而根除Hp可使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的复发率降至5%以下,从而使绝大多数溃疡患者得到彻底治愈[1].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组成的10 d序贯疗法和7 d标准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以评估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Hp检测阳性,内镜检查为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分为治疗组(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照组(泮托拉唑三联疗法);服药1周.两组继续使用雷贝拉唑或泮托拉唑1周为1疗程.结束后第28天复查内镜并检测Hp.结果:内镜检查结果和Hp检测结果及不良反应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和泮托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雷贝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家喜 《河北医药》2011,33(8):1251-1251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雷贝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与H+-K+-ATP酶部分可逆地结合,起到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以促进溃疡愈合。本文应用雷贝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与奥美拉唑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雷贝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雷贝拉唑治疗组及泮托拉唑对照组,分别在服药第1天、第2天及第6天,观察上腹疼痛、返酸等症状的缓解率及治疗4周后溃疡愈合率.结果两组溃疡愈合率93.55%和90.32%,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6.7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腹痛消失率第1天分别为20.97%和25.80%, P<0.05;第2天分别为90.32%和45.16%,P<0.01.第1天返酸消失率分别为74.19%和19.34%,P<0.0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好,抑酸作用起效快,症状缓解尤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庄开赞 《中国药业》2003,12(8):68-68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雷贝拉唑10mg和奥美拉唑20mg治疗,1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2.31%和88.46%,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雷贝拉唑10mg和奥美拉唑20 mg治疗,1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2.31%和88.46%,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韩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161-162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达喜、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方法随机将40例具有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的患者(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例,复合性溃疡1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雷贝拉唑、达喜;对照组单用雷贝拉唑治疗。两组同时应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胃镜下黏膜修复情况综合评价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雷贝拉唑、达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及黏膜修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Hp根除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雷贝拉唑、达喜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及根除Hp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艾普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259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29例和对照组130例,试验组予艾普拉唑肠溶片5 mg,po qd;对照组予雷贝拉唑肠溶片10 mg,po qd,疗程均为28 d;两组均采用克拉霉素片500 mg+甲硝唑片400 mg治疗,po bid,疗程7 d。结果:4周胃镜下溃疡显效率试验组92.25%,对照组为90.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8%和10.77%(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成本分别为1739.26元和1814.79元。结论:艾普拉唑和雷贝拉唑均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药物,但艾普拉唑略为经济。  相似文献   

17.
金玲 《丹东医药》2006,(3):28-29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开放式服用埃索美拉唑10mg/d,2周,记录治疗前和用药期间的腹痛、腹胀、厌食、嗳气、反酸的变化情况。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愈率为92.50%,第七天上腹痛、腹胀、厌食、嗳气、反酸的缓解率分别为97.83%、94.44%、87.50%、88.10%、100%。结论埃索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能够很好控制症状,完全愈合溃疡。具有起效快、疗效稳定长久、药物相互作用小、副作用少等优点,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一个理想的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经内镜确诊的80例DU患者,分别用两种不同方案进行治疗,4W后作胃镜检查,观察溃疡愈合和Hp根除情况;1Y后再次复查胃镜,观察溃疡复发和Hp再感染情况。结果: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三联治疗4W后DU的愈合与单用雷贝拉唑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Hp的根除有明显差异(P<0.01);1Y后分别进行胃镜复查,单用雷贝拉唑组的溃疡复发与Hp再感染明显高于三联治疗组,P<0.01,差异显著。结论: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Hp相关性DU的治愈率和根除率高,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孙怡 《中国药业》2013,(20):103-104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溃疡径长两组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5.28,P〈0.05),幽门螺旋杆菌(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0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r=0.68,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疗法能迅速改善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既能增强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加速溃疡愈合,又能有效根除HP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潘妥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疾病的不同效果,寻找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疾病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潘妥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潘妥拉唑和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潘妥拉唑组的总治愈率为88.3%,奥美拉唑组的总治愈率为85%,两者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潘妥拉唑组的总Hp根除率为88.3%,奥美拉唑组的总Hp根除率为31.7%,二者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潘妥拉唑对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效果明显,无并发症,是治疗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阳性球部溃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