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洪泽湖枯水年比较及与ENSO事件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54-1999年洪泽湖水文资料,总结出1999年干旱年汛期湖水入不敷出属历史旱年罕见。同时对湖区的干旱年与ENSO事件关系作了初步研究,得出拉尼娜事件结束的当年和次年洪泽湖都不会出现干旱年。  相似文献   

2.
吴洪  林锦瑞 《高原气象》1997,16(4):433-439
采用分层浅水波方程组和WKB方法,分别讨论了经向基流的垂直切变和南北走向的地形对二维惯性重力波的移速,稳定性以及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方对虾的生产过程与气象关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观测和调资料对东方对虾生产过程中的入室,越冬,育苗,放苗,养成,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与气象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各生育阶段适宜生长和生产的气象指标及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亚洲热带夏季风的首发地区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文中分析了多年逐候平均 85 0hPa风场和黑体辐射温度等物理量的时空演变 ,结果表明 ,90°E以东的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和南海是亚洲热带夏季风首先爆发的地区 ,爆发时间在 2 7~ 2 8候 ,具有突发性和同时性。 90°E以西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海是热带夏季风爆发较晚的地区 ,季风首先在该区 10°N以南爆发 ,时间约在 30~ 31候 ,然后向北推进 ,6月末在全区建立 ,爆发过程具有渐进性。机制分析表明 ,由于 110~ 12 0°E的中高纬东亚大陆在春季和初夏地面感热通量、温度和气压的迅速变化 ,使热带低压带首先在该处冲破高压带 ,生成大陆低压 ,并引导西南气流在 90°E以东地区首先建立。在 90°E以西的印度半岛地区 ,地面感热通量在 4~ 5月间几乎没有明显变化 ,因而印度季风比南海季风晚爆发约 1个月。由此得出 ,90°E是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的分界线。此外 ,还着重探讨了南亚高压的季节变化与亚洲热带夏季风爆发的时间联系。发现南亚高压中心位置与亚洲热带夏季风爆发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南亚高压中心跳过 2 0°N时 ,南海夏季风爆发 ,跳过 2 5°N时 ,印度夏季风在其南部爆发。将用上述方法确定的爆发时间与用其他方法确定的爆发时间相比较 ,发现它们在南海地区有较好的一致性 ,在印度地区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冯皓  张军 《气象科学》2004,24(2):205-211
本文利用基于气象条件的可见光探测概率模型,通过分析气象因子对斜视探测目标时的影响,设计了斜视探测概率模型中变量的参数化方案,并初步探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可见光斜视探测概率分布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6.
冷、暖冬预测与三麦等越冬作物防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慧  耿建武  王永红 《气象科学》2003,23(4):491-495
本文采用冬季负积温和冬季平均气温距平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冷暖冬年型分级指标;选用环流、海温等资料,建立了回归预报方程,并借鉴滤波的基本思想,研制了冬季负积温的海温因子和环流因子的分阶段滚动预报模式,该模式通过系数修正函数的运算,使得原为常量的预报因子系数变为变量,从而有效地提高预报精度,并在冷暖冬决策预报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本文将天气预报、农业气象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研制了冷暖冬预测与三麦等越冬作物防减灾对策系统,近2a预报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平流层突发性增温及其前后期平均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强  郑光 《高原气象》1990,9(1):104-109
从1995至56-1987至88年的33个冬季的14个空发性增温过程(简称SSW)中,选出5个最强的加以平均,分析了增温期及其前后期的平均环流行征。结果表明:(1)30hPa极点温度与30年平均温度距平值,增温期为17.1℃,前、后期分别为-4.7℃和-8.91℃。(2)在500hPa和50hPa高度场上,增温期比其前、后期波数都少,经向度较大。经向度发展和极涡分裂为二的现象首先出现在对流层。(3)5次SSW均属北太平洋增温,其盯应的年份都是平流层由冬转夏,即季变“迟”的年份。  相似文献   

8.
王颖  石汉青 《气象科学》2006,26(3):294-300
本文利用静止气象卫星GMS-5的红外卫星云图的云系特征结合天气形势分析了1997年7月副高的一次进退过程,并以9711号台风的红外云图对副高进退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西侧积雨云、西北侧云系边缘的反气旋性云系、副高内部一些小的积云块以及台风对副高的南北进退具有指示意义,通过对云系影响副高进退的成因的详细分析,提出利用卫星云图云系特征对副高进退进行预报的方法,为气象卫星资料应用于副高进退预报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钟强  候萍 《高原气象》1990,9(1):13-21
本文应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逐日的NOAA辐射收支资料(分辨率为2.5°×2.5°),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各种代表性地理区域(塔克拉玛干沙漠、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的行星反射率的基本特征、云天行星反射率的空间分布图。并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青藏高原的地面观测资料对那曲等4个站的地表反射率与睛天行星反射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安徽梅雨年际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勇  徐敏  朱红芳  郑启康 《气象科学》2004,24(4):488-494
本文对安徽省1951~2002年52a的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日数、梅雨期降水总量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反映梅雨期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入梅日期主要集中在6月的第2候和第4候,出梅日期主要集中在7月第2候;入梅日期的早晚与梅雨期天气形势、梅雨日数、梅雨期总降水量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文中揭示的有关梅雨期年际变化特征,对于做好入梅日期、梅雨日数、梅雨期总降水量的预报,进而做好防汛抗旱的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