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煤基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糠醛为抽提溶剂,采用溶剂抽提的方法开展了脱除多环芳烃的研究,考察了抽提温度、剂油质量比、抽提级数对抽余油收率及多环芳烃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级抽提中,随着抽提温度升高或剂油质量比的增大,抽余油的收率不断减小、多环芳烃脱除率不断增大;二级、三级逆流抽提中,所得抽余油中多环芳烃脱除率均大于72.0%、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均小于3.0%、抽余油收率均大于70.0%,同时,抽余油中未被抽提的单环、双环芳烃含量较高,其芳碳率CA均大于10.0%,有助于生产环保型煤基橡胶填充油。  相似文献   

2.
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对宝明页岩油进行溶剂抽提精制,考察溶剂的选择、抽提温度、剂油质量比、沉降时间对页岩油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抽提温度为60℃、剂油质量比为0.5、反应时间为10min、沉降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抽余油收率为72%,抽出油收率为26%,所得抽余油中不饱和烃、硫、氮、氧含量,残炭明显降低,可作为加氢精制原料,其氢气消耗量比原料直接加氢降低约52.48%,抽出油中小于420℃组分满足4号燃料油标准,大于420℃组分可制备90号重交通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3.
糠醛抽出油生产芳烃溶剂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庆炼油厂减二、减四线糠醛抽出油为原料,研究了糠醛再抽提一减压蒸馏切割法制备芳烃溶剂油的工艺条件。主要考察了剂油比、抽提温度对抽出油收率以及芳烃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二线糠醛抽出油在剂油比为2.0:1,抽提温度为6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抽出油收率达到52.3%,其中芳烃含量80.6%;减四线糠醛抽出油在剂油比为3.0:1,抽提温度为7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抽出油的收率达到55.1%,其中芳烃含量76.8%;同时对糠醛再抽提的抽出油进行减压蒸馏,并对得到的不同馏分油分析和评价,指标达到芳烃溶剂油的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煤基加氢裂化尾油溶剂抽余油为原料,采用临氢降凝-溶剂抽提组合工艺,开展了降低抽余油凝点和降低抽余油多环芳烃含量、制备煤基环保橡胶填充油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力为5.0 MPa、温度为350 ℃、质量空速为1.0 h-1、氢油体积比为800∶1的条件下,抽余油的凝点由26 ℃降低为-6 ℃;以糠醛为溶剂,在抽提温度为60 ℃、剂油质量比为2∶1的条件下,对降凝油中大于300 ℃馏分开展了二级逆流抽提试验,制备了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为1.88%、芳碳率CA为12.0%的环保橡胶填充油,其主要性质满足国家标准GB/T 33322-2016中环保橡胶填充油A0709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糠醛为萃取溶剂、石油醚为助溶剂,采用错流和逆流两种萃取方式,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生产环保型橡胶填充油或催化裂化原料的方法,考察了萃取温度、剂油比和萃取级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级萃取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温度50 ℃、剂油比2.5:1,在此最优条件下,萃取级数越高,萃取效果越好,当萃取级数达到三级时,两种工艺所得精制油多环芳烃质量分数(PCA)3%以下,8种致癌性多环芳烃PAHs<10 μg/g,芳碳率10%以上,均满足欧盟环保型橡胶油要求;同时精制油密度降到0.9 g/cm3以下,饱和烃含量达到80%以上,也是优质催化裂化原料。多级逆流萃取精制油收率可达到30%以上,明显高于多级错流萃取。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第七生产厂的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分别以糠醛、复配A作为萃取溶剂,对溶剂抽提精制催化裂化油浆进行研究,考察抽提温度、剂油比对单级抽提的精制效果,优选最佳的抽提条件进行多级逆流抽提试验。结果表明:分别以糠醛和复配A作为萃取溶剂,在抽提温度60 ℃、剂油质量比2~3的条件下,均可以有效地将油浆中的烷烃与芳烃分离,分离效果较好。抽余油(精制油)可作为RME(F)180系列船用残渣燃料油的调合组分,抽出油可作为KA8520橡胶填充油的调合组分。  相似文献   

7.
以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MVI 100、MVI 400、MVI 600糠醛抽出油为原料,以糠醛为溶剂对抽出油进行溶剂抽提,对其中的饱和烃、芳烃含量及其它成分再做调整制备芳烃橡胶油,考察不同的反应温度、剂油比对产物收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溶剂抽提温度90℃、剂油比4.0,二次溶剂抽提温度70℃、剂油比2.0为本试验适宜操作条件,2次溶剂抽提后,与原料相比,制备的橡胶填充油的粘度、密度、折光率、VGC增大,倾点降低,表明该精制工艺起到了析出饱和烃、分离多环芳烃和调整组成的作用,制备的芳烃橡胶油与国外公司产品质量相近。  相似文献   

8.
以管输蜡油为原料,考察了重油催化裂解条件下反应温度、剂油质量比、质量空速和水油质量比等不同操作条件对产物分布、低碳烯烃和轻质芳烃收率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60 ℃,剂油质量比6,质量空速2 h-1,水油质量比10。对比了大庆蜡油和管输蜡油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发生裂化反应时低碳烯烃和轻质芳烃的收率,得出随着反应深度的加大,石蜡基原料的轻质芳烃收率增长速率更快,大剂油比条件下生产的轻质芳烃甚至更多, 可以兼顾多产低碳烯烃和轻质芳烃。讨论了催化裂化反应中轻质芳烃的生成与转化途径,当转化深度较小时,轻质芳烃的来源以芳烃迁移反应为主,随着转化深度的增大,烯烃环化脱氢生成轻质芳烃的速率逐渐超过芳烃迁移反应。  相似文献   

9.
以炼厂催化裂化回炼油为原料,选取一种胺类复合溶剂作萃取剂,可有效分离重质油中的芳烃组分和可裂化组分.考察了抽提温度、剂油比和萃取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抽提温度为60℃,剂油比为2∶1,萃取时间30 min时,原料油的分离效果较好.在此条件下,抽提油收率达到79.03%,其中芳香烃组分的质量分数达87.58%...  相似文献   

10.
润滑油糠醛精制-催化裂化回炼油抽提组合工艺(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小试实验所确定的适宜操作条件为依据,以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一厂润滑油糠醛精制装置减二线抽出液为溶剂,在不加反抽提剂和加反抽提剂的情况下,分别对催化裂化回炼油进行了抽提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加反抽提剂,在抽提条件为:剂油比1.5,抽提塔顶温度60℃、塔底温度40℃时,抽余油的收率为76%左右,其饱和分含量由55%提高到75%左右,总硫、总氮含量以及残炭都大幅度下降.而抽出油的收率为40%左右,饱和分含量小于10%,可做橡胶填充油.另外反抽提剂的加入,可以提高抽提塔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地沟油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裂解得到高酸值85mg(KOH)/g的裂解油,进而通过催化酯化反应降低热裂解油的酸值。讨论了催化剂种类、甲醇用量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自制的S2O8^2-/ZrO2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甲醇用量(以裂解油质量计)为30%时,酯化效果最好,可以使裂解油酸值降至2mg(KOH)/g。还考察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催化剂使用到第3次时,酯化率仍可达到84.8%。酯化后裂解油的燃料油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在地面集输系统不配套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油田勘探开发取全、取准生产资料的要求,研制了油井多功能储油罐,它具有油井产出介质的油气分离、直读计量、自身加热、油井热洗、自动卸油、天然气回收利用等多项功能,从而较好地解决边远井的油气存储及计量问题。在胜利油田10多口井的应用表明,该多功能储油罐满足了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和资料录取的要求,为新油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油气回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不同油气回收方案,对油气回收技术的规模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证。指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油气回收装置,避免造成有害气体的转移排放。  相似文献   

14.
徐金龙  熊春华 《润滑油》2010,25(5):53-56
基础油体系是影响润滑油粘温性能非常重要的因素。文章运用均匀设计法对0W-40高级别润滑油基础油体系进行了试验设计,并对粘温性能的三个指标100℃运动粘度、高温高剪切粘度和-35℃低温动力粘度的试验结果用逐步回归技术进行处理,得出上述三个指标对基础油的数学模型,最终对回归模型进行最优化求解,得出的实测值与预报值基本一致,并达到了0W-40的粘温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含凝析油的气井流体相态变化复杂,导致试油难度增大,提高凝析气藏中凝析油采收率是开发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采取适当的试油方法,搞清地层是否存在凝析油尤为重要。通过对含凝析油的气井试油方法探讨,认为此类井应该放大油嘴降低流压求产,确保凝析油产出。经过实际验证,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李静  杨慧青 《润滑油》2012,27(5):60-64
文章主要对国内汽油机油换油标准进行了介绍,指出已有的国标GB/T 8028-1994已不能满足国内高档润滑油产品换油需求。根据SJ汽油机油在不同车型上的试验结果和国内汽车使用的实际情况对SJ汽油机油的换油指标进行了确认和修订。相比GB/T 8028-1994,新标准GB/T 8028-2010增加了闭口闪点、燃油稀释、碱值、铜元素和硅元素等控制项目,删除了开口闪点控制项目。  相似文献   

17.
李瑞丽  齐羽佳 《石油化工》2013,42(2):222-229
采用絮凝抽提法对4S店回收的废柴油机油进行了再生利用研究。分别用异丙醇、丁酮两种单一溶剂,考察了精制温度、精制时间、剂油比(溶剂与废柴油机油的质量比)对精制油收率及性质的影响,得到最佳精制条件为:精制温度40℃,精制时间30 min,异丙醇的剂油比3,丁酮的剂油比5。在最佳精制条件下,异丙醇精制油的收率只有27.99%;而丁酮精制油的收率达到92.68%,但精制油的质量差。将异丙醇和丁酮混合作为复合溶剂,在精制温度40℃、精制时间30 min的条件下,考察了复合溶剂配比、剂油比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溶剂的最优配比为m(丁酮)∶m(异丙醇)=3、最佳剂油比为3。复合溶剂精制油经白土补充处理后的油品符合HVI400基础油的标准,收率达65.77%。  相似文献   

18.
南阳炼油厂由于在南阳稀油中掺炼南阳稠油,使润滑油基础油粘度指数降低、氧化安定性变差。本文介绍了南阳混合原油脱蜡油性质、润滑油基础油的粘度指数及氧化安定性与油品组成的关系。通过对调入高粘度指数的基础油、加大白土补充精制的白土加入量、对精制溶剂的改性、糠醛溶剂加入抗氧剂、WSQ-2脱氮剂液相脱氮工艺等方法的比较,探讨了如何利用现有装置提高基础油粘度指数、改善其氧化安定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塔河油田稠油油藏的特点,我们开展了降粘驱油助剂的研究,驱油助剂DE-2、WD-4等能在较低温度下使稠油的粘度降低,并且具有良好的驱油效率.用它辅助驱油或进行井筒降粘能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原混合原油生产润滑油,从常减压蒸馏到溶剂脱蜡、酸碱精制及白土补充精制等生产过程进行了阐述,并与川中原油生产润滑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