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临沂方言含有丰富的后缀,同一个后缀可以附着在不同词性的词根后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这体现出临沂方言后缀成词的能产性.对临沂方言中的名词后缀、动词后缀、形容词后缀进行探究,可以很好地展现出临沂方言后缀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2.
刍议龙岩地方普通话中的方言语法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岩城乡群众中流行的"地方普通话"和国家推广的规范普通话相比,存在着一些属于方言性质的语法成分,这些方言成分的存在对龙岩人与其他方言区之间交际带来的影响不如方言语音特征影响明显.考察龙岩地方普通话与规范普通话语法方面的差异以及龙岩地方普通话中带方言性质的语法现象存在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下关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首府,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由于长期的多民族杂居,在语言上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下关方言。下关方言中的叠音后缀形容词极为丰富,通过详尽的搜集整理,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类型分析,一是结构上分为词根与词缀;二是形式上分为ABB式与ABCD式。并概括出下关方言叠音后缀形容词的语法特征、语法功能以及语用功能。从而得出其作用在于加深所修饰事物状态的程度,充分地表达出说话人的情感;具有绘形、着色、描味的作用,富于较强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4.
临沂(兰山)方言中的后缀[1■]是一个很常用的后缀,主要是作动词后缀。在作动词后缀时,其使用频率很高,具有表示随便、厌恶和动作的持续、反复等多种附加意义。  相似文献   

5.
临沂(兰山)方言中的后缀[lэ]是一个很常用的后缀,主要是作动词后缀。在作动词后缀时,其使用频率很高,具有表示随便、厌恶和动作的持续、反复等多种附加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语南方言方言中有一些与普通话相异的语法形式。文章以客家话、上海话为汉语南方方言的代表;以傣语为百越语代表,揭示三者共同与普通话相异的语法形式。试图通过比较探讨一些语法问题:某些语法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某些语法形式所表达的准确的语法意义以及受到百越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都昌方言的“得2”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昌方言的虚词“得”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语言成分。文章对充当谓词后缀的“得”,即“得2”,作了初步的探讨。文章描写了“得2”在句法结构中的公布形式.分析了其相应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8.
都昌方言的虚词“得”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语言成分。文章对充当谓词后缀的“得” ,即“得2 ” ,作了初步的探讨。文章描写了“得2 ”在句法结构中的公布形式 ,分析了其相应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9.
平果客家人主要来自广西宾阳县。平果客家话词汇的主要特点是:一、保留较多的单音节词。二、保留较多的古语词。三、与宾阳客家话词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也具有一些与其他地方客家话有别的方言特色词。四、吸收、保留了其他方言的一些词汇,体现了较为明显的语言接触现象。  相似文献   

10.
梭磨话的前缀丰富且有规律,它们给新词增加了附加的词汇意义,从而派生法成了梭磨话构词上的一大特点。构形中的前缀最多的有四个是成音节的。一般来说,一个词缀表示一种语法意义,或有一些词缀表示几种复合的语法意义,也有几个词缀表示一种语法意义。嘉戎语前缀的演变规律由繁至简,即东部方言→北部方言→西部方言。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语有大量的构词和构形附加成分,它们附加在词干上构成新词或表示特定的语法意义。根据语音和谐律的要求,这些附加成分大多数有两个或更多的变体。本文根据维吾尔语的语音和谐律。探讨用电脑处理多变体附加成分与词干结合时自动选择其中最合适的变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广西的汉语方言资源丰富,主要有白话、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以这些方言为语料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主要集中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对语法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笔者统计分析了广西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现有成果,归纳了其研究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未来广西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在宜昌方言中,"哒"[ta]运用广泛。语法上,"哒"身兼数职,可以做动态助词、语气词、介词、形容词后缀、介词构词成分等。虽然语法功能各不相同,但其本源却是相通的,很可能都来源于"著"。语音方面,这些位置上的"哒",一般来说只要不处在句末,常常省略辅音,读为[a],记作"啊"。  相似文献   

14.
广丰方言的“儿”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汉语中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变化,一般说来,是不很丰富的。但在各地汉语方言中,却存在一些民族共同语所没有的构形手段,显示出方言的语法特色。词根后面带词尾的“附加式”,这一构形法在汉语各方言中普遍有所反映,“儿”尾就是较常使用的词尾中的一个。然而在不同的方言中,这个“儿”尾在表现形式与语法作用上往往很不一样,各具特色。本文所要谈及的广丰方  相似文献   

15.
壮话与汉语方言白话、客家话、闽话在韵母、声调、词素、后缀以及数词、量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句、疑问句的句式等方面有许多的共同特征。这说明壮语、汉语自古就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词缀是现代汉语重要的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枣庄方言的词缀非常丰富,尤其是后缀,使用频率很高,构词能力很强,不但可以构成大量的名词,而且还可以构成数量众多的动词、形容词等。这些词缀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极具地方特色,形象、鲜活,绘声绘色、绘形绘情,它们的存在极大地生动了枣庄方言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方言”性质的理解具有三维的理念,即:方言是一种语言的支裔和地方变体,它具有群体性、历史继承性和地域性。同一个族群由于迁徙的关系会分化出不同的支系,其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也会因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改变而在继承、创新、融入三方面表现出差异,从而形成方言。因此笔者主张划分方言不能仅凭语音的区别性特征,必须兼看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差异情况。从客家多数地区一致使用而其他方言不用的200多条特殊词(包括虚词、语法格式)来看,证明客家话可以独立为汉语的方言。笔者还认为划分方言,必须处理好语言结构与群体的来源、心理倾向、文化风貌等的关系。在江西的客家人不愿和操赣语的人认同,这与不同的祖源和文化习俗有关,两者是汉族的不同支系。在语言结构方面两者的语音多少有一些差异,加上词汇、语法结构上较多的差异,还是处理为独立的方言较好。  相似文献   

18.
“忽悠“一词本为东北方言,近年来在口语交际和各种媒体中被广泛应用,成为流行词语。从语法和语义特征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它在语法上可以充当多种成分,在语义上是灵活多变的。这对于深入研究东北方言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挂岭镇是贺州市八步区所辖的一个镇,客家话在桂岭镇分布极广,是除本地话以外影响很大的一种方言,而且不同于贺州市其他镇上的客家话,在声韵调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赣州城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是一个被客家话包围的方言孤岛区。赣州城区人尤其是老一辈人,经常使用以"嘎"开头的句子,如"嘎怎么办哦?"。本文从语义、语用和语法的角度,探析"嘎"在赣州城区方言中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