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肺门冻结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门冻结支气管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46例,肺叶切除6例,其中心包内处理肺动脉13例,肺静脉18例,同时处理肺动,静脉12例,左心房部分切除9例,上腔静脉重建或成形5例。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心包堵塞和顽固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随访0.5-5年,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5%,26.9%和15.4%。结论:心包内处理肺血管的肺切除术是治疗肺门冻结支气管肺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肺门冻结肺癌的手术切除率 ,1981- 0 5~ 2 0 0 0 - 0 5 ,我院应用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门冻结支气管肺癌切除 5 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 2例。男 34例 ,女 18例。年龄 4 6~ 65岁 ,平均 5 5岁。均为中央型晚期肺癌。其中左侧 2 7例 ,右侧 2 5例。鳞状细胞癌 34例 ,腺癌 11例 ,鳞腺癌 5例 ,小细胞癌 2例。 19例肿瘤侵犯心包及肺血管 ,2 8例肺门转移淋巴结和肺血管浸润肺门冻结 ,3例肺静脉内癌栓 ,2例心包外肺静脉<2cm ,5例上腔静脉受侵。术前 32例合并高血压 ,16例冠状血管供血不足 ,6例冠心病 ,13例…  相似文献   

3.
常规肺切除的手术步骤为先结扎切断肺血管 ,然后再处理相应的支气管。经过多年临床实践 ,发现该手术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是对于肺门冻结、肺门巨大肿块、叶裂严重粘连或分化不全的患者 ,经肺门前方和叶裂处理肺血管就有一定的困难 ,甚至一部分患者因此而中止手术。自 1989年以来 ,选择性地在 48例难治性肺癌切除术中采用先断支气管的方法 ,经肺门后方显露肺血管及心包后壁 ,结合前心包切口 ,可以良好的环周显露肺血管、上腔静脉心包内段及左心房 ,有效地延长其长度和暴露空间 ,为处理上述结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安全性 ,扩大了手术适应症 ,提高了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晚期中心型肺癌手术切除率较低 ,临床上许多病例皆因癌肿侵及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或直接侵犯心包 ,被视为“肺门冻结”而失去手术切除机会 ;同时有些病例虽然手术切除 ,但因反复的挤压 ,牵拉等手术操作过程致癌细胞或癌块脱落 ,导致术后胸内种植转移或恶性胸水。我院心胸外科从 1997~ 2 0 0 2年采用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并术后胸内化疗药物灌注治疗中心型肺癌 2 6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就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性 2 0例 ,女性 6例 ,年龄在 31~ 6 8岁。其中鳞状细胞癌 18例 (占 70 .1% ) ,小细胞未分化癌 5例 (占19.…  相似文献   

5.
经心包内肺血管处理行肺切除术可用于全肺切除或肺叶切除。近年来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Ⅲ期中央型肺癌增多,按常规肺切除术已难以适应,如强行分离血管、肺门,术中危险性大。采用心包内肺切除术,提高了Ⅲ期中央型肺癌患者的切除率和生存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我院1994年4月至1997年4月共施行心包内肺切除术9例,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9例,均为男性,年龄40~70岁,平均58岁。病理分类为鳞癌5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和肺泡癌各1例。左全肺切除4例,右全肺切除3例,左下肺切除2例。肺门固定6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9例。1例主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心包内肺血管控制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选择12例肺癌患者,在手术中采用肺门血管心包内控制逆行解剖,应用于肺癌切除术中。结果 12例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痊愈,无并发症。结论采用心包内肺门血管控制肺癌切除术方法实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钱菊生  张晓芳  徐宗祥  饶飞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182+184-182,184
目的 研究心包内结扎肺血管行全肺切除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心包内结扎肺血管行全肺切除治疗的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全部完成一侧全肺切除,术中无大出血情况发生.结论 应用心包内结扎肺血管行肺切除可扩大中晚期肺癌手术指征,减少开胸探查率,提高切除率,有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肺动脉双成形术治疗肺癌是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术式,充分体现了“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组织,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组织”的原则,它可扩大肺癌切除的适应证,使病情较晚、年龄偏高、心肺功能差、肺血管受侵的肺癌患者,既避免了全肺切除,又能切除肿瘤。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在提高肺癌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肺癌病人行心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术和直视下清除纵膈淋巴结。结果手术死亡2例(3.57%),主要并发症14.8%。结论心包内处理血管的全肺切除对中晚期肺癌可提高肺癌的切除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赵永峰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230-231
目的:探讨肺癌全肺切除的治疗价值。方法:对30例肺癌全肺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左全肺切除19例,右全肺切除11例,其中20例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结果:本组30例行心包内处理血管20例,占66.7%。手术死亡率1.8%,术后并发症2.8%,无支气管胸膜瘘发生,术后随访5年生存率为25.7%,其中非小细胞癌5年生存率34.8%,未分化小细胞癌无一例生存满5年。结论: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安全可行,全肺切除术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129例肺癌全肺切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29例肺癌病人全部行全肺切除,经心包内处理血管可提高全肺切除率。结果全肺切除死亡率为2.3%。术后随访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32.1%、21.4%。结论全肺切除可提高肺癌切除率,预后好且减少了剖胸探查率,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心包内处理血管行肺切除术能提高肺癌手术的切除率及根治性肿瘤切除手术 ,减少手术的探查率和危险性。 1996年 6月至 1998年 7月我院共行 188例肺切除手术 ,其中 10例为在心包内处理血管行肺切除术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9例 ,女 1例 ;年龄最大 6 9岁 ,最小 47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 ,其中鳞癌 7例 ,腺癌 2例 ,小细胞肺癌 1例。病理分期 : 期 2例 , a期 6例 , b 期 2例。全肺切除6例 ,肺叶切除 4例 ,有 3例行心房部分切除。本组无手术死亡 ,无支气管胸膜瘘。术后均恢复良好。2 讨论肺癌病人病变常累及肺动脉、静脉以及心包 ,…  相似文献   

13.
吴锡龙 《贵州医药》2007,31(1):42-42
心包内处理血管行全肺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明显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减少了手术的危险性,增加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良性肺叶切除及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124例肺良性病变行肺叶切除及肺部恶性肿瘤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支气管扩张6例,毁损肺8例,肺空洞并曲菌球形成6例,炎性假瘤9例,原发性肺癌95例。其中周围型肺癌52例,中央型肺癌43例。良性病变单纯肺叶切除,恶性病变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清扫86例,全肺切除9例,其中3例心包部分切除、心包内处理肺血管。108例在胸腔镜辅助6—8cm小切口下完成手术,其中16例因胸腔广泛粘连或肺部肿瘤较大、术中血管损伤出血等原因,延长切口至10~12cm,部分撑开肋骨完成手术。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叶切除术适用于胸腔粘连、肺分裂不全及各早、中及部分局部晚期病例,适应证比纯镜下手术增宽、费用低,又具备胸腔镜切口美容、痛苦少、恢复快、对心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龄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癌患者在胸腔镜下行肺段切除加淋巴清扫的手术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对13例高龄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胸腔镜下行肺段切除加肺门、纵隔淋巴清扫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13例均完成手术,1例术后短时间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恢复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远期疗效好.结论 胸腔镜肺段切除加淋巴清扫,在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保存最大肺功能,其创伤小,对呼吸功能影响小,为老年肺功能差的肺癌患者赢得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皮肤小切口)作为肺癌手术的常规切口和围术期的研究.方法 应用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对134例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共行肺切除术130例,手术探查4例;右上叶切除37例(其中袖式切除1例),右中叶切除4例(其中加右胸壁大块切除1例),右中下肺叶切除16例,右下肺叶切除14例(其中加上肺楔形切除1例),右全肺切除11例,左上肺叶切除17例,左下肺叶切除20例(其中加胸壁大块切除1例),左全肺切除11例(其中心包内处理肺动脉1例).术中均行肺门、隆突及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小切口能满足手术的需要,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输血8例.结论 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能提供充分的手术暴露,操作简便,不影响手术的彻底性,可以作为绝大多数肺癌手术的常规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全肺切除治疗肺癌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全肺切除的肺癌病例,来论证全肺切除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及有关的问题。方法回顾我院行全肺切除治疗的肺癌患者68例,对其临床疗效和手术及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全肺切除后肺组织突然显著减少,肺功能明显下降,尤其是右全肺切除应持慎重态度;但全肺切除仍是晚期肺癌的一种有效术式。结论全肺切除是肺癌,特别是晚期肺癌的一种可选择性术式。  相似文献   

18.
晚期肺癌的心包内全肺切除加低渗温热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已有“肺门冻结”状态的晚期肺癌切除方法,并在术中辅以低渗温热化疗。方法进胸后不作过多探查分离,首先选择合适部位切开心包,于肺动、静脉起始部放置7-0~10-0线单纯结扎,阻断血流,尔后再转入外围操作。胸腔内采用低渗蒸馏水温热化疗药物进行浸泡冲洗。结果46例(Ⅲa期29、Ⅲb期12、Ⅳ期5)中29例心包内预置阻断线,17例心包外预置阻断线,全组46例切除率为100%,术中平均输血<100ml,未出现意外险情。结论对晚期肺癌采用分离前预置动、静脉阻断线(不切断),可有效提高晚期中心型肺癌的切除率,减少出血,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采用胸腔内低渗温热化疗,减少了胸水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群体趋向年轻化,中央型肺癌常累及主支气管和肺主动脉,大部分患者采取全肺切除;支气管血管双袖状切除术适用于有肺动脉浸润、肺功能低下、不能耐受全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该术式不仅可以充分切除癌组织,还可以尽量保留健全的肺组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外科疗效有积极作用。肺叶袖状切除术后,心脏负荷加重,易出现低氧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总结隆突支气管肺动脉切除重建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经验。方法应用隆突支气管肺动脉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60例,其中右上叶袖状切除重建29例,右全肺半隆突切除1例,右全肺隆突切除3例,右上叶袖状合并隆突切除3例,右中叶及下叶背段袖状切除重建5例,左上叶袖状切除19例,同时行肺动脉切除成形18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1~5年,生存1年57例(95.0%),3年29例(48.3%),5年19例(31.7%)。结论本方法可扩大中心型肺癌的手术指征,符合肺癌手术“两个最大限度”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