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月5日揭晓的美国大选没有改变选举前的政治格局,连任成功的克林顿继续掌管白宫事务,共和党人则仍然占据国会两院。目前人们已把关注点转向大选后的政局变化和政府政策走向。目前的境况与选择选举后,美国舆论一致认为,如果说克林顿在其第一任期内的主要个人追求是争取连任的话,那么第二任期的重点则是以骄人政绩“青史留名”。因此,加强行使总统领导权将是未来四年美国政局的第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对于美国来说,世纪之交的这两年是历史上少有的“热闹节”。美国老百姓从因特网上“欣赏”了克林顿总统的风流韵事,观看了国会弹劾总统这一出百年不遇的“政治闹剧”,又通过CNN目睹了自己的子弟兵在巴干上空“横冲直撞”78天。随后,他们又等来了一出更精彩的长篇“政治肥皂剧”——2000年全国大选。  相似文献   

3.
考察今年的美国大选,可以发现美国政治中正在发生一些有长期意义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政治权力的代际转换。与1992年总统选举一样,今年的大选不仅是民主、共和两党之争,同时也是代际之争。克林顿是战后初期出生的“婴儿潮”一代的象征,而布什和多尔则是二战老兵那代人的代表。不同的是,这一次克林顿轻松取胜,多尔一直没有对他构成真正的威胁。这意味着“婴儿潮”的代表已经崛起为美国政治生活的主导力量,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的老兵开  相似文献   

4.
经济问题是美国人时下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克林顿一再强调要全力对付的首要问题。克林倾在大选中打出“重振美国”的旗帜赢得了选民们的心。如今人们翘首以盼,看看这位年富力强的新总统到底能为沉病难起的美国经济开出个什么药方来。2月17日,克林顿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了他的首次国情咨文,正式提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1月6日,美国将举行新一轮中期选举。届时,全部435位国会众议员、35位国会参议员、36个州的州长以及更多的州和地方的选任职位将面临改选。这样一次2016年大选之后美国政治的重大洗牌,势必将塑造未来两年的美国政治与政策走向。特别是,如果民主党通过本次选举重获国会众议院多数,特朗普的内外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甚至不排除上演所谓"弹劾"大戏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克林顿现象随着美国中期选举降下帷幕,克林顿总统本届任期的头一半施政实践也就划上了休止符。回顾两年来美国政局的发展,人们可以看到一种本文称之为“克林顿现象”的独特政治景观,简单来说,克林顿做了不少事,却没有得到多少好评。虽然克林顿的主要政策法案“医疗健康保险法案”在国会搁浅,而且其外交政策一度因缺乏一致性而招致广泛批评,但总的说来,克林顿政府在过去两年里做了不少事,而且有一定成果,主要是经济形势不错,联邦财政赤字从1992年的历史高峰连续两年下降,在执政的第二年里,外交也摆脱了被动局面,颇有起色。克林顿自己说,他的政府是二战以来  相似文献   

7.
桥本欲摆脱国内困境,借机树立新形象:克林顿眼盯大选,以外交捞资本。闪电访问 2月底,寒冬未尽,然而太平洋两岸的日美两国却同处于政治热季。日本政治家在国会围绕金融坏帐问题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美国政客们则为实  相似文献   

8.
旧案重翻耐人寻味,大选将至影响微妙——沉寂了多日的“伊朗门”丑闻再次掀起风波。今年6月16日,调查“伊朗门”案件的独立检察官劳伦斯根据一个联邦大陪审团作出的裁定,对里根政府时期的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提出起诉,指控他犯有在国会调查该案件期间对国会说谎、制造伪证和阻挠调查等5项罪行。联邦特别法庭法官已宣布定于今年美国大选前一天(11月2日)开庭审理温伯格案件。  相似文献   

9.
刁大明 《世界知识》2012,(13):26-27
2012年美国大选除了总统选举之外,在联邦层次上所有国会众议员和33位国会参议员也将面临改选,府会两厢的选情与结果将共同塑造未来两年的美国政治走向。就国会参议员选举而言,33个席位中目前民主、共和两党分占23席和10席,即拥有微弱多数优势的民主  相似文献   

10.
民主党在中期选举失利后,有的美国舆论一度认为克林顿已成为无足轻重的政治力量,被列上“政治病危”名单。但是克林顿很快恢复了元气,迅速调整其政治战略,并做出不少努力,以图重新回到政治舞台的聚光中心。克林顿于1月24日面对新开张的第104届国会所发表的国情咨文演说是这一系列努力的高潮。这  相似文献   

11.
在“管理下的竞争”中,降低费用,扩大保险。这场所谓“革命”,将经历半个世纪来国会中的最大恶战。9月22日,克林顿总统在国会参众两院全体会议上发表演讲,正式宜布了他全面改革美国医疗保健制度的计划。  相似文献   

12.
刘卫东 《世界知识》2020,(24):25-26
2020年美国国内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并对美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是国会众议院民主党人弹劾特朗普的案件未通过参议院审核,特朗普被宣布无罪;二是新冠疫情全面暴发且毫无减缓迹象,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均造成严重冲击;三是“弗洛伊德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内围绕着种族问题的对抗愈演愈烈,各种极端思潮泛起,并给大选带来出乎意料的影响;四是大法官金斯伯格病逝,特朗普和参议院共和党人火速任命了新的大法官,最高法院进一步保守化;五是围绕着大选的丑闻、诉讼、游行和对抗不断,投票结果至今没有得到公认。  相似文献   

13.
随着2月初预选活动的展开,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正式拉开帷幕。这次大选不仅将决定由谁出任本世纪最后一位美国最高领导人,而且关系到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美国政治和政府政策的走向。“隐形预选”敲响开场锣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目前一般分为总统预选、全国党代表大会和大选三个阶段。也有人把预选前各候选人长时间的竞选准备活动(募集资金、组织班子、确定纲领等),称为“隐形预选”阶段。总统预选是两党内部各总统候选人争取获得本党  相似文献   

14.
由于宪法机制上的含糊性,美国历史上存在对外政策上的“府会”之争。冷战结束以来,国会实现了一种在对外政策上的“复兴”。伴随这一历史背景,国会在美国对华决策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从历史线索整理当代中美关系发展史上国会在不同时期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可以概括出美国国会在中美关系中的主要地位作用,进而得出影响美国国会对华政策的关键性原因:国会内部微观因素和外部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可以预测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进一步发挥影响的可能趋势,进而提出中国政府做国会工作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知识》2023,(6):12-13
2023年1月3日,第118届美国国会正式宣誓就职。本届国会,共和党是众议院多数党,执政的民主党继续在参议院保持多数席位,从而形成府会“弱分立”格局。在美国国内政治更加极化、2024年大选周期即将开启的背景下,国会山上的两党争斗势将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6.
彼尔·克林顿由于得到了科技界空前的支持,当选了美国总统。在大选的前二个月.包括十几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内的64位著名学者聚集起来,成立了“克林顿—柯尔科学及技术工作者联盟”.以支持竞选。这是布什总统梦寐以求而未能获得的。埃尔·柯尔开始在下院,以后在上院任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是克林顿提名的副总统候选人。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4月2日向国会提出了1963—1964财政年度的“援外”咨文,要求国会在达一财政年度拨出四十五亿美元来推行他的所谓“自由的边疆”政策。这一拨款要求比上一财政年度国会通过的“援外”拨款数字增加约六亿美元。战后以来,美帝国主义一直利用军事集团的和经济“援助”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及政策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强烈的进攻性。冷战后,新保守主义者仍然奉行冷战思维,鼓吹"中国威胁论",主张对华奉行强硬的"遏制政策"。他们通过参与政治实践、操纵媒体引导舆论、控制国会影响立法等手段,影响克林顿、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使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新保守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评点克林顿     
美国总统克林顿即将结束白宫生涯。可以肯定,他的影响力不会因此而烟消云散。美国历史学家布林克利说,克林顿的传奇远未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另一位历史学家威伦茨说,克林顿是20世纪末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但他的功过是非,恐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来,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纷纷刊登文章,对克林顿执政八年的内政和外交政策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20.
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政策:错误的政策发出的是错误的“信号”;最终很可能被拖入一场并不情愿的战争。小布什上台,许多人担心他是否会继续克林顿总统的对台“三不”政策。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小布什口头上称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还是“战略合作伙伴”,或是否重复克林顿的“三不”政策,而在于其具体对台政策是否能有效地防止美国被拖入台海地区军事冲突。不被拖入这场潜在的军事冲突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如果美国对台政策能实现这一点,也就意味着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得以维持,否则就是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