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首选托吡酯单药治疗儿童癫癎的疗效.方法对202例癫癎儿童首选托吡酯治疗,其中部分性发作103例,全身性发作93例,首日0.5~1.0 mg/(kg·d),1日2次口服,每7 d加量1次,目标剂量4~10 mg/(kg·d);West综合征4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2例,首日剂量1.0 mg/(kg·d),1日2次口服,每1~3 d加量1次,目标剂量10~15 mg/(kg·d).治疗1年后根据发作频率,将疗效分为完全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103例部分性发作患儿治疗后完全控制8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12%;93例全身性发作患儿治疗后完全控制67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0.32%;4例West综合征治疗后完全控制1例,有效3例;2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有效2例.结论托吡酯是一种广谱、安全、高效的抗癫癎药物,适用于小儿各型癫癎的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癎)患者的发作类型、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68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数据,总结脑卒中后癫(痢)的发病率、发作类型、脑电图特点及其治疗方案.结果 脑卒中后继发癫(癎)的发病率为11.47% (78/680),其中早发型癫(癎)发作类型以单纯部分性发作较多67.24%(39/58),晚发型癫(癎)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较多45%(9/20);脑出血患者继发癫(癎)的发病率(24/116,20.69%)高于脑梗死(48/460,10.43%)和蛛网膜下腔出血(6/104,5.77%)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以脑出血者易继发癫(癎),且以单纯性部分发作多见;脑卒中后癫(癎)应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积极予以抗癫(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6个月至4岁癫(癎)患儿的临床疗效、维持剂量及安全性.方法 对本院6个月至4岁癫(癎)患儿(40例)采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起始剂量10 mg/(kg·d),分2次口服,根据癫(癎)发作情况每周增加左乙拉西坦剂量5~10mg/(kg·d),最后维持剂量为10 ~50 mg/(kg·d).维持剂量治疗6个月,每3个月定期复诊,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脑电图,同时记录癫(癎)发作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45% (18/40)的患儿癫(癎)发作完全控制,显效9例(22.5%),有效3例(7.5%),总有效率75% (30/40).维持剂量10~20 mg/(kg·d)5例;>20~ 30 mg/(kg·d)者16例;> 30~40 mg/(kg·d)者10例;>40 ~50 mg/(kg ·d)者8例;平均维持剂量34.8 mg/(kg·d).左乙拉西坦可减少(癎)样放电,改善患儿脑电图.40例癫(癎)患儿中有1例因皮疹而停药,6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轻微,在治疗约l周左右后自行缓解.结论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6个月至4岁癫(癎)患儿疗效较好,维持剂量小,不良反应轻且持续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佳的新型抗癫(癎)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932例脑卒中患者中76例继发癫(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为8.15%,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的部位以皮质范围的较皮质下的发生率高.抗癫(癎)药物对脑卒中后癫(癎)的治疗有效.结论 脑卒中后癫(癎)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相关性,而与性别及脑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脑卒中后癫(癎)多数单药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儿童颞叶癫(癎)的手术疗效,分析影响儿童颞叶癫(癎)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2006年3月至201 1年3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1~2年的87例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癎)患儿为对象.记录所有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对可能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按Engel分级法分类:Ⅰ级56例(64.4%);Ⅱ~Ⅲ级25例(28.7%);Ⅳ级6例(6.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发作间期放电定位、智力水平为影响儿童颞叶癫(癎)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手术年龄、初次发病年龄、病程、性别、手术侧别、发作频率、好发时间、MRI结果、行PET-CT等因素对手术效果没有影响.结论 手术治疗儿童颞叶癫(癎)是有效的手段.发作频率低、非继发全面性发作、发作间期单侧放电、智力正常的颞叶癫(癎)患儿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首选托吡酯单药治疗儿童癫的疗效。方法 对 2 0 2例癫儿童首选托吡酯治疗 ,其中部分性发作 1 0 3例 ,全身性发作 93例 ,首日 0 .5~ 1 .0mg (kg·d) ,1日 2次口服 ,每 7d加量 1次 ,目标剂量 4~ 1 0mg (kg·d) ;West综合征 4例 ,Lennox -Gastaut综合征 2例 ,首日剂量 1 .0mg (kg·d) ,1日 2次口服 ,每 1~ 3d加量 1次 ,目标剂量1 0~ 1 5mg (kg·d)。治疗 1年后根据发作频率 ,将疗效分为完全控制、显效、有效和无效。结果  1 0 3例部分性发作患儿治疗后完全控制 86例 ,显效 1 0例 ,有效 3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 96 .1 2 %;93例全身性发作患儿治疗后完全控制 6 7例 ,显效 9例 ,有效 8例 ,无效 9例 ,总有效率 90 .32 %;4例West综合征治疗后完全控制 1例 ,有效 3例 ;2例Lennox -Gastaut综合征有效 2例。结论 托吡酯是一种广谱、安全、高效的抗癫药物 ,适用于小儿各型癫的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及评价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2000年6月~2002年10月确诊的89例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采用托吡酯单药治疗,经8周加量期和12周稳定期观察后进行评价.结果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总有效率为82.0%,完全控制率为47.2%,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安全有效,可作为部分性发作一线抗癫痫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腹痛型癫(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腹痛型癫(癎)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自制的抗痫九合用苯妥英钠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苯妥英钠治疗.结果:治疗组控制率59.26%,总有效率为96.29%;对照组控制率32.14%,总有效率为71.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痛型癫(癎)患者使用自制抗痫丸合并苯妥英钠治疗,可尽早控制癫(癎)发作,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泼尼松治疗方案联合托吡酯应用于婴儿痉挛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内科收治的婴儿痉挛症患儿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给予托吡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托吡酯治疗基础上行大剂量泼尼松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疗程结束时高度失律总缓解率及痉挛发作总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泼尼松联合托吡酯治疗婴儿痉挛症可有效控制痉挛发作,缓解高度失律,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时对患者脑电图癫痫样波和背景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54例难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进行托吡酯添加治疗,并在基础期、托吡酯加量期及稳定期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结果 加用托吡酯后,19%的患者发作停止,总有效率达65%;48%的患者出现轻-中度副反应。在治疗有效的患者(发作减少≥50%)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显著减少或消失,但有9.3%的患者癫痫样放电反而增多;托吡酯所致EEC背景活动异常(38.9%)表现为0活动和δ活动增多,α活动减少。结论 托吡酯是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有效辅助治疗药物,癫痫样脑电活动的减少平行于发作频率的减少;托吡酯必须在脑电图的监测下缓慢增加剂量以及早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副反应,与此相关的EEC变化为慢活动增多。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4岁.自诉于2008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腿发软、消瘦、手抖等,2个月后逐渐出现怕热多汗、心慌气短、疲乏、突眼、体重减少10余斤.既往有15年癫(癎)病史,间断服抗癫(癎)药物,以往约1~2个月癫(癎)发作一次,劳累、生气时发作次数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癫(癎)患儿视频脑电图表现的特点,评价视频脑电监测技术对癫(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本院小儿神经内科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的52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发作与癫(癎)样异常放电之间的关系,以及异常放电出现的时相、检出率,发作起源、初步定位与脑电-临床的关系.结果 529例患儿记录到临床发作240例,其中153例同时伴有癫(癎)样异常放电;未记录到临床发作者289例,其中监测到(癎)性放电154例,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癫(癎)141例,诊断为癫(癎)和癫(癎)综合征共294例(55.58%).发作期间脑电形式多样,170例有较明确起始部位.结论 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提高癫(癎)样异常放电检出率和临床发作检出率,有助于癫(癎)的诊断、分型,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拉莫三嗪和卡马西平治疗新就诊的部分性发作癫癎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3例新就诊的部分性发作癫癎患者,分别给予拉莫三嗪(A组)和卡马西平(B组)治疗,观察发作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0.5%(19/21),B组总有效率为90.9%(20/2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QOLIE-31量表评分为(66±17)分,B组治疗后为(52±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癎患者的效果相当,能较卡马西平更好地改善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示拉莫三嗪可作为治疗部分性发作癫癎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对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62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采用托吡酯和对照组31例采用碳酸锂,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BRMS和CGI-SI评分比较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7.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RMS和CGI-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BRMS和CGI-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托吡酯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治疗的疗效与传统药物相当,能够明显降低患者BRMS和CGI-SI评分,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探讨癫癎与脑卒中的关系、预后及处理办法。方法分析比较脑卒中患者的不同类型及有无癫疒间症状和症状出现的早晚对治疗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癎最高(27.5%);早期癫疒间发作与脑卒中病情呈正相关,其发作多见于出血性卒中;迟发性癫癎者往往需要长期抗癫癎治疗,其发作多见于缺血性卒中,相对预后较好。结论积极处理癫癎发作,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继发性癫(癎)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在致(癎)灶定侧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与视频脑电图癫(癎)样波检出率,分析继发性癫(癎)患者发作间期、发作起始期视频脑电图及发作症状所提供的致(癎)灶侧别信息.结果 视频脑电图对继发性癫(癎)患者(癎)样放电的检出率优于常规脑电图,比较发作间期、发作起始期视频脑电图结果和发作症状,VEEG可为80.28%(114/142例)患者提供致(癎)灶的侧别信息.结论 VEEG可明显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致(癎)灶的定侧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及评价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10月确诊的 89例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采用托吡酯单药治疗 ,经 8周加量期和 12周稳定期观察后进行评价。结果 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总有效率为 82 0 % ,完全控制率为 4 7.2 % ,不良反应轻 ,耐受性好。结论 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安全有效 ,可作为部分性发作一线抗癫痫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与托吡酯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癫痫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丙戊酸钠缓释片组利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托吡酯组利用托吡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丙戊酸钠缓释片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86%,托吡酯组总有效率为71.43%;丙戊酸钠缓释片组治疗后6个月内癫痫发作次数少于托吡酯组,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托吡酯组.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效果要优于托吡酯,更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45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近期随访.结果 RV肠炎伴无热惊厥的45例中,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 d内,多数患儿发作次数在<3次,发作持续时间<5 min.惊厥停止后均未给予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随访30例,均没有再发惊厥.结论 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大多数是一个良性的过程,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45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进行近期随访.结果 RV肠炎伴无热惊厥的45例中,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的3 d内,多数患儿发作次数在<3次,发作持续时间<5 min.惊厥停止后均未给予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随访30例,均没有再发惊厥.结论 RV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病例大多数是一个良性的过程,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