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国家气象局发布的T42数值预报产品,建立了黑龙江省31个重点站的降水,极温,大风等MOS预报方程,并对T42初始资料进行破译,实现了MOS预报业务运行自动化。  相似文献   

2.
动力延伸预报产品释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0  
李维京  陈丽娟 《气象学报》1999,57(3):338-345
目前以数值形势预报为基础的动力产品释用方法主要有模式输出统计法(MOS)和完全预报方法(PPM)。由这两种方法建立的预报方程缺乏明确的物理意义,所以文中提出了一种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从大尺度大气动力学方程组出发,推导出月降水距平百分率与月环流场的关系,从而建立了月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报方程,随后利用月动力延伸预报的500hPa高度场和实际降水场资料反演出月降水距平百分率预报方程的系数。该方程经过独立样本检验,表明这种方法对利用动力延伸集合预报的环流形势作月降水距平预报具有一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宗灏  孔凡中 《山东气象》2000,20(3):34-35,38
取08时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传真网格点资料,用多种统计模型建立MOS预报方程,最终用概率集成回归建立概率预报方程,并将预报方程嵌入新预报工作流程中,具有存储和评分功能,预报效果显著,成为我台发布降水概率预报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预报业务中,常常使用MOS预报方法来作局地地面气象要素预报。但MOS方程的不稳定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MOS方法的不稳定为自两方面;其一,数值模式的改变。随着数值预报的发展,一个模式一年之内将1-2次较大的修改,模式输出产品的特征有之变化,以致破坏MOS方程的稳定性;第二,随着资料的增加,MOS方程也随着变化,因此,如果能建立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预报模型,不因数值模式的改变或者资料的增加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内蒙古地区春夏季降水的动力机制分析,应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场描述降水系统的动力结构和系统的发展机制,采用MOS方法建立降水量的客观预报方程。针对MOS方程对内蒙古中西部中尺度强对流天气预报能力不理想的事实,采用T106物理量场叠套综合判定雷暴易发区,作出短期预报。并采用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进一步制作雷暴落区  相似文献   

6.
和1994、95年7-8月T63数值预报产品,结合日本FSFE02、03资料,研制出东营市各站汛期短期降水分级MOS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7.
NECMWF资料,分析1986-1991年22次寒潮的前期形势,建立了环流分型和MOS预报方程两种寒潮中期预报方法,并用几种特殊天气的韵律迭加来确定寒潮出现日期。经试报和实际应用,证明对临沂市寒潮中期预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洪泽湖区春季大风的分析和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增福  杨庆苹 《气象科学》1995,15(3):300-307
本文利用1960-1993年大风的资料,分析春季洪泽湖区大风的气候特征和影响的主要天气系统,运用天气型下找模型,MOS预报等方法,研究建立了春季各月湖区大风的预报工具,并编制具有一定特色的预报业务系统,采用动态调整手段,使预报方程随资料的增加而不断优化。经1994年试报,湖区大风的预报准确率为75%,获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所提供的T106等格点资料,对呼市地区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前的天气条件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呼市地区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的演变特征,筛选出了能较好反映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的特征因子,采用PP方法,依次建立呼市地区4-9月稳定性和对流性降水的预报方程。以此来定量分析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天气系统以及确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所提供的T106等格点资料,对呼市地区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前的天气条件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呼市地区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的演变特征,筛选出了能较好反映降水系统的天气动力学的特征因子,采用PP方法,依次建立呼市地区4-9月稳定性和对流性降水的预报方程.以此来定量分析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天气系统以及确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低涡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荣涛 《干旱气象》2004,22(3):26-31
利用天气图和甘肃河西东部台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柴达木低涡的特征概况,归纳出柴达木低涡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选取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用隶属函数方法建立预报方程,对河西地区东部低云降水预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梅雨锋的动力热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夏季随着夏季风的北进,梅雨锋活跃在我国东部由南向北的不同纬带。该文通过对三段活跃期梅雨锋的平均动力热力结构诊断分析发现:1998年6月1~10日华南前汛期时活跃的锋系其动力、热力结构与江淮流域典型的梅雨锋结构相似;梅雨锋锋面随高度无向北倾斜现象,已不存在典型温带锋面的结构;梅雨锋的垂直动力、热力结构具有准热带系统的特征,是介于温带锋面和ITCZ之间的过渡结构。  相似文献   

13.
青岛气旋类暴雨预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敏  韩春深  林滋新 《气象》2001,27(12):26-28
使用天气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依据、700hPa西南急流为条件对1983-1999年6-8月青岛地区40次暴雨进行了分型,划分为气旋、台风和冷锋三类。以气旋类暴雨为例,根据预报经验,选取相应的预报因子,建立0、1权重回归方程,用以预报青岛地区6-8月未来24小时的暴雨。气旋类方程准确率为78.0%。用此方法对2000年6-8月进行试报,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亚欧天气分析图,对2010年3月19日的一次由蒙古冷涡强烈发展而引发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表明,强冷空气的卷入使蒙古冷涡强烈发展,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蒙古冷涡的垂直结构提供了动量下传机制,在地面冷锋后部形成大风区,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基本条件。通过对这次蒙古冷涡引发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分析,找出蒙古冷涡引发的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一些特点和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5.
台风暴雨大气熵变场的诊断和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助于熵平衡方程,对两个深入内陆的台风暴雨过程在负熵流作用下的减熵运动进行了诊断和对比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1)台风大范围暴雨和强的负熵变相对应,因此可比常规方法较好地分辨出暴雨落区;(2)负熵变的汇合能够清楚地反映出中、低纬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特大暴雨和台风远距离影响的特大暴雨的出现提供先兆;(3)本文导出的熵密度变化方程可以阐明,雨区内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和降水导致熵减小的物理过程相联系的;(4)大气熵辐散,特别是中、高层的熵辐散,对暴雨发生和持续的作用,不仅和潜热加热同样重要,甚至更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眼于大范围暴雨过程天气尺度系统的诊断研究。采用平滑滤波的方法分解行星尺度及天气尺度谱,计算了暴雨过程不同尺度谱的涡旋场、散度场分布及演变趋势,对天气尺度系统的分布特征、低空急流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且运用描述不同尺度谱的变形涡度方程,对天气尺度系统的移动、发展进行了诊断研究。本文的数值分析表明滤波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大气运动的多尺度特征,深入认识暴雨过程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上海浦西地区雾持续时间的统计释用预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程戴晖  杨美川 《气象》2001,27(7):16-19
丰海浦西地区雾持续时间释用预报(PPM)的结果分析和中尺度数值预报资料基础上,应用模式输出统计(MOS)方法,构造了与上海地区成雾条件和雾的维持有一定关系的数值预报要素组成的预报因子,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雾持续时间的统计释用预报方程,同时,提出了在小样本情况下应用交互验证分析法时克服因子不稳定的一种方法,研制了雾时业务预报的统计释用集成方案,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统计释用预报集成方案较完全预报(PPM)的结果有明显改进。可供业务试用。  相似文献   

18.
乌拉特中旗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乌拉特中旗2010年3月13—15日的寒潮天气过程,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诊断分析,总结出阻高崩溃型寒潮天气过程形成发展的特点以及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数值预报产品和客观预报方法预报能力检验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张建海  诸晓明 《气象》2006,32(2):58-63
利用天气预报业务中使用的JMH、MM5、中央气象台、MOS以及预报员5种预报产品资料,对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绍兴市降水和气温预报按自然天气季节、量级和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对中雨及以下量级的降水预报,JMH和中央气象台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但对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预报,各种方法都不太理想。冷锋、气旋和台风影响下的降水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暖锋和副高影响下的降水。MM5气温预报系统性偏低,MOS气温预报则呈现一定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推导的Amk预报方程各项的物理意义进行详细讨论后指出:Amk预报方程完全可以代替涡度方程,用于不同纬度地区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及移动的研究和预报。其优越性在于: 1、可以认为:引起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平流动力条件,是Amk预报方程中产生项、释放项、水汽凝结速率项和效率因子变化项均为0时的特例。 2、将动力、热力的宏观物理过程同云雨凝结速率的微物理过程结合起来,有利于探讨它们间的关系。 3、给出了台风等天气系统的判据。 4、用Amk预报方程和运动方程等组成的湿空气动力学方程组进行数值积分,可望提高对低纬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和移动的预报效果,为台风和暴雨数值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