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据报道,苏联最近通过一个白垩纪含碳磨砾层中的矿床实例,对伴随后生成矿过程中有机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作为主要矿化剂的有机质的特性。铀富集和有机质的氧化程度之间明显的关系对于矿石定位是最为特征的,但是矿石中铀含量和有机质的含量相互间没有直接关系。在氧化带底部氧化过程中,含铀的酸性水渗透到灰色层中形成铀矿化的聚集,与其它沉积岩相比褐煤物质具有最大的吸附力,是铀的沉淀剂。由于有机质的氧化、铀发生还原,而铀矿物本身(铀石、沥青铀矿)的形成伴有吸附作用。因而,后生氧化是铀在有机质  相似文献   

2.
以吐哈盆地SHT砂岩型铀矿床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腐殖酸及其组分在铀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在铀矿石中铀与有机质主要以腐殖酸吸附或腐殖酸盐形式存在。铀矿石中腐殖酸及其组分的分离实验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腐殖酸,特别是其组分富啡酸与后生砂岩铀成矿富集作用的密切联系。报道了有机质在砂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中作用机理的新认识,即在氧化带有机质被氧化破坏,形成可溶性的铀腐殖酸络合物淋滤进入地下水,在地球化学过渡带以腐殖酸盐的形式沉淀下来,并造成过渡带矿石中有机碳含量的增高。  相似文献   

3.
洛德夫(Lodeve)盆地位于法国(France)中央地块(Massif Central)南缘,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主要为构造-岩性控制型砂岩型铀矿床。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洛德夫盆地砂岩型铀矿床的成因模式。盆地内砂岩型铀矿有三种铀矿化,铀矿化主要受构造控制,盆地内ENE-WSW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矿化同时也受控于岩性,含矿层均位于二叠系奥顿阶(Autunian)中下部。在此基础上盆地内铀矿成因较为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铀成矿具有成岩早期还原吸附、成岩晚期富集沉淀及后生热液成矿三种成因,分别与三种铀矿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不列颠哥伦比亚中南部基底型铀矿床产于奥卡纳甘高原侵入杂岩内主断裂带之上的晚中新世古河道沉积岩中。在矿化未形成之前,赋存含矿沉积岩的古洼地被上新世高原玄武岩覆盖。到目前为止已圈出五个铀矿床。其中的布里泽德(4,020吨铀)和泰伊(650吨铀)矿床是最大的。对杂岩的构造分析表明,这是一个由断层和裂隙系统相互贯通的结构松散体,它能够维持发育良好的中等性和区域性的地下水流系统的畅通。赋存矿化的沉积岩由砾岩、长石砂岩和泥岩组成。在许多矿化层(但不是整个)中有机质很丰富。铀矿化是以亚铀(人形石)或铀酰(镁磷铀云母、钙铀云母)磷酸盐形式出现,呈薄膜包裹碎屑颗粒或充填孔隙。人形石是泰伊矿床唯一的铀矿物,而布里泽德矿床则具有一个更复杂的矿物组合(镁磷铀云母、钙铀云母、人形石)。布里泽德矿床中有少量的Zn、Ni、Co和Mo,而在泰伊矿床中,只富集非成矿元素Mo。在这两个矿床中,Mn是唯一的贫化元素。矿化形成时期的古气候特点是温和的气候,并伴随有中等程度均匀分布的降雨。对成矿元素(U、Ca、Mg、PO_4)来源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元素是由于地下水淋滤奥卡纳甘高原侵入杂岩而得来的。通过研究表明,含矿的地下水是冷的、弱重碳酸盐化的(150—400 ppm)、富铀的(10—50 ppb),并且是弱氧化的(溶解氧2—4 ppm)。此外,含矿的地下水具有足够数量的Ca、Mg和PO_4。当地下水进入含矿沉积岩时,由于有机酸的形成和铁硫化物的氧化而被迅速地酸化。矿化形成在拉张构造时期(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之后,造陆运动时期(晚上新世至更新世隆起)之前。矿化形成于4至1百万年期间。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Frome湾早第三纪碳质黄铁矿砂和粘土中铀矿床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3个地质情况和它类似但具次经济价值的或无矿化的揭露点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特点进行了对比。区分成矿环境和次经济矿或无矿化环境的特征因素包括中性pH,与碳酸盐矿物平衡,伴生碳质物的广泛分布和高度分解。这些结果表明,与另外3个揭露点相比在Frome地区沉积物中铀的富集主要与碳酸盐矿物的存在有关,后者使地下水保持碱性条_件,大大提高了有机质的分解程度和速度,从而也提高了铀的富集程度。在Frome地区地下水中在铀的浓度和Ca与SO_4的离子活度积之间明显地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这是一个与碳酸盐矿物密切有关的参数,它缓冲了由黄铁矿氧化而产生的酸。这种相关性可用于铀矿勘探,因为它表明还原铀矿物和黄铁矿与它们的氧化产物同时存在。在直接来自元古界基底岩石的某矿点地下水中铀和同淋滤的氟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可用来确定地下水中铀从是无经济价值的造岩矿物中淋滤出来的。地下水地球化学为应用这些成果于未来找矿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区域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地下水进行了水文地质动力分带、构造-古水文地质分期及深层地下水特征的研究,确定了两个重要的铀成矿期。用同位素水文学及同位素单孔示踪技术揭示了含矿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水动力机制;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指出了苏崩及努和廷铀矿床所处位置均为地下水性质的强烈变异部位,并确定了找矿指示元素。用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油气运移及地下水与铀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表明区内油气上逸对铀成矿起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提出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中可能存在适合于地浸开采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  相似文献   

7.
辐射损伤法     
辐射损伤法是寻找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的方法之一。它可以评价原始铀含量和矿化年龄,有效地研究放射性异常、放射性地球化学异常及成矿演化过程,划分具有铀迁入、迁出或重新分配特征的构造单元,也可以解决地质年代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下庄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我国华南最重要的铀矿化类型。与下庄铀矿田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帽峰岩体。选择以帽峰岩体为突破口,从岩石地球化学的角度来阐述华南花岗岩与铀成矿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其岩体构造环境及其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9.
对矿物标型的现代理解应包括矿物及矿物共生体的标型以及矿物种类的标型特征的概念。虽然目前已对铀矿物研究,给予了相当的注意,但有关铀矿物标型方面的专门著作,尚未见到。铀对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它在地壳中分布十分分散;常常形成大量具有一定的成矿溶液参数变化范围的标型矿物。四价铀矿物在近地表的地方,大致和硫化物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酸性水从还原环境运移到氧化环境的产物—褐铁矿化这一铀成矿识别的重要先导,依据标本肉眼观察、镜下鉴定,配合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以及主量、微量元素、有机碳、全硫、铀的价态和铀、钍同位素234U/238U、230Th/232Th比值、烃类等各项分析,考虑黏土矿物种属和总量、V/(V+Ni)水体分层和底层水动力环境等因素对马尼特坳陷铀成矿环境进行识别,对有关铀成矿特征加以探讨,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铀-钛-磷矿化生成于交代蚀变的灰岩和砂岩中。在对岩浆期后铀矿化作用的评价中,有人着重强调沥青铀矿和铀钛酸盐是在细脉矿化发育阶段形成的,而含铀磷灰石既与交代的矿物又与细脉的矿物有关。已确定由沥青铀矿、铀钛酸盐和含铀磷灰石构成的铀矿化作用是与热液交代形成物相伴生,这些矿物是在交代置换围岩(复成份砂岩、钙质砂岩、泥灰岩)中造岩矿物过程中沉积而成的,它们与细脉中的矿物并没有明显的联系。该区研究表明,含铀的热液交代作用包括两个阶段:淋滤(交代作用)和沉积作用(细脉)阶段。交代阶段分布广泛,而细脉阶段分布窄小。在淋滤阶段,新生的交代矿物取代置  相似文献   

12.
砂岩型铀矿成矿铀源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来自盆地周边的蚀源区岩石,也可以是盆地容矿层本身铀的预富集,还可以是来自盆地深部的铀源(包括油田水的铀、构造热液带出的铀等)。重点对影响砂岩型铀矿成矿的蚀源区铀源、容矿层地层铀源及深部油田水铀源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某铀成矿带地下水中同位素组成特征与铀矿找矿标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某铀成矿带是近10年发现的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成矿带,诸多生产和研究部门对其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环境、控矿因素与成矿远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找矿成果。由于此类矿床属盲矿,其找矿和矿体定位预测有较大的难度。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试图通过同位素水文学的应用,探索铀成矿环境和盲矿找矿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4.
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店头铀矿床为研究对象,总结研究区地层、构造、油气渗出和铀矿床特征,从油气渗出、氧化渗入、铀矿体与断缝体及铀-油气相互作用四个方面探讨了油气渗出作用与铀成矿关系。认为店头地区发育系列NEE向、近EW向断缝体,是深部延长组油气向上运聚的主要通道,伴有油浸、脉状石膏和黄铁矿等;油气渗出作用表现为油浸砂岩、褪色蚀变砂岩和地沥青三种样式,其中铀成矿期形成的地沥青或凝胶化有机质对铀沉淀富集起关键作用,成矿期后形成褪色蚀变砂岩或油浸砂岩只是对铀矿起到保矿作用;放射性元素对地沥青和凝胶化有机质催化热解作用,有机质活性及还原吸附能力增强;矿石中沥青铀矿或铀石围绕凝胶化有机质或黄铁矿赋存,具有多期环带状产出的特点,伴生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等中低温热液硫化物;渗出流体长期作用下的水-岩反应致使直罗组砂岩总体硬度大,密度较大,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认为店头地区铀成矿受渗出还原作用与渗入氧化作用动态作用成矿,形成高品位铀矿化,NEE向和近EW向断缝体是区域铀成矿关键控矿要素。旨在进一步阐明店头矿床铀成矿机理,识别并构建区域铀矿找矿标志,为选区和铀矿勘查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努和廷铀矿床产于内蒙二连盆地北缘,铀矿化产在上白垩系二连组中。矿石的主要类型分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和泥质杂砂岩类三种。矿石中主要有三种与铀共生的矿物组合:铀-石膏-天青石;铀-黄铁矿-有机质及铀-黄铁矿、白铁矿及其它金属硫化物矿物组合。铀以吸附状态为主,也见有少量的沥青铀矿。工业铀矿体的形成与油、气作用有关。在铀矿石中发现有芳烃类有机物,并有运移烃的存在。矿石及沥青铀矿的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铀的成矿年龄主要有三期:85,40及10Ma。可见,努和廷铀矿床是在长期地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油、气作用与表生改造三个主要阶段,它属于复成因铀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相山火山岩盆地主体盖层由早白垩世的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组成,这两套火山岩是主要的含矿岩类,并且与铀多金属矿化有关的垂向蚀变深度达千米。该盆地研究历经60余年,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但是对含铀火山岩、火山构造与铀成矿关系的认识仍不透彻。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主要含矿火山岩(流纹英安岩和碎斑熔岩)的特征进行分析,对火山盆地构造特征做出总结,讨论了火山岩、火山构造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相山含铀火山岩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成矿作用,盆地内断裂裂隙以及构造转折处为有利成矿部位,相山火山盆地存在多个火山口,岩浆房、火山通道等火山岩浆停留过的部位可能成矿。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是兴蒙地槽区中间地块经什那干期、加里东期、海西期三期花岗岩、中新生代大陆裂陷火山作用等多期构造岩浆改造的活化区,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火山盆地铀成矿远景区。研究表明,伴随区域地质演化过程发生了四期铀的预富集作用和三期热液叠造铀成矿作用;根据U-Pb同位素、诱发裂变径迹研究表明,由加里东期、海西期壳源重熔型花岗岩组成的基底是火山盆地铀成矿的有利基底,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是火山盆地铀成矿直接的有利铀源体,白垩-第三纪伸展裂陷玄武岩浆活动是火山盆地铀成矿的重要热造条件。在与国内外典型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九条找矿判据、提出了贯通式火山塌断盆地多源混合热液铀成矿模式,指出了找矿的主攻靶区。  相似文献   

18.
龙巴岭铀矿床矿化类型不同于相山铀矿田已知的水云母-萤石型和钠长石型铀矿化类型,它以石英-晶质铀矿矿物群产于碎斑流纹岩中。根据铀矿化产出形式、矿化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群的组成及生成顺序,这种铀矿化类型既区别于已知的铀矿化类型,又与这两种铀矿化类型存在某些关联。介绍这种矿化类型可能会有益于对相山铀矿田的铀成矿认识和找矿评价。  相似文献   

19.
潮水盆地北缘断块构造特征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潮水盆地北缘宝家井、阿右旗—唐家沟和陶家井3个地段断块-斜坡带的特征及其成矿条件,认为正向斜坡带有利于蚀源区的含铀含氧水进入盆地盖层的层间,有利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反向断块-斜坡带和掩埋型断块-斜坡带不利于含铀含氧水进入层间,从而不利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因此,阿右旗—唐家沟地段是铀成矿有前景的地段。  相似文献   

20.
潮水盆地西部半槽河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潮水盆地西部半槽河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及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相对稳定、适度抬升的盆地构造背景有利于后生含氧、含铀水的渗入改造及铀的迁移和再富集作用;盆地北部蚀源区变质岩中含有品质铀矿,长期隆升的古老蚀源区为盆地成矿提供了丰富的铀源;目的层中侏罗统青土井组为温湿气候下的扇三角洲沉积环境,扇三角洲平原河流相主砂体是铀富集成矿的有利赋矿空间;区内经历了多次后生氧化改造作用,氧化带规模较大,氧化带前锋线附近是铀矿体聚集、赋存的有利部位;矿化一般产在潜水氧化带底部和层间氧化带上、下翼。半槽河地区具备良好的砂岩型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