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通过调查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了解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 方法 对我院门诊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由一般情况、尿失禁严重程度、尿失禁生活质量问题. 结果尿失禁越严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绝经与否及是否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可影响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尿失禁患者普遍担心尿失禁日益加重会影响生活,多数人因为害怕尿失禁而顾虑咳嗽或打喷嚏. 结论尿失禁患者广泛存在健康教育需求,医务人员应给予患者良好的生活和专业知识支持,提高她们对疾病的认识,促使患者早期进行盆底功能康复锻炼,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健康教育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调查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了解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方法对我院门诊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由一般情况、尿失禁严重程度、尿失禁生活质量问题。结果尿失禁越严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绝经与否及是否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可影响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尿失禁患者普遍担心尿失禁日益加重会影响生活,多数人因为害怕尿失禁而顾虑咳嗽或打喷嚏。结论尿失禁患者广泛存在健康教育需求,医务人员应给予患者良好的生活和专业知识支持,提高她们对疾病的认识,促使患者早期进行盆底功能康复锻炼,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北京市养老院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就诊和治疗现状,为老年女性患者开展尿失禁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北京市四个区7家养老院中44名患有尿失禁的老年妇女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果 养老院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就诊者较少,不就诊的主要原因包括认为尿失禁不是病、治不好以及经济困难.已就诊的患者主要采用了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不满意.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对该病缺乏认识,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较低.结论 应加强对群众尿失禁相关知识的宣传,并对强对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建议养老院给尿失禁患者提供相应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4.
翁钰倩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92-93,10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术后患者发生尿失禁的情况及其具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1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失禁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尿失禁影响因素调查表及其尿失禁问卷表简表进行,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1个月。结果调查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有32.1%(69/215)的患者术后出现尿失禁现象,但是程度轻重不同。与无尿失禁组比较,尿失禁组的患者年龄、不同的IPSS评分、膀胱功能是否失代偿、术前是否存在尿失禁、术后膀胱有无痉挛等因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术后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者的年龄、膀胱功能、术前存在尿失禁。结论影响BPH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年龄较大、术前膀胱功能失代偿及其术前存在尿失禁。对于高危BPH患者手术时机的准确把握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正确、有效的预防及其治疗措施对于降低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病因以期为患者的尿失禁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分析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2012年期间收治的77例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评价了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糖、神经性病史等。结果:本组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为48.05%,其中高龄组的发生率为43.24%,中老年组的发生率为37.84%,中青年组的发生率为18.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病因多且复杂,要深入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尿失禁的具体临床病因,有针对性的采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和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江长琴  梁朝朝  徐明  张翼飞  张力  陈晶 《安徽医学》2017,38(12):1606-1608
目的 了解安徽省女性尿失禁患者患病情况及就医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4个城市作为调查现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采用统一调查问卷收集成年女性资料信息.应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UI-SF)第4个条目作为尿失禁类型的诊断.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95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3份.根据调查问卷结果,诊断尿失禁患者248例,占调查对象的15.00%.尿失禁患者中,压力性尿失禁占63.71%,急迫性尿失禁占20.56%,混合性尿失禁占15.73%.人群对于尿失禁认识水平不足,尿失禁患者中,没有就医意向的比例高达60.48%.结论 安徽省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最高;人群对于尿失禁认识水平低下,尿失禁患者就诊意向较低.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有32%~79%合并有尿失禁,出院数月后仍有12%~19%的患者遗留有尿失禁[1]。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讨针刺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我们观察了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尿失禁是排尿失去控制,尿液不自主流出或溢出,当膀胱功能神经传导受阻或神经功能受损,均可使膀胱括约肌失去作用出现尿失禁。尿失禁是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脑卒中患者因神经功能絮乱更容易出现尿失禁。尿失禁患者局部皮肤受尿液长时间刺激,极易发生褥疮、湿疹,如果护理不当容易造成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增加患者身体上的痛苦以及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如何护理尿失禁患者,以及将逆行感染减少到最低限度是临床护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混合性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在女性尿失禁中占很大部分。本文综述了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治疗,总结了国外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各种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指出了对于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治疗,国外尚缺乏单一且有效的方法,多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护士对住院老年患者尿失禁的护理及干预情况。为提高医院护理质量确定新的方向。方法选取156例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关于尿失禁的问卷调查。收集尿失禁护理及干预情况资料。分析护理记录研究患者尿失禁识别及干预情况。结果79(51%)例患者存在尿失禁,通过护理记录识别尿失禁患者20(24%)例。使用尿不湿是护理记录里唯一实行的干预措施。只有10例患者住院期间不愿意接受关于尿失禁的问卷调查。结论住院老年患者尿失禁识别率低,尿失禁干预不足。医院应对护士进行关于尿失禁相关培训,护士应该系统的询问住院老年患者尿失禁病史。并指导患者对尿失禁进行干预,提高尿失禁患者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1何为尿失禁以及临床表现特征患者的膀胱括约肌受到不同的损伤或者是其神经功能发生异常,导致患者的排尿自控能力完全丧失,尿液会不自主地流出体外,称之为尿失禁。尿失禁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五种类型,分别包括:压力性尿失禁、反射性尿失禁、无阻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以及充溢性尿失禁。出现尿失禁的相关病因包括以下四种:手术,成年人主要为尿道狭窄修补术或者是前列腺手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体检筛查出辽河油田压力性尿失禁女职工273例,对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盆底肌锻炼等保守治疗,对于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辽河油田女职工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盆底肌锻炼等保守治疗对于轻、中度尿失禁有一定效果。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可明显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2):1115-1118
目的评价盆腔器官脱垂(POP)复位术中行抗尿失禁术治疗隐匿性压力性尿失禁(OSU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9例POP患者,POPⅢ~Ⅳ级,经OSUI检测后确诊合并OSUI,根据患者在行POP复位手术的过程中是否同意同时行抗尿失禁手术进行分组,其中联合抗尿失禁术组23例,未联合抗尿失禁术组26例,对2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2组患者POP治愈情况,术后2、6、12个月的尿失禁发生率及程度,术前及术后2、6、12个月POP困扰量表(POPDI-6)及排尿不适量表(UDI-6)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2个月全部患者POP均治愈。联合抗尿失禁术组患者术后12个月压力性尿失禁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未联合抗尿失禁术组(P<0.01)。2组患者术后2、6、12个月POPDI-6及UDI-6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联合抗尿失禁术组患者术后2、6、12个月UDI-6评分显著低于未联合抗尿失禁术组(P<0.05)。结论 POP复位术联合抗尿失禁术治疗OSUI能显著降低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POP困扰和排尿不适感,手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37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行TVT-O患者的观察与护理.通过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留置尿管期间的护理及排尿的护理,注重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肌肉锻炼.本组37例患者尿失禁症状在术后消失,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随访6~ 30个月,无1例尿失禁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的90例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对其在常规基础护理之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尿失禁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科学、细致的护理,患者尿失禁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总有效率达到了86.67%。结论经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膀胱功能恢复,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金莉  顾迎霞 《吉林医学》2014,(7):1527-152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暂时性尿失禁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共10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经尿道电切术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尿管拔除后发生尿失禁患者的例数;记录两组中发生尿失禁患者尿失禁的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尿失禁共16例,发生率为32.0%;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尿失禁共33例,发生率为66.0%;观察组患者中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失禁患者的持续时间平均为(2.3±1.6)d;对照组患者尿失禁患者的持续时间平均为(9.4±2.5)d。观察组患者尿失禁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头针和体针相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头针和体针相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口服治疗,共治疗3周。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在尿失禁问卷简表评分及3d排尿次数、3d尿失禁次数等临床客观指标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小儿尿失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提出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对158例小儿尿失禁患者焦虑、自尊感进行分析,以正常患儿为对照;同时对尿失禁患儿发生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及采取有效治疗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尿失禁组患儿焦虑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尿失禁组患儿自尊感显著低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失禁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后焦虑情况和自尊感均有所改善(P〈0.05);精神紧张、排便训练严格、父母对尿失禁态度、家庭缺乏和睦、意外事件刺激是引起小儿尿失禁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经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2.41%。结论对心理障碍的小儿尿失禁患者应采取心理疏导的综合治疗,改善患儿的心理状况,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19.
尿动力学检查在BPH术后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失禁患者进行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流率同步测定、漏尿点压测定(LPP)和尿道压力图(UPP)测定,比较其结果.结果在134例患者中,经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急迫性尿失禁122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者10例,混合型急迫性压力性尿失禁者2例.急迫性尿失禁组和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组的MV、VFD、BC、PdetQmax、MUP、C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对BPH术后尿失禁患者的膀胱功能、尿失禁类型、程度以及尿控能力作出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凯格尔运动法介入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武佳  朱晓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48-3749
目的:探讨凯格尔运动法介入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预防。方法:将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电切术(PK)的患者术前3天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凯格尔运动,观察术后尿管拔除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的发生率和尿失禁持续时间的比较。结果: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全程、系统、规范的凯格尔运动法(盆底肌锻炼),有助于预防和降低术后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对缩短术后尿失禁持续时间有积极作用。结论:它降低了手术后并发症,改善了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了患者自尊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