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6):115-116
目的探讨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64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64例产妇根据使用罗哌卡因比重情况随机分为I组(等比重罗哌卡因)、Ⅱ组(重比重罗哌卡因),各32例;比较两组MAP、HR、SPO2麻醉前后的变化;下肢运动阻滞评分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方法评定感觉阻滞胸椎平面、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两组不良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8分)发生率。结果Ⅱ组心率(HR)麻醉后5min明显降低,术后10min恢复至麻醉前水平;Ⅱ组SPO2(%)麻醉后5min明显降低,术后10min较麻醉前无显著变化(P〉0.05)。应用改良Bromage评分方法观察,l组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两组感觉阻滞胸椎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Ⅱ组(P〈0.05)。且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8分的例数为0,明显低于Ⅱ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8分的发生率(P〈0.05)。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对血压、心率影响小,麻醉术后低血压、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起效迅速、阻滞效果显著、阻滞后消退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在新式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①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新式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适宜剂量。②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术孕妇 1 5 0例 ,ASAⅠ~Ⅱ级 ,采用L2~ 3 或L3~ 4腰椎 硬膜外联合麻醉。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5 0例 ,Ⅰ组注入轻比密度 5 g/L布比卡因 2mL ,Ⅱ组注入轻比密度 7.5 g/L罗哌卡因 2mL ,Ⅲ组注入轻比密度 5 g/L罗哌卡因 2mL。对腹壁肌肉松弛不理想者 ,硬膜外腔追加 1 6 g/L利多卡因碱性液 5~ 8mL。观察各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腹壁肌肉松弛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 ③结果 Ⅲ组达到最大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其他两组延长 ,差异有显著性 (F =6 .2 8、1 6 .5 1 ,q =4 .1 2~ 7.88,P <0 .0 1 ) ;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 5min新生儿Apgar评分 3组间无明显差异 ;运动恢复时间和阻滞持续时间Ⅰ组 >Ⅱ组 >Ⅲ组 (F =4 5 .73、1 88.90 ,q =4 .1 2~ 1 3.2 1 ,P <0 .0 1 ) ;腹壁肌松质量Ⅰ组和Ⅱ组优于Ⅲ组 ;胎儿娩出时间Ⅲ组长于Ⅰ、Ⅱ组 (F =1 0 4 .1 0 ,q =1 7.38、1 7.39,P <0 .0 1 ) ;循环系统干扰Ⅰ组较其他两组为重 (u =2 .2 4 5 ,P <0 .0 5 )。④结论  7.5 g/L轻比密度罗哌卡因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新式剖宫产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实施剖官产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观察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者MAP、HR前后的变化,产妇术后疼痛评分及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两组产妇的药物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结果观察组麻醉5min后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疼痛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割宫产手术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麻醉药用量小、麻醉效果确切、镇痛完善、麻醉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等优点,可以作为剖宫产手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使用和推广价值可以肯定。  相似文献   

4.
薛卫国 《吉林医学》2011,32(27):5671-5671
目的:探讨等比重小剂量罗派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术产妇80例,将上述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做好常规术前准备。入室后,对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建立静脉通道。两组患者均在腰2~3间隙进针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观察组注入0.75%罗哌卡因1 ml(7.5 mg),对照组注入0.75%布比卡因1 ml(7.5 mg)。观察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平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消退到骶1~2时间、运动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比重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麻醉效果较为完善,其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腰麻用于宫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80例拟在腰麻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R10组给予罗哌卡因10mg,R5组给予罗哌卡因5mg,RF组给予罗哌卡因5mg+芬太尼15μg,三组均选L2~3间隙穿刺,用脑脊液稀释至2ml,针尖朝头,注药时间8s。监测记录患者循环功能、感觉阻滞程度、运动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RF组与R10组相比,感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用药后R10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P<0.01),但RF组变化不明显,RF组用药后60minBromage评分高于R10组(P<0.01),运动阻滞程度明显轻于R10组;RF组与R5组相比,两组用药后血压、心率变化均不明显,用药后60minBromage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RF组感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R5组(P<0.01)。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5mg)复合芬太尼(15μg)腰麻用于宫腔镜手术感觉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运动阻滞轻,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盐酸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腰椎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剖宫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罗哌卡因腰椎麻醉,观察组采用盐酸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腰椎麻醉.比较2组产妇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娩出时间、麻醉剂量、输液量、产后出血量)和麻醉效果,比较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应用布比卡因为对照组产妇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应用罗哌卡因为观察组产妇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产妇,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各项麻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1%)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58.1%),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复合吗啡蛛网膜下腔麻醉应用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66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有3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选择罗哌卡因加镇痛泵,试验组选择罗哌卡因复合吗啡.结果: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76%,而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94%,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吗啡蛛网膜下腔麻醉应用在下肢骨科手术中具有简单实用以及安全有效的临床特征,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金海  李煜  张永福 《吉林医学》2014,(18):3951-3951
目的:通过分析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探讨芬太尼最佳剂量。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腰部硬膜外麻醉方式。按照罗帕卡因(1.5 ml,浓度0.75%)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复合芬太尼2.5μg,B组复合芬太尼5μg,C组复合芬太尼7.5μg。对三组产妇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C组镇痛时间、麻醉效果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产妇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1.5 ml,浓度0.75%)复合5μg芬太尼具有麻醉效果佳、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可作为剖宫产术首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混合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应。方法择期剖宫产术患者4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A组为舒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10mg混合舒芬太尼10μg;B组为芬太尼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10mg混合芬太尼25μg,观察指标为:①感觉阻滞效果;②运动阻滞效果;③胎儿娩出Apgar评分。结果舒芬太尼组的感觉阻滞效果优于芬太尼组,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混合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感觉阻滞效果优于芬太尼混合布比卡因的感觉阻滞效果,其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瘢痕子宫产妇102例,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实施单项注射,观察组实施双向注射,比较两组手术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指标、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前、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 min、麻醉后15 min、手术结束,两组HR、MAP、Sp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补液量、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向注射相比,瘢痕子宫产妇实施剖宫产术分娩时行双向注射给药麻醉效果更佳,不良反应更少,手术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产妇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为防治低血压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320例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阻滞后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以及处理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产妇因素、胎儿因素、麻醉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时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蛛网膜下腔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1年1月我院产科手术的860例分成二组,观察组(R组):罗哌卡因7.5~10mg(0.75%罗哌卡因1~1.3ml)用自身脑脊液稀释至0.5%注入蛛网膜下腔;对照组(B组):布比卡因7.5~10mg(0.75%布比卡因1~1.3ml)用自身脑脊液稀释至0.5%注入蛛网膜下腔,通过比较二组术中的生命体征、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等来评估。结果二组术中用药后5min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入室时相应的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注药后5~30min的MAP、HR均下降,但R组下降较平稳,B组下降明显,B组MAP、HR与R组的同一时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麻醉效果均好,从镇痛、肌松效果、牵拉反应三方面评价麻醉效果分级达Ⅳ级的均达90%以上;二组最高麻醉平面均达到T6;二组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时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未发现母婴有任何神经并发症。结论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蛛网膜下腔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合理注药速度。方法 选择行剖宫产术产妇90 例,按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罗哌卡因注药时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s 组、60s 组、90s 组,每组各3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1min(T1)、5min(T2)、10min(T3)、20min(T4)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术中恶心、呕吐、胸闷、麻黄碱、阿托品使用例数,麻醉最高平面情况。结果 与60s 组、90s 组相比,30s 组SBP、DBP、HR 下降更为显著,发生恶心、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及使用麻黄碱例数显著增多(P<0.05)。30s 组、60s 组、90s 组产妇麻醉平面达T6以上分别为29 例、29 例、28例,均能满足手术要求,最高阻滞平面达T4、T2的例数30s 组显著多于60s 组、90s 组(P<0.05)。结论 常规剂量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下剖宫产术,其注药时间宜控制在60~90s,同样能满足手术需要,且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不是传统方法的15~30s。  相似文献   

16.
黄志华  熊威威  蒋奕红  林高翔 《吉林医学》2012,33(20):4286-428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注射舒芬太尼的镇痛机制,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盐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ASAⅠ~Ⅱ级120例行剖宫产的孕妇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Ⅱ组(蛛网膜下腔阻滞加枸橼酸舒芬太尼镇痛组)和Ⅲ组(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镇痛组),Ⅰ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0.75%盐酸罗哌卡因2ml;Ⅱ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加枸橼酸舒芬太尼10μg;Ⅲ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加术后PCEA。用针对骨盆区域疼痛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镇痛效果,同时比较各组术后镇痛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各时点产妇SF-MPQ评分比较:Ⅱ组和Ⅲ组术后2 h、4 h、8 h、12 h三种疼痛评分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三种疼痛评分与Ⅲ组在术后2 h、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皮肤瘙痒与Ⅰ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穿刺部疼痛与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与传统硬膜外镇痛方法相比,其镇痛作用强、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医疗费用低,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一种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宋振杰  赵秀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47-1248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中1∶1∶1液在蛛网膜下腔的阻滞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拟行剖宫产手术ASIⅠ或Ⅱ级患者83例随机分为1∶1∶1组(A组,n=41)和布比卡因组(B组,n=42)。观察注药后患者的反应,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及肌松效果。结果 A组阻滞完善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1),麻醉质量和肌松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低血压发生概率降低(P〈0.01),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寒战、穿刺后头痛的发生及新生儿Apgar评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1∶1液用于剖宫产术患者,术中麻醉质量和肌松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且感觉阻滞时间适合剖宫产术,临床效果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0):133-135
目的合并各种高危疾病行剖宫产的产妇,在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阻滞麻醉,并进行麻醉疗效探讨,以期在临床上有所收获。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高危疾病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阻滞麻醉(观察组)与局部麻醉(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产妇在胎儿取出前的麻醉效果,两组产妇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及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胎儿取出前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阻滞麻醉比局部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宝华 《当代医学》2022,28(1):62-6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的蛛网膜下腔注射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48),观察组予以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对照组予以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比较两组给药后3 min(T0)、给药后10 min(T1)、术毕(T2)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变化情况及围术期产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T0、T1及T2时,两组MAP与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产妇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产妇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