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 G-L 指数、MIIT 指数、TC 指数、HIIT 指数和 VIIT 指数,对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服务业整体的贸易模式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自然资源和劳动密集型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部门的产业内贸易特征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对2000~2008年中国内地与香港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指数和MIIT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探讨内地与香港服务业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原因。研究发现,内地与香港的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其他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等项目呈现出显著的产业间贸易特征。  相似文献   

3.
分析2000—2010年中国与韩国双边服务贸易G-L指数和MIIT指数,结果表明:中韩两国在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通讯服务等部门呈现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但在其他商业服务和政府服务等部门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从动态变化的角度来看,两国服务业的边际贸易有明显趋向于产业间贸易的变化趋势,说明中韩服务业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劳动和资本要素对服务业比较优势和贸易格局的影响在逐渐减弱,而政府的产业政策逐渐成为决定服务贸易竞争力和贸易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改善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4.
自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因为相近的地理、文化和资源互补等优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首先介绍了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其次,使用1995年~201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表明韩对华投资、两国市场规模、两国人均GDP水平差距、中国工业的规模经济四个因素对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有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000—2009年的中韩农产品贸易的静态产业内贸易指数(G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MIIT)进行计算和分析后,实证分析了影响中韩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韩两国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特别是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两国农产品贸易几乎形成了完全的产业间贸易的发展态势,韩国农产品的竞争力稳步增强。其中,少数农产品保持了良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影响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包括:两国的经济规模、FDI的流入量、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两国经济规模的相对差异。经济规模的扩大、FDI流入量的增加以及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都能够深化中韩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其中,两国GDP的增长和中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对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促进效应较大,而两国经济规模的相对差异对双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深入发展有负面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明了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后,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竞争力指数对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进行了一些分析与思考,并探讨了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成因及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纺织品服装生产贸易大国,两国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分析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章以2002—2011年两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数据为例,用出口相似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两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两国在纺织品服装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运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和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基于2003~2010年我国各类纺织品的对外贸易数据对我国纺织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纺织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贸易变动也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针对分析结果,应该采取相关对策,从多方面入手,促进我国纺织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实现我国从纺织业大国到纺织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得到中美工业制成品贸易的特点是贸易不平衡,接普利用Aquino指数对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度,井利用AE法对其类型进行了分析,得到目前中美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1.
产业内贸易的出现与发展是二战后国际贸易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之一。中国产业内贸易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通过选取1992年至2012年的中国对外贸易数据,对中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据此确定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并提出中国发展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因此,由不同类型的直接投资所产生的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作用须予以重视和区分.积极吸收跨国公司的水平直接投资,可推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发展,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提升我国的外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调整后的G-H-M方法,对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贸易国的15类主要贸易产业类别的垂直性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类产业上,且主要是以低质量产品市场的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比重在不断提高,我国的贸易格局开始呈现从产业间贸易逐步转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理出发利用技术转移的四个理论分析了产业内贸易对产业自主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利用技术溢出理论分析产业内贸易对自主创新投入的溢出效应,最后从产业、企业、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利用产业集群带动配套产业发展,企业应重视引进和消化技术,政府要制定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等建议,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方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两岸经贸交流,产业内贸易就能体现这种经贸交流关系。利用HS分类方法将农产品分成4大类和24章,分别计算1996—2009年闽台每类农产品和农产品整体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结果表明闽台农产品水平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而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其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应进一步发挥闽台间的小额贸易优势,降低闽台农产品质量差异;福建则应提高农产品质量,有针对地满足台湾消费者的需求,也要发挥传统优势,并积极学习台湾农业生产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